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先人遗志,发扬家族传统——于沟村于氏家谱序
继承先人遗志,发扬家族传统——于沟村于氏家谱序
河南省巩义市于沟村于氏家谱序
人常说:“水有源,木有本,万物皆然,”而人更为甚之。人者万物之灵也!作为于氏的后代,不了解祖先的由来,岂不令人耻笑也!据历史资料记载:于氏开始形成于西周初期,起源于河南省沁阳以北的邢邻地区。公元前299年由于当时人增地窄,大量于姓向外迁徙,其中一个支脉迁居山西平阳府地区。元朝末年因长期战乱和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中原地区土地荒荒,地广人稀,朱元璋登基建立明朝后,吸取元朝灭亡的教训,大力推行移民开荒政策,积极发展生产, 一部分于氏於明成祖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迁至河南孟津,几经周折,到处寻找良田沃土,最终于1468年(明宪宗成化三年)到至巩邑,当渡河来到山脚下,见南岸有一山沟,沟内藏风聚气,沟外万亩平川,山上风光秀美,林木茂盛,着眼一看便知这里是一块凤水宝地,遂占卜定居于此,并将这里起名为于家沟村。从此于氏家族便在此世代繁衍。长期以来于氏家族的成员凭家谱以志宗门,由宗门续起分支,各宗门之间友爱相处,团结合作,勤劳耕种,祥和发展。当时的于家沟人丁兴旺,土地宽阔,水路交通发达,村民十分富裕。十六世纪中期,1574年五世祖思温及于门焦氏出资出力在村南兴建堂基庙宇,金塑神像,不久后,祖先在村北靠黄河岸边建起了大王庙堂,西山顶凤凰寨寨门敞开,山寨屹立,东山腰天爷庙豪华宏伟,美丽壮观,村中间于家祠堂庄严肃穆,子孙们年年祭拜祖先,思念亲人。村口处两座寺院分布在东西两旁,农历9月17日一年一度的古庙沟会红红火火热闹兴隆,远近名人富豪常到此观光聚游。这便是兴盛时期的于沟村村景、村貌。
好景过后,灾难随之而来,据家谱资料记载,十八世纪中叶,清朝乾隆年间,于氏六世先祖收来异姓之子,由于家庭矛盾造成平时对于氏宗族心怀不满,便与流寇结帮聚党,趁家族成员毫无防备之时突然打回家中,造成于族极大伤亡。公元1779年(乾隆四十四年,黄河泛滥,大批土地淹没,使更多的于氏族人背乡离井,逃离家乡,1905年之后即光绪末年黄河改道,水走山根,给于族带来更大的灾难和不幸。1942年即民国三十一年年景,大旱三年,粮食颗粒未收,再加上日本人进犯中原,使于氏族人十有八九逃往陕西,村民们贫困交加,村内到处是一片凄凉惨败的景象。
1949年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村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1978年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八十年代初赵沟渡口建起黄河堤坝,河水重走老路,万亩良田重归南岸百姓耕种,于氏村民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实现,从此又过上了不愁吃,不愁穿的幸福生活。
吃水不忘打井人,乘凉不忘栽树人,为了报答祖宗养育之恩,澄清于氏家族现状,分清各个门系,加强同姓之间的团结合作,使祖宗功德千古流传,经详查各坟碑志,屡考各门神主徙居之祖,编写出于氏家谱汇编,供于族长期留存,并表达后人对先祖的怀念。望于氏子孙继承先人遗志,发扬家族传统,搞好家族事业,使于氏宗族永远昌盛,万古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