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于氏家谱网 >> 于氏宗亲网

于连元一行到毕庄走访于氏宗亲

时间:2023/7/25 10:56:17 发布:新闻编辑部

于氏家族走访记(走访毕庄于氏)

4月23日上午,和建永一起从南阳搞活动回来,路过于营,约上原本在建永的车队上工作而现在在家学开车的全平,驱车前往毕庄走访。

早就听说我于氏长门之后搬往毕庄居住,其两代先人之墓地就在现在靖安家门前,云怀和金勇两家宅基下面。云怀家盖房做地基,挖出了棺材板。两村相距仅 15 里,而族人之间来往却很少,大概是早年毕庄于氏春节回故里上坟祭祖,与族人之间闹过几次矛盾冲突之故吧。据说,一次春节,毕庄于氏乘牛车回乡祭族,被老家一人将其牛车卸下;一次春节,又被一穷得过不了年的皮子抢走了上坟的供品。后来,毕庄于氏只好在天亮前乘快马回乡上坟,以免与老家人发生矛盾,加之毕庄地处歪子最西边,详情概莫能知,这次,我们能否将其家谱编写在一起,尚未可知。

听说毕庄村子不大,却有好几个姓氏,于姓人家不甚兴旺。

进村后,路边两位李姓老人给我们介绍了一位 70 多岁的叫廷让的老人。老人把我们让进屋,坐下交谈,自言对家谱知识知之甚少,便向我们推荐了家住赵庄(属邓州市魏庄村)的于金泰和在蟒张营教书的于道五。随之,老人便把我们引到道五家。道五的妻子听说我们是老家人,很是热情,赶忙打电话叫道五回来。此时,几个热情的于姓亲人也前来交谈。几个好奇的少年笑闹着,向我们介绍其族中一位姑娘嫁到了韩营某村,其婆家的一位弟媳娘家是汲滩杨平坊于氏,杨平坊的于氏故乡也是于营。这两位年轻女子大概把这个“于营”当成是同一个故乡了,这才回娘家讲说的。由此看来,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股故乡情啊。

当时,我们也误把杨平坊当做迁居汲滩某地的那支亲人的居住地,因而暗暗把它记在心中。

不一会儿,道五赶了回来,便带我们去找金泰一起座谈。谁知金泰上元庄街买红薯芽未归,我们只好等了。道五向我们介绍说,金泰在为他父母所立之合葬碑上刻有家谱,于是我们便来到不远处的墓碑前观看,其家谱为:

前10字:闻尚根心中 女延金道海

续10字:洁春连华秀 德志建明兴

看来,这支家族也和其他两地的一样,和我们大于营的家谱并没吻合之处,那么,这辈份就难以核对了。

过了一会儿,还不见金泰回来,我们有点失望,而建勇则提出去庄街找他,顺便在那里吃午饭。于是我们便往西开去。刚走不远。而碟上了金泰,我们便到王寨饭馆中边吃边聊。金泰告诉我们,其家满之第一个牌号“闻”字原本是“文”字,只因第六代“文”字与之相重,生怕外人耻笑而将“文”改写为“闻”了。

毕庄于氏原本是“文”字辈于文年来此地为地主家扛活而定居T来的。这么说来,其始祖当与大于营“文”字辈同辈,道五则告诉说1988 年曾来于营找连银办事,一说自己是毕庄于家,相当通达家族化的文轩和“银匠”(即强勤)二人则为其排辈,让他尊连银为叔伯辈大概也是从“文”字辈推算的。这么说来就明白了,当即我便拿出纸竿排序,果然如此,我自当也是其叔伯辈,而与金泰则为平辈,兄弟相称我便呼金泰为“老哥”,全平与建勇也和他们论了辈分。金泰又说其儿子在东莞打工,乘车过程中,知道明信片上建永的名字。于是我们又谈起搭车啦,相互关照之类的话题,俨然是一家亲啊。

谈到毕庄于氏之历史情况,他俩讲道,传说其先祖奶奶憨厚而福气大,运气好,得了外财而置买了土地发了家,于氏鼎盛时期拥有土地800 多亩,“甚至更多”,从毕庄往西直到王寨一带之土地尽姓于。土改运动中,大部分于姓人家被划为地主,在阶级斗争年代里吃尽了苦头他们讲述那位憨厚的老祖奶奶的故事,什么烧火做饭时从柴草中扒出了元宝;东家给的芝麻杆烧火,却又眷出很多芝麻来。如此神奇的说法相当多。

我也想起小时候常听老辈讲述毕庄于氏的一个美丽传说。说是一位憨厚的先祖奶奶某年秋天在地里拾柴,临近天黑时,看到地里有好多“白灯”,回家告诉丈夫,丈夫说,那是会发光的银元宝,就是传说中的“过银子”,让他去把那些白灯收藏起来,然后分批运回家中。还说这是老婆的运气,只让她一人搬运。

穷人得了大批外财是不敢显露出来的,祖爷倒为此犯起愁来。第二年春天,这位祖爷在路边刨草根,一骑从大道上飞驰而过,掉下来一裕裤,祖爷似乎不经意地用钉耙把它勾过来藏到草根堆下。不一会儿,骑马人匆匆返回,跳下马询问丢失之物。祖爷问清楚裕链内所装之物是二本账簿四锭元宝,核对属实,便毫不犹豫地将东西归还给了那人。那人千恩万谢,说是丢失元宝事小,两本账簿若是丢失,便等干丢了饭碗,定要赠两锭元宝致谢。祖爷性格耿直坦荡,说啥也不肯收下。骑马人万分感动,长跪在地,认祖爷为干老(即义父),并告知自己是河口某宇号的师爷。临别,师爷嘱咐干老,若是空闲或是有了什么

困难,一定去河口找他。后来,祖爷真的去河口找干儿子帮忙出主意,解决这批元宝的问题。师爷便让其干老以他的名义置买田地。毕庄于氏从此发达起来,成了这一带有名的大地主。有道是,人不得外财不富,马不得夜草不肥。

我所听说的这一传说自然是从毕庄传来的,与他们的口传是相吻合的。这位祖爷也算是好人有好报啊。

毕庄于氏之始祖文年所生二男,只长子于好成了家,有单传的振宗,振宗便娶两房妻室,叫做“一门两不绝”,其祖碑刻文为“双承”。其家族从一开始人丁便不甚兴旺,至今只有 27 户人家。

谈到编写家谱之事,他二人满口应承,并说也要将他们所知道的现用作桥板的两块祖碑寻得,将家谱编写出来后,便去县城找我。

我们又谈了打算秋后祭祖聚会之事,便将他二人送回村子,建永又将我送到歪子车站,我则搭车回县城。

这次毕庄之行,填补了于可仁之长门这一空当,真乃一大快事。

连元 全平 建永

二OO九年四月二十三日

补:

后来,一次与道五电话联系,道五告知已将两块祖碑寻得,正在编写家谱。

又一次与道五电话联系,道五说正在完善家谱而努力查寻老爷的名字。

8 月6日上午,道五携带编写好的家谱来到县城,我二人商谈了并谱事宜。道五还带了抄写的两块祖碑的碑文,其先祖于文年公之碑文中有这么一段:“母民以寡居之身内外家务一手料理虽治地十倾有余行年八十有余而妇工之勤振家之志至晚而不衰。”看来,传说的憨厚祖奶拾得元宝之事绝非无中生有。

编者

上一篇:于云身一行到王集乡秦杜营村上于营走访于氏宗亲

下一篇:大于营于氏家族后人到汲滩寻亲

于氏字辈
于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