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氏历史功绩综述
毕氏历史功绩综述
卓越辉煌的历史贡献
贡献涵盖面宽广,涉及门类齐全,既有人人都想到,人人都努力
做的事业,毕氏族人却行动先人一步,水平高人一筹,业绩超出众人;又有别人不敢想、想不到、不具备的独特创举。
1、毕氏家族在中华爱国史上的贡献。
毕氏家族是中华历史上查有所据的为国献身的最早爱国群体。西周时期毕国(毕族)因西周建立而生,又因西周灭亡而亡。毕公为西周开国军事统帅,先为西周打天下;又“拱卫东郊”,为西周守天下。《段簋与毕公家族》论著中这样记载“幽王时的毕公是京师的统帅,战死沙场,义不容辞”。“西戎灭周的路线是灵台—彬县—梁山—召公镇—毕公村—太子藏。这一战西六师拱卫宗周京师、豳师和盩师全军覆没”,“京师驻守邰城西的大营村,由毕公统帅;豳师驻守礼泉,由郑桓公统帅;盩师驻守周至,由郑伯统帅。毕公家族是宗周之战的直接和最大牺牲品,基本上全族覆没”。这一记载清清楚楚地告知世人,毕公是为拱卫京师而捐躯的统帅,毕氏家族是为保卫西周王朝而献身的群体,这一记载是中华爱国史上一个家族“舍家报国,为国献身”最早记载,历史无出其右。
毕氏爱国雄风代代相传,以后历朝历代都不乏毕氏族人为国捐躯者。唐代毕炕为抗安禄山献身,皇帝谥号为“忠”,后人赞之“广平节烈,彪炳日星”;宋代毕再遇为抗金名将,继岳飞之后,和岳飞、宗泽、韩世忠为列,皇帝谥号“忠毅”。
2、毕氏在中华行政史上的贡献。
西周毕公高弼亮四世,功高盖世、彪炳千秋;唐代宰相毕諴,被称“贤相”“名蜚翰苑,万古追宗”;宋代宰相毕士安,被称“有古人之风,不亏名臣”;唐代尚书毕构、明代尚书毕亨、毕鏘、毕自严清代尚书毕道远,皆为国之重臣;历代官员数百名,多为辅世栋梁。
3、毕氏在中华军事史上的贡献。
始祖毕公高为西周开国领兵主将,周武王、周公旦都对他“军事才能颇为赞赏”;毕万佐晋文公,以军功封侯,创建魏国,为战国七雄之一;南北朝毕众敬仕北魏,以军事才能成为北魏板定历史格局的人物,创毕氏百年辉煌;唐代宰相毕諴被皇上称为“朝中颇牧(廉颇、李牧)”;宋代毕再遇,对金作战,从无败绩,金人称为“岳飞再世”,宋人称为战神,列入“历史百名将”排行榜。
4、毕氏在中华科技史上的贡献。
毕氏是中华科技史贡献最大的家族。东汉毕岗,发明靠链条传动的提水工具——龙骨车,后盛行于长江流域,南方种植水稻地区,几乎家家都有。这一工具应用千百年,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宋朝毕昇发明“活字印刷”,列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当代毕德显被称为“中国雷达之父”。
5、毕氏在中华外交史上的贡献。
北宋毕士安是宋辽“澶渊盟约”的最大贡献者,带来宋辽百年和平;北宋毕仲衍为毕氏专职外交第一人,赴辽国,曾“射接连中,辽人十分惊异”;接待高丽使节,作诗颂圣德,曾获皇帝和韵赠诗。当代毕季龙曾为抗美援朝中美停战谈判组成员,后为中国第二任驻联合国副秘书长。
6、毕氏在中华文学艺术史上的贡献。
始祖毕公高作品《关睢》列《诗经·国风·周南》第一篇,也是诗经三百篇之首;南北朝毕僧安“经体书法”独步天下;唐代毕曜颇有诗才,多首诗入《唐诗三百首》;毕宏为著名画家,“树木改步变古,自毕宏始”,杜甫有诗赞曰“天下几人画古松,毕宏已老韦偃少。”宋代毕仲游著有《西台集》二十卷,是一部极有文学价值的作品,曾入《四库全书》;书法家毕仲询曾被苏轼邀请题“三绝碑”篆额;明代毕自严有《选定古文尚友编》100卷、《古今四时绝句》100卷。
7、毕氏在中华经济发展史上的贡献。
唐代毕构任户部尚书(相当于财政部部长兼经贸委、发改委主任),对经济发展卓有建树;明代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毕鏘提出除弊布利九条“节财力,核边费、停召买、定催证、清滥冗、正风俗、戒纷更、崇道德、尚俭勤”;明代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毕自严被称为“理财家”,曾系统提出十二条解决财政困难的措施,有效增加了财政收入。
8、毕氏在中华宗教史上的贡献。
南北朝东平毕僧安辞爵为僧,是“经体”书法的创始人,书法艺术和刻经书丹大字在中国书法史、佛教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洪顶山上神来之笔“大空王佛”,号称“大字鼻祖”,泰山经石峪《金刚经》被称为“榜书之宗”、前无古人的鸿篇巨制,将书经艺术推向巅峰,以佛学和书艺的“双境界”,为后世留下了丰厚的遗产。
唐代毕重华曾主修并捐资四川广元千佛崖菩提瑞像窟;毕彦雄曾撰大唐龙兴大德香积寺主《净业法师灵塔铭并序》(见《全唐文》)。均为佛教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9、毕氏在中华典籍史上的贡献。
宋代毕士安曾主持校勘《三国志》。毕仲衍主修的《中书备对》比明代《永乐大典》早三百年,比清朝《四库全书》早七百年;清朝毕沅撰修《续资治通鉴》,在典史记载中留下重要一页。
10、毕氏在中华廉政史上的贡献。
北魏毕义云曾为御史中丞,职责是纠察百官,弹劾不法,在任时,弹劾不避勋亲,从而威名远扬,受到重用。唐代毕守恭被称为“内行无玷,外物不唬”;毕构“改革旧弊,为政清严”;毕坰“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宋代丞相毕士安“自居代云中时,贫无产。及公遭遇,又不治产”。第二代靠借贷过日,七代未置田园私产。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清廉的大官”。毕仲游在太原时,当地盛产铜器,他从不购置一物,又担心人们议论自己矫情,奉调移官时,仅买了两个铜茶匕而去。世人曾笑赞:“可谓真清矣”。
11、毕氏在中华教育史上的贡献。
始祖毕公高在食邑开“私塾教育”先河,设台讲诗,后称讲经,先孔子开私学数百年。唐代名人毕憬、宋代毕士安、明代毕木、清代毕际友等皆在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中颇有建树。
12、毕氏在中华科举史上的贡献。
从唐朝到清朝,毕氏家族奕世科名,蝉联不绝,荣登进士80名,状元二人。其中有父子三进士(毕諴、毕绍颜、毕知颜)、(毕瑜、毕济川、毕济时);有父子进士(毕亨、毕孝)、(毕亨、毕昭)有兄弟进士(毕仲衍、毕仲游同榜)、(毕自严、毕自寅、毕自肃);有“一村七进士”(江西贵溪);有“一家四进士,父子三翰林”(毕瑜、毕济川、华济时、华三オ),创造了一科挙佳话。
13、毕氏在中华道德史上的贡献。
汉代毕谌被称为“泰山孝子”;唐代毕栩闻长兄毕构得重病,骑快马往家赶,“哀毁如大丧。虽变服未尝笑,天下称其友悌”;唐代毕宏知晓族人毕炕之子毕埛四岁被安禄山叛军收为奴仆,以财赎出,教以读书,抚养成人,史册留为佳话。
14、毕氏在中华人口人才史上的贡献。
自始祖毕公高至今延绵百代,三千年历史从未间断,人口繁衍百万,遑论毕氏衍生诸多姓氏,人口数字可按亿计。
上一篇:毕氏堂号
下一篇:毕氏博大精深的族风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