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网 >> 家谱序言 >> 浏览文章

洛阳姓氏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姬传东为伊川县王氏家谱撰写谱序

时间:2024/5/20 16:13:14 发布:新闻编辑部

洛阳市伊川县王氏家谱序言

文化是民族之魂、国家之魂。文化强,则民族强、国家强。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一。

中国是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中国人的姓氏见证了中华民族文明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姓氏文化是关于姓氏的源流、家谱、家风、家训、祠堂、郡望、堂号、楹联、名人、人名等元素的综合性文化。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人之有祖,亦犹是焉。”不知祖,不足以言道;不知古,难以开来。先有姓,后有氏。有了姓氏,才有家庭、宗族、民族和国家。国学大师季羡林生前说过:“治中国历史而不注意姓氏的研究,是根本不行的。”当今盛世,民富国强,姓氏文化的春天已经到来,研究姓氏文化、寻根问祖、编纂家谱,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自豪感、自信心,激励华人华侨爱国、爱乡、爱家的情感,促进祖国统一和繁荣,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王姓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对人类文明进步贡献巨大。当今人口约有1亿多。长江以北地区,约占汉族人口8.8%,而南方地区,仅占4.5%。在全国汉族中,以内蒙古的王姓比例最高,约占11.5%,而广东王姓仅占人口的2.6%。汉、白、苗、侗、水、瑶、羌、蒙古、保安、锡伯、高山、东乡、朝鲜、纳西、布依、高丽、土家等民族均有王姓。

王姓出自轩辕黄帝嫡裔周文王姬昌之后的最多,共有四支:

一是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毕公姬高之后,其裔孙毕万自毕国出奔晋国,为司徒,并被分封于魏(今山西芮城北),传至魏文侯,与赵、韩三家分晋,魏国于公元前225年被秦国所灭,其子孙四散,因是王者之后,便以王为姓。京兆、河间之王,即为其后。

二是周灵王姬泄心太子姬晋之后。周灵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50),国都洛阳附近的谷水、洛河暴雨成灾,灵王派人拦截河水,太子姬晋认为应该采取疏导的办法,但灵王不听,认为臣子不应该与君王争辩,便废掉了他的太子名位。太子姬晋变成了庶民,其子流落到民间,为了纪念曾是王族的身份,便以“王”为姓。

三是周平王姬宜臼之后。太子泄父先他而死,泄父有子名赤,平王去世后,他继承王位,终因不如胞弟周桓王姬林势力强大,不久便被推翻,他出奔晋国,其子孙改为王姓。

四是周考王姬嵬之后,其胞弟周桓公姬揭被封于王城(今河南洛阳),史称西周国;又封少子姬班于巩(今河南巩义西南),史称东周国、东周惠公。

国亡之后,子孙迁到今河南汝州、伊川一带,改为王姓。

王姓还有其它来源:

一是封国、封爵得姓。秦至清,凡称王者,其后代也多以“王”为氏。太平天国时的诸王之后,亦有以王为姓的。《通志·氏族略》载:北海王、陈留王,乃虞舜之后,属妫姓之王;汲都郡王姓,是子姓王,系殷商王族比干的后代。

二是赐姓。历代赐王姓者多得难以计数,《汉书》记载,燕王丹的玄孙嘉,就被王莽赐为王姓。

三是因故改为王姓。与王姓有亲戚、朋友关系,因想加强情谊或得其庇佑,或为避仇祸、灾难等等,一些别的姓氏或外族人主动或被迫等,其中一人或整个家庭,甚至全部族改为王姓。隋末唐初西域胡姓的王世充就是冒充王姓。鲜卑族乌丸氏、景颇族之勒邦氏、傈僳族之鱼氏族汪八氏、彝族都普氏、羌族俄日氏,满族完颜氏、伊喇氏等等,均有改为王姓者。

伊川县江左镇上王村王姓,明朝初期从山西大槐树迁徙而来,虽然尚未查清祖根,人口不是太多,但相当优秀,人才不少。

我与该谱编委会主任王振红先生在洛阳天彩印刷公司巧遇后,一见如故,无话不谈,他约我为其家谱写序,盛情难却,我不仅写序,还认真阅览该谱校对稿,提出意见建议。

王振红先生为了续修家谱,呕心沥血,出力、跑腿、耗时、出钱,难能可贵。在宗亲们的共同努力下,资料详实的家谱终于即将付梓,实在可喜可贺。

衷心祝愿王姓兴旺发达。

洛阳姓氏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洛阳周公研究会会长兼书记姬传东

辛丑年仲春于洛阳

上一篇:湖北诗经源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局长马宗敏为马氏族谱撰写序言

下一篇:中国科学院研究员袁义达为《贵州省蒋氏宗谱》撰写序言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