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温氏家谱网 >> 温氏宗亲网

芦庙乡宋营村温氏简介

时间:2024/6/18 16:48:44 发布:新闻编辑部

芦庙乡宋营村温氏简介

宋营村,地处西平县境内,属芦庙乡宋营村委,自西平县城345国道向西35公里处,芦庙乡向南3公里,任三楼水库与同心寨水库之间,隔渡河(亦称吉斗河)畔,再往南15公里是全国著名的嵖岈山风景区。往西15公里是棠溪源风景区。温氏族人居住宋营村东半部,自康熙十三年至二十三年(1674—1684年),温克文(可畏)的长门长子随叔父七世祖温守祖迁居此地,已有300多年历史。

这里南面环水,北面靠田,从上世纪60至70年代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已初具规模,并不断升级改造扩建。平整的四方格农田,网状的沟渠与公路,绿树绕着村庄与河岸,碧水滢着户外方格田,远处蓝天白云,山峦起伏,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引任三楼水库的水,一年四季使农作物旱能浇涝能排,科学种田,粮食年年丰收,幸福生活美满和谐。

这里绿水青山,山美、水美、人更美,温氏族人敦厚朴实,勤劳善良,人才辈出,清朝时期有县官、秀才。当代有团级高干,科学技术人员,辛勤劳作的家乡父老。自古以来,他们始终牢记族规,谨遵家训,彰显祖德。饮水思源,寻根敬祖, 2017年清明节,七世祖温克文(可畏)的三门温氏后人,又团聚在一起,齐心协力,共同为先祖修坟立碑,为后代编修家谱,使吾祖功德永垂,使子孙后代有根可寻,使祖德、家训得以发扬光大。

从前,宋营温氏族人每逢清明节都有代表来和温庄族人一起修坟祭祖,对本族宗亲中的问题常提出意见。从多方面事例证实宋营温氏是温可畏长门长子的后代,我们两村同宗共祖,同根同源。

宋营温氏,现保存有两块祖上留下的墓碑,很有研究和参考价值。这是在60年代平整土地时,族人不情愿而在迫不得己的情况下,从祖坟上挖掉的墓碑,一块现存温氏一家院子里,被土掩埋,有待考证。另一块,只有上半截残碑,曾在沟渠的路口处作为桥板,踩来轧去,也已断裂,2016年由水泥石板口将断碑换掉,现存温固雨院内,碑文还能清晰辨认。碑文竖排版:大清道光拾五年岁次乙未夏(下半截碑内容不知) ,中间最上面二字:皇清,接着右边是:处士温公讳,左边往下移一字的位置:孺人朱,左边偏下落款:男、元。

石碑下半截已失落无处找寻,根据宋营温氏族人回忆:男,下面的元应该是元良,温元良给父亲温月炳,母亲朱氏立的碑。

从碑文上看,文字并不算多,但经查考资料解读,包含很多内容,可见古人用词言简意赅,古碑文是多么深奥,再次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大清道光拾五年:清朝宣宗年号,道光(1821—1850年) ,道光十五年即(1835年) 。

二、岁次乙未夏:岁:年,分岁首,一年开始之时,春天,正月为岁首。乙未:天干地支,表示日子或年份,乙是天干的第二位(如甲乙丙丁) ,未是地支的第八位(十二生肖: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大清道光拾五年岁次乙未夏,即1835年农历羊年夏天。

三、处士:古时称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荀子,非十二子》 :古之所才谓处士者,德盛者也。”隐居不仕的人,即有才德不愿做官的人。

四、孺人: 《礼记曲礼下》: “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王士曰妇人,庶人曰妻。”宋代用为通直郎以上之母或妻的封号,明清则为七品官母或妻的封号,旧时也通用为妇人的尊称。

五、朱:孺人姓朱,即朱氏。

六、男: 1、儿子,儿子对父母的自称; 2、古爵位名,封建制度五等爵位孔的第五等(即公、侯、伯、子、男) ,直至清代仍沿用。

七、元:下面的字应该是良,温元良,按字辈起名应该是十一世“良”字辈。(希普喜岩威,朝克修师荣,良经宗玉魁。家学方正固,邦定永昌隆,发大长有生,安乐怀庆丰)。

按此考证碑文内容应该是:大清道光拾五年岁次乙未夏立碑,皇清处士温公讳月炳,孺人朱氏合享之墓,男、元良.......

如温月炳是60岁寿终,从道光15年向前推60年,温月炳大约是乾隆四十年(1775年)生人。按温氏加乘字辈排序,应该是“荣”字辈,第十世祖,20年后做官,晚年隐居不愿做官的德高望重的人。儿子温元良大约是乾隆六十年至嘉庆元年左右(1795—1796年)生人,是“良”字辈,第十一世祖,清道光(1821—1850)年间做官后,为父母立的一块光宗耀祖的功德碑,父子都做过官,都是有功名的人。

另一块碑有待研究。

上一篇:芦庙乡温庄温氏家谱评识

下一篇:温庄村温氏寻根敬祖

温氏字辈
温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