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心惠:研讨族史 与时俱进
研讨族史 与时俱进
《中华吕姓》序四
吕心惠
当前,我们国家正处于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中国根”系列文化活动已在神州大地涌动。
“姓文化”是研究根文化的依托。1984年,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联合发出了《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目录>的通知》。同年,中国谱牒学会成立。国家的权威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人类遗传基因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其它研究机构对中华民族的起源、血缘、姓氏分布展开研究,取得了辉煌成果。1996年,上海图书馆在著名历史学家王鹤鸣先生的倡导下,开始了“抢救中国家谱工程”;2000年6月,中国国家图书馆在北京主办中文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合作会议,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港、澳地区及美国、新加坡、荷兰等国家的42家图书馆及中文资料收藏单位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决定由上海图书馆主持编纂《中国家谱总目》。同时,山西省社会科学院成立了“中国家谱资料研究中心”,以李吉教授为主任,编纂《寻根认祖》系列丛书,一姓一册,分批出版。2001年2月7日,文化部办公厅又发出《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总目>的通知》,《通知》说:“《中国家谱总目》是中国家谱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的完成将积极推动谱牒学的研究,进一步加强海内外华人的认同感,其意义深远。”中国根“姓氏文化”研究之花,在祖国大地盛开。
吕姓是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之一,是在公元前21世纪夏民族在黄河中下游河洛区域崛起、汉民族开始形成的时期产生,是中国最古老的支柱姓族之一,它的起源、演变和形成与中华民族兴衰发展的历史具有同步进行的轨迹。数千年来,吕姓先祖在漫长的岁月里,一代接一代在属于自己的历史舞台上,演出一幕又一幕的历史活剧,他们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演绎着自己的命运,也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为国家创造了足以彪炳千古的功绩,为人类留下了丰硕的文化遗产。
吕姓宗人,经过数千年的繁衍迁徙,已遍布全国,足踏全球;凡吕姓人,无论属何支派、何支系,无论居住何地、属何国籍、使用何种语言,大都承认是始祖姜太公吕尚的后裔,其根在中国。
研讨族史,与时俱进,我们编纂了《中华吕姓》。全书自炎帝、伯夷、吕尚起,至秦、汉、唐、宋、元、明、清和当代,上下贯通,依次传承,囊括历朝历代的血缘源流和文化内涵,挖掘其内在丰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方面的遗产,总结古今吕氏宗人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汇集全球吕氏宗人的宏伟业绩,让564万吕姓人的亮点与光辉凝聚在一起,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昂首阔步,迈向新世纪。
《中华吕姓》是吕族有史以来在漫长的道路上成长、演变、发展、壮大的文字再现,是中华吕姓的一部血缘史书、传世宝典;是全世界吕人寻根溯源的依据,通过它将激发所有吕氏宗人振奋精神,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运转中,发挥优势,振兴经济,再次走向辉煌。弘扬吕氏文化精粹,为华夏的腾飞、为祖国的大一统服务,这就是我们编纂《中华吕姓》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编纂《中华吕姓》是吕姓家族前所未有的巨大人心工程,于1995年正式启动,编委会通过发出数千封信函,与宗人取得了广泛联谊,编者亲临古吕国、太公故里(卫辉太公泉)、齐都临淄、吕不韦冢、洞宾故里(山西芮城)、蒙正故里(偃师相公庄)、大防故里(陕西蓝田)等古遗迹考察,编辑人员分别到上海图书馆、北京图书馆、郑州图书馆、山东图书馆、开封图书馆、太原图书馆查阅史料,并于2000年12月,2001年10月,2002年6、7月分别在河南登封、广东潮阳召开了近百人参加的编委筹备会议、初稿讨论会议、审稿会议。在整个编纂过程中,凡吕姓宗人无论是专家、教授或普通成员得到信息就积极行动,或进行联谊、或提供史料、或奋笔撰稿、或捐款资助,以各种形式表爱心、做奉献、尽辛劳。吕南明先生提供了保证编纂所需的资金,使编纂工作得到顺利进行。几年来,编辑部在几百人参与组稿和提供的数千万言资料中,认真精选,细心编纂,高度负责,一丝不苟,历时9载,在全体宗人的大力支持下,编委会宗人密切协作,众志成城,终于将中华吕姓4000多年的发展轨迹、社会功德、历史奉献和文化积淀作出忠实记录,遂成1卷16章200余万言的《中华吕姓》。在祖国趋向统一的今朝,我们将这部新作奉献于社会,奉献于吕氏宗人,则有深远的意义。
应该特别提出的是,中华吕姓源远流长,吕姓文化博大精深,吕姓宗人有564万之众,各派各支分布全国各地,涉足世界每个角落,还有大量资料和许多支系、人物尚未收录入编,讹误之处,也在所难免,因多种原因,暂告段落。必须明确,我们的任务尚未完成,任重而道远,出书之后,尚待宗人继续努力征集资料并提出修正补充意见,以期在续编时趋于完善,愿宗人共勉之。
2003年4月
上一篇:读《中华吕姓》——吕中山
下一篇:吕姓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