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段氏家谱网 >> 段氏宗亲网

“段氏土司祠堂”话今昔

时间:2024/7/18 10:41:03 发布:新闻编辑部

“段氏土司祠堂”话今昔

在旧州坝子隆起的蛇山岭岗中段,今旧州村民委员会右侧,有一幢坐西向东“三方一照壁”的白族民居建筑群,放眼望去虽然显得有些古老和破旧,但整体结构和建筑技艺仍展现着当年的雄姿与风光。建筑群是后来重建的,它左侧有两棵大青树,据传,这两棵大青树与重建的建筑群同龄同庚。在历代热心人的精心管护下,历经了140多个春秋共5万余个日日夜夜。见证了这建筑群的过去和今天。如今这两棵大青树刚劲挺拔,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己长成合围粗的参天大树,这大树下的建筑群——就是云龙州时的“段氏土司祠堂”的所在地。

据老辈人讲:这座祠堂始建于明代末,清咸丰年间被起义军锞末未连同祠堂下的土司府一起焚毁。事后,土知州段保的第18代孙段文龙于清光绪年间,在被焚毁原址上重建了该祠堂。祠堂建成后段文龙责令其次子段立宗一家看守和负责日常祭祀。每年春节和中元节,段氏合族子孙虔备香花灯烛,时新五果,金银锞锭,五荤佳肴,聚集在祠堂内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以抚慰先灵,教育后代。此活动年年例行、代代相传,直至民国末年。

当时祠堂内安放有精制的段氏祖宗牌位,还陈列和保存着明洪武17年(公元1384年)明太祖朱元璋颁敕的“云龙土酋段保,从征有功,授云龙世袭土知州”的诏书和明建文4年(公元1399年)段保之子段海,携带贡品奉旨进京朝贡明惠帝朱允炆。又于明永乐10年(公元1413年),段海将编绘辖区户口册、地图等,再次上京献给明成祖朱棣。成祖朱棣亲自给诰命,授段海为“奉训大夫”,颁“世袭云龙土知州”印。同时追封其父母等诏书印信。及御赐黄伞一把,题有“世袭云龙土知州”的高脚牌一对、金瓜、钺斧等半幅銮驾,还存有直径约50公分的铜铸釯锣两面。可惜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诏书印鉴等尽毁于起义军和上世纪50年代。

整个祠堂占地273平方米,为阶梯式纵深递进。祠堂的主体建筑为:主殿为三开间楼房,楼下正厅的中隔装有双层漏透的六合门,左右的窗户的窗格上镶有镂刻,主殿两边分别建有三开间的厢房均属楼房,山墙饰有裙形的瓦檐;主殿正面为三滴水的照壁,照壁两边开有小拱门各一道,两边拱门外均用麻布石条砌成的跨骑上马台和上下的人字梯各一道;主殿两侧和厢房的连接处分别建有耳房,形成两个小天井的独特结构形式,耳房的山间为卷蹄脊。祠堂里的木作、石作、瓦作都非常精致,窗棂、勒板、雀替、檐口的雕刻有两层和三层的镂雕。石础、樑枋、叠枋面头都雕有龙凤狮麒麟等镂刻,整个祠堂都施以彩画。据说这些精工细作的活计当时是请高级雕刻匠,几乎以一两木渣换一两白银的工价完成的,充分显示这祠堂的豪华和气派及社会地位。新中国成立后,这座祠堂收归地方政府所有,1953年土改运动结束后,为新生人民政权——新民乡人民政府的办公地,祠堂的北厢房是旧州卫生所的看病处和药房,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这所祠堂又成为崇沧人民公社农校的创办地,以后随着形势的发展,祠堂又成为旧州小学的分校点,服从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祠堂不断成为乡村临时办事机构所用,大队医院、大队米面加工、油桐加工等等的相继使用,这所祠堂为地区和地区人民群众再次尽了责任和义务,直至改革开放。

旧州是云龙县的发祥地,旧州的蒲甸一带,因“澜沧江夜覆云雾,晨则渐以升起如龙”,由这一自然奇观而得名云龙。旧州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山川神奇秀美,土地肥沃。公元前就有“野夷星居”、“迁徙无常”说明早有人类生存活动,如今的丹梯、丹嘎、苗丹、丹坞等的一些地名源于古老部落的人名;旧州宋为云龙赕驻地,元为云龙甸军民总管府,明授段保为世袭土知州,管辖澜沧江西岸至怒江西岸的缅甸界。明万历48年(公元1620年)改土归流,流官知州周宪章筑城三七。明崇祯7年(公元1629年)“因井设治”;“以盐课为要务”,知州钱以敬将州治由三七迁往雒马井(今宝丰),因其地曾是云龙州的州府所在地,故易名“旧州”。白族语称“奏侯”(汉语释为州里)一名,传呼至今也近400年。段保的后裔子孙在蛇山的土司府上面,选址新建或毁后重建的段氏土司祠堂,在当时是有它一定的历史意义。公元2005年云龙县委、县人民政府、县文化部门的领导,下乡旧州工作期间发现了段氏土司祠堂。同年4月29日,《大理日报》在第三版的显著位置报道了“云龙发现唯一幸存的段氏土司祠堂”一文,文章报道说:“近日,云龙县文化部门在旧州镇发现云龙境内唯一现存建于清代的土司祠堂建筑群”。并说“历史上段家曾兴农耕、办教育、开辟边疆,巩固祖国版图做出了一定重要的历史贡献。”还说“据查证‘旧州段氏土司祠堂’是澜沧江边唯一幸存的段氏土司建筑群,是研究云龙历史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证。”同年九月,云龙县人民政府以“云政发[2005]28号文件,将‘段氏土司祠堂’正式公布为:云龙县文物保护单位。”随后,大理州有关部门又将该祠堂定为州“二级文物保护单位。”县、州两级政府的决定,再次为该“段氏土司祠堂”正了名,定了位,升了格。时至今日,州、县相关部门为该祠堂编报了恢复原样的请款计划,同时多次下拨专款抢修了该祠堂。我们坚信:在党中央高度重视历史文物的决策指引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不久的将来,一幢崭新的原样“段氏土司祠堂”,必将展现在崇山沧水之间的大地上,再现当年段氏土司祠堂的风彩,重温那段辉煌历史。

今天,历经六百多年后的段保后裔子孙,为报本追远,上缅怀列祖列宗的恩德,下教育子孙后代,忠诚于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不居前人之功,不沾祖宗之耀,认真规范自己的言行,谦虚谨慎,做“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自强不息、敬业奉献”的公民。

为此,族内一致决定:为传承祖德,每年农历正月初五日为全族祭祖日。全族聚会祠堂内举行祭祖活动,以继先祖例规,不断激发后代,努力学习、勤劳致富,为家庭生活幸福、为地方建设发展、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做出新贡献。

注:本文作者段抗,云龙县旧州人,段保土司的后裔,年近80高龄,曾主持编修《云南云龙旧州段氏族谱》,在当地族中有较高威望。

上一篇:云南段氏土司的沿革

下一篇:汤郎段开宗谱序与字辈

段氏字辈
段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