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广志回顾南阳高氏族谱编写历程
编后记
2013年春夏之交,堤南高几位家族长者在村支书高敬岑的带领下,不顾天气炎热来宛,邀几位在宛工作的家族亲人,相聚白河岸边,绿荫深处,共叙亲情,商讨编印族谱之事。高氏族谱历史上虽先后修过几次,有的遗失,有的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视为“四旧”付之一炬。后于2005年新修的族谱也已十多年了,各方面的情况都有新的变化,故编修新的族谱已势在必行。尤其是当今家族里的长者健在,应利用他们的才智和威望,收集整理他们的亲身经历和宝贵记忆与传说,挖掘散存在家族亲人中的文物与资料,寻访各地的遗踪,实是刻不容缓。从而,编写一本新族谱,使高氏家族的渊源和脉络更清晰,使长者的宝贵记忆与传说永留后世,使先人们的良操美德代代相传,使高氏家族更加兴旺。同感这是长者们的美行与善举,一致表示赞同和支持。
叙谈中,堤南高支书敬岑表示,对编修族谱之事积极支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协调和帮助,从而增强了大家的信心。我二爷高杰公对编修族谱进行了初步安排,把编写族谱的任务交给我。对此,我感到很突然,一是自己才疏学浅,二是缺乏编修族谱的知识,三是不熟悉家族的历史和现状,实有力不胜任之感,不敢领命,可谕令已下,只好领命。否则辜负了长者的期望,又有不敬长上之嫌。于是,我把编修族谱的任务,当做长者给我出的一道疑难作业题。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做到腿勤、眼勤、嘴勤、脑勤、手勤,尽力了解和熟悉家族的情况,把编修族谱的过程当做学习练笔的过程,力争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为弄清情况,除请长者指导与介绍有关情况外,我请全家族给予支持和帮助。一是约春志、志杰、广庆、永志弟,女儿高杨、侄儿高康、婿冯兴阁,先到桑庄尹集“进士陵园”寻觅遗踪,实地查看祖茔和文物,后到构林高洼观瞻“高氏谱志铭”,请族侄文盈提供有关文物资料。二是请春志、志杰、永志、元志弟到邓州市档案馆查阅有关档案,走访知情家族亲人请他们讲述有关情况。三是和老伴张道玉、女儿高云、婿刘建华先到赵集堤南高参观“高氏宗祠”,观看祠内碑刻和对联,聆听二爷高杰和大叔书信讲述修寨、建祠和堤南高小学开办情况;后到邓州“花洲书院”、“名人馆”和“古碑廊”参观原台湾知府高叔祥事迹展和高门名士情况,拍照、抄录邓州历代进士名录和邓州高氏修建高氏乡贤祠碑记。四是请桑庄尹集族叔显邓公介绍“进士陵园”情况。五是请文渠西许营族叔祖林和志有、志全弟回忆收集、讲述家族里的主要人和事。六是婿牛向坡忙中抽闲买了不少有关明清历史书籍给我作参考。七是婿胡臻主动承担家务,使女儿高虹有较多时间打印族谱初稿。八是外孙刘高格、牛俊尧和胡长得都支持鼓励我编写高氏族谱,虽在校学习,还都经常打电话过问编写情况。九是婶母李本秀也给我讲述了她所知道的高氏家族的陈年往事。十是参阅了2005年出版的《高氏族谱》一书。从而使我大体上了解了高氏家族的历史与现状。由于全家老幼的鼓励、支持和帮助,增强了我编写族谱的勇气和信心,在编写过程中,虽尽心尽力,但受水平所限,加之一些史料不全,不可能将家族史本真还原,更不可能将官场图画再现。只能以收集到的史料为依据,以家族里的主要人和事为主线,用想象力去丰富家族的历史。因此,深感缺憾不少。
在家族长者的关心与指导下,在亲人们的支持与帮助下,我于2013年六月开始编写,了解着写着,写着了解着,至2014年五月写出了一百多万字的初稿,交女儿高云、高虹和侄儿高明、侄媳袁微加班加点进行打印,让二女儿宛梅、三婿冯兴阁进行统稿。老伴张道玉,不顾体弱多病操持家务,使我有了较多时间投人族谱的编写。婿刘建华、冯兴阁拉着我出去收集文物资料、走访有关人员、拍摄有关图片。总之,如果没有全家老少的支持与帮助,我是难以完成高氏族谱的编写任务的,在这里,我向他(她)们表示衷心感谢。可以说,这本谱书是高氏家族亲人共同辛劳的结晶。
在族谱编写过程中,族长高杰和高书信堤南高支书高敬岑,给予协调和帮助,并对谱稿进行了审阅。高书信还对世系图表进行了校对。族贤高书燮不顾年老多病,对谱稿进行审核。南阳市人大副主任、国家一级作家秦俊不顾工作繁忙,审阅谱稿,提出指导意见。对于他们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还要对在谱书编写过程中,所有给予支持、关心和帮助的家族亲人、友人表示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资料收集不全,尤其是受自己阅历和水平所限,书中一定存在很多不足,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家族亲人和行家批评指正,不胜欢迎。
天佑22代孙 高广志
二O一七年十月十八日
上一篇:河南省社旗县大冯营镇高庄简史
下一篇:邓州市堤南高高氏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