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永定陈氏文化》总编室陈雄耀撰写序二
序二
陈姓是中国五大姓之一,在历史舞台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陈姓族人勇于开拓,在历史上建立的国家和朝代有:周朝初陈胡公建立陈国,共历20世,延续568年(一说:588年);战国时陈完奔齐后建立齐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秦末陈胜建立张楚国;南北朝时期陈霸先建立陈朝;还有元末陈友谅建立汉国;宋代藩属安南国(今越南)建立的陈朝等。此外,与陈姓同宗异姓建国称帝的有:汉朝时的王莽;三国时孙权建立的吴国;孙中山建立的中华民国等。单就陈姓,在历史上为帝、为王、为侯者131人,宰相50人。在历史长河中,陈姓人物为中流砥柱,尽显风流,陈姓族人涌现出大批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良臣名将;在一千多年的科举时代,陈姓共有30名状元。三千多年来,在中华大地上养育了无数名人,他们德才孚众望,青史著丰碑:无论是汉唐名士、魏晋显要、宋元名流、明清精英,他们都是国之股肱,族之栋梁;名震寰宇,德著春秋。
陈姓是中华道德楷模、名列24孝之首的虞舜的后裔。陈姓族人秉承舜帝以德为本,以孝为先,历代先贤为后人树立榜样,如汉朝道德模范的陈寔公,修明圣德,平心率物,明辨是非,断事公正,“陈寔遗盗”、“德星奎聚”的典故至今流传,其事迹感人而图像百城;唐宋时期江州义门陈氏家族,创造了3900余口、历15代、330余年聚族而居、同炊共食、和谐共处不分家的世界家族史奇观,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人口最多、文化最盛、合居最长、最为团结和诺的大家族,成为世间最具典范的家族-天下第一家、真良家、义门世家。义门陈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陈氏文化的根和魂。义门陈是中国乃至世界家族史上独一无二的历史现象,大量的正史、野史、地方志、谱牒的记载,遗迹遗物、民间传说、地名烙印的证实,千余载后今天,家园已成故园,祖先载于谱牒,桃花源、乌托邦、理想国的辉煌传闻于民间不断添加的故事和演绎,不可磨灭的只有“义门”的印记。义门陈文化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
在中国古代宗法社会里,编修宗谱、修建宗祠、修建祖坟是族人的三件大事(即三修),“三修”都具有慎终追远、报本思源、敦宗睦族、凝集血亲、光前裕后、规范伦理的教化功能,也是宗亲联谊会(或文化研究会)的三大核心工作。笔者从事宗亲工作30余年,对宗亲工作与宗亲文化深有感悟,认为宗亲文化最核心的是谱牒文化、祠堂文化与家训文化。祠堂和家谱,就像是中国人通往精神世界的两把钥匙,在很大程度上能团结有血缘关系的人,互帮互助,共同创造财富。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家谱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史学的三大支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亟待开发、整理研究的瑰宝。族谱是根,族谱是史,族谱是纽带,族谱是教科书,族谱是传家宝。家谱是籍历代血脉祖先传承代秩,用文字图表形式把一个血缘文化系统,以世系垂丝按先后辈次顺序绳绳可考的记录传世的簿籍。姓氏家谱所记录的家训、家规、迁徒等,它既包括家族的渊源、宗支世系,也包括不同时代各姓氏家族的字辈、楹联、名贤圣德,蕴藏着中华人类文明数千年延续不断的“密码”,它在新时代会焕发出教育人守正前行的力量。家谱的核心是文明的传承,其功效作用是:明传承,识根脉,崇宗祖,别婚姻,遵国法,守族规,辩善恶,知荣耻,育英贤,传家风,聚族力,显门庭,荣宗族!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被誉为“人生的三大终极问题”,中国老百姓拿一本简单的族谱就圆满地解释了这三个问题。
家亲间最强的联系纽带是族谱。俗话说“亲三代族万年”或“万年的家族,六十年亲或”,可见族谱的重要性。一部族谱,序言是大幕,源流是根本,文化是灵魂,世系是核心,名录是丰碑。修谱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存史千万年,代代知荣耻。修谱是一个为家族立身、立命、立根、立功、立德、立言的过程。通过修家谱,达到承传统、传家风、铸族魂、扬正气、荣宗族、报祖国的目的!没有历史的民族没有未来,不传承历史的民族没有根,淡忘历史的民族没有魂。同样没有家史的家族没有未来,没有家谱的家族就没有传承,不知祖先的人就不知自己作为一代祖先所肩负的责任,更不知道自己从何处而来。只要做到族有史,家有谱,人有录,才能上对祖先有传承,下对子孙有交待,我们才能达到崇祖报德的功效!
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是我国乡土建筑中的礼制性建筑,是维系宗族与乡土文化的根,是姓氏祖根和聚居繁衍的象征。祠堂不是封建遗留,它是一种信仰,一种坚守。祠堂的存在,时刻拷问着人的本心,让人们找到了民族文化的根。祠堂文化既蕴涵淳朴的传统内容,也埋藏深厚的人文根基,它涵盖有祠堂、祠产、祠约、柯堂建筑规制、祠堂陈列格式、祭祀礼仪,以及宗谱家乘、行派世系、传记事略等广泛领域,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祠堂文化是姓氏文化、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遗存。祠堂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葩,是恭颂先祖圣德的殿堂,是凝聚亲情的窗口,祠堂是后世子孙对祖先的尊敬,是对故土家园的思念,是一种寄托。祠堂还蕴含着深厚“仁、孝、节、义”的华夏优秀文化,代代传承、叠叠累积的尊祖敬宗和“行孝”、“仁义”,成为独具特色的中华民族优秀的祠堂文化。当前在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祠堂变身为农村文化室、老人之家、农家书屋等,柯堂以其独特的存在演绎着现代文明。祠堂文化的普及弘扬,必将增进乡村基层人民对祖国和中华民族的认同,优秀传统文化将成为新时代鼓舞乡村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有崇拜祖先传统的民族,中国人的信仰就是家族(祖宗)文化。过去在每个家中,往往都有一个供奉已去世的祖先牌位。姓氏强调归属感和认同感,讲不能忘本,落叶归根,这是非常重要的。目的是让子孙们注重传承,每提起自家的堂号,就会知道本家族的来源,记起祖先的(高祖、曾祖)名字。祭祖有墓祭与祠祭两种,两种方式在民间都广泛流行。
家训,别称家诚、家范、庭训,指族中长辈对子孙的垂诚与训示。古语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一个家族想要长久兴旺,靠的是道德和读书。家训是家庭的核心价值观,由家训形成的家规则是家族里通行的“基本法”。族规家训是一个家族的行为准则,它指导着一代代族人以耕读为本、孝悌为先,忠孝传家、文明诗礼、爱国爱族。它激励出无数的忠孝节烈,孝子贤孙,巾帼楷模,忠臣良将,贤能志土,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家训是家教的课本,是家风的精髓,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都从这里启航。历代中华陈氏家族在发展过程中,都留下大量家训、家风、族训、族规等。这些关于立身、治家、处世、为学的家训,均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道德风尚和伦理观念,寄托着中华民族的人生信仰、情感依托和家国情怀。中华陈氏文化中的很多精华通过家训熔铸成了至理名言,家训文朴义丰,情理交融,切实易行,为立身、处世、治家所必备。家风是家族中子孙代代恪守家训和家规从而创造出来的具有鲜明姓氏特征的家族文化,是每个家族成员自豪感与荣誉的不竭源泉。家风的根本,在于“积德累善”。陈氏家风在现代生活中的影响甚大,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也贡献良多。
《永定陈氏文化》主要包括源流文化、祠堂文化、客家土楼文化、红色文化、义门陈文化、家训文化等六大文化,其最大特色是:将红色文化、客家土楼文化与义门陈文化等三种文化精髓融为一体。永定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23年红旗不倒之乡,永定陈氏家族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卓越页献。永定为著名的纯客家县(市、区),陈氏家族37000余人都能操客家话,永定客家文化的最大特色就是“土楼文化”,胡锦涛总书记称赞“客家土楼是中华文化瑰宝,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永定陈氏最大望族是义门陈氏,80%是义门陈汀州庄魁公与东陂庄群公后裔。义门陈文化博大精深,是“万方和谐,天人合一”的历史典范,是“一座尘封千年的文化富矿”。我们可以自毫地说:永定陈氏是扎根在红土地上的义门客家陈氏大本营与重要祖地。义门客家人在不断的迁移和长期的客居生活中,逐渐地形成了特有的
人文精神:崇尚读书、崇先报本、吃苦耐劳、勤俭创业、团结互助、勇于开拓、爱国爱乡,并具有超强的革命精神。《水定陈氏文化》深人地挖掘和剖析了永定陈氏文化的特色与精髓,希望对广大宗亲、读者有所启发与帮助。
我们现在正处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作为龙的传人、虞舜的子孙,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我们将继续坚守初心,不负韶华,用实干创造,用奋斗作答,把广大陈氏宗亲寄予我们的关怀与厚望转化为推广陈氏家族文化事业的实践成果,为中华陈氏家族的宗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为弘扬传播陈氏文化事业续写新的篇章!
是为序。
《永定陈氏文化》总编室
(中华陈氏110世、义门汀州庄27世孙雄耀拜撰)
公元二零二一年(辛丑)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