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毛氏家谱网 >> 毛氏宗亲网

毛姓起源

时间:2024/7/31 10:28:48 发布:新闻编辑部

毛姓起源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毛姓是中国一个古老的姓氏,源远流长,除主要源自姬姓外,还有一部分为少数民族改姓而来。

一是源于姬姓,西周文王姬昌的第八子(一说九子、十子)姬叔郑始封于毛国(邑),西周时期多以国为姓,姬叔郑在西周初期封地毛国,毛国的后裔以国为姓,姬叔郑就被毛姓后裔尊称为毛姓始祖毛叔郑,至今算来毛姓已有近3100年的历史。

毛姓始祖为西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毛叔郑已经得到专家学者以及毛姓族人的共同认可。姬叔郑为毛国首任国君,封国后以国为姓其后裔尊称毛叔郑。《逸周书·克殷》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翼日,除道修社及 商纣宫。及期,百夫荷素质之旗于 王前,叔振奏拜假,又陈常车, 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王,散宜生、 泰颠、闳夭皆执轻吕以奏王,王入,即位于社,太卒之左,群臣毕从, 毛叔郑奉明水,卫叔封傅礼,召公王奭赞采,师尚父牵牲,尹逸厕曰:“殷末孙受德,迷先成汤之明,侮灭神祇不祀,昏暴 商邑百姓,其章显闻于昊天上帝。武王 再拜稽首, 膺受大命革殷,受天明命,武王又再拜稽首,乃出。”文中提到的许多人物都是周初重要人物,如周公、毕公、召公,师尚父(姜尚)等,这些都是在大典中环护于武王周围的大臣,毛叔郑“奉明水”应该是负责祭祀的重要职位,这在崇尚卦卜和祭祀先秦时期位置极其显赫。目前播迁于各地的毛姓都尊称毛叔郑为其得姓始祖。

毛姓得姓始祖为毛叔郑,毛姓以国为姓,得姓之地在河南荥阳。这个结论来源于敦煌遗书,又称敦煌文献、敦煌文书、敦煌写本,是对1900年发现于敦煌莫高窟17号洞窟中的一批书籍的总称,指敦煌所出2至14世纪的古写本及印本。总数约6万卷,其中佛经约占 90%, 目前分散在全世界,如大英博物馆、巴黎国立图书馆、俄罗斯科学院圣彼得堡东方研究所等。1910年入藏京师图书馆时,只余8000余件,目前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16000余件,为该馆四大“镇馆之宝”之一(另三件分别为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和赵城金藏)。《辩亡论》、《姓氏录》、《法华经玄赞》、五代前蜀大复二年的血书《观音经》等皆为敦煌遗书中之稀世精品。今天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敦煌遗书不但在文物或文字的绝对数量上占据世国界第一位,而且在内容质量方面与世界上任何一所敦煌遗书收藏机构相较毫不逊色。

从以上文章中可以看出敦煌遗书不论从其数量还是从其起始年代学术质量上都具有相当权威性,由于其存量巨大,归类整理修复也是一件海量工程。敦煌遗书S.2052号《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一卷并序》云:“荥阳郡,出六姓:郑、潘、毛、阳、牟、郏。”敦煌遗书B.8418号《姓氏录》则记“荥阳郡四姓:郑、毛、潘、阳”。敦煌遗书P.3191号《郡望姓望》亦记“荥阳郡,四姓:郑、毛、潘、阳。”这里虽然没有明确写明毛国封地在荥阳,但数处都将荥阳定性为“毛姓”得姓之地,我们与《通志·氏族略》“毛氏,周文王之子毛伯聃之所封,世为周卿士,食采于毛,子孙因以为氏。”联系起来看,前后呼应,互为注释,前者注释了荥阳为“毛姓”得姓之地,后者则以“食采于毛,子孙因以为氏。”毛国封地与得姓之地相互印证,将荥阳定位于毛国毛姓的开基之地。

二是少数民族赐姓或改性。源于蒙古族,蒙古族鞑靼部落酋长毛里孩,在明朝时遣使进贡,明宪宗朱见深赐汉姓毛氏,其后裔子孙多称毛氏。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其最具代表性的有毛忠和毛胜。

毛忠,明史记载为西陲人(西部边地之人),初名哈喇,明军将领。曾祖父在洪武年间归附大明。从现有史料看,有多种说法:一是蒙古人,属于寄居哈密的哈刺灰人(回族)或者明初归附的蒙古人被安置在西陲;二是汉人,先世从四川迁居武威。

毛忠二十岁时袭职为百户,曾从朱棣北征;宣德五年,讨曲先叛寇;宣德八年,讨亦不刺山;宣德九年出兵脱欢山;宣德十年讨黑山之寇;正统三年从蒋贵讨朵儿只伯;正统十年进都指挥同知并得赐姓毛;正统十一年从任礼收捕喃哥部众;正统十三年出兵罕东,擒喃哥的弟弟南奔,进都督佥事并得赐名忠。

天顺三年,毛忠以镇番破贼之功进左都督;天顺五年,在二里铺迎击来犯的孛来部,鏖战一昼夜后全师而还;天顺七年同卫颖击破巴哇等时常制造边患的部族,论功时,朝廷封毛忠为伏羌伯;成化四年,固原满四据石城反,毛忠奉命讨伐,在石城之战中流矢而亡,终年七十五岁。

这支毛氏现主要分布在新疆和甘肃一带,毛忠的后裔自毛锐、毛江、毛桓、毛登、毛国器、毛承祚传八世,世代在明朝为官,世袭一伏羌伯。其中毛锐曾加加太子太傅,卒后赠太傅。

明朝另一支少数民族改性。毛胜:生卒1401—1458。明蒙古人,字用钦,本名福寿,元丞相伯卜花之孙。原籍蓟州(今天津蓟县)人。正统中以击平麓川思任发、思机发功,擢都督同知。土木之变后,进左都督。守京师彰义、西直等门,击退也先军。后以副总兵赴贵州、湖广,镇压反抗。在外多贪暴不法之事。封南宁伯。在明景帝时,做到左都督(正一品),督三千营操练,北京保卫战(1449)和瓦刺军作战英勇,之后被派往南方讨平民变,积功封世袭南宁伯,上疏改姓名做毛胜,英宗天顺二年(1458)去世,追赠侯爵,子孙世袭南宁伯直至明亡。其在明朝后裔世系有毛荣、毛文、毛良、毛祖德、毛孟龙、毛茂龙。

《南宁县志》记载:“南宁伯毛胜,字用钦,名福寿,元右丞相卜花之孙也。正统七年以征麓川功擢都督佥事。靖远伯王骥请选在京番将舍人捕苗云南,乃命胜与都督阮统六百人往。已,再征麓川,即命二人充左右参将军,贼平,进都督同知。景帝时进胜左都督,督率三千营操练,贵州苗大扰。而也先逼京师,胜御之彰义门北,击退之。并解孙镗。寇遂引却,胜追袭至紫荆关,颇有斩获。事定,乃命以左副总兵统河间、东昌降夷赴贵州。贼首韦同烈据香炉山作乱,胜从总督王来分道夹击。进自重安江,大破之,同烈降。还讨湖广巴马诸处,贼悉平,封南宁伯,予世券。疏请更名,明成祖朱棣赐予毛氏,其后裔子孙多改毛氏。移镇腾冲。金齿芒市长官刀放革潜结麓川遗孽思卜发为变,胜设策擒之。天顺二年卒。赠侯,谥庄毅。子荣嗣。卒,子文嗣。传爵至明亡乃绝。”

南宁伯毛胜曾获“世券”免死金牌,不少明代功臣虽有“世券”这一免死金牌,但是终明一世,功臣有“世券”而家族兴旺者寥寥无几。许多有“世券”的功臣由于功高震主、骄纵不法等原因,往往身死族灭,南宁伯毛胜家族能够传爵至明亡,属于少之又少的幸运者。

毛胜卒于云南金齿(今云南保山一带),追封南宁侯,谥庄毅。归葬于今南京市雨花台区铁心桥镇高家库村附近的韩府山静明寺遗址南侧。

三是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苗族、傣族、彝族、高山族、布依族、满族、佤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毛氏族人分布,多为明、清时期改土归流运动中改为毛姓。

毛姓以毛国为姓的毛姓后裔所占比例最多。宋百家姓里毛姓被排在106位,但这个排序并不代表毛姓的人口的数量分布,据有关史料记载,毛姓在宋朝时期约有16万人,排在82位,至明代毛姓族人约32万,排名68位。东晋之前,毛姓主要于北方黄河流域中原一带为主要聚居地。现今全国毛姓主要集中聚居地浙江毛姓人口38万、四川27万、河南22万、湖南21万、江苏20万;其次,湖北、江西、云南、广东、贵州毛姓人口均超过10万人。其中浙江集中了毛姓总人口的10%以上,为毛姓第一大省。明朝以后,毛姓人口流动方向,由东南部向西部迁徙和中原地区回迁,全国形成了浙江、湖南、河南、江西、江苏、云贵川、两广等毛姓主要聚居区。

2021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时,毛姓在全国的排名为76位,人口约325万。

上一篇:历史上的毛国

下一篇:毛姓播迁

毛氏字辈
毛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