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同居太平,别自为族”考
刍议“同居太平,别自为族”考
吕德强
提起家谱(宗谱),恐怕大多数人都会视为祖传而深信不疑,津津乐道自己是某某名人第几代孙。可专家学者却往往不予认可,甚至说家谱“看一部没问题,看两部有怀疑,看三部不必提”。学者葛剑雄还以《靠不住的家谱》为题加以批评:近年来常从报上看到一些某某名人第几代后人在某地发现的消息,根据都出于他们自己保存的家谱。稍作分析,就能发现漏洞百出,不是误信了前人作的假,就是当代人为了某种需要以假乱真。(见《南方周末》2001.8.23[阅读]版)而我们浙江吕姓宗谱并非完全如此,相反有的宗亲还不肯轻易认祖归宗。今年七月读到永康《居邑河东吕氏宗谱》提出<“同居太平,别自为族”考>,谱中存在的问题正好迎刃而解,不必像姓金人那样为附会刘备之后,而“将刘(繁体)字去卯刀而姓金焉!”
有人说“太平吕姓是浙江名门钜族,谈吕姓文化就不能不谈太平”。可遗憾的是,一直悬在太平宗亲头上八、九百年的“五十府君”之谜尚未解开。据古《太平志》[竹溪府君行状]云:“先十世祖曰玖,上世河南人,不知何时迁居永康。”而后竹溪本人又署名吕浦在[河头吕氏宗谱序]中曰:“吾吕氏居永康之太平也,今不知其几世几年矣。力农务本,世修儒业,尚俭素,为乡著姓。宋宣和方寇之乱,谱失莫传。至五世从祖云溪公始刻石本支图,自高祖五十府君始,余皆莫可考矣。”因此,吕浦后裔东生在乾隆甲寅(1794年)修谱后提出“同居太平,别自为族”异议,否定以五十府君渭璜公为始迁祖之太平吕族。其理由有二:一、宋嘉祐五年(1060年)徐无党撰《无伤侯庙碑》载:“邑者,数十家由此而富……其时太平若有百户村落,而五十府君仅十二岁—五十府君生皇祐已丑(1049年)”。岂有乳臭未干小孩为始祖?二、相沿的太平吕氏宗谱,以云溪公<本支图>为底本,“只是云溪公本家五服内祖先名讳、行状刻石于堂,用以纪念,酷似羹饭牌,而不是宗谱”;再读<本支图>序:“知有所谓东平先生在前山,与云溪公居不远二、三里,时仅百年,而志铭为樵牧所发,竟不知为谁嫡祖。”显而易见,始自五十府君渭璜公之太平族,只是太平族中的一支。于是便自行脱钩“别自为族”。《居邑河东吕氏宗谱》[概述]有云:“太平有祖茔,有从太平迁来记载,有十二府君生身父讳文直公记载,但无确证。自十二府君讳相公始脉清晰,迄今有620余年,传25世……”至于源流外纪则暂置一旁,待有可靠资料再行补上。
也许玖公与希哲同庚,清同治版残谱直指希哲,因而1995年所立《宋始祖吕公玖(希哲)传略碑》称:“始祖五十府君吕公玖,字玉成(太公望七十六世孙)生皇祐已丑(1049年)娶永邑清渭芮氏,合葬下墓山,是我族自唐远宗(疑为宪宗误—黄注)河南肇迁。”转载时附小传:吕希哲(1049—1127年)字原明,公著长子……以荫入官。王安石劝其勿事科举……徽宗初,始为秘书少监……以直秘阁知曹州(今山东曹县西北),旋遭崇宁党祸夺职,知相州(今河南安阳)、郑州,晚年羁寓淮、泗十余年……可能是党祸余波所致,后希哲潜隐浙江永康,更名玖字玉成,蕃衍后代,七十八岁卒于永康太平村……妣文氏,芮氏、子好问。今浙江康太平村有希哲和芮氏后人两万余人。(见黄文翰、吕明月《洛阳吕氏金石列传》)同样1996年元旦[《太平志》序]也认为“永康吕氏太平宗的第一位祖先希哲公(玖),原是生长在中国的中原大地河南省。必是迫于战乱,远离故土族人来到当时比中原落后的永康东北隅定居发迹。而太平村的选址,则表现了希哲的睿智远识。此地青山绿水,退能据守,进可发展,无疑是大有作为之地”(见黄文翰、吕俊海《洛阳吕氏缤纷录》)现据朱熹《吕氏世系谱序》:"(希哲)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终,享年七十有八,葬怀忠乡(与父公著墓地同),娶待制张温女、封文安郡夫人,生三子一女”(见《中华吕姓》p71)既然上述传略和《太平志》序都确定“玖公”即是希哲,那么其子好问墓葬则不应安在相邻武义县明招山,好问五个儿子也都应在太平入谱。对此东阳吕云龙建言[五十府君并非无考]:其实,五十府君并非无考。早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初修东阳《瑞山吕氏宗谱》就有明白记载:“梦奇公第九代孙大器生祖谦、祖让、祖俭、祖节、祖烈。幼子祖烈生訚年,訚年荫补迪功郎,授青田县主簿。晚年由金华避难,携子隐居东阳龙湫之麓,遂为瑞山吕氏肇统之祖。生二子:长崇五十纯玖,字恒初,号太成,迁居永康太平;幼崇六十,字恒清,号率斋,幼丞庭训,生二子克瑾、克慎,丞继瑞山一脉。”乍看起来纯玖与玖派字号“五十”相同;一个字、一个号共为“玉成”,确实值得商榷。但通过对比“吾祖颐字即泰字之兄弟也,桓字即康字之兄弟也。”按二谱系相应沿流溯源,却把五十府君直指弸中,竟多出四代!未能完全自圆其说。
通过前面所述,不难看出希哲,纯玖与五十府君玖公之间的关系。而《中华吕姓》宗支分衍[玖公永康太平支]又如何?据《太平志》载:“吕玖约于天圣年问(1023—1032年)离河南故里,选择这青山拱抱,秀水环流的太平卜居,为太平始祖。”显然有悖“五十府君生皇祐已丑(1049年)”之说。人尚未生何来卜居?再与宋吕渊《吕氏世系诗》“蔚生子玖,客居永康”挂钩,又不能肯定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因西汉时吕嘉就有两个。审稿时只好写下:此“玖”是否即是太平五十府君,尚须考证。直到2006年11月3日在永康浙江吕姓座谈会上,见到湖北黄石吕龙章宗亲带来的老谱,才意外地发现一条线索:蔚之子玖,治平中迁永康。后孙曰浩、源以行谊旌,曰殊、抚、圭、荣相继科甲,为邑中名家。(按治平中推算:宋英宗在位四年(1064—1067年),玖公迁永康至少有十七虚岁)再对照《宋迪功郎师愈墓志铭》:“吕君讳师愈……曾祖玖、祖遵、父质……(师愈)三子:约、浩、源,六孙:沂、殊、渭、袜、恂、介。”还有《宋·朝议大夫吕抚墓志铭》:“公讳抚……世居永康太平乡……曾祖师愈……祖约……父讳渭……(抚)子男二:长曰邵,继晋五伯之后,次曰坤叟……孙男一,曰梦褆……”,试想天下同名同姓者不少,总不可能连子带孙都相同?由此可见,玖公无疑是吕端三子蔚所生的玖。今年7月26日参加新昌吕氏文化研究会交流,得到副会长吕忻珉惠赠《昌德祠五房派吕氏宗谱》,进一步证实吕端与吕玖的祖孙关系:延之第十世孙玖(端孙),与夷简、诲等同辈;恰好佐证吕龙章所编[吕氏历代源流总世系表]太公望第七十二世夷简、诲、玖等。当然,以上所指仅是自五十府君的太平派,与其他派“别自为族”。那天《浙江吕姓》编委也应邀赴会,其中有二位正是东生后裔,一位看了资料没有表态,另一位则坚持保留希哲<传略碑>,也说明我们浙江吕姓宗亲各有各的观点,不会轻易认祖归宗。为了让家谱能“靠得住”,不妨改““同居太平,别自为族”为“同居一地,别自为族”。山西芮城县永乐宫的元碑记有“诬生延之”,吕諲虽也是河东人,但与吕延之、吕渭、吕温不同传系,前者是河东郡,后者却属东平郡。如此一来,就大开方便之门,只要遇有源流不清、外纪无考等情况,都可据此自行脱钩,无须为“谱头”去弄虚作假。不知专家学者意下如何?望勿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