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网 >> 家谱序言 >> 浏览文章

登封市石道镇郭沟杜氏家谱序言

时间:2014/9/20 17:45:29 发布:新闻编辑部

国有史,家有谱,水有源,木有本,水有源源远流长,木有本本固枝荣,杜氏源祁姓,为尧之后裔,虞为陶唐氏,夏为御龙氏商为豕韦氏周为唐杜氏。帝尧,帝窖次子初封于陶,又封于唐,故有天下之号陶唐氏。尧锒位于舜后,舜封尧子,丹朱在唐一今山西省翼城县西一其子孙在夏商为诸候国到周成王时,唐国人不服号令2被周公旦所灭,周成王改封唐国人于杜一在今西安东一,因此称杜氏。周宣王时唐杜国君在朝为大夫,称杜伯,被宫一王陷杀。杜伯为国尽忠后,他的子孙大多逃到中原各地,杜城的一支留居后,以杜为姓。故有杜伯为杜姓开奎人之说。

据唐太子宾客杜信撰杜氏家谱云,杜氏有五房,=承兆杜氏,二杜陵杜氏,三襄阳杜氏,四馔阳杜氏,五洹水杜氏...时长日久改朝换代,杜氏族人繁衍至华夏各地及海外诸国成为中华之大族。但今仍无族统家谱,致五房之后支脉紊乱,先祖失讳,宗系源流无据可考,唯明初洪武二年晋之洪桐迁登一支,老君堂祠内碑载有记,因元未战乱,一母领三子逃难落居于登封西关,后又转迁老君堂,可迁登之前洪桐杜氏属五房中何门。迁登后数代祖宗之名讳因明未战乱家谱失遗尽没凭可查。

依杜祠碑记论,先人传记吾郭沟杜氏系号迁予三房中二房登封西关之后裔。

宗谱失遗支系失序,祖讳泯灭,我大支族众无不心憾,为此一九六三年我村族人,文运、文照、天祥、五德,约上龙窝族人西京,改名,殿、同、等赴老君堂,找族人商议,倡起续撰家谱之举,一呼百应,各地杜氏代表聚老君堂杜祠,耗时半月,编成册,印成谱,受当时左势影响,被焚未果,只留世系百字于祠内碑载留存。

越二十五年后,晋迁予杜氏长房,江左人文盛、德周,再次发起撰谱之倡议,本支各地代表聚于苑庄剧院,月余编撰成册,印刷成谱,分发各支保存。此举我大支族众无不欢欣,此后我支可支系不紊,名讳存谱,有利于源亲沟通,互帮互依。杜氏自杜伯开奎以来,数千年,遍居海内外,人丁旺盛,在百家姓中排居第五十六位。据二OO六年全国人口统计,全国有八千个姓,其中单字姓三千四百八十个,我氏排第五十三位,历代名贤良将不乏其人,春秋杜宇称帝于蜀,汉朝杜诗名振中外,晋时杜予功留国史'尤其唐代更是名人济济,杜如晦等十一人先后任相,杜审言,杜牧众多诗人载入史册,诗圣杜甫更为华史稀有之贤,五代之后宋元明清至今,高官良将层出不穷,大有其人,因而我氏在中华诸姓中成为望族,名人众多实我氏之殊荣也。

世上万事变化难测,水有改道之时,居有变迁之日,我郭沟杜氏因村居受采煤致陷,族人于二OO七年迁居石道镇东新区,登封市区及外地,怕时长日久祖莹失扫,先人断祀,大支家谱多年无绪,绪时资料难供。族人双海、万和、卿走,倡议为十世祖一郭沟始祖墓竖填载文,撰编郭沟杜氏家谱传记...二零壹壹年清明节竖填事成,一年来,在族人,新法、天芳、京周、世杰,及前三人的大力支持协助下,谱稿已低水准完文,就此作几点解说:

一、撰谱范围仅限郭沟杜姓

二、待大支续家谱时作参改资料,以大支家谱为正。

三、世系百字我支族众,后代子孙不能装智更改必按序使用。

四、本谱根据时势发展,社会进步之因,打破了传统修谱原则,讲男女平等,将男女同编于册,知名讳者以名讳记。

五、为使族人及后世子孙效氏中先贤,功成名显,利国利家,而荣族,特录杜氏他族及本族家规家训、家风等篇于谱前望众铭读省身。

六、因杜氏在杜信撰谱中云,五房之记,但五房之后,源流不清,为使进一步探源寻本,给族中众贤,智者及子孙才学奇仕,提存资料,将老君堂最早碑文,及六三年世保百字碑文,八八年修谱前言,二零一一年郭沟杜莹,十世祖墓碑文,抄于本谱前言之后供参改。

七、此谱资料源于《:通志氏族》等书,网上杜姓解说2历次撰谱所供,特别感恩我的祖父十四世人桂永、堂祖父桂彬口传实查,经五十年来考证集成。

八、撰写格式以古从右至左面视。

九、谱中代号一乏~为无后,孟、仲、季,为长次之兄弟排法,季后序三四五六,女姊妹排法为长次三四五六,继为继别人子,养为养别人子作嗣承,一二三或二一一及三一二等是十二世、十三世、十四世长次代称,一为长二为次,三为三门。

十、辈保字从十五世起建后排。

二零一二壬辰仲春  十六世裔孙  天培  撰文

上一篇:河南省登封市蹬槽村高氏家谱序言

下一篇:栾庄高氏家谱序言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