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史氏家谱网 >> 史氏宗亲网

溧阳侯庙(史侯祠)重建记

时间:2023/10/19 17:13:18 发布:新闻编辑部

侯庙重建记

位于江苏溧阳境内的长荡湖南埭头的溧阳侯庙——显惠庙,是史氏历史上最负盛名的第一大庙。侯庙历经沧桑,历史上的改朝换代、日寇侵华都使侯庙屡屡被毁。

建国以后,由于环境优美,当地政府在侯庙办起了学校。从溧阳师范,到小学、中学,现在是埭头高级中学。学校根据发展的需要,重新进行了规划。校舍调整过程中改变了整个布局,没能重视对这一珍贵的历史文物的保护,原有建筑基本拆除殆尽,不见了江南第一大祠原有的景象。后虽被定为三级文物保护单位,却只剩下半截华表,四根灵雨坊石柱,三间仪门,一块残碑,一口“汲古泉”井栏,一棵清代三朝元老史贻直亲手栽下的进士松。

在那特殊时期,当地一些年长的史姓宗亲,凭着尊祖敬宗的朴素感情,曾自发在原址围墙外建了几间简单低矮的平房供奉先祖。几十年来,恢复侯庙江南第一大祠风貌,成了溧阳史氏子孙的共同心愿与期盼。

多少史氏后人期盼着侯庙能再现当年的辉煌。何日才能让心愿成为现实?可这是一项纷烦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涉及方方面面,要面对和克服重重的困难,绝非易事。

2005年冬至,经政府部门批准,溧阳史氏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在会长58世孙史火生先生的领导下,详细制定一系列工作规划时,广泛征求全国宗亲的意见建议,根据大家的强烈愿望,把恢复重建侯庙列为重中之重的任务。2006年冬至召开的全国史氏历史文化研讨会上,经到会的13个省市400多位代表一致通过,形成移地重建侯庙的决议。这历史重任,落到了以会长、58世史火生为代表的研究会肩上。

群雁展翅头雁领。面对困难,年过古稀的火生会长承载着百万同宗的共同心愿,把组织领导重建侯庙,当成是自己的义务,看成不可推卸的责任,敢为人先,勇于担当,以非凡的魄力,坚忍不拔的毅力,怀着对家族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担起了这千斤重担。重建首先要报当地政府的同意和批准。在此之前,溧阳当地还没有批准过建宗祠的先例。

火生会长利用自己担任过十多年基层党委书记,对市、镇两级领导比较熟悉的人脉资源,一次又一次的找有关领导请示汇报,反复陈情和诉求。领导们白天工作忙,就晚上去找;工作日不能打扰,就休息日拜访。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个双休日,他四处奔忙,陈述情况,反映诉求。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读到史侯祠的历史沿革。从倡导继承发扬史氏优良传统,联系到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他的锲而不舍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大家,时任市领导的路法今、崔国伟等先生,都表示支持恢复重建侯庙。2007年3月,火生会长得到消息,中国科学院姓氏研究专家袁义达教授来江苏南京进行学术研研究,立刻请南京的史姓学者一起,向袁教授汇报侯庙的情况。袁教授得知史侯祠有近两千年历史,非常感兴趣,便立刻联系时任溧阳市长的韩立明女士,当面建议韩市长应该引起重视和给予支持。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政府终于许可研究会以侯庙为平台,自筹资金,以分期建设专门收藏各姓氏族谱和地方志“中国族谱博物馆”的名义,移地重建侯庙。

其次是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同意和支持,重建工作更加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目标定了,可到底建在哪里,怎样重建,建什么样的侯庙?面对这一系列的具体问题火生会长一次次召集在溧阳的研究会成员和热心侯庙建设的宗亲商量研究,火生会长在当地土生土长,对侯庙周边情况非常清楚。他征求了当地的一些年长者的意见,商定把移地重建地址选择在围墙西边原建有的几间平房处。地址选好了,但原地基加上旁边的一块菜地,面积只有五亩多,建设用地远远不够,要扩展就得牵涉到三个村民小组几十户农户的菜地。研究会是民间团体,不能用任何行政手段解决问题。火生会长先做好村干部的工作,得到村委干部的支持与帮助,依靠村组、干部及德高望重的年长宗亲配合,陪同他们挨门逐户的做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得到大多数农户的积极支持。对于少数农户,工作一次做不通,就两次、三次反复登门,有两户上门十多次才解决,直到一分一厘的落实好所需用地。

三是侯庙建成什么样?为了制定好重建方案,火生会长除了与当地宗亲商量还多次主动与西安交大原校长史维祥,浙江师范大学史美珩教授,东南大学原副校长史维琪,南京大学史全生教授,山西省教育厅纪委书记史富泉,上海比雷福国有限公司总裁史一松,江苏丰县原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史为安等等一大批热心家族文化的宗亲联系,广泛征求意见建议,集思广益。他还自己动手,按照侯庙原来的本局,画出既保持原来的格局,又具有时代新意的总体规划草围,请老朋友、退休工程师夏晓玉先生无偿设计出每座建筑的图纸,送到东南大学请古建筑专家修改、审定,由史顺仁同志做预算。

四是多渠道、多方位筹措重建资金、重建侯庙需要的资金巨大,研究会自身没有国定资金来源,成立之初只有区区的一万八千元,显然远远不够。巨额资金缺口,成为阻碍侯庙重建的最大瓶颈,自筹资金是关键。火生会长组织研究会发倡议,出公告,用多种形式进行大力宣传。为了褒奖捐款的宗亲,还决定捐款百元以上不足十万元的,刻在功德碑留名,捐款十万元以上者,单独立碑褒奖的办法进行激励。广大史氏群众听到重建侯庙的喜讯,奔走相告,纷纷解囊。几位年长的宗亲自告奋勇到宜兴、金坛与溧阳本地史氏集中居住的村落,走村串户宣传募集资金。当地有的被征地宗亲把补偿款捐了出来支持侯庙重建。

经过一段时期的宣传发动,募集到了十五万八千余元资金,但离重建所需资金差额仍然很大。是筹足了资金才开工还是边建设边筹集?如要筹足了资金再开工,时间耽误得太多,等不起。火生会长在溧阳的研究会成员商量后,大胆决定:等米下锅,不如找米下锅!边建设,边筹款。他也知道,这意味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承担更大的工作压力!

2007年5月,研究会发出了重建侯庙主体工程“海岳堂”大殿的招标公告。一个月中,有三家施工单位送来了标书。6月20日,开标评议工作在借用的埭西村村委办公室举行。经过认真比较、评议,当地的史志远工程队中标。理由:一是工程报价最低;二是他姓史,重建侯庙是史氏家族的事,他会倾心竭力组织好施工;三是他也是当地人,情况熟悉,有利于工程的顺利开展;四是他愿意先行垫付部分资金。6月22日,火生会长代表建设方,与承包方签署了一份经过逐字逐句进行推敲,标的清楚,双方责任明确的详细而严谨的施工合同。

2007年7月12日,是值得载入史氏家族史册的日子。这天,侯庙原址围墙西侧,锣鼓喧天,鞭炮震天,机械轰鸣,重建工程正式开工!盼了多少年的心愿,终于就要实现了!在现场的史氏群众欢欣鼓舞,群情激昂。

7、8月间,正是高温时期,火生会长每天从市区的家里赶到工地。大家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一呼百应,争先恐后,纷纷表示愿意为重建尽一份力量。侯庙重建委员会负责施工和监督工程质量的成员,每天一大早就到现场开展工作。没有办公室,就因陋就简的在工棚里研究商量工作,现场解决遇到的问题。所有参与工作的宗亲,任劳任怨,不计报酬。特别是火生会长,经常是泡面当中饭。有些年过八旬老人,每天工地上都看到他们的身影,争着做力所能及的事。整个工地热火朝天,要人力有人力,要机械有机械。只要建筑材料一到场,人们就峰涌而上,自觉帮着卸车,大型材料需用机械,附近的史氏企业家就及时把自己厂里的叉车调过来给工地使用。

工程开工后,更多的资金还得落实。火生会长意识到,靠普通群众捐款,数额巨大,解决大笔资金必须另找出路,另想办法。他一边抓施工建设,一边为筹集资金绞尽脑汁,发动大家出点子想办法。

开工半月后的一个上午,研究会负责现场施工的顺仁同志向承包商征求集资办法,当听到对方提出向史氏企业家求助的建议后,马上向火生会长汇报,得到他的重视,并马不停蹄的行动起来。他找到江苏鹏程钢结构有限公司董事长史蒙杰先生、原常州四方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史智祥先生等企业家,提出请他们为重建侯庙捐款,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当即表示愿为侯庙重建捐款,并很快就将大笔捐款汇到研究会帐户上,史智祥捐款50万,史蒙杰捐款46万。由此受到启示,史氏企业家是乐意为宗族的事业乐捐的。为了能得到更多的史氏企业支持和帮助,火生会长决定召开一次史氏企业家座谈会。

经过几天的筹备,2007年8月5日,史氏企业家座谈会在埭头中学会议室举行。应邀从上海、南京等地赶来的及溧阳本地的三十多位史氏企业家纷纷表态大力支持。事业有成的史普中、史蒙杰、史智祥、史普金、史国科、史益民、史建康、史志远等等当场认捐意向达二百四十多万,史普中一人表示愿捐一百万!这充分说明,重建侯庙深得人心,也彰显出这些史氏企业家致富不忘感恩先祖的高尚情操,充分体现出史氏家族的凝聚力。

为了能使更多在外地的史氏企业家了解情况,为重建侯庙做出贡献,火生会长安排好现场施工,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亲自带着有关人员三去南京,七到上海,利用担任十多年区(镇)党委书记时的人脉资源,东西奔走,南北呼号,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筹集到了首期工程所需的全部资金。

在这期间,发生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一位年事已高的宗亲,自己失去劳动获取收入的能力,想把子女给他的另花钱捐出来,但不够一百元,便卖掉了自己喂养的两只鸡凑足送来,一定要研究会收下。苏北泗阳的史家扬先生,数次在当地挨家挨户的上门募集资金送到溧阳。贵州贫困山区的两万八千多位宗亲,在史攀等人的组织发动下,以每人捐一元的形式,为重建侯庙汇来两万八千多元钱。宜兴丁山的一位长者,临终前不忘告诚儿女,代他为重建侯庙捐资一万元钱。在武汉工作的文锁坤宗亲,在生命弥留之际,把儿女叫到床前,要他们将自己一生省吃俭用积蓄到的十万元钱,在他离世后代他捐给重建侯庙使用。……这正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众心齐,泰山移的真实写照,感人肺腑。

工地上如火如荼,侯庙重建工作顺利进行,各地宗亲深受鼓舞,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对这一千秋伟业的支持与关心,溧阳伟昌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史进伟先生,带着施工人员到现场,独资捐建造价三十多万的侯庙头门。从材料购买到施工机械、人员,全部由他企业承担。外地的美珩教授在繁忙的研究工作中,经常抽时间打电话询间情况。一松、富泉、家扬等宗亲,多次到工地来了解施工进度,及时向全国宗亲通报。沧州的淑杰宗亲,前前后后十多次前来溧阳,关心侯庙重建与家族文化的传承。沈阳的殿勇、山西的沁馨等宗亲,多次专程千里迢迢到溧阳,了解建设进度,慰问参加建设的人员。

2008年8月21日,正是三伏天,侯庙建设正值高潮。原安徽省扶贫办副主任、著名书画家史贤龙先生听到重建的喜讯,十分欣喜,特地冒着酷暑,专程来到工地了解情况,想为祖祠重建做出奉献。他与会长交谈中得知,侯庙有许多门柱楹联、匾额需要书写,如请其他姓氏的书法家完成,要付出不菲的润笔费。贤龙先生建议,这些都应该让史氏书法家义务书写。他回到合肥,马上召集史氏书法家挥毫,很快就精心完成了十几幅门柱楹联。贤龙先生还自己出资为侯庙做了四块匾额。门柱楹联、匾额上这些道劲的书法,更为侯庙增添了许多风彩。

8月12日,又是一个骄阳似火、赤焰遍地的高温天气,火生会长正在带着大家紧张的安装神道石坊。由于天气炎热,附近在外地从事设备安装的几位宗亲正好回家避暑休息。起重安装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听到正在吊装神道石坊,觉得这正是为重建侯庙尽点义务的好机会,便主动争先恐后的跑到工地。他们技术熟练,安装起来轻车就熟,有条不紊。经过近三个小时的安装就顺利完成。他们个个汗水湿透了衣服都毫不在意。

正是在火生会长的带领下,史氏家族形成了这种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局面。不到两年时间,侯庙重建首期工程得以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依靠家族的自身力量,依靠宗亲解首胝足的团结奋斗,以低廉的造价,保质保量完成了高规格的园从式建筑群,首期工程于2008年冬至前全部胜利完成!已建成的一幢幢仿明清古建筑六门六窗,古色古香,龙脊风角,雕梁画栋,粉墙黛瓦,雄伟壮丽,金碧辉旺。

这是史氏家族万众一心,团结奉献的结果!先祖的在天之灵一定会为他的子孙感到自豪!

首期工程的告捷,更鼓舞了史氏族人的信心,大大激发起他们参与家族事业的热情,吸引了更多的宗亲闻讯前来。他们有的组团,有的独行,有的全家扶老据幼而至,在寻根问源,虚诚祭拜先祖的同时,看到火生会长呕心沥血的带着一批人把侯庙重建得如此雄伟壮丽,深受感动,纷纷表达自己的心意。从企业家到普通教师,工人、农民,各界层的都有。他们有的捐款,有的出资捐栽花木,以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到侯庙重建工作中来。原常州花木公司董事长史纪刚先生带着儿子史亚飞数次前来侯庙祭拜先祖。他了解到侯庙筹建第二期工程“族谱大楼”缺少资金,就不声不响的汇来一百万元捐款,开工后还多次前来提供技术支持。上海恒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史顺成先生,不但捐建了一座牌坊、一座“象贤亭”,而且为侯庙其他项目捐资,总数已达八十多万。侯庙造价近三十万元的的景观绿化,全部由常州天成花木园林有限公司总经理史武军先生无偿完成。“汲古书屋”由金坛建昌圩基金会史焕荣先生出资三十万捐建。“灵雨坊”由溧阳的史优良先生出资二十万捐建。上海的史美德宗亲,得知每年清明冬至大型祭祖活动中,都要准备千余人就餐,便制造了全套价值八万余元供出口的不锈钢厨具送到侯庙,并从上海组织了技术工人,亲自带队前来安装调试好,供侯庙使用。上海的史明杰宗亲,把自己毕生收集的,价值不菲的日军侵华罪证物证,捐给侯庙收藏、展览。其中一些藏品是十分宝贵的的孤品、珍品,曾有人愿出价百万元要他转让,他都不为所动。各分徙支还向侯庙赠送了二十多块红底金字,金碧辉煌的匾额。……

2009年春节刚过,在广大宗亲的大力支持下,第二期工程顺利开工。经过近四年的不懈努力,第二期工程包括“族谱大楼”,“圣皇亭”,“象贤亭”,“洗心亭”,“史氏艺术大楼”于2012年底完工。

四是充分发挥侯庙的综合配套功能,使之成为一个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充分展现史氏优良传统和家风的平台。

后续工程开工建设的同时,火生会长又在思考着:重建的侯庙如何才能既有传统,又有新意,在注重外表的同时,更应该丰富民族文化内涵,要与时俱进,有更高的定位,赋于符合新时代的精神,把侯庙建成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集祭祀先贤,进行民族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文化艺术展览,族谱、地方志收藏为一体的综合“宝库”,更好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更加充分展现史氏的优良传统和家风。他又一次次与外地的美珩教授、全生教授、富泉先生、贤龙先生等等宗亲商量,并不顾自己年过古稀,外出考察观摩,在注重建筑外表雄伟壮丽的同时,为丰富内涵而殚精竭虑。火生会长一边组织研究会,倡导全国宗亲大力支持,一边与当地市镇领导商量,得到很大的帮助。侯庙分期先后设立了史氏“历史名人馆”、“现代名人馆”、“族谱收藏大楼”、 “日军侵华罪证陈立馆”、“史侯祠艺术大楼”等。

“史氏历史名人馆”,根据各地宗亲从各种渠道收集整理的历史资料做成展板,介绍了自唐代开科取士以来,历代史氏六位状元、九位宰相、三百多位高官、五百六十多名进士的名录,以此来缅怀先贤,感恩他们的功德。

“史氏现代名人馆”,简介了辛亥革命以来现代三百多位在各条战线上,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贡献的史氏优秀人物。以此用来激励后人对照、学习,励志奋进。

“族谱收藏大楼”一层,设立展示厅,收集整理了按人口多少排名前一百六十多位其他姓氏的简介。这一百六十多个姓氏,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简介这么多姓氏的场所,在全国也是第一家,不但给侯庙增添了亮点,也可表明,史氏氏族始终不忘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在研究史氏历史文化的同时,同样重视兼容其他姓氏文化,注重团结其他姓氏。二层收藏与展示了五百多部宗谱。其中史氏各分徙支的二百多部,其他各姓氏的二百多部。唯一全套存世且保存完好的1947年修撰的《溧阳史氏宗谱》孤本,也由宜兴史超四兄弟送来侯庙珍藏。三层收藏展示了全国各地、各时期地方志一千五百多部。清朝和民国期间全国各府、县的全套地方志已经基本收集齐全。

“日军侵华罪证陈列馆”,展出了一大批史明杰宗亲捐赠的史料,揭示日本侵略者在军事、文化、经济等各方面侵略中华民族的罪证,供人们参观,用以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

“史氏艺术大楼”一层,与市纪委、镇党委合作,布置设立了“廉政堂”、“尚贤厅”,简要介绍了史氏历史上三十多位清正廉明官员的事迹,介绍包括埭头史氏其他姓氏在内的几位贤达的风彩,使人们学有榜样。二层、三层分别设立了史氏三位著名书画艺术家史贤龙、史海波、史国富艺术馆,一个史氏紫砂艺术馆,向人们展示史氏艺术家的艺术成果。

侯庙内还珍藏了一大批史氏书画家的作品。宗祠中能有这么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全国各地是不多见的。十年来,火生会长呕心沥血般的操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影响,数次累病住院治疗。可年近八句的他不顾自己生病,还是心系侯庙的重建,抱病操劳,坚持与各方联系筹集资金,要把侯庙最后一幢建筑“土楼(崇公纪念堂)”建设好。在史志强宗亲的大力促动下,史云龙先生为建设“土楼”捐资二百万。2014年上半年,史蒙杰宗亲又提供了大批建材,使得土楼顺利开工,于2015年底完工。

土楼原是一世祖崇公的住屋,历史上经多次翻建,成为侯庙最重要的建筑之一。日寇侵华其间,毁于侵华日军战火。这次新建的土楼,重檐翘角,四周斗拱彩绘,在侯庙仿古建筑群中最为华丽,目睹者无不为之赞叹!

经过近十年艰苦卓越的努力,重建侯庙这一溧阳史氏的共同心愿终于得以实现,江南第一大祠又向人们展示出自己骄人的风彩。聚沙成塔,众志成城。重建侯庙的千秋伟业大功告成,这是溧阳史氏宗族团结奋斗的结果,可以说这也是以史火生先生为代表的许许多多溧阳史氏后人用心血浇注而成的。

火生先生因为年龄和身体原因,不再担任会长一职。他为弘扬民族文化,为家族事业,为发扬史氏的传统美德和家风所做出的贡献,将永载史册!

2015年冬至,溧阳史氏历史文化研究会换届改选,接力棒交到了新会长史国民先生手中。他制定了第四届理事会的工作思路是:“看好大门,守好祖业,巩固现状,稳步发展”的四句话十六字方针,并办好“常州市未成年人教育基地”、“常州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基地”、“溧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廉政教育基地”等三个基地。同时将侯庙景区创成三A级旅游景区,配套完善侯庙各种硬软件设施。2016年,在埭头镇政府的支持下,头门西侧六间厢房已经完工。东侧的游客中心与厢房也即将完工。不久的将来,侯庙将以更加靓丽的雄姿展显现在人们的眼前,侯庙将为展示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承发扬史氏的传统美德发挥更大的作用。

附:侯庙重建大事记

1.2005年冬至,经政府部门批准“溧阳史氏历史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

2.2006年冬至,召开了有13个省、市400多位代表参加的“全国史氏历史文化研讨会”,在会上形成了“移地重建侯庙”的决议,并成立了“侯庙重建委员会”。

3.2007年7月12日之前,为侯庙重建立项报批,选址征地,宣传发动,筹措资金阶段,为第一期工程作准备。6月22日,一期工程“海岳堂”施工合同签订。

4.2007年7月12日,第一期工程正式动工,主体工程“海岳堂”建设正式启动。

5.2007年8月5日是,在埭头中学会议室,召开了有上海、南京、溧阳本地的30多位史氏企业家座谈会,主题是为重建侯庙筹措资金,会上踊跃认捐达二百万元。

6.2007年7月12日至2008年冬至,一期工程“海岳堂”等一批建筑群完工。

7.2009年春节之后,第二期工程正式启动。工程主要有:“族谱大楼”、“圣皇亭”、“象贤亭”、“洗心亭”、“史氏艺术大楼”等建筑。工程于2012年冬至前全面完工。

8.2013年之后,后续三期工程准备,主要建筑有“土楼”及配套设施,于2014年上半年正式启动,2015年冬至前竣工。

溧阳史氏历史文化研究会

(史顺仁执笔史习德编校)

二0一六年十月

上一篇:溧阳侯庙(史侯祠)沧桑史

下一篇:溧阳史氏宗谱字辈排行

史氏字辈
史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