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氏家训简介
史氏家训简介
《中华史姓谱》史氏家训前言
家训、家规、家范、宗规等等,是家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靠家庭的观念、信念、传统、舆论和族权来维持的本宗族成员的行为规范,是封建纲常伦理道德的具体化、家族化。
同其他姓氏的家训、宗规一样,史氏的家训、宗规都是以儒家的思想为指导,以封建纲常伦理道德为内容,以服务于家族的兴旺荣显与社会的安定为目的的,不论其表现形式如何,都包含着诸如敬祖宗、祀祠庙、正名分、睦亲族、敦孝弟、教子孙、和邻里、谨婚姻、肃闺门、旌节妇、敬师长、善择友、劝正业、崇节俭、奖贤能、济贫乏、完国税、忍争讼等内容。但史氏的家训与宗规亦有自己的特色。
史氏家训、宗规的第一个特色就是它带有极浓重的原生态的家庭教育的色彩。这种教育是建立在以一家一户为单位进行生产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是一种散发着浓烈的小生产者气味,而不是钟鸣鼎食之家的封建官僚大族的教育。它以一家之中的家长或老者的身份,以自己本人或祖上的生活实践为基础,以本人或祖上的思想品行为榜样,教育子孙应该怎样立身处世,待人接物;告戒儿孙不应该做那些不该做的事。这种家训、宗规个性突出,形象具体,感情真挚,就像个老爷爷给自己的孙子讲故事一样,谆谆善诱,亲切感人,充满着一种相依为命的家庭所特有的那种亲情与温馨。
史氏家训与宗规这一特色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家庭原因。从史氏宗谱的历史看,宋赵匡胤时的溧阳老谱(史惟则纂)在建炎三年金兵南下侵占宁波时受到破坏,公元1178年史浩纂修时到溧阳找来世系图补齐;溧阳谱缺损于元末,史京修谱(嘉靖癸卯,公元1543年)时查考浙谱才得补全。迄今为止保存完整得以流传的最早的史氏宗谱,实际上是南宋史浩编修的《四明史氏族谱》。史浩于(公元1191年)撰写的家训《忠定王鄮峰公家训》,可以说是史氏的家训之祖。溧阳谱中著名的《溧阳家范》系由史仲和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18年)所作。宁波谱与溧阳谱本来就是以埭头为宗、相互参照的。所以史氏家训与宗规特色的形成,首先与史浩的家训分不开。
史浩虽然位居宰相,但他的家庭原来是个贫民阶层,曾祖母是寡妇,靠纺织谋生;祖父是个不愿当官,从事农业的“隐士”;父亲也是个屡试不中而放弃任途的失意者,故史浩少孤,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很好,对这样一个来自下层贫民的“宰相”来说,不能不带上小生产贫民阶层的印记,他不像《红楼梦》中的那个贾政,在利害与亲情之间只有利害;而史浩身上则在利害关系中渗透着浓厚的亲情。
史浩这个家训只有700来字,全训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讲,现在我们家青紫满门,我官高禄厚得归安老,这全靠祖宗积德。我得禄不归私己,拿回后就用来赈济宗族乡戚,并开设药局,无偿地给人治病施药。你们不要依仗我的名势,骄傲自大,胡作非为,待人一定要以礼为先、温恭逊让、接受批评、隐恶扬善。要济人利物、慎身勤业、经营稼穑。不要给小孩穿著金玉彩帛,不要沉嗜酒色,不要与朋友大吃大喝、游游荡荡。毋攻异端邪说,应当请严师、交良友、好好学习道义。我们家是以儒业才兴旺起来的,忠孝传家,对此你们不要懈怠。我虽年老,但仍旧手不释卷,所撰文50卷,外集20卷,还有尚书讲义、论语口义、周礼天官地官讲义等等,不敢讲能够传世,是为了你们的,你们可以看看。
该家训的第二部分,以曾祖母冀国夫人和祖父史诏为榜样,教育儿媳与妯娌,要恪守妇道、躬亲内事、勿治私腆、勿专外务。嫁娶必须择人之品性,不要择名势贫富。生病必须请医吃药,不要去相信巫觋祈祷。冠婚丧葬,与奢宁俭,衣衾棺椁,随其所常,祖墓家庙不得随便改易,只要尽礼、尽诚、尽哀就行。切不要相信那些浮屠(和尚),要求名誉,我很厌恶这种事情。朋友相处,要相互切磋琢磨,忠告善道,不要始慎终逆,不要以利害义;绝不能与那些奸诈俗鄙的人来往。如果入仕当官,则应竭尽忠节。故写这个家训,你们铭心戒慎,并传授给子孙,敬之勿怠。
从史浩这700字的家训来看,当时宁波史家的家风还比较正,子孙中还没有出现嫖赌盗贼、不完国税等问题,所以没有提及。
史浩这家训影响很大,他的后裔基本上是以他的家训为经典的。但由于宗族内部宗派观念的影响,不是史浩的后裔往往不直接采用忠定王家训作为自己的“家训”。有的是用本宗派中的有识之士对史浩的家训进行“改制”,并结合实际揉进自己的观点,确立自己的家训。如浙江东阳史浩的堂兄弟史渐的后裔,这支史氏家谱的“规训”,就列出“家训、崇祀、务学、士习、笃行、惩忿、戒惰、谨言、敦崇孝弟、旌奖贤能、扶植正气、完粮纳税、禁戒嫖赌、惩治盗贼、周济贫乏、录庇风水”16条,亦是以一个老者的身份,以给子孙后代讲话的口气,讲应该怎样做人,自成体系,但风格相同,有的则进一步上溯到大家共同的祖宗,以“八行高士”史词一一史浩的祖父的“八行”作为自己的家训,如余姚史氏于明崇祯年间由史胜撰写的《述祖八行垂训》就是个典型。
这“八行垂训”以“孝、友、睦、姻、任、恤、中、和”八种优良的道德品德为纲,结合史家历史人物的具体事迹进行论述,列举了史诏,史岩之。史弥坚,史权、史浩、史抑之、史木、史渐、史丹、史崇、史淮、史槚、史弼(宋),史祺孙。史弥巩、史弼(明)等16人为榜样,有理论,有实例,自成体系,充分说理,但全训依然保持着一个老者对儿孙进行教训时那种谆谆善诱的风格与满怀希望的那种亲情。
史氏家训与宗规的另一个特色是由家族中个别德高望重的代表人物对其子孙进行的家庭教育,向具有普遍教育深度与广度的理论化、教材化方向发展,而不是像有些世家大族那样走向条令化、法律化。像溧阳谱中的《皇祖戒训》、《溧阳家范》和浙谱中的《璞庵家训》就鲜明地体现出这一特色。
《皇祖戒训》提出力戒不孝不悌、不睦宗党、不务恒业、不尚节俭、赌博、奸盗、嗜酒行凶、误入优隶、出入衙门、不完国课等“十戒”。全文采用了押韵的“四言杂字”形式。
如一戒不孝不悌这条,文说:“人生百行,孝悌为先。父母生我,恩同昊天。我反忤逆,致亲忧煎。羔羊知跪,鸟以孝传。禽兽不若,心其何安,尊者在上,长者在前。凌狎侮慢,戏笑哗然。是谓不悌,孝终缺焉。我戒我后,其各勉旃”。
又如五戒赌博条,文说“游手好闲,已非所宜。赌博开场,行同牧猪。百务荒废,神昏志迷。语言不实,行止若遗。家资荡尽,身其流离。父母失养,儿女何依。欺窃诈盗,罔弗在兹。我戒我后,各宜省思。”
每戒50多字,文字流畅,读起来朗朗上口。既是一个内容广泛、切中要害的“戒训”,又是一个蒙童识字书法的教材。
再如史仲和撰写的《溧阳家范》,分“居家”、“处己”、“接物”三部分,共18条,条理分明,采用了简短扼要的格言形式。如它说的:“居家必先谨内外,别亲疏,所以齐其家也。”“处己以忠孝悌节俭为本,所以修其身也。”“接物以谦敬为主,所以正其身也。”每条言简意赅,很适宜作座右铭或学校的标语。
最具教材形态的当推《璞庵家训》。这个家训长达5000多字。分立身、孝友、敬祖先、睦亲族、故师、取友、教子弟、和邻里、肃闺门,御仆婢、酬恩释怨、排难解纷、治家敬宾、施药传方、不妄杀、官箴等16则。每一则都以儒家的经典为依据、列出孔子、曾子、孟子、朱子、杨子、子夏、张载等人的理论,讲解其内容与为什么必须这样做的道理,然后采取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事实为具体例证,有理论、有实际、充分说理,是史浩家训的理论化、具体化与教材化。不过忠定王家训仅有600字,而璞庵家训竟有5000多字,文字的数量几乎扩展到十倍!这是一个典型的家庭教育的教材。
不是向家训、宗规的法律化方向发展,而是向理论化、教材化方向发展,应该说是史家家训的鲜明的特色,似乎它更侧重的是“教”,而不是“法”。
史氏家训第三个鲜明的特色是它提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
有病请医吃药,不要去相信那些巫婆祈祷;丧葬提倡节俭,不要去听那些浮图的胡说和大摆排场,这是史浩在家训中明确提出来的观点。这在迷信盛行的封建社会是难能可贵的。受其影响,史氏的许多家训都强调了这一条,有的还有所引伸与阐明。如东阳谱中规训的《录庇风水》这一条,它对风水的理解,完全不是封建迷信所说的“坟山贯气”之类,而是说“坟墓住宅沿侧竹木,莫非风水”。用现在的话说,所谓风水就是住房和坟墓周围的绿化。它所强调的保护风水实质就是今天我们讲的搞好环境保护。
录自史美珩编著《中华史姓谱》现代出版社、华艺出版社2002年版
下一篇:溧阳侯庙(史侯祠)沧桑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