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积善堂族人发扬敬祖爱家精神,积极修谱做贡献
谱序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其义一也。国史书一国之兴衰,方志记一地之百科,家谱叙一族之承传。族之有谱,犹水之有源,树之有根。渊源者,其流必远;根深者,其本必固,其叶更茂。谱载家族之变迁,世系之次序,使后嗣知世序虽远而支脉昭然,族人虽多而称谓不混,居地虽遥而亲疏可辨也。
稽我黄姓,周朝的《世本·帝系篇》载明源出嬴姓陆终氏。宋朝《通志·氏族略》记述黄氏嬴姓,陆终之后,受封于黄,子孙以国为氏。
后世称陆终为黄氏得姓始祖,其后裔成为黄氏族人的主要来源。
公元前648年黄国被楚灭后,族人分迁楚都郢和江夏安陆等地。其后裔黄歇(前314~前238),为楚相20多年,是历史上有名的四君子之一春申君,先封潢川,后改封吴,即今苏、沪一带。上海有黄浦江,简称“申”“沪”,皆源歇也。
江夏郡兴于汉,盖因东汉尚书令黄香之名望使其名扬九州,成为全球最大的黄姓郡望,乃至史称天下黄姓皆宗于江夏。
黄姓在宋元时期发展迅速,元末开始移居南洋,明清时期开始迁往台湾,成为今台湾四大姓之一,在越南等东南亚国家黄姓也是当今大姓。
历史悠久的我黄氏家族,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自黄国肇姓以来,历经四千多年沧桑,逐渐发展壮大,至今已是全国第七大姓。全国有黄姓人口三千余万,占全国人口之2.48%。我黄氏祖先勤劳勇敢,坚忍不拔,开拓进取,奋斗不息。不仅创造了物质文明,同时也形成了耕读为本,精忠爱国,孝道传家,重教立身,开拓进取的精神理念,涌现出无数英雄豪杰,名人志士。战国名垂青史的春申君黄歇、西汉著名宰相黄霸、东汉时忠孝两全的黄香、唐朝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宋朝著名文学家黄庭坚、元代大画家黄公望、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的清代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黄遵宪、近代史上中华民国的第二开国元勋黄兴,新中国开国大将黄克诚、国家副总理黄华、政治局常委、副总理黄菊、政治局委员黄坤明等等,如璀璨群星,闪耀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宇宙空间。
我黄氏源流,虽有多源之说,但发祥于潢川,振兴于江夏这支,无疑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老谱载明,本宗祖籍湖北江夏,后来先祖迁居徽州歙县,再迁凤阳泗州。明初,开业公到桃源后称黄家道口,赤山公之子到沭阳小店东后称黄家大庄安家立户,为老长房、老三房始迁祖;清初天福公、成公分别迁到桃源卢集、黄圩,为老二房七世、老四房七世的始迁祖。
虽因战乱频仍,运河阻隔,清代兄弟四房后人仅各续支谱,且二、四房一到六世祖名讳不清,但清末几支亦曾联系合修宗谱,奈何经济凋敝,交通不便,终成大憾。直到民国二十五年,经过锡年公、守斌公、铜章公等一众先辈宗亲的努力,终于完成第一次合修谱。
捧阅一修老谱,尊祖敬宗收族之情油然而生。我积善堂裔脉,岂止同姓同源,上推约七百年,本来就是先祖一人(肇基公兄弟四人之父)的后代啊!
盖先祖以一人之身,散而传之数万人之身;斗转星移,日月轮替;生齿日繁,支派愈盛。然而正如参天大树,无论其树冠枝叶如何繁茂,而其主干为一;同宗共祖之人,虽有亲有疏,有远有近,有贫有富,地位有高有低,有贤有不肖,然而其祖先同出一人之身,都是血脉相连、同气连枝啊。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代一代繁衍下来,人户众多,不少人辗转于外地,建业于他乡;乡村逐步合并,村落日渐消弭,人员纷纷进城,散居各个小区,宗亲日渐分离,前所未有。不知道高祖曾祖姓名的,不乏其人;起名弃辈分用字的比比皆是,犯祖讳而不自知的亦有人在。若欲培根溯源,联宗睦族,使木本水源,秩序分明,慎终追远,敬仰祖宗,除了续谱,岂有他哉!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若现在不修谱,而后人看今谱系自然不明,其理一也。何况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我等芸芸众生要想史书上留名,恐怕也唯有家谱吧!
我黄氏积善堂首次合修谱至今,已经80多年未续修,我等族人实感愧对祖上。及早续修,时不我待。思来想去,我感觉自己辈分偏长,必须担起修谱之责,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修谱也不能再延缓下去了。经过几次酝酿,2018年秋,我邀请十多人组织成立续谱筹委会,得到一致拥护。自此,二修谱的信息收集、核查考证、编撰文稿等相关工作正式展开……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几多宗亲或多次辗转于各地、或登门询问、或通讯联络采集信息,或经常伏案输人信息、核对世系、撰写文稿!委员会的组织筹划工作繁杂而细致,岂能一一道来,从事具体工作人员的心血和汗水更是无法考量!
经过一众族人四年多的艰辛努力,如今终于宣告二修合谱顺利竣工!回想起来,续修家谱这件涉及本支全体族人的大事,实在非一己之力能够完成,其中大量的计划、走访、考证、研讨、撰写,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幸,我们黄氏积善堂广大族人发扬崇尚族亲、敬祖爱家的精神,积极为修编家谱做出无私的奉献。参与修谱的宗亲,真正做到了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出钱出力,踊跃参与,热情协助,由衷支持!回想我们当初的修谱誓言,即无论面临多少困难,我们都应戮力同心,群策群力,修好家谱,撰就成册,以慰先祖,告之后裔!如今,我们可以问心无愧地自豪地宣布:我们做到了!我们修谱人大体做到了前人盛赞的“事不避难,义不逃责”。
当然,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尤其是自己德薄才疏,二修谱自然不能尽如人意,只能有待于后贤再修时补正了。付梓之期,感慨多多不揣浅陋,敬而撰之,是为序。
15世孙锦超
2023年2月4日(癸卯年立春)
上一篇:徐州谱牒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黄德安:九华堂《黄氏族谱》九修感言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