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高建录为高氏族谱撰写序言
序(一)
族谱者,乃史乘类特殊文献,记载家族历史、传承族训之载体也。
温泉村位于襄汾城北,地处汾河岸边,因村中早年有一“灵泉”常年涌流而得名。村东高垣横亘,村西汾水如带,村子依崖傍水,风光旖旎,乃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之古村落。
抗日战争时期,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曾寄居于此。
高氏一族,自明初迁居于温泉,迄今已六百余年矣,繁衍二十四代,枝繁叶茂,香火鼎盛,为村中第一大姓。
史载,温泉高氏为原襄陵县望族世家,树大根深,源远流长。其先祖素有家国情怀,民族气节,代有俊杰英才,屡建卓著功业。得姓始祖、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高傒,传承始祖、唐代名将高崇文,明代户部员外郎、忠于职守、壮烈殉国的高邦佐,民国时期曾两度出任山西大学校长、学贯中西、威武不屈的高时臻等,皆载人史册,流芳千古。
明清两代,高氏族人担任七品以上官职者有三十八人,考中进土、举人、为国子监太学生及贡生者达三十四人,特别是高邦佐、高晫、高?父子三人,堪称“一门三进士,满庭皆才俊。”高邦佐生前尽忠,死后朝廷赐祭赠官、立祠建墓,备极哀荣。明代实行“开中制”后,温泉高氏跻身山西六大盐商之列,为富甲一方的晋商翘楚。高氏祖先在诸多领域均有建树,或从政为民,或卫国成边,或经商富民,或执教育人,可谓是人才济济。
古人云:“礼莫大于尊祖敬宗,典莫大于修编家谱。”温泉高氏家族历史上曾数度编修族谱,现存世有明、清两代族谱各两本,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家族资料。惜因代远年久,存世族谱皆残缺不全,清代所修族谱已破损不能成册。圃于当时条件,所存族谱对一世先祖明初到本村屯田之前的历史均无记载,始祖源流亦成谜团。至“文革”浩劫后,所存古籍、神祇、牌位等家族资料亦毁之殆尽。
呜呼,族谱乃一族胖之典籍、家族传承之标志,岂能缺其根乏其枝,无其源少其流。编修一部完整详实的族谱,渐成族人之心声。
十八世孙高凡增先生毕生从教,古稀之年立志修谱,振臂一呼,族人应者如云,遂成立家族宗亲联谊会,召开修谱研讨会,启动修谱工作。他们克服年代久远、族繁人众、支派难明、各处迁移、远近无所稽考等诸多繁杂艰辛之困难,奔走呼号、收集资料、探赜索引,斟酌推敲、精心编撰、数易其稿。集五年之功,赖族众之力,新修族谱终在癸卯之年告成。可钦可敬,可喜可贺!
纵览新修《襄汾温泉高氏族谱》,深感其体例完整、资料翔实、内容丰富,既具备传统族谱之要素,又包含时代发展之新意。它全面记述了温泉高氏一脉的姓氏渊源、始祖源流、支派迁徒、世系繁衍、人口变迁等诸多内容,是对家族全方位、多角度的承载和展示。展阅《襄汾温泉高氏族谱》,顿觉传统文化熠熠生辉,无论是对高姓文化、先祖伟业的描绘,还是对后世后人、乡情乡韵的叙述,抑或是对族训族规、碑铭艺文的记录,都令人产生对家族文化的眷恋之情与传承之志。尤其是族中普通人得以“躬逢其盛”,且能在族谱中留下姓名与事迹,从而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
改革开放后,吾邑修志之风盛行,县志、村志、行业志等多有问世,但族谱编修者寥寥,《襄汾温泉高氏族谱》可谓独立于世,有其示范、标杆意义。
本之固者其木茂,源之深者其流长。值此《襄汾温泉高氏族谱》付梓之际,衷心希望温泉高氏族人铭记编修族谱之意义,发挥族谱之功能,报本追远,继往开来,感念先祖功德,传承家族文化,弘扬高氏家风,再铸家族辉煌。
不才亦姓高,祖居崇山脚下东郭村,距汾河岸畔的温泉村有20公里之遥。虽同姓,却少交往,近来方知,有人初步考证,两地高氏可能是同源同宗。得知编修《襄汾温泉高氏族谱》,感佩欣喜之余,惟有尽微薄之力。今族谱告成,捉笔成文,不尽言表。
是为序。
高建录敬书
癸卯年八月
高建录:临汾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襄汾县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