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家谱网 >> 殷氏家谱 >> 浏览文章

中华殷氏的起源

时间:2020/11/4 9:47:52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左传·隐公八年》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昨之土而命之氏。”这里说的虽然是周代社会新增姓、氏的情况,但也是对中华姓氏起源的科学概括。古代的君主,把姓作为奖品赏赐给有功的下属,称之为“赐姓”,对受赐姓的下属而言,称之为“得姓”,例如,史书中记载的“黄帝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便是其证。于是,所赐之“姓”便成为受赐的下属及其子孙后代的“标志”。这个赐姓制度始于何时,已不可考,但为夏殷周三代所沿用,在西周时发展到鼎盛阶段,是有史据的。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周室宗法制度的衰落,诸侯各自为政,各诸侯国君才与周天子一样享有“赐姓命氏”的权力。在原始氏族社会早期,姓、氏原本不分。姓与“生”相关,叫“生以为姓”,天子赐姓,也是据其“生”赐姓,用以别婚姻。后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权制社会过渡到父权制社会,私有制随之产生,在同一姓中的不同男子,其社会地位有了区别,于是在同一姓中,便衍生出专用于男子的不同的氏,用以别贵贱。这便是先秦社会奉行姓、氏双轨制的来由。至秦汉时,随着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的出现,以宗族为单位的社会管理模式为以地域为单位的社会管理模式所取代,各姓氏的宗族长的社会管理权力为中央政府任命的各地行政长官的社会管理权力所取代,于是自秦汉以后又回归到原始社会姓氏合一不分的状态。我们中华殷氏的起源也经历了同样的历程。

各地殷氏家谱 (1).jpg

传说,殷氏的始祖为黄帝的四世孙(玄孙)契,为尧兄、舜臣,史称“司徒公”,又称“玄王”。契,因功封于商。赐姓“子”。契的六世传人曰冥(即甲骨文中的“高祖河”和民间祭祀中的祖先神“河”),为夏之水官。受夏天子之命治理黄河,数十年如一日,勤其官而水死。因冥有大功于夏室,殉职后获赠司空,封于殷(其地在太行山以东,夏殷时期之古黄河以西,洹、漳二水流域间)。其子七世亥(即甲骨文中的“王亥”或“高祖亥”)率族人西渡黄河迁至亡父的封地殷袭爵,依夏天子之命,易诸侯国号“商”为“殷”,称六世冥公后裔为子姓中的“殷氏”(《世本》记载殷商子姓有以殷氏族为首的九大氏族——“殷、时、来、宋、空同、黎、北髦或比髦、目夷、萧”)。因此,史家将“子姓商族”又称为“子姓殷商族”,称六世冥公为子姓殷氏的“肇氏始祖”。

各地殷氏家谱 (2).jpg

有史家曰,契的二十三世传人盘庚迁殷后,才有殷商之称,此乃魏、晋间学者皇甫谧首倡之谬说也。望殷氏子孙勿受其惑。二十三世盘庚不是始迁殷,而是回迁到先祖的封地殷。正是七世亥迁都至殷,才有后来八世上甲微在殷地的“复兴”,才为后来成汤代夏的殷商族近六百年基业奠定了基础。自七世亥迁殷后,子姓殷氏枝繁叶茂,族旺人多,雄踞殷商子姓九大氏族之首。七世亥之后,又经过七代人的努力,子姓殷氏的宗族长成汤终于代夏而有天下,定国号为“殷”,并仿照夏启将姒姓定为夏代的“国姓”、将姒姓中以禹为肇氏始祖的夏后氏定为夏代“国氏”的先例,将子姓定为殷代的“国姓”,将子姓中以冥公为肇氏始祖的殷氏定为殷代的“国氏”,还为后世立下“殷、商并用,族号称商、国号称殷”的族规。成汤建立的泱泱大国殷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近六个世纪之久,创造有灿烂的文化,至契的第三十世传人帝辛(纣)时,由于帝辛的文治武功,疆域达到顶峰,民族数量也跃居史上之最,为今天中华版图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帝辛用兵频繁,激起民怨,晚年刚愎自用,居功自傲,用人不当,不听微子、箕子、比干等有识之士的谏言,致看似坚不可摧的帝国大厦,在周师的袭击之下,顷刻坍塌瓦解。帝辛失国后,子姓殷氏中的殷商末代王室的部分后裔,为不忘故国,脱离子姓,在后世姓氏合一的潮流中,以国号、国氏为姓,于是,便有了殷姓。以上所述,就是朐阳殷氏五修谱希望所有殷氏子孙都应该知晓的中华殷氏起源。

上一篇:殷作斌:关于契发祥地和殷氏因殷水得姓传说问题答读者问

下一篇:湖北省红安县殷氏宗谱

殷氏字辈
殷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