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中阳县王氏家谱(王家庄乾泉都上八甲)
日前,山西省中阳县王家庄村民委员会向老家河南家谱馆(河南省家谱研究会)捐赠一部《山西省中阳县王家庄乾泉都上八甲王氏家谱》。
下面是该谱的一组照片:
山西省中阳县王家庄王氏家谱凡例
一、王氏家谱以传承发扬王氏家族德孝文化为宗旨,追溯前人,寻根问祖;展示今人,与时俱进;激励后人,传承发展二、本谱根据原有祖坟,村人传说,结合明朝移民有关资料初步确定王家庄王氏家族的起源。依族人口传而记述。
三、本谱采用述、图、表、传、记、录等并用,结构采用篇章节目编排,全书分4篇10章27节。
四、谱中时间以公元纪年为主,必要时注明朝代年号。谱系中采用世系图、家庭信息表反映个人信息,用九族称谓。媳妇追溯至娘家籍贯、父亲姓名、排列第几,出嫁女子增加女婿信息及子女姓名。
五、本谱个人信息由个户自报为主,辅以个别访问获得生平时间因阴、阳历关系可能有误差。截稿时间至2023年1月底六、谱内依五门排列,以 1949 年前大酒席在一起时的老规程确定,大门、五门族人传说,其余 3 门按现有人以大门出小辈原理推论排列。辈份按族人原传辈份确定。
七、人物传略、个人简介(由本人或家人提供内容 ),按出生年月为序排列。
山西省中阳县王家庄王氏家族源流
王家庄王姓来源,因年代久远战乱迁移和记载缺失等各种原因。现已无法确定祖宗源头来自哪家郡望,本谱开始修谱时从三方面做了推理:
其一:关于王家庄王姓族人的渊源,至今没有确切记载。只有老辈口耳相传是从陕西大槐树迁徙到本村。属中阳县乾泉都上八甲。说到“大槐树”,有句妇孺皆知的“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俗语。被视为寻根问祖的依据,说的是明初中央政府为弥补金元时期自然灾荒以及社会动乱而导致中原大地人寡地荒的现状。从表里山河人丁兴旺的三晋大地往中原各地和西北边陲地区移民。户部在洪洞设立签证差署衙门。有人推论,从洪洞大槐树迁徙到陕北的移民,在瘠薄贫困加之连年天灾的恶劣环境下,难以生存糊口,不得不东渡黄河,流浪本土定居生活。根据明朝实施的都甲制,互相牵制防其变故。即一户出走,其余各户要分摊其皇粮国税。故出逃人数甚众,或者整村整甲的人集体搬迁,这也是历史记述。现今山西沿黄的石楼、中阳、柳林、离石、临县以及晋中等地各姓都有祖先来自陕西大槐树的说法。但陕西没有大槐树移民的纪实,此地只有移民后代的说法。
其二:具体定居落户本村为何年月,村人也是根据现村中的一个传说推衍相传定居本村后的六世族人中高中过一位贡生,该曾在永宁州安国寺当过教书先生,当时还未出仕的一代廉吏于成龙曾是他的得意门生,两人相处甚密。乃至往后于成龙出任后还帮扶过先生。于成龙出生于明万历年间(1617),按照《王家庄史话》推断,王贡生大约出生于 1598 年前后。前五世按 25 年为一世,那么5世起码有 125 年。从 1598 年往前上推 125 年,为公元1473 年。正是明成化时陕北连续 8年灾荒,移民大逃荒的时期(据陕西通志)。这个日期或许是当年从陕人晋的相对确切数据。距今已有近 550年的历史,共繁衍20多世,现有 250多户,人口逾千人。
其三:王氏原有老祖坟约 8 至10 辈,加上各门沿续坟地至今也就是 22 辈,按每辈25 年计,也就是550多年。
王家庄王氏先祖的坟莹先在庙沟梁条则,目前发现只埋王深和三个儿子,后来其一子在后村垄坪重新立坟,坟地周围原是王培树、王培元的祖业地。20 世纪70 年代,集体搞农田基本建设平整土地时,将祖坟全部毁废。据他俩回忆:当初处在上面向西南埋 3 辈,另一处紧挨上一处向西埋 5至7辈,本处坟墓一共为8至10辈。村里如今五门人,具体分门时间无证据。按各门分开后的坟地情况,这五门人是老祖坟地第四辈分开的。
大门 分开后坟地先在小垄后在凤凰山。到第 5 辈现家谱中大楼沟王心均家先辈另分,坟地在凤凰山埋 4辈,青杨沟岔埋 8 辈,枣树坪 3 辈。其余人都在凤凰山立坟。后因凤凰山山体滑坡,有损风水,另因门头多,至 11 辈各自移坟到前小等地。本次修谱大楼沟分门以 13 世王玉炯开始有记载。从第 10 辈王溥有记载。到第 15 辈大门共分 28 分支,占全村王姓人口的一半多。
二门 从第4辈后,坟地仍在坪。第 7辈分为二支到王和第9辈后,第 10辈王继言到旱湾则立坟。从王和开始,有家谱记载,到现在已 18辈。另一支 11辈又有二人分开到墓油坪崖底和后莹坪立坟。到 15 辈王梦华、王梦富、王梦勋、王梦龙开始有记载,至今 20辈。12 辈王国丰分开,到14 辈王云晓、王云合到云家山立坟。后又在水油岭顶上立坟,到现在已有 19 辈。13 辈国字辈分别有三人因避光绪三年旱灾到楼则沟村,柳林县金家庄村,石楼县岔上村逃荒定居。楼则沟王姓至16辈后无嗣。金家庄村至第 17 辈后无 。岔上村王氏到 15辈有记载至今接 18 辈。王国清在莹坪,王云周在莹坡上立坟。第 16辈王志忠、王志孝王志节分别在大楼岭、水油岭、簸箕洼立坟,现已至20 辈。
三门 从第4辈分门后,第6辈开始到第9辈王安、10辈王继学先后在枣树坪崖底、谢湾则立坟。王继善在白家 岭立坟。至今已 19 辈,另有在12辈王茂德时有外籍人在本户揽工,愿随王姓为一家。从13 辈起为其系一辈,至今已至8辈从王守玉开始有记载。
四门 老坟分开后,在阳坡咀立坟。到 13 辈连生(兴福)、连地(兴禄)四连(兴唐 ),羊连(兴有)有记载。连地(兴禄)在本村已有 17 辈;羊连(兴有)移居永和县坡头乡余岭则村。其长子志远,五子贵元又定居河北张家口,至今已有17辈。后有王兴权在二郎坪立坟,现6辈。王兴虞在白家舍案立坟,传三代无嗣王兴夏在墓油坪立坟,现均已至7辈。
五门 从老坟分开后,先后在庄则上、水油沟岔立坟,至今已 19 辈。从王兴馆(大、二、三茂林父)起有记载。另有从陕北逃荒过来的王姓,在本村王氏中有亲戚关系,从 13 辈开始,随附于五门人。原因是五门人少,连起码的婚嫁丧事都应酬不及。从王兴富开始有记载,至今已至8辈。
2016 年,收集村史资料时,村民王毛娃在庙沟梁下面条则发现一块墓桌碑碑曰 :维山西省太原府石州宁乡县乾泉都王家庄王深及李、高、张氏合之墓.孝男王廷用、王人美、王人爱叩立。正德九年正月十四日。
明正德九年系公元 1514 年,和 1473 年左右基本相近,这正好为我们以上推理找到了实证。这又把王氏在王家庄的历史推长近 600 年。
王深墓桌碑的发现,为村里传说的贡生老爷也正了名。前面也叙述过老贡生但村里人只流传姓王,不知名讳,这次整理村史材料时,我村陈国荣书记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欧阳梦女士通过资料在《汾州府志》找到了记载。王进玉,明崇祯元年贡生,这位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的王氏文化始祖当过于成龙的恩师,于成龙以后还为恩师修了“书房院”题过匾额和对联,通过书房院培育了很多社会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
本村后莹坪那块坟地,墓葬中都是本谱第八代,是乾隆年以前的先辈。1975年村里平整土地时把八块(其中一块又大又厚)墓碑埋人地下 2-3 米深处。在当时可以立碑的人最低也应是秀才功名的文人,这都是贡生王进玉书房院浇灌而成。传乾隆年间,王进玉的玄孙王镌也中了贡生,但他因病早逝,只活了32 岁,埋在小莹,但他不负老贡生和村人的众望,在村里也培育、影响了一批人。从清朝几次修庙宇遗存庙碑和部分墓碑中,统计享有秀才功名的王氏学子有十名。
根据王深墓桌碑这一发现,这就为我王氏找到了根,《王家庄史话》将王深家族推到明洪武年间,这只是推断,本谱不需要追溯,就将王深作为近血缘始祖将王深的三个儿子为二代各为一门,王氏至此为三门人。但从王廷用、王人美王人爱三门以后,从1514 年至 1949 年的435 年中,王家庄全村王氏演变成明显的五大酒席,村里叫五“头”人。这五头人中各头内也分为远近、亲疏不一的支系我们在开始修谱时把这五头人作为五门人列出。大门四支、二门三支、三门三支四门三支、五门二支,共 15 分支。这五门(头)人从什么时候分开的怎么分开的因为从明 1514 年至清 1730 年的 210多年跨越两个朝代无有任何资料记载,乾隆后有的门头资料也不全。三大门变五门(头 )的过程无人可知。
2020年从内蒙反馈过来的信息,在清乾隆初,有宁乡王家庄三兄弟“走西口”外出谋生,定居在内蒙古呼市托克托县王家打麻营村,分三支(门)人。本谱录入,加上这三支共 18 支分支。
王家庄村文化氛围浓郁,源于数百年的积淀、升华,形成了以老小两位贡生遵循的儒家德孝文化为代表的王家庄村村魂。明末清初时期有王贡生和整地埋人地下的八位名人享誉乡里。清朝中后期又有王镌、王缪、王猷薄、王柢、王三锡等一批文人。在 20 世纪 30 年代,又有振兴本村教育,传承文化发展的王长义老先生,就读于河汾中学,该学识渊博,人品高尚,在村里办冬学,为本村培养了王瑞家、王瑞玺、王志孝、王瑞德、王守庆、王文、王恕等一大批人才。促使村人注重各种文化建设,从民间故事到盲艺人说书文化,从秧歌文化到戏剧文化,从民俗文化到庙宇文化等。成为继王贡生之后本村文化的第三次飞跃。二十世纪后,有精心培育子孙的王震宇一家,他家弟兄三人现有正县(处 )级一人,副县(处 )级一人,研究生五人,本科生八人。族人中有七个家庭,每户有两人以上为研究生其中王彦林的四个子女都是研究生,王亚一家庭有三个研究生,王喜照家庭有三个研究生。有传承孝梯美德的王玉玺一家。历年来先后有王氏族人 24 人参军人伍为国家国防和经济建设立功授奖,有的致残甚至牺牲,其中王万金父子三人参军本村仅教师就多达近 40 余人,二门王培枝以及其长子、次子、三子夫妇、两个孙媳长孙女一家三代共八人都是教师,四门王雄文全家五人中有二人是中学高级教师二人是公安警务人员、一人是工程师,在本镇乃至全县绝无仅有。还有各种能工巧匠,行业人才,楷模典范,不胜枚举。这些人都为本族光宗耀族,引领后人起到典范,成为本族及社会发展中的中流砥柱,展现出王家庄王氏文化魂将会一直传承下去,中阳西山有名的“文化村”也会更加奇光异彩。
改革开放以来,族人和村民一道自发修茸庙宇恢复历史文化古迹。历届村委班子带领全村族人,建设新村,改造学校,兴建舞台,架设大桥,硬化街巷,修筑道路,退耕还林,种植核桃,搭建温棚。完善各项公益事业,造福全体王氏族人。展望未来,勤奋进取、敢为人先的王氏族人,在党和政府富民政策引领下,抓住机遇,奋力拼搏,将迎来更加美满、安康的幸福小康生活。
上一篇:王姓源流
下一篇:贵州省盘州市王氏宗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