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氏郡望
毕氏郡望
(一)厘东郡
厘东郡,毕公高曾奉命“保厘东郊,弼亮(卫戍)丰京(周朝京都)”,历经四世,功德卓著。厘东自然成为毕姓人的第一个郡望,
(二)扶风郡
毕公高是陕西扶风人。扶风郡,秦时置郡,当时辖地在今陕西咸阳、兴平一带。三国时曹魏改名为扶风郡,治所在隗里(陕西兴平),辖地在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以西至凤翔县地区。西晋时移治到池阳(今陕西泾阳),前秦、后秦置郡,治所在今扶风县。隋朝后以今陕西岐州一带为扶风郡。扶风郡也因毕公高而起,是毕氏最早郡望之一。
(三)河南郡
河南郡,秦时名为三川郡;西汉初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一带),当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一带地区,辖22个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东汉时建都洛阳,东汉、曹魏、北魏时期曾改为河南尹;唐高祖时废置,改为洛州,河南郡成为别称;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为河南省。
河南地处中原腹地,交通便利。公元前772年,周平王带部、氏族东迁洛阳,毕姓开始在洛阳繁衍生息;春秋时,这里就是毕姓人流散迁徙的重要地区;战国时期,这里是魏国的领土,毕氏发展条件更优越;北魏时期,孝文帝进行汉化改革,鲜卑贵族出连氏改姓为毕,给毕姓注入了新鲜血液,加之北魏迁都于洛阳,汉化的鲜卑贵族毕姓与定居于此的汉族毕姓逐渐融合,使得毕姓河南郡日益昌盛;唐代,由东平迁河南郡的毕憬、毕构家族显赫一时,史料多有记载。
(四)河内郡
河内郡,即今河南焦作一带。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西、以南为河外。离开毕国后,毕姓起初主要繁衍于这一带区域。春秋末期,约在公元前三世纪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陡县),当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以北、京汉铁路以西一带,包括汲县;隋唐两朝的河内县即怀州;宋代称怀州为河内郡,后又改为怀州;金代也称怀州;元时设怀庆路;明、清为怀庆府,河内县之名不变,常为治所;民国政府时,改河内县为沁阳县。河内郡也是毕氏一大郡望。
(五)东平郡
东平郡,西汉宣甘露二年(公元前52),改大河郡为东平国,治所在须昌(今山东东平县);南朝宋时改国为郡,治所在无盐(今山东东平县)辖七县,包括今山东济宁、东平、汶上、梁山等市、县;宋朝宣和年间,以郓州为东平府,治所在须城(今山东东平县);明清两朝为州;民国时期废州改县。
东平毕氏始于锦公仕汉高祖时期,公元前188年,由河间宦迁东平。此后这支毕氏人才辈出,后汉有毕谌、三国有毕轨,两晋有毕卓,南北朝有毕众敬家族的兴起,形成了著名的东平郡望。
(六)太原郡
太原郡,亦称太原府,在古冀州太行恒山之西。战国时秦庄襄王四年(公元前246)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改为代国;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废国,仍称太原郡;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改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明清以来仍为太原府,民国时期为太原市。
春秋时,毕公高裔孙毕万成为毕姓发展的重要人物,随着毕万一族的辉煌,毕姓就以山西太原为中心繁衍开来,形成毕姓郡望太原郡。
上一篇:毕氏家族脉流迁徙人口分布
下一篇:毕氏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