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温氏家谱网 >> 温氏宗亲网

温庄村温氏寻根敬祖

时间:2024/6/19 10:29:57 发布:新闻编辑部

温庄村温氏寻根敬祖

距温庄老村庄西南1000米,距新村西500米。有一墓地,年代久远,立有墓碑,又比其他坟大,所以,俗称大老坟,这个大老坟就是温庄村温氏开庄祖温公讳可畏的墓地。

年代久远,到底有多久远,立有石碑,碑上刻的什么内容?要寻根问祖,这些都是要调查考证和探寻的问题。

根据《西平县志》和权寨小温庄温氏三门长十九世祖温兴邦字勋甫(1908—1985年)生前图谱手稿记载:明洪武三年(1370—1371年) ,始祖温希珏由山东莱州府昌邑县仁固村(乡),迁徙西平县权寨镇老温村,至今已有640余年,子孙赓续24代。

明末清初,顺治元年(1644年),李闯王反河南时期,六世祖温朝相从老温庄迁南五华里的淤泥河畔小温庄。温朝相有三个儿子,长子温克俭,次子温克文(可畏),三子温守祖。

若温克文(可畏)是迁小温庄时(1644年)生人,20岁成年后与弟弟温守祖一起迁居合水温庄(今芦庙温庄),时间大约是清康熙三年至十三年(1664—1674年),温克文(可畏)迁芦庙温庄后生三子,长门长子随温守祖迁居芦庙宋营村,时间大约在康熙十三年至二十三年(1674—1684年)。若温克文(可畏)寿年是60—70岁,大约是康熙四十三年至五十三年(1704—1714年),若三年后立碑,时间应是(1707或1717年)。按此推算祖坟和立碑时间大约都在康熙年间(康熙1662—1722年)。距2017年重新修坟立碑时间是313年或303年,子孙赓续17世,宋营长门传17世,“昌”字辈,温庄二门、三门传十六世“永”字辈。

1966年之前,墓地还保留有墓碑,四个角有圆柱形土红色的拴马桩,高出地面大约50厘米。据老年人说,原来周围还有石羊,石马,小时候曾多次同小伙伴在那块地剜草、玩耍。后来听说、1985年左右有人在那块儿地曾捡到一枚铜钱,上面的字样是“康熙通宝”。说实话小时候见到坟墓心里特别胆怯害怕。但对石碑印像很深,特别是石碑中间的几个大字:温公讳可畏之墓记得最清,小时候感到这名字很特别,很奇怪,也很好奇,心想还有叫可畏的人。当时十几岁,上小学三四年级,文化低,根本不懂碑刻,对名字字意更不理解,墓碑上下联是什么内容既不懂又没有留意,这次修家谱修坟立碑时调查很多人,无人记起,现石碑已毁,石碑的上下联是什么内容,无从考证。

1967年初,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立“四新”,即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立无产阶级“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大老坟的石碑作为“四旧”被红卫兵推倒、砸断,坟头也遭到破坏。后来,栓马桩挖出曾埋在村牛屋院拴牲口用,还真的派上了用场,拴住了真牛真马。残破的石碑有的放到坑沿用作捶布石,有的在户家轧井上配重。老村搬迁并复耕以后,残破的石块也荡然无存。

1973年大老坟这块地又被大队强行换给了茨元生产队,到了1982年土地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一个坟占着张、薛两家的责任田,九米见方的圆坟,成了南北向长方形,东边少一米,西边少两米,致使墓砖裸露,坟上面长满嵩草杂树,破败不堪,因为没有了石桩的保护。造成外人肆无忌惮的用铁牛将坟脚犁走,而且堂而皇之地季季种麦种豆。每逢收割季节,秸秆又堆于上面,甚是荒凉,险些遭到更大的破坏。

1975年8月,特大暴雨导致洪河上游石漫滩水库崩塌,洪河、棠溪河河水暴涨,两河水汇聚在一起泛滥决堤,温庄村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灾害,房倒屋塌,庄稼被淹,财产被冲走。集体经济和个人财产受到极大损失。庆幸的是大老坟所处的位置没有被暴涨的洪水淹着。1975年洪水过后,族人曾提出迁庄的想法,村庄南移搬到高处去。当时有人提出的位置就是三琛地,因意见不统一,所以没有实现,在老村原址上重建了家园。20年后,1998年长江发水,洪河、棠溪河再次发水,温庄人又一次遭受洪水袭击。

1998年以后,全村人又经过了漫长的拆旧房盖新房的艰苦岁月,他们发扬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依靠党的惠民政策,把自己毕生的积蓄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建房上,终于有了自己能安居的新家。

50年后,2016年至2017年,温氏后人寻根敬祖,倡议修家谱修祖坟,为先祖重新立碑。我不由地想起小时候见到墓碑感到温可畏这个名字很特别,很奇怪,很好奇的情景。50年来像迷一样不得其解,这次修坟立碑,就七世祖温克文(可畏)的名字,我翻阅了辞海和有关书籍,并咨询了有关专家学者,西平县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高沛解读说:“先祖名讳,首先是按字派起名,希普喜岩威,朝克修师荣,良经宗玉魁。”“克文”是名,“可畏”是字,父母起名时希望儿子将来既能文,又能武”。

克:能够、胜任,克文即能文。

畏:聪明伶俐,有才华,敬服,《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畏可作威,威武,勇敢,不可畏惧。

当年孔子周游列国时,途经西平仪封,曾留下有一个八岁的玩童王三官三难孔圣人的故事,孔子对王三官的聪敏大加赞赏,第一次提出“后生可畏”。后人作诗曰:

休欺年少聪明子,

广有英才智过人。

后生可畏千古事,

分明古圣现其身。

解读了先祖的名字,目睹了从先祖开庄到现在温庄,宋营村温氏一族繁衍发展变化,人丁兴旺,枝繁叶茂,安居乐业,幸福安康。由然而生对先祖能文、能武的崇敬,先祖300年前已用自己的名字,以榜样的身份给后代子孙下了定论,后生可畏。

通过这次修谱,调查走访,反复考证,共有十四支系组成温庄温氏家族,二门,三门长门能考到十七世“学”字辈,三门的二门,三门的三门能考到十六世“家”字辈。宋营温氏长门分支又分三门,能考到17世“学”字辈

这次修家谱、修祖坟之事,还得从头说起。

2015年农历10月1日,我回老家给父母祭祀,权寨小温庄温乔周携全家驱车到温庄见到几个温氏族人,说明来意,倡议西平温氏修家谱一事,权寨老温庄,小温庄,宋营温氏,芦庙温庄是一个家族,他们三个村都在准备写自己本村的家谱,我们温庄也要写,事情很巧,中午我已回到老庄二姐家,温中原打电话说权寨老温庄来人说修家谱的事,我接到电话后心中很高兴,很快到温庄见到了温乔周,并相互留下了联系电话,温乔周是权寨小温庄人,在汝阳工作曾任文教局局长,政协常委等职。退休后和弟弟温庆周倡议编修温氏家谱,温庆周夫妇骑三轮车同时到宋营找温秉启、温固雨、温志业商议编修宋营温氏家谱。

对修家谱这个事情,我曾有过这方面的想法,30年前,1986年我向党组织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社会关系一栏里,要填写祖孙三代,我不知道爷爷的名字,回到老家后问长栓哥后,才知道爷爷叫温双才。过去比较封建,忌讳晚辈叫长辈的名字。但已参加工作多年了,也30多岁了,不知道爷爷叫啥,实在有点尴尬。2000年回家又见到长栓哥,他说:“四哥曾说想让咱俩把咱这门的轴子写一写。之后,我与长栓哥多次交流,同本村族人有所议论。因为没有资料,不知咋写,所以只是议论。这次见到温乔周之后,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勇担重任,知难而进,执笔编写温庄温氏家谱,让子孙后代了解温氏的发展历史,温庄温氏300多年列祖列宗的繁衍发展变化史,知其根,溯其源,尊老爱幼,孝敬父母。至少在我身上出现的不知道爷爷,老太名字的尴尬局面,在子孙后代身上不再重演。事后我把修家谱的事跟运海、书玉、红杰说了,他们表示大力支持,我接着拜访了长栓哥,把温乔周倡议修家谱的事说给他听,征求了他的意见,过去的事情由他回忆叙述,我执笔记录,不清楚的地方包括现在晚辈的名字等再到各家调查走访,开始从我们这几家门次最近的写起。能考到十六世“家”字辈。往上十五世已不知道。接着写全村的,这关系到每家每户,还有散居于外村的温氏支系,要调查过去几代人,因年代久远,先辈已逝,又没有文字记载,难度更大。修家谱毕竟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情,我提出要成立一个家谱征编小组,通过商议,2016年清明节成立了老中青相结合的温庄村温氏家谱征编小组,由18人组成,会上选出了组长、副组长、秘书、成员。大家踊跃发言,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大家一致认为修家谱必须寻根问祖,我们温庄的大老坟还在,大老坟是根,七世祖温克文(可畏)就是我们的先祖,温庄的开庄祖。大老坟年久失修,借此良机应该修缮,若不修缮,任其被外人糟蹋,会越来越破败、荒凉,不久将被夷为平地,我们将会永远失去先祖风水宝地地庇护,失去血脉的根源,上无以告慰先祖及列祖列宗,下不能流传子孙后代,修家谱更无从谈起。我们这代人有知识、有文化、有工作、有责任、有义务修家谱、修祖坟、重新立碑,传承温氏传统历史文化。

半个世纪以来,为先祖修坟立碑是我们温庄温氏几代人的梦想,恨不得把那块地要过来,那是先祖最早开垦的风水宝地。几百年后,阴差阳错成了外村外人的责任田。我们失去了大老坟地的使用、种植、管理等一切权利。修坟立碑实则不是一句空话,是否顺利还是一个问号。在惨遭破坏的年代,温氏后人男丁正值壮年,担负家庭顶梁柱作用,不明病因却过早离世比比皆是,实在让人痛心疾首,有苦难言,说是病故还是迷信,但事实确有发生。重新修坟立碑后,但愿吾祖保佑后代子孙无病无灾,幸福安康。

会上对修祖坟很快制定了具体方案:一、基本还原祖坟原貌;二、四周砌矮墙,修祭祀台,永远不能再让铁牛或马牛把坟脚犁走;三、仿祖坟墓碑原样重新立碑。镌刻先祖名讳等。

家谱征编小组经过一年的努力,写倡议书宣传,集资捐款,协调关系,撰写碑文,刻碑。2017年清明节,对祖坟进行了修缮,重新立碑,碑文是这样写的:江河有源,松柏有根,怀亲思古,以彰人伦。始祖温希珏,明洪武三年,自鲁迁豫,居西平县权寨老温村,七世祖从老温迁居芦庙温庄。距今已有三百余载,繁衍生息,世代隆昌。后世子孙时刻不忘先祖福泽庇佑,常念吾祖恩德永垂。欣逢盛世,特重立此碑,以示永怀亲恩。

温氏先祖温公讳可畏之墓。

奉祀:温庄温氏十八世、十九世、二十世、二十一世、二十二世、二十三世、二十四世男女宗亲。

公元二0一七年清明节敬立。

碑文下联:奉祀:温庄温氏十八世、十九世、二十世、二十一世、二十二世、二十三世、二十四世男女宗亲。是说当时有七代人,“方正固邦定永昌”,清明节立碑时,十八世“方”字辈温方敬(末老),(连生父)还健在,女的还有张二妮(正元母)。他们分别在二0一七年九月至十月去逝。宋营温氏长门已度至二十四世“昌”字辈。两村老三门现七代人,这次重新立碑占着好几个七字,300年后,1967年墓碑被毁,50年后,2017年清明节,温氏老三门七代人,齐心协力,团结一起,共同为七世祖重新立碑。我们的孝心、诚意,感天动地。立碑当天,天地人和,雨水纷纷,泪水盈盈,分明是天降甘露于先 祖坟墓之上。春雨滋润大地,风调雨顺,春意盎然,万物复苏,心想事成,万事如意。更是天作地合,天赐良机,错过今日,七世难齐。立碑当年,两人中举,温彬润泽,幸运神奇,考中名校,实现梦想,开启新程,宏图大展,后生可畏,族人称赞。七是吉祥的数字,七即是起,七星高照,吉祥如意,同时也开启了温庄所有温氏后人新的美好的愿望和永久的幸福生活。

清明节的前一天晚上,石碑安放在村文化广场,全村男女老幼齐聚在广场,唢呐奏出《好日子》、 《家和万事兴》、《一条大河》 《父亲》、 《母亲》、《我的父老乡亲》等欢快、激昂、悲壮的歌曲,温氏年轻媳妇20多人跳起了广场舞,她们对修家谱修祖坟大力支持,用行动和朴实的语文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她们说: “有了家谱以后子孙后代就有根可寻,孩子起名就有了依据,更有了学习榜样”。是啊,有了家谱,知道了家族字派,有了温氏家规家训,做人做事,工作学习,婚姻生活,事业人生就能靠谱,进而实现家庭子女习人才辈出,兴旺发达。村文化广场上,三五成群的人们相互交流着过去重建家园的艰辛和现在的幸福生活。交谈着尊老爱幼,尊老敬老的话题,谈论族人的字派和过去发生的故事,族人们的关系越来越近,越来越亲密。

2017年4月4日,清明节上午九点,唢呐、鞭炮、礼炮齐鸣,温氏男女宗亲200多人,宋营温氏派代表5人,每人捐款200元,冒雨为温庄温氏老三门先祖温公讳可畏重新立碑,首先立碑、揭碑,接着上香、烧纸、行礼祭拜,宣读拜祖文,从此,大老坟基本上还原了50年前的面貌,坟周围砌有矮墙,石碑上有碑楼,下面有碑座,有祭祀台,较原碑气派壮观。终于实现了50年来温庄温氏老三门几代人寻根敬祖的梦想。具有300多年历史的大老坟,再次名副其实地展现在温氏后人的面前。从先祖温公讳克文(可畏),能文能武,后生可畏的名讳和创建两个村庄的事实功绩上,我不由得心情特别激动,心中再次产生一种崇敬和自豪之感,我们新村现在与先祖首尾相依,在同一条龙脉之上,时刻不忘先祖福泽庇佑,常念我祖功德永垂。新时代、新变化、新理念、新征程、新发展,温庄新村已实现了全面小康,洪河、棠溪河诉说并见证了温庄300多年来发展变化的历史。曾经害人的两条蛟龙已被降服,两河已得到全面治理,公开的河长责任制度,落实到人,河水泛滥、污染等现象一去不复返了,已恢复到300年前,先祖开庄时的原生态,继续造福于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河绿水就是甘泉圣水。

告慰先祖:吾祖后人,不忘初心,谨尊家训,彰显祖德。教育后代,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刻苦学习,努力成才,精忠报国,多做贡献。年年祭拜,敬祖寻根,愿祖保佑,世代子孙,血脉永续,人丁兴旺,无病无灾,心想事成,万事顺意,幸福安康。

新茔新碑新面貌,新谱新训心记牢,

新村新房新气象,新程新功报祖恩。

上一篇:芦庙乡宋营村温氏简介

下一篇:2017年清明节温庄温氏拜祖大典拜祖文

温氏字辈
温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