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家谱网 >> 于氏家谱 >> 浏览文章

洛阳市嵩县于氏家谱

时间:2024/4/17 16:28:06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日前,于氏宗亲向老家河南家谱馆捐赠一部《河南省洛阳市嵩县于氏家谱》。

下面是该谱的一组照片:

嵩县于氏家谱序言一

吾于姓家族姓氏渊源古老绵长。溯考世系源流乃出自轩辕黄帝第五世孙,夏、商朝大司农后稷,后人称为五谷之神的『姬弃』。西周初年,『姬弃』第三十四世孙『姬发』,灭商建立周朝,谥号周武王。大举分封诸侯,封次子『姬诞』于河南沁阳邘邰地区建立邘国,号为邘叔。春秋时期,群雄争霸,烽火四起,邘国战败而亡。子孙愤去邑旁(β)以国为姓。敬尊邘叔为于姓得姓始祖。

之后,于姓族人随着国势跌宕起伏而不断迁徙。

魏晋南北朝时期,军阀纷争,北方大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于姓人大举迁徙到山西、山东以及东南广大地区。

公元五八一年后的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于姓相继昌盛起来,形成了几大望族。公元一三六八年,朱明王朝建立,令山西之人迁移回归人口萧条的中原。

追山西洪洞县于姓迁豫以来,昆仲二十四兄弟在河南孟县分散到各地。始祖讳大,字长生,『独择灵山之下而居之,吾氏托处于密焉。』现在的郑州新密市来集镇西于沟村。自此以后,族姓渐盛,支分派衍十世(『大、朝龙、一、一、河、有寿、性善、春魁、养智、自鐵』)。明朝末年,农民起义接连不断,战火连天,民不聊生,七世性善公一支被地迁往泌阳、南召、嵩县、叶县等地。据第十八世孙『清池』传,是于大第十世西迁洛阳关林定居,大约一六四一年,第十世于公讳自鋱之妻带领十一世『景柱』『景松』,迁往伊河流域,途中在伊川水寨住宿一晚,继续南走,最终落脚在嵩县城西贾寨川中部。推算从那时起到现在,先祖到嵩县已经近四百年。在这块贫痛的土地上,他们历经风而沧桑,自强不息,砥砺前行,双手建起于沟村,创造了生存的地方。从此,于姓家族人丁兴旺起来,振振绳绳生齿衍续十六世,家势风生水起,到嘉庆年间已发展成当地名门大户。人口陡增,地域有限,居住密集,必然要枝分叶,先后,十余个支派宗亲陆缺迁出老家安居他乡。景柱、景松弟兄分高,景松一支迁县城东边赵村川古路谦村另居;长门程诰支系,第十三、十四世,迁纸房台上一支;十七世、十八世,迁老城上仓一支;十九世,迁纸房三道沟一支;二十世『科』迁库区乡草子沟一支,这支家人一九七五年移民偃师大口镇。二门程会支系,第十三世、十四世迁北店街村一支;第十六世、十七世,分别迁德亭黄水庵、小王沟两支:西关村、南杨岭村两支。三门程鹏支系,第十四世士成迁大坪乡焦洼范庄岭村一支;十八世、十九世迁田湖镇、汝州庙下镇两支。目前,嵩县于姓『景柱』『景松』后代居住在城关、何村、纸房、德亭、木植街、大坪、旧县、陆浑八个乡镇,十余个行敢村,计人口一千九百五拾人。

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字,于姓人口在全国排名居四十一位。于姓是一个较大的姓氏。从古至今,于姓家族人才荟辈,多位达官贤人为社会进步发展,做出了积极貢献。《中国名人大辞典》收录于姓名人八十五名。于定国,西汉丞相。于谦,历任明朝监察御史、巡抚、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期问,平反冤案,賑济灾荒,堪称一代明臣。于成龙,清朝两江总督,为官清廉,爱民如子,重视教育,兴修学校,康腸皇帝亲笔题诗立碑,赞其『天下康吏第一』。还有民国书法家、政治家、教育家于右任,核物理学家、氢弹之父于敏,祖功满天壤,扬勋垂竹帛。清朝时期嵩州的于姓家族也出现了多位给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功德显赫,名誉乡里。古路壕村第十三世孙『迁』,一代乡贤,名振四方,于乾隆四十二年,汝宁府遂平县,辛卯科举人惟选知县魏某;甲午科举人侯选知县任某亲撰碑文,书『皇清处士』于公。嘉庆年间,于沟村第十六世孙『嘉荣』清朝国学士;北店街村于姓第十五世孙汝谦,字伯恭,清朝贡生,捐资修建『十里八拱桥』善举感人,嵩县清朝县志有载。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时代,于姓族人承先人之智慧,继先人之贤德,用双于创造出于氏家族的新辉煌。他们在各级党政部门,教育、卫生战线、科研单位、军队、厂矿、商贸企业、村级组织等岗位上,都取得出骄人的业绩。当下的年轻后生,更是了不得。据统计,截止二〇二三年十二月,于沟村『景柱』,古路壕谦『景松』后裔已填报大专以上学历一百二十五人(包括偃师、汝州二支宗亲),其中博士后一人,博士研究生二人,硕士研究生五人,本科六十四人,大专五十三人。

这些学子必将成为国家发展的栋梁之才光宗耀祖、提升门糯,和他们的父辈、祖辈的业绩一样,都是一部催人(于姓家人)上进的好教材。

遣憾的是『景柱』迁入嵩县四百多年,后人一直没有编写家谐。因此,出现先祖之大功大德,没有文字记载,许多于姓族人不知道,出现宗亲相见不知道同族,久而久之亲者疏远,甚至出现后代人忘其昭穆之序,忽其祖父之名,一家人重他祖父的姓名,导敢辈伦混淆,一盘散沙,矢去宗族凝聚力。

编写家谱迫在眉睫,时不我待。上世纪四十年代,于大第二十世孙于沟村『海河』、十八世孙北店街村『清池』着手编写满县于姓家谱,后因战乱半途辍弃。二〇一〇年以来,二十世孙『继章』带领二十一世孙『鸿斌』、二十二世孙『宏才』、『冬伟』、二十三世孙『成栓』等人,耗时七、八年,驱车数千里,赴山西洪洞县寻根,去郑州新密市问祖。所到之地查找家谱记载,抄译祠堂碑文,缕析脉系,续根接代。据资料记载和年代推论,先祖脉系基本上可以确定:嵩县于沟村于姓,根系郑州新密来集镇西于沟村于姓家族。二〇二三年十一月十二日,嵩县于姓家族一行二十一人,回家——西于沟村认祖,向尊敬的新密于氏宗长敬呈认祖呈文。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于姓委员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于松伟宣布:现确认,嵩县于沟于姓,根系河南于姓十八公之大公,为长门朝龙堂性善公支脉。百年寻根,今天梦圆成真,手捧一把老家黄土,怀揣一捧堂前香灰,虔敬地回到嵩县于沟,撒在于氏祖莹和族谱碑前。

认祖礼成圆满,加快了入户调查基础材料进度。目前,追远接宗已就绪,各家各户基础材料咸备,家谱样书也已经印好,于姓家族数年渴望的家谱,呼之欲出,即将发到诸位宗亲手中。

嵩县《于氏家谱》,历经数年,多人参与,终于纂成付梓面世。家谱的意义在于序昭穆,明字辈,别长幼,联九族之亲,绵万世之序:还在于记载家族对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时代名人,为后辈树立学习榜样。谱牒恩泽长,礼逊风俗懿。编者希冀于姓后辈儿孙:齐贤求进,敬宗睦亲,牢记家训,遵纪守法,患难相恤,贫富相顾,恪守忠孝,爱家爱国,永远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于姓族人。

二十二世孙宏才文

二〇二三年十二月

嵩县于氏家谱序言二

一脉之源,归于一祖。一祖之亲,归于一谱。

国盛修史,族旺续谱,已在中华大地上蔚然成风。家谱是记载人类文明、家庭发属、家族世系、宗亲血脉传承的瑰宝,对提升、弘扬家族文化、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家谱又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载体。作为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方志、家谱)之一,同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和经济学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修谱不仅根脉永续,薪火相传,更是良好族风、家风得以发扬光大,鼓舞今人、启迪后人,和谐社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嵩县于氏,系河南于氏十八公之大公长门朝龙堂(密县,今新密市)性善公裔孙。明末,闻王兵变,七世性善公一支部分离开密县,迁居各地。约一六四一年,在落阳居住的第十世于公之妻携景柱、景松二子再次南迁伊河流城,最终在嵩县城西的贾寨川肇基。晴耕雨读,诗礼传承;根深叶茂,水丰流盈;树大分枝,花盛栽蓬;又历经十六代,累世近四百年。是尔生机勃勃,蒸蒸曰上,贤达叠备,俊才其蕃。

迄至今日,嵩县于氏分布六个乡镇十余个行政村,生齿日繁,迁徒涣散。第二十世能章惧祖烈渐湮,次序失考,毅然引为己任,立志修谱。遂建理事会,引宏才、凯歌等数十人采信息、寻根源,博采广搜,缺者补之,略者详之,便者文之,芜者汰之。少长班次,莫不条分缕晰,历历可考。而又搜录图像,作列传,以示不忘:立家训,以为劝诚。其有嘉言足录、气节可取者,则又为之注谱,以纪其事实。历经数载,风展月夜,焦心劳思,不辞辛劳,甘于奉献,终将四册厚重的史料翔实、版面一新的《嵩县于氏家谱》呈现在族人面前,实在可喜可贺。

尤其值得众宗亲欣慰的是,理事会在寻根问粗,厘清宗族脉系方面贡献突出,理顺了落担二世祖是景柱公、景松公,景柱、景松二公的高祖是性善公,性善公的烈祖是朝龙公,太祖为于大长生公,直至上溯到得姓始祖邦权,代代相传,世系一世不缺。考证过程中所依据众多的历史资料翔实可信,且经多方相互印证。此实为我族一大幸事。

后有子孙阅斯谱,则疏戚之可辨,年齿之可知,支派里居有所稽考,生卒埋葬有所志载,丧服降杀有所分别。发其逃崇之心,亲睦之义,无忘绍述云尔。

风雨洗礼,岁月岭鳒。絮絮唠唠几百年,会意于姓明家风!

是为序。

河南于氏十八公之大公长门二十世朝龙堂好善公商孙

松伟沐手恭撰

时在公元二零二四年岁次癸卯腊月

(河商省始氏文化研究会于姓委员会时任执行会长兼秘书长于松伟)

嵩县于氏家谱凡例

一、家谱名称:《嵩县于氏家谱》。

二、编纂宗旨:敬宗睦祖,弘扬祖德,正本清源,理顺脉络。教化后代,爱国荣族。

三、编纂原则:严格遵循国家现行政策、法律、法规。据实考载于氏家族从古至今的悠远历史和世系源流。简言远古世系根脉,略记由晋迁入新密,一世于大至十世概况,详述一六四一年于门第十世于公自錻之妻于氏带领儿子『景柱』和『景松』到嵩县于沟定居,三百八十年后衍十六世之盛况。编谱史料以碑文记载文字资料和先辈真实传说为根糖,尊重事实,客观公正。对于有多种说法的史料,由家谱编辑部协商提出接近原况的意见。不做绝对定论,同时注明存疑待考。

四、史料来源:乾隆五十四年,郑州新密市西于沟村《于氏宗祠世系》碑文;乾隆四十一年,嵩县古路壕村《于氏世系》碑文;嘉庆十年,嵩县于沟村《于氏祖谱》碑文:《新密于氏宗谱》:以及现在于氏宗亲支派最新统计资料。

五、编写体例:本谱分谱序、一册、二册、三册、四册。一册寻根认祖;二册『景柱』后代世系:三册『景松』后代世系:四册家族文化。世系采用北宋文学家欧式记述格式。世代分格,横向由右向左排列。五世一表,格尽另起。长门程诰、三门程鹏支系,始于第八世,景松支系始于第九世,从高祖下至五世玄孙十二世,五服宗亲为一支派。从十二世始至十六世,另起新支派,依序世代续延。二门程会支系始第六世。此体例,后者阅之方知五服宗亲辈伦,易看易懂,知根知底,层次分明。本谱世系『景柱』『景松』为嵩县于姓一世始祖,标志河南于姓从新密到嵩县开基立祖。本族人员凡涉外社交活动,『景柱』『景松』为河南于姓大公朝龙堂十一世,依次排序。

六、入谱人员:凡嵩县籍于沟村『景柱』后裔和古路壕村『景松』后裔,不论男女均可入谱。家族男性上异姓家族之门;女性出嫁招赘的;子女姓于则入谱,子女异姓不入谱。本族女性之夫婿入谱。

七、入谱时限:本谱世系从明初于氏从晋迁豫新密市始,到公元二〇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至。

二十二世孙宏才文

二〇二三年十二月

上一篇:于姓源流

下一篇:没有了

于氏字辈
于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