当前位置:中国家谱网 >> 陈氏家谱 >> 浏览文章

陈姓源流

时间:2023/1/31 16:15:34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陈姓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是一个德重邦国,世代方馨的鼎盛大族,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黄帝时期,陈丰(锋)氏是黄帝氏族的一个重要分支部落,传说黄帝的孙媳妇和曾孙媳妇均为陈丰氏族部落之女,后陈丰氏部落随黄帝族从陕西鸡陈阪(陈丰氏部落初居地),定居河南宛丘(今淮阳),《山海经?大荒南经》谓之“陈州之山”。在公元前11世纪的周朝以前,姓氏除了血缘意义之外,更重要的是指一个部落的称号。如舜因统管部落的改变成了姚姓。陈氏与其他中华大姓一样,直到周朝的陈国建立,陈姓才逐渐成为一种稳固的血缘家族符号,陈国开国公胡公满也因此成为陈氏得姓的开宗始祖。

一、陈姓来源

1、出自妫姓,其始祖为妫满,也为虞舜之后裔。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武王灭商以后,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妫满于陈,妫满为陈侯,称胡公满,胡公满传至十世孙妫完,陈国内乱,厉公的儿子出奔到齐国,以国为氏,称陈氏。

2、出于陈国公族后裔。

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就是陈氏。除胡公满的子孙陈完这一支主系外,还有三支。一是陈哀公之子留,避居陈留。二是陈泯公之长子陈衍。避居阳武户牍乡。三是陈泯公次子全温之后陈孟琏,居于固始,其后因无子,便以颖川陈寔为嗣子,遂融入颖川陈氏。

3、少数民族陈姓。

如北魏鲜卑族陈氏,乃三字姓侯莫陈氏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所改;女真族陈氏系女真族皇族完颜氏所改;蒙古族陈氏是明太祖朱元璋赐给降明的蒙古贵族的姓;满族陈氏有两种情况:一是后金努尔哈赤统治时居住在东北的汉族陈氏被强迫改为满族陈氏,二是本系满族姓氏改为陈氏,仍属满族;哈尼、侗、土家、布依、瑶、京、羌、回、苗、壮、黎、彝、朝鲜、白、高山、畲等民族均有陈姓。

4、他姓改姓冒姓。

如浙江海宁陈氏,原系曹姓,因娶陈氏之女为妻,有子便随母姓,后成为海宁望族;南北朝时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后,几经陵谷变迁,成了普通百姓,传到第十四代元朝高谅时,因穷困潦倒,入赘于陈氏之家,改为陈姓;西晋末年陈元达,原姓高,占因卜者说他生辰八字妨忌父亲,便改高姓为陈姓;隋朝时杨坚有一心腹干事陈茂,本是河东猗姓人,冒姓陈氏;隋将领陈永贵,原是陇右地区胡人,姓白,甚得杨坚宠信,封北郡陈公,便以封号中陈字为姓氏;明初太祖赐西域胡人某为陈姓,其孙陈友,官至右都督,爵封武平伯;对降明蒙古贵族往往赐给汉姓汉名,如恰恰赐名陈守忠,哈哈赐名陈元等;明成祖时灭安南国黎朝,国王黎季厘寒流笔大多移居中国,其子改名陈澄;刘矫后裔有改陈姓的,史称广陵陈氏。

5、陈姓疍民与堕民。

疍民或说疍户,指在广东、福建、广西沿海港湾和内河从事渔业或水上运输的居民,多以船为家,其中有陈友谅败兵为明所驱迫者,便以陈为姓。关于堕民,一说明初俘陈友谅之部,编之为丐户;一说明太祖灭陈友谅,俘其子孙九族贬入堕民,贱乐户,不与齐民齿。但保留家族系统称号,仍然姓陈。

一、上古世系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记》载曰,黄帝娶西陵氏之螺祖为正妃,生玄嚣、昌意,昌意取蜀山氏之女昌仆为妻,生高阳,高阳有德于民,黄帝去世后,继承帝位,是为颛项。生穷蝉,穷蝉生敬康,敬康生句望,句望生桥牛,桥牛生瞽叟,瞽叟娶握登氏为妻生舜。舜乃陈氏之血缘始祖。自黄帝至舜帝谓之“上古世系”。        

二、虞舜世系

虞舜世系图:1世帝舜一 2世商均一3 世箕伯一4 世强余-5世虞颉一 6世虞思-7世有龙 -8世寿肸-9世叔仪一 10世康伯-11世宗石一12世发公-13世妫方一 14世 振一15世 维一 16世寿固--17世 敖一18世 胜一19世元捷一 20世 偃-21 世姑猛一 22世公允一 23世蔺一 24世填叔-25世野一 26世无羁-27世菑一 28世叔正--29世献子一30世亚寿-31 世原寿一 32世梦延--33世阏父。       

据《史记?陈杞世家》记载:黄帝九世孙虞舜,以孝闻世,四岳推举,继尧为帝。舜代首领11年在位39年,后禅位于禹。禹封舜帝之子商均于虞(今河南虞城县北)。太始祖帝舜重华公始(公元前2293年),到33世阏父止(公元前1029), 史称帝舜世系,经1265年,历33代。          

三、陈国世系

陈国世系图:1世滿一2世申一3世孝一4世慎-5世幽一6世釐一7世武一8世夷-9世文一10世桓一11世庄-12世穆-13世共一14世灵一15世成一16世哀一17世师一18世惠一19世怀 一20世湣。    

陈氏是黄帝之后,舜满之裔。周武王时,舜帝之三十三世孙遏父,因助武王伐纣得天下而有功于周朝,武王封遏父之子妫满为胡公,把女儿太姬嫁给他,并把满封于陈,以取代虞遂之后的陈国。《史记》卷三十六《陈氏世家第六》载曰:“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昔舜为庶人时。尧妻之二女,居于妫汭,其后妫姓,姓妠氏。舜已崩,传禹天下,而舜子商均为封国。夏后之时,或失或续。至于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得妫满封之于陈。以奉帝舜祀,是为胡公。”从此,满公后裔便以国为姓。陈氏从公元前112年己巳岁定姓至今已有三千一百多年的历史,真可谓源远流长。       

当时胡公满所拥有的陈国,是中原诸侯大国,都城在宛丘(今河南淮阳县)。疆域,大致是现在的河南开封以东至安徽毫州以上,江苏徐州以西,山东济宁以南,这就是陈氏的最早发源地。胡公满在位16年,卒于公元前1107年,葬于都城柳湖旁。后该墓受水浸,陈氏后入以铁固之,称铁墓。故城至今保留有陈国时代的许多古迹。陈国于公元前479年为楚所併,共传二十世历588年,谓“陈国世系”。        

陈胡公后裔经过数千年残酷的生存竞争,终于发展成今日的中华民族五大姓之一。

四、户牖—山阳世系

户牖-山阳世系图:21世衍-22世琏一23世履辉一24 世周昌一25世裔-26世仲丕-27世从善一28 世德绍-29世述-30世 平-31世 买-32世 恢-33世澄-34世与京-35 世考一36世 汤-37世冯一38世 晟-39世会可一40世珍-41世嗣-42世翔。      

陈越长子太子剑为避楚害迁户牖(今河南阳武县),改名陈衍,其子琏初奔齐任仕,衍卒后归户牖以奉祭宗。传七世有陈涉(陈胜)揭竿而起,举义军推翻秦朝残暴统治成为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第一人。传至三十世孙陈平,先为西汉刘邦六出奇谋而兴汉朝,后为汉惠帝吕后、文帝三朝丞相封户牖侯,光耀天下。故此阶段为户牖世系。       

陈平五世孙陈考,于汉元帝二年(前47年)被捕,家计一空,考移家山阳段邱(今河南修武县),考之子陈汤为著名将帅,因抗匈奴有功被封为关内候汤后六世都居修武(山阳),故称山阳世系。

五、颍川世系

颍川世系图:43世寔一44世紀、谌一 45世群、忠一46世泰、佐-47世奕、准一 48世匡。      

陈寔(104-187)字仲弓,东汉时人,曾入太学就读,汉桓帝(147-167)时为太丘长。因党钢之祸自请入囚,遇赦后,三公每缺必召之,寔不受而隐故里。寔平心率物,多人有争讼,则求判正。众皆曰:“宁为刑罚所加,勿为陈君所短”。因义释夜窃者,而出“梁上君子”之典故,陈寔生有六个优秀的儿子,尤其长子纪(元方),四子谌(季方)号称“难兄难弟”(《史料勾沉?难兄难弟》),与陈寔合称“三君子”,作为封建道德的典范而“图像百城”。还曾携子孙访荀淑,同游许昌西湖,感德星聚奎,汉灵帝遂在许昌建“德星亭”,陈氏后裔故有“德星堂”之名。陈寔84岁而终,后追封为颍川侯,至陈匡迁居曲河为止,共传七代,此为颍川世系。       

特别说明:奕,泰之长子,仕魏为中书,封亭使,先于父卒。无子,以准之次子匡为嗣。准,字道基,佐之长子。晋中书令,后徙为太尉,录尚书事,改封广陵公,妣于氏.汤氏.唐氏生三子:胗、匡、规。匡,又名钜,字正之,准之次子,奕之嗣子。晋惠帝元康年间(291 -299)为东宫(太子司马遹)侍读。后拜龙图阁大学士。妣张氏生子:逵(世逵) ,闵氏生子:达(世达)。           

六、长城世系

长城世系图:49世达一050世 康-51世英-52世公弼-53世鼎一54世安一55世高一056世 泳一57世猛一58世道巨一59世文赞-60世霸先--61世顼-62世叔明。        

陈达(又名世达)系陈匡之子,东晋元帝建武初(317年)曾作为丞相属员历太子洗马,出任长城令,悦其山水,后定居长城(今浙江长兴),尝言:“此地山水秀美,当有王者兴,二百年后,吾子孙必逢斯运”。果然卒如所言,陈达十ニ世孙陈霸先577年建立陈朝。从陈达至陈文赞期间十一代“长城世系”,又称“吴兴世系”。               

七、陈朝世系

宜都王叔明公世系图:62世叔明-63世志高一64世才一65世蕴圭1-66世兼-67世 京一68 世褒一69世灌-70世钰--71世瓖(环)。       

陈文赞,生三子:谈先、霸先、休先。霸先于577年建立陈朝为陈武帝;谈先,在南梁作官,后升迁东宫直阁将军,陈武帝追赠太傅谥始兴昭烈王,后宣帝追封为帝。谈先生二子:长子陈蒨(陈文帝);次子陈顼(陈宣帝)。宣帝陈顼生四十二男,长子陈叔宝为陈后主,祯明三年(589年)被隋所并;宣帝六子叔明太建五年(573年),封为宜都王。共传四世,称为陈朝世系或始兴世系。    

陈叔明(555-618),行六,字子昭,仪容美丽,举止宽和。太建五年(573),封宜都王,授宣惠将军,历任中郎将,东扬州刺史,升迁轻骑将军,卫尉卿,后主时为侍中,翊右将军,晋号安右将军,入隋为鸿胪少卿。叔明公生五子,长子志高,隋时会稽郡(今浙江绍兴)司马,志高生陈才,唐会稽郡司马。陈才生三子,长子蕴圭官晋陵郡司马参军,后隐居山林自乐。蕴圭生陈兼,陈兼唐进士,翰林学士,官居右补阙,赠秘书少监。陈兼六世孙陈伯宣,有文史才、注司马迁《史记》行于世,名闻于朝野,征著作郎而不起,仙游浪迹于匡庐,因爱其峰峦峻秀,途径幽深,遂结草晦迹卜居焉。                 

八、江州义门世系

江州义门陈世系图:72世伯宣-73世檀一74世旺-75世机-76世感-77世 兰-78世青一-079世俛(俯)-80世玫一81世让--82世饰、饶一 83世旭、元—84世群(才仁)、魁(参琉)。

对义门陈的谱系,宋代内阁兵部尚书制诏总裁胡旦在《义门记》中写道:“按其家谱,陈宜都王叔明之后,曰兼,唐玄宗时,举进土为右补阙。生京,进士及第,官给事中,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无子,以从子褒为嗣。官至盐官令。生瓘,为高安县丞,生钰,钰生镶(环),避难于泉州之仙游县。生伯宣,昔与马总友善。总移南康,伯宣因游庐山,悦其山峦耸秀,遂隐居。注司马迁《史记》行于世,日为著述,诏征不起,拜著作佐郎。其孙旺,徙居于德安之太平乡常乐里。旺生机,机生感,感生兰,兰生青。青生六子,曰伉、侍、仲、俛、伟、伸,六生十九,亦生三十ニ。自是,而家益昌,族益盛矣。”     

陈伯宣几经辗转隐居江西庐山十年,于唐玄宗十九年(731年)举家迁至齐集里(今江西九江县)。其孙陈旺,进土及第,于宝历太和年间(817-832)率全家四代择地迁居江州府蒲塘场太平乡永清村常乐里(今江西省德安县车桥镇义门陈村),数代同居,耕读传家,忠孝双行,人文昌盛,称为“陈氏德义之门”名扬四海,誉满朝野。唐僖宗李儇于中和四年(884年)首次旌表为“义门陈氏”。陈伯宣被尊为江州义门陈一世祖。     

陈旺,字天相,授江州牧,特授承议郎知德安县事。宋仁宗天圣四年追赠晋国公。公生有端印,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迁居江州(今九江德安县车桥乡义门村),遂为义门陈氏开基祖,当时九江知府童潮赞曰:“庐山之孙,义门之祖。名驰两地,文斯于古。”陈旺妣孙氏生二子机、棋,长子陈机,字师孟,登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宋仁宗天圣四年(1026年)追赠燕国公。妣王氏生一子感。陈感,字伯通,授迪功郎,宋仁宗天圣四年(1026年)追赠许国公。妣郑氏生一子兰。陈兰,字元发,官朝议郎,宋仁宗天圣四年(1026年)追赠吴国公。妣李氏生一子青。陈青,字仁钦,登进士,授直云阁学士,官朝散大夫,宋仁宗天圣四年(1026年)追赠齐国公。妣刘氏生六子:伉、侍、仲、俛、伟、伸,自此人丁兴旺,家道大昌。

陈青为义门第一任家长,至咸平三年(1000年)人丁达1778ロ。陈仲(陈青三子)宋赠恭惠公,妣蔡氏生三子:崇、谐、式,陈崇(陈仲长子)登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唐昭宗大顺六年(890年)授江州长史,检校银青光禄大夫兼御史上柱国,赐紫金鱼袋。陈崇为义门第三任家长,主家政二十八年,于中和二年(882年)立家法三十三条,置主事,设库司,建书堂(于唐昭宗龙纪元年.公元889年建立东佳书院),立庄首,自此开始,义门陈氏如日中天,名震朝野,陈崇誉为义门显祖。从伯宣公开始至宋嘉祐七年(1062年)奉旨分庄,历经唐,五代十国,宋三个朝代,历时三百余年,合族同居十数代,创造了“三千余口文章第,五百年来孝义家”之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文奇迹。我们将上述阶段定为“江州义门世系”。

上一篇:登封大金店中街南寨墙根下陈家大院族谱

下一篇:山西省中阳县王家庄陈氏族谱

陈氏字辈
陈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