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积善堂黄氏创修族谱序
《积善堂黄氏创修族谱序》译文:
从来朝廷编有史书,郡县编有志书,宗族编有谱书,其意义是一样的。没有通史,国家的法制伦常无法考究;没有方志,历史人物事迹就难以稽核;没有族谱,各门支派怎么能条分缕析清清楚楚呢!
我黄氏祖先籍贯是武昌江夏,先迁到徽州歙县,后迁到凤阳泗州(谱注鲍家集,即今盱眙鲍集)。我们这支始祖肇基公又从泗州的裴家巷来到桃源县(即今泗阳县),选择六塘河南岸崇河乡(清朝崇河乡范围:大致今众兴北、史集东、王集南、葛集八集以西——编者注)安家立业了。由于该地是交通要道,人们称它为黄家道口(今属众兴街道,原桃果园黄口),肇基公就是我们迁到桃源县的始祖。
当时兄弟数人,有迁今淮安的,有迁今连云港的,有迁今沭阳的,有迁今宿迁的。有仍然居住在泗州(今属盱眙)的,大约六世以后由泗州迁到桃源吴城乡(今泗阳东南片)的。如果要说修家谱,(按理说)一定要访查江夏、歙县,上溯源头,(然而)根据目前形势推测根本不可能;即使把泗州、沭阳、宿迁、吴城乡黄氏合成一谱,力量也达不到,也是不可能的。想到这里,感觉毫无办法。
因此召集家族里众人来开会商议,有的说,您担忧修谱太难,何不如就易避难?自从肇基公到桃源县以来,子孙虽多,门户虽分,住处虽异,但是创立一部草谱留给后世并不难呀!我由此顿时感到恍然大悟,如释重负。我虽然才识浅薄,不懂先贤修谱的方法,暂且以自己的寡闻浅见,将肇基公到桃源县以来,两百余年间的分支派别,只要是记得的、听说的,都挨门到户,逐房细查,创立草谱一册,留给后世子孙,使后代子孙中有贤能之人,精心刻意考核详查,能把我们黄氏迁沭阳、宿迁、吴城乡的合成一部家谱,纂修刊印成册,使各家都保存一部以备经常翻看,将不仅使我感到欣慰,即使我们的祖先在九泉之下也将无不感到欣慰。这就是我写的序文。
时
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农历十月好日子
八世孙均熏香沐浴恭敬地撰写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