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马氏家谱序言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抚院马氏家谱》序一
正值盛世之际,清光禄大夫巡抚江西马如龙后裔协力修撰族谱,以弘扬先祖功德业绩,凝聚族人,启迪后辈。编委会诚邀我俩为族谱写序,并参与编纂工作,我俩欣然应答下来。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众多的姓氏家族是其组成的内核,其中春秋战国的马姓繁衍到今,人口众多,名流辈出,现有人口1500万,在祖国姓氏排列中为第14位,约占全国人口的1.18%,是其中华民族的重要支脉。清时,马姓人氏在绥德安居者甚多,荣称第二望族。
马姓先祖赵奢因屡建战功,被赵王封为马服君。汉武帝时,马姓先祖家族由燕赵迁聚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历代人口繁衍甚多,支脉遍布全国。其一支迁徙到浙江、福建、台湾。其一支迁徙到西北各省,和当地汉族、少数民族共创大业。绥德马姓先后由兴平、高陵、大荔等地迁来,也有迁徙到山西后再迁移到绥德。抚院马氏一世先祖马荣原籍河南因官任职到绥,并在绥德定居下来。县内马氏虽有门户之分,均因遵循古训“五百年前曾是一家”的教诲,历代马姓不因门户不同而生分,古来互帮共赢,鱼水相谐。所以族谱中对本州县马姓先贤名流——提名赞咏,同时对抚院马氏德高望重者更是重彩浓墨志述。
在历史长河中,马姓名流辈出,春秋战国有始祖马服君。东汉有名将马援、经学大师马融。三国时时有名将马超、发明家马钧。唐有宰相马植、马周。宋有画家马远。元有戏曲家马致远。明正德年间绥德涌现出名臣鸿儒马如骥,以及孝义马光。清有名流楷模马伯辕、马国华、马永贞,名医马壮。历代马姓楷模对抚院马氏后人即是荣耀,又是做人的楷模。
抚院马氏是绥德马氏望族的重要支脉,始祖马荣,从军后屡获奇捷,钦选绥德卫掌印。二世祖马俊,功升指挥使。三世祖马兴功升陕西都司,绥德卫指挥掌印。十世祖马如龙,先后在绥德、 滦州、杭州等地为官。在任严明、廉洁、功溢三吴,德重西江。康熙帝御书“老成清望”“绩著西江”堂匾以资表彰。后人念及马如龙忠君报国,正直清廉惠民德高,自誉“抚院马家”。十世祖马仲融,顺治三年升固始知县,他为父老乡亲减税减息,缓征兵役。十世祖马犹龙,广东交明县知县,著有《尺木轩》诗稿两卷,登华山时书“飞岩惊涛”四个大字。族人马云(21世),开设“济世药房”,妙手回春,众患者送了他一块“万病一针”的牌匾。族人马逸飞(22世),童年时期家境贫寒,后艰苦创业,他首先同美创办了中美合资公司,转型同中央新闻媒体盟业,后又收购注册了“陕西航天置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族人马卫东(22世)之妻张巨花,丈夫瘫痪13年,伺候丈夫、哺育儿女。族人马一龙(22世)、马晓旭(22世)、马运聪(22世)是留学海外的在读博士。以上历代马姓和抚院马氏家族中有名望的人士是吾族后人效仿和学习的楷模。
水有源,树有根,汉民族从古到今就有寻根溯源、孝祖承德的优良传统。抚院马氏后人此风更浓。喜逢改革开放盛世,国修史、县编志、族续谱的热潮中,抚院马氏后人马保信首倡,不仅得到了绥德三十里寨、南沟、四十里铺后街、邓家楼等抚院马氏后人的积极响应,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子洲、横山、延安等地抚院马氏后人的积极响应。令人欣喜的是家谱未就,纪念碑已立,三千多人拜祖揭碑仪式至今为同宗同族人津津乐道。
《绥德抚院马氏家谱》内容有宗谱、人物志,有康熙皇帝御赐马如龙的两块堂匾、祭文、《清史稿》资料,有文献资料、艺文等,是一本内容广泛、形式新颖、规格较高的族谱。撰写过程始终坚持突出重点,切记喧宾夺主。
以上烦言且为序。
作者简介
马金龙,绥德县韭园乡马家沟村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供职于绥德县史协办。参与编撰1989年版、2016年《绥德县志》,2002年《绥德文库》,出版文集《桥城》。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抚院马氏家谱》序二
抚院马氏族人,主要分布在绥德、子洲、米脂、横山、清涧、子长等九县的五十多个行政村,人口已达数千人。抚院马氏是名副其实的绥德马氏中的名门望族。
绥德抚院马氏后人马保信承担起主编抚院马氏家谱的重任。在马保信的带领下,经过大家四年多收集资料和整理编写工作,这一浩繁复杂的文化工程即将竣工了。
马保信为了续编家谱,经常深入到田间地头及各种场所耐心细致地收集资料,任劳任怨,夜以继日地加工整理、撰写家谱资料,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马保信创作的歌曲在全国各地广为传唱,为众多名家所推崇。同样,其所续编的家谱,也将成为受族人和社会公众欢迎的文化志书。
马保信续编家谱充分利用了互联网,依靠集体智慧,工作效率成倍提高。为先祖马如龙立纪念碑,修建马如龙廉政文化园,筹备40集电视连剧《马如龙》,也是本地首创。现在马保信又创作了《绥德抚院马氏之歌》《往人前走》,这就更完美了。
奔波数万里,探索抚院马氏上下六百多年的历史,马保信功不可没。
陕北的马氏家族有山马家、川马家、崖马家、渠马家等,仅绥德吉镇一镇,马氏人口过半,就集中居住着山马家、川马家、崖马家、渠马家。下面就马家的来历与分户问题分别详细介绍。
首先说川马家,川马家家谱记载,祖村为土地岔下马川。《绥德州志》记载,马姓为绥德第一大姓,不乏名门望族。历史名人璨若星辰,明清期间绥德州有文进士46人,马氏12人。武进士有马氏一人。明代马汝骥,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丑进士,马汝骥官至礼部侍郎,后明廷以汝骥故封赠其父马骢、祖父马永盛亦为礼部侍郎。所以侍郎马家是为川马氏马永盛的后人。
我在山西临县碛口的黄河畔马家塔访问,村人说绥德川马家是从此村迁徙所出。后在《绥德文史》中,也见到了川马氏是从碛口马家塔过来的记载。至此,川马——侍郎马的来历终于清楚了。
访问绥德柳巷与邓家楼时,当地人说他们这里既有侍郎马,又有抚院马,于是抚院马进入了我的视野。村人说抚院马氏在四十里铺马家洞有家谱。
家谱记载,抚院马始祖马荣,原籍河南省南阳唐河县,从军后任河南大梁卫总旗,升大兴左卫世袭指挥使,授昭武将军,后任职绥德卫,入绥德籍。从此抚院马氏在绥定居。据《马如龙墓志铭》记载,其先祖河南人,明洪武中以军功卫延安者,子孙家墕,故今为陕西绥德州人。表明始祖从明朝开国时来到绥德。抚院马氏从明初迁来,至今已历600多年。
山马氏的来历。本支马氏在元朝宪宗时期(公元1252—1259年),从山西临县迁来,居住绥德柏树林——现在的马家山,自今为760年左右。历28代。绥德吉征、子洲驼耳巷、高坪马氏与米脂杨家沟、临县马氏,都自称山马家,结合兴县罗峪口马氏家谱排序,把两省五县马氏联接起来看,本支马氏从临县碛口马家山迁出后,第一世迁居绥德马家山,其第五世文简公,又从绥德马家山迁居子洲驼耳巷老山峁。文简公以下各支系共历24代。所以说本支马氏来陕北后共历28代。
崖马氏来历。崖马氏祖村崖马沟,大约在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1566年),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村移民而来。迁来后,入绥德义让里一甲。定居在后沟的崖畔上。村名命名为崖马沟,已有490多年的历史。崖马氏来到吉征店崖马沟后,迁徙村庄有吉征店村、柳湾村,子洲淮宁湾镇马家坪,清涧马家沟、靖边天赐湾、横山元峁等地。结合各县各村关于崖马氏的记载与传说,崖马氏从隰县桑村坡迁来崖马沟,其后再迁往其他各村。
渠马氏来历。渠马氏祖村吉征店马家渠,先祖从山西方山县圪洞迁来。本村山上原有一口钟,记载本村原名为黑山岭。本村迁出地有延安、子长、子洲等地。子洲县槐树岔王坪村,也有8辈人。渠马氏迁住附近的村庄有吉征店、小寺则、延家坪等村。
虽然这几支马氏来历搞清楚了,但为什么将马氏分别称为山、川、崖、渠、抚院呢?
在陕北,传说马家原来是一家,后来人多了,住在川里的就被称为川马家,住在山里的就被称为山马家,住在崖畔上的就被称为崖马家,住在渠里的就被称为渠马家。
实际上绥德吉征店一带马氏也是这样住着的。马家川就是住着川马家,马家山就是住着山马家,崖马沟就住着崖马家,马家渠就住着渠马家。
马氏分户的地点就在吉征店。一个吉征店,先后迁来来历不同的四家马氏。每当在吉征店街上赶集遇会,走在一起的四家马氏之人,自然相互问起姓名,都说自己是马氏之人,于是他们开始论“自家”,可是论来论去,相互不是“自家人”,同姓不同宗。后来时间长了,人们为了便于区别这四家马氏,于是把住在川里马氏简称为川马家,住在山里马氏简称为山马家,住在崖畔上的马氏简称为崖马家,住在渠里的马氏称简称渠马家。于是马氏分户由此而生。所以说马氏分户的地点就是吉征店。
马氏分户,不是某一天或某一个时期分开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首先是川马氏与山马氏先后来到吉征店后,才有了分户的必要。于是在元代后期分开川马氏与山马氏。然后在明代中期又增加了崖马氏。然后在清代中期从山西方山县迁来又一家马氏后,又增加了渠马氏。
那么河南迁来的马氏为什么称其为抚院马呢?这从其家谱序言中看出,为了将河南马氏与吉征店的上述四支马氏区别开来,从祖先马如龙官职“巡抚江西、都察院右副都御使”的 “巡抚江西”中抽出一字“抚”,从“都察院右副都御使”中抽出一字“院”,人们称马如龙为“马抚院”,其后人自然是“抚院马家”了。
陕北马氏研究工作,目前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这项工作仍有待于更多有识之士的参与和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
我在研究抚院马氏的过程中,对其历史人物进行了初步统计。古代抚院马氏人物中共有进士3人,举人4人,贡生8人,生员 8人。文职官员19人,其中,翰林院官员两人。武职官员12人。他们都是抚院马氏的骄傲。历史上抚院马氏读书人和学有所成者众多,被当地社会各界赞誉为“文马家”是名副其实。当代抚院马氏后人也在各行各业中,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很大贡献,由于人才众多,不胜枚举。愿抚院马氏在未来的陕北历史篇章中写下更加灿烂的一页。
马稳根
2014年12月20日
作者简介
马稳根,绥德县吉镇镇马家山村人,现为子洲县国土资源局工会主席,陕北马氏研究专家,著有《陕北马氏源流初探》。
上一篇:廖元猷为穰北《廖氏族谱》撰写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