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与邹姓
中华姓氏与邹姓
中华民族的姓氏有五六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民族之一。姓萌芽于母系社会初期,即传说中的伏羲女娲时代,氏则是在母系社会后期产生的。原始姓氏的功能,就姓而言,人们为防止近亲婚配,将族人分为若干集团(姓族),为了相互区别,各姓族须使用血缘标志名称——姓;就氏而言,由于私有财产的出现,建立了家族,为相互区别,各家族须使用家族名——氏。
随着先民由母系社会走向父系社会,三皇五帝的姓氏也逐渐成为华夏百姓的主要源头。中华姓氏进入了形成期。与姓氏有关的传说人物,以炎黄时代的为最早,这方面的史料也较丰富,所以有学者认为中华姓氏产生于炎黄时代。炎帝即神农氏,最初居住在陕西渭水的支流姜水流域,所以以地名姜为姓。他带领的部落历经沧海桑田,先后派生出几十个不同的姓氏。黄帝姓公孙,号轩辕氏,最早在陕西姬水流域繁衍,故又以姬为姓。以他为族长的姬姓族有二十五个分族,组成了十三个集团,使用十二个姓。先秦史料证实,黄帝的五世孙舜曾实行过“赐姓命氏”制度,为有功的各姓族确定分管区域及区域名称,并借此铲除异己。这是社会大变革后,新统治者为建立统治秩序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殷商出现了姓与人名的连用,女子使用姓族名附以女旁,将姓族名女化。到周代,实行分封制,为了巩固姬姓族,确立其宗法制度,赐命制度更加完备,姓氏大量衍生,同姓命氏,以保护同姓中的宗法秩序;异姓“赐姓”,使已亡的姓族得以延续,以表周天子的恩惠。姓兼具别亲疏和别贵贱两种功能,姓氏制成为宗法制度的表现形式。这是中华姓氏的发展期。
中华姓氏的扩展、丰富、定型,则是在中国文化史上被称为“轴心时代”的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标志是姓氏逐渐混一。三代以前,姓、氏为二:女者称姓,以“别婚姻”、“明世系”、“明种族”;男者称氏,以“明贵贱”、“明嫡庶”。氏为姓的分支,姓为氏的母源。“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郑樵《氏族序》)由于社会的剧烈变革,氏取代了姓的重要地位,以氏族分贵贱胜过以姓族分亲疏,故时人多由称姓改为称氏。以氏成姓都是在这时形成的。
姓氏制度的产生及演变的历史,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性质的变革。正如《中国早期姓氏制度研究》一书所准确概括的:“姓的产生标志人类进入母系社会;氏的产生标志母系社会的瓦解,赐姓命氏制度的出现标志国家的形成;姓氏用于人名标志人身依附关系和等级制度的强化;姓氏混一,标志现代意义的姓的产生。”中华姓氏制度、姓氏文化的成熟,对确定中华文化鲜明的人文主题,对建构重直觉体悟、重整体把握的思维方式,对树立重人伦道德、重个人修养、重实用理性的价值判断标准,对形成“有容乃大”、“和而不同”的文化包容机制,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姓氏文化也逐渐融入中华文化的主流,成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延续至今。真可谓“百姓一家,根在华夏”。
在百家姓中,邹姓虽未名列前茅,然溯源追本,与其他巨族显姓相比,亦有其特殊之处。邹姓源于轩皇,是黄帝子孙。得姓来源有二:一支出自黄帝五世孙子姓契,形成于春秋时期,系以邑为氏;一支出自黄帝玄孙颛顼的苗裔曹侠,形成于战国时期,系以国为氏。两支邹姓的发祥地均在山东齐鲁,在当时以文教兴盛见称。
邹姓的起源和流衍,与世代族众积极参与中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创造密不可分。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丰富而有特色的邹姓文化。著称于世的“邹鲁文化”,就与邹姓有割不断的渊源。出生在鲁国的“至圣”孔子,其孔姓与邹姓是同一血缘祖先;而“亚圣”孟子的出生地邹国,则是以国为氏的邹姓的发源地。邹、鲁属地相邻,文化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分彼此。邹姓文化是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在先祖奏议和名贤传赞中,包蕴着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操,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从不同时期族谱的序跋里,可以窥见时代风云的变幻,社会观念的演化;捧读形式各异的家训族规,必当浸润于修身齐家,积极处世的伦理智慧之光;透过风格多样的诗赋楹联,不难领悟对人生的体验与反思,对心灵情感的渴求…毋容讳言,邹姓文化里也有不少糟粕。我们应运用科学史观剔除封建性的糟粕,吸取民主性的精华,并使之发扬光大。
在历代邹姓先贤身上,邹姓文化精神得到了最集中、最突出的体现。据史料和家谱记载,不论开姓前还是开姓后,不论古代还是近现代,邹氏文功武勋,盛名于世者不乏其人。春秋战国时的“三邹子(忌、衍、爽)”,汉代与枚乘齐名的邹阳、佐卫青伐匈奴有功的邹仲俊,唐代与宣宗布衣交的邹松桓、开发闽地的英雄邹勇夫,宋代被岳飞誉为“治朝之佐,谏官之雄”的邹浩、佐文天祥抗元以身殉国的邹源,明代笃守王学传统的著名学者邹守益、面斥严嵩父子名震朝野的邹应龙、因敢言而遭魏宗贤忌的东林党精神领袖邹元标,清代尤工花卉并著有《小山画谱》的邹一桂、通天文数理地理和仪器制造的科学家邹伯奇、朴学大师邹汉勋、“中国地图之祖”邹代钧,近现代的民主革命先驱邹容、教育家邹鲁、集新闻记者政治家出版家于一身的邹韬奋、著名政治家原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子生物学家邹承鲁、著名考古学家邹衡、美籍华裔著名经济学家邹至庄,等等。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不愧为“中国的脊梁”。
邹姓历史长达四千六百余年,人口众多,支派繁衍。按1982 年全国人口千分之零点五随机抽样资料,以及1970年台湾省出版的《台湾地区人口姓氏分布》一书进行统计,并经计算机处理获得的结果,在最常见的一百个汉族姓氏中,按人口多少排列,邹姓位居第67位,名列百姓望族之林。多数分布在山东、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广东、广西、福建、江苏、安徽、浙江等省。台湾也有不少,几乎遍及每一个县市,尤以台北、新竹、苗栗、南投等地为最。一些少数民族如满、回、土家、苗族中亦有邹姓。东西半球的海外华人中,也有不少邹姓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