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网 >> 专家论谱 >> 浏览文章

萧风:编纂族谱通世系的方法和三级谱的框架设想

时间:2017/8/9 16:07:47 发布:新闻编辑部

编者按:本文作者系知名姓氏家谱专家萧风(查看简介,本文系为第三届中华家谱展评大会论文集供稿。

时代呼唤新方法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这个事实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据著名姓氏专家袁义达教授统计,古代有六万多个姓氏,现今尚有四千多个姓氏在使用。宋代无名氏《百家姓》中有504个姓,明代吴沉的《千家姓》中有1968个姓。

一个姓就是一群血缘关系的结合体。“宗谱”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史。宋以前,选官、联姻非常讲究门第,家谱是重要的凭据。所以修谱是高官贵族的专利,普通百姓是不准涉足的。国家有专门的谱牒机构管理姓氏的修谱活动,修好之后,要送交谱牒管理机构审核,方可以发放使用。

宋代开始,门阀制度瓦解,允许民间修谱。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和苏洵创造两种修谱体例,并付之实践,对民间的修谱活动,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有专家认为我国的民间修谱起于唐宋,盛于明清。民间修谱的目的,主要是教育后辈慎终追远,了解祖先,团结族人,发扬祖先的孝悌、勤俭、学而优则仕等传统,以光耀门庭,浴泽后人,就是我们常说的“敬祖收族”。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由于大家熟悉的原因,在中国大陆,民间群众的修谱活动,中断三十多年。直到改革开放之后,即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起,民间修谱活动始而复苏,至上世纪末期、本世纪初期,南方各省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其编纂方法基本上是沿用欧式和苏式。

欧式、苏式的修谱方法,产生于一千多年前,与当时的文化发展水平,特别是家谱印刷水平是相适应的。而今天科学技术水平大大提高,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字化编修家谱的技术应运而生。总之,可以使用的手段更多更广,呼唤新的修谱方法,已是迫不及待的事了。

通世系的意义和困难

修谱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通世系。何谓世系?就是从受姓始祖到当今刚刚出生的一代的相互连接,即一代接一代,谓之世系。世系之间没有间空,才能套用统一字辈。

我国所有姓氏之中,只有孔、孟、颜、曾四姓,世系相通,字辈统一。上述四姓的族人,从五湖四海相聚到一起,各自报出辈份,就能分出长幼高低。我国是礼仪之邦,昭穆有序就更能在国家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中、祖国统一的工作中,发挥血缘纽带的凝聚作用。

唐宋以前,由于兵燹、自然灾害等原因,谱牒资料荡然无存。唐宋迄今,除明朝、清朝、民国时期的部分族谱之外,已难觅蒐获有价值的谱牒资料了。

古代战争频发,没有什么通讯设备,谱牒缺乏保存的条件。到明清时期,民间兴起修谱热潮,迁基祖以前的祖先,没有资料依据。所以,从一世祖到迁基祖前的祖先,大都是后人杜撰的,越往前越是摸后脑壳填写的。

在明清以来的修谱活动中,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乱认祖先、伪冒名族、假托攀附、滥造世系、隐恶书善的通病,从而影响了谱牒的真实性和价值,使谱牒的世系混乱不堪,莫衷一是。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和乾隆四十七年(1782)朝廷两次颁诏“谱禁”,只允许以带领全家或全族迁至当地的祖先为始祖。也就是说,修谱时不能联系上线。目前家谱的实际情况,据估计仅有少部分的家谱世系相通,而大部分的家谱的上线接不上,不知道祖宗是谁?给通世系造成了较大的困难。

正史、地方志、家谱为记录中华民族历史的三大支柱,这是史学界公认的观点。从宏观上看家谱是这样,从微观上看就不尽如此。

通世系的几种办法

1、30年一代的检验标准

30年一世,这是清理世系时,我们必须使用的检验卡尺。这个标准,是我们祖先长期以来的经验总结,也是国际公认的惯例。只要去查阅《说文解字》、《辞海》、《辞源》、《汉语大词典》和《康熙字典解读》等权威工具书,其注释都是“三十年为一世”。“父子相继曰世”。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十部”云:“世,三十年为一世。”如果与这个标准相距太大,说明世系不合理,有问题,就必须找出标志性人物,进行检测。

以萧氏为例说明如下:萧氏受姓始祖大心公,至西汉显祖萧何,有23代、21代、18代、16代、13代、8代诸说,大家争论不休。大心公出生于公元前722年,萧何出生于公元前257年,两人相距465年,除以30,等于15.5(代),符合30年一代的标准。所以,23代、21代、18代、13代和8代之说,在结论面前,不再争论了。从而确定了世系的准确性。这个标准能够检验家族世系历史真实性。

2、前往迁基祖迁出地核对。

有些家谱对迁出地有详细记载,是从什么地方迁出的,甚至连小地名都有说明。一般来说,最大的迁出地有江西庐陵和鄱阳湖瓦屑坝、山西洪洞县大槐树、河南固始县、湖北麻城孝感乡、河北小兴洲、河南滑县白马城、福建宁化县石壁村、韶关珠玑巷、山东兖州枣林庄、苏州阊门等。明末清初,很多由山东、河北闯关东的人,都携带家谱资料到关外,传承给了后代保管。所以,这些情况,接上线较为容易,只要带着相关资料,往访迁出地认真核对,就不难解决。当然,也有时事变迁。如族人全部外迁,地名变更等原因,因而找不到上线的。但事实说明,有很多宗支都找到了自己的上线。

3、查找资料的依据,连接世系。

利用正史、方志和文献资料,疏通世系,也是常用的办法。

第一,要从正史上找证据;第二,从同时代的文献资料中找旁证,如传记、行状、墓志铭、神道碑、族谱序言等;第三,找几部同时代的外姓谱参照对比,找出有用的证据;第四,找几部不同地域的同姓谱比较分析,求得最接近历史的答案。

以萧姓谱为例:唐代宰相萧复子二,俭和偡。俭的曾孙五元,即乾元、文元、体元、贞元、信元。很多谱认为五元是俭的儿子。所以,多年以来,就存在是曾孙还是儿子的争论。

查阅北宋临川人王安石所撰萧定基神道碑和化基墓志铭,即《临川文集》卷89《故淮南淛荆湖南北等路制置茶盐矾酒税兼都大发运副使赠尚书工部侍郎萧公神道碑》(淛同浙)和卷96《赣县主簿萧君墓志铭》;南宋庐陵值夏人胡铨《澹庵文集》卷5《监察御史萧公墓志铭》;南宋吉水人杨万里《诚斋集》卷127《萧岳英墓志铭》;《螺陂萧氏族谱》;北宋庐陵人刘弇《龙云集》卷引《萧孝廉墓表》等文献。都说明五元是萧俭的曾孙,而不是儿子。萧俭的儿子是萧萱,孙子是萧道。使多年疑案得以澄清。

4、比对字辈。迁基祖从甲地迁到乙地后,繁衍生息,必然考虑字辈问题。一般是使用迁出地的字辈,同时也有将原字辈更换一些字,组成新字辈的。所以只要有三字以上相同,就可视为同一宗支。

5、用好数字化的自动合谱。

谱牒信息资料输入互联网后,在数字化的过程中,有将不同地区、不同宗支的信息互相比对的功能,自动合谱,确定是否同属同一宗支。此功能只能解决部分断线谱的问题。

6、用科学手段DNA的比对方法,寻找上线。

姓氏的迁徙地有江西庐陵、山西洪洞大槐树、山东兰陵县、河南固始县、江苏常州等地。

找不到上线的宗支,大致谱载资料不全,只记载了从某地迁出的部分内容。可以把该地的所有宗支普查登记,并取DNA血样标本建库,然后自采DNA标本,进行比对,即有结果。

当前,公安部为了寻找被拐儿童的亲生父母,就是采取DNA比对方法。前年复旦大学检测曹操的DNA后,曹姓家族就是用这个办法对接世系。

7、相似办法——靠谱

靠谱是早已流行于民间的办法。首先根据本家族起始年代,制定一个表格,即从某某年至某某年,和本族的某代至某代相似。如果本族迁基祖的出生年代,与迁出地的某祖先的出生年月相近者,就视为同代,算是世系相通了。凡是1-6个办法无法解决的,就可用此方法处理,所有难题迎刃而解。

从下往上推,越远越缺乏依据,多是人们杜撰的资料。所以,其可信性不能深究,只能用“宣粗不宜细”的原则处理。基本接近历史,符合逻辑,大家认同,就可以了。

使用靠谱相似办法,可能引起某此宗支族人的心理不平衡。因为根据繁衍的经验,大房和么房代序相差三、五代,甚至十代,即一百多年至三百年,靠谱不完全精确,感到有吃亏的可能。其实制定的对照年代表,是衡定的,只会有少许偏差。如果不及早处理,长此拖延下去,永无统一的时候,所以长痛不如短痛,无须斤斤计较。


何谓三级谱

民间群众修谱运动兴起之后,各个姓氏纷纷编修了《中华某某总谱》、《中华某某统谱》、《中华某某通谱》、《中华某某族谱》,以及省谱、市谱。其资料反复收录使用,造成极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特设计三级谱的框架模式,其格式如下:

1、国谱:首卷(上中下)三册,世系一册,共四册。

①《首卷》收录谱名、祖先像赞、目录、修谱名目、谱序、凡例、体例、恩荣录、谱论、姓氏源流、传记、家法、风俗礼仪、祠堂、坟茔、族产、契约、艺文、字辈、领谱字号等内容。按设定的国家级标准收录。比如祖先像赞只收始祖、显祖和历史名人,至于各支迁基祖不予收录;祠堂只收录国家级文保单位;传记只收录历史上有突出影响的人物等等。

②《世系》:采用树状示意图表示世系。以萧氏谱为例,我们萧氏家族大致有三大世系,即皇齐房、皇梁房、皇舅房三支。比如皇齐房表示法为:树根处是大心公,向上溯到分枝处是萧道成,然后用枝干表示萧道成以下的支系,树叶表示分布到了某省和某国家以及某地区等。皇梁房、皇舅房照此类推。

2、省谱:其内容的设置大致与国谱相同。首卷(上下两册),世系一册。

①《首卷》收录国谱未收录的省级标准的相关内容,国谱已收录的资料不再重复收录,注明见国谱某章其节。如祠堂就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传记也是符合省级标准的著名人物,重点突出省的特色等等。

②《世系》:也是用国谱的办法,采用树状示意图。枝叶可表示到县、乡、村。

3、市谱(地级):其内容的设置大致与国谱、省谱相同。首卷一册,世系若干册。首先查清全市各县市的宗支总数。人数众多的宗支单独编成一册或两册,人数少的宗支数支合成一册。

①《首卷》收录国谱、省谱未收录的与地级标准相关的内容,突出地方特色。

②《世系》:除用树状示意图表示世系外,主要录入各县、市、乡、村人丁的齿录(包括名号、生卒年月、所任职务、配偶、子女、生葬等等)。

整个族谱包括:国谱首卷三册、世系一册;省谱首卷两册、世系一册;市谱首卷一册、本支齿录等。

总的来说,这样可以减少资料反复重录,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通过以上论述,与时代科学技术相适应的家谱面貌,应该是:世系相通,字辈统一;资料合理使用,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经过数字化处理,电子版供青年人使用,纸质版供老年人阅读。这就是有别于欧式、苏式的最新式家谱。

2015年5月22日初稿

2017年6月26日改稿

上一篇:分家时的五份分单,成为刘庄刘姓传家之宝

下一篇:陈有舜:中华贾姓,望出武威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