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丙书:“纲举目张”的新式家谱惹人爱
内容提要
河南省济源市竹峪崔氏,2015年8月至今正在组织第四次家谱续修,为克服旧谱的弊端,积极探索改革,创建了“纲举目张”的新式家谱。就是以宝塔世系图为纲,以强化入谱人信息量为目,举纲张目,在世系图后对应设置了家记图,把入谱人的照片和简历纳入家记图中,实实在在为族民建立了家庭档案,同时为使家谱易读易懂易查,新设置了“速查索引”,采用简化字,白话文,图文并茂,横版式等,使新谱的吸引力骤然提升,爱谱的人显著增加,家谱走向大众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我们是河南省济源市竹峪崔氏,始祖崔成是明洪武三年(1369年)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迁居济源的,距今已648年,传宗28代,现有人口1.6万人,半数居住本市,半数迁徙外地,分布在25个省市120个县市区。
我族曾经历过三次续谱,约在明成化(1480年)年间第一次建谱,因年代久远世事繁乱,老谱已荡然无存。第二次是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修成了《崔氏宗谱》印制二十三套,历经战争、灾荒、文化大革命,现仅存一套而深藏不露。第三次是在2002年续修,由于编辑人员疏忽,出现错误数千处,这套谱给族中一些人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创伤。至目前为止,我崔氏家族中99%的人没见过家谱,家谱已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2015年清明节,我族为始祖崔成举行了盛大的立碑拜祖仪式,大家尊祖爱族的热情被激起来了,纷纷要求再次续谱,我们是经过充分酝酿讨论,认为要总结经验教训,与时俱进。首先正确认识老谱,历代传承下来的老谱体例多为欧式、苏式、牒式、宝塔式,它对各家族的传承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其信息存量少,功能单一,查阅困难,不适应现代人的口味,且易形成多数人对家谱意识淡薄。为了改变这些弊端,我们积极学习外族创建新谱的经验,拜访谱牒专家接受指导,还不断上网搜查家谱的改革方案,在此基础上我们创建了“纲举目张”的新式家谱,唤起了多数族民对家谱的热爱和关心,使家谱从神坛走向了大众化。我们的主要做法有四点:
一、以世系图为纲、举纲要始终不渝
我们崔氏家谱自古以来,习惯以宝塔式排列世系、直观纵线连世代、横线接昆仲一目了然,它是排列世系较为理想的一种体例。世系图是谱书中的核心,是大纲、是主线,不仅纪录始祖至今的世系,还接续今后的世世代代,因此,举世系这个纲要始终不渝。但其最大缺点只能排人名,不能容纳其他信息,完全的人名罗列,人们也无法跨越时空进行交流,提不起对家谱的兴趣,对大多数平民来说,有没有家谱无所谓。这种现象长期下去,人们就会丢掉家谱。中国人没有家谱,那就意味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丧失,意味着西方文化的占领。能否让家谱深入人心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因此要正确认识世系图中的世代是纲,图中的人名是目,纲举起来了,如何让目张开。一个个人名联系一个个家庭,让家庭丰满起来,让人名活跃起来,才能牵动入谱人的情感。做到人人情系家谱,家谱就自然大众化了。
二、以家庭为单元,设置家记图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才能有血缘关系的世代相传,多个同祖同源的家庭聚合成为家族。家族修谱是家族为家庭服务,家庭应成为重头戏,提高族民在家谱中的份量,才能引起族民重视家谱,心系家族,举国一心。为使各个家庭丰满起来,入谱人活跃起来,就要把入谱名字变成活脱脱的人物形象。上照片留住形象,写简历显示人生,让家庭成为家谱单元。把这个单元的元素科学排列记录下来,这就叫“家记图”。家记图是世系图的延伸和细化,是世系图最前沿最活跃的部分,是平民百姓建立档案的载体,是维系入谱人情感的精神家园。
家记图设计页面时,每个页面设计六个暗框,每个框内可安排一对夫妇的照片和简历,简要记录入谱人的世代、辈字、排行、配偶、子女数、住址以及学历职称、职业职务、特点特长等十二个要素,已婚的详细登记,未婚的简单登记。全页面六个框由上而下,由左而右依次排大小,原则上一页只安排一家,上下可安排3—5世。弟兄多向后对应开设页面,这样单页是一家,连页是一宗,纵查是直系,横排是旁系,并且每个家记页眉中标注地址和前后连接页码,这样一家几辈共聚一页,其乐融融,向上查世系循着页码直达始祖,左右查伯叔相连在近页。就是这样一个家记图的设置,把查谱难的问题解决了,把族人关心家谱,热爱家谱的情意给调动起来了,实践证明,这个目张的越开,家谱就越有灵性。
世系图和家记图是纲和目的关系,世系图是纲,世系图可决定家记图在那个环节上出现,它是根据入谱者提供资料的多寡而决定。有的只提供名字,名字在世系图上显示了就不需要再入家记图;有的只提供简历没提供照片,制作家记图时不留照片位置,直接逐行排列简历内容就可以了;对那些提供简历又提供照片的,按家记图模式进行排版,根据来料灵活排版,既适应了不同人的需求,也使编辑人员得以顺利进行。
新开设家记图是新式家谱的一个创举,在落实的过程中,总有一些人不认知不理解,有的坚持老规矩只提供男丁名单,有的怕麻烦只提供简历,真正按要求提供的占三人之二。当我们试点先行一步拿出小样后,新的谱书给人耳目一新,不少人争相传阅,每个家庭每个人都跃然谱中,对谱的亲切感骤然升高。特别是彩色照片打动了读者的心,当看到民国时期老照片时,围观的人一拨又一拨,男女老少对这样的照片家谱都是爱不释手。有的看了家记图后说道这样的家谱是人才库,寻亲、访友、招工、联谊、打听人都可信手拈来,还有的说,每个人都登记了农历生卒时间,今后看好、算卦、嫁娶、祝寿、立传、刻碑都有谱可查了。总之,谱中增加家记图、家谱的灵性明显增强,爱谱的人显著增加,要谱的人十分踊跃,这说明新谱打动了大多数人的心。
三、设“速查索引”查谱难迎刃而解
家谱查阅难是一个通病,这一通病对于快节奏的今天极不适应,必须下决心改革。我们这次修谱在世系图中设有迁徙表,在家记图中的页眉上标注有住址,把这些详细的地址汇总起来,用汉语拼音音节进行归类排序,对每个地址注上姓名和页码,这样住址、姓名、页码成为一体,这便是“速查索引”。阅谱者若不知自家在谱的何处,或者不知自己是何门何支何世,只要按照查字典的方式,循着住址第一汉字字音,即可找到索引中的详细地址,再找到本人名字,无本人名字找最亲近人的名字,顺页码即可查到自家位置,这种方法,在几千页的巨谱中找一个家,只需1-2分钟,十分便捷,查谱如考古的烦恼消除了。
四、注入现代元素,注重内容补缺,增强谱的功能
这次续谱中设置家记图和速查索引,把家谱似天书,阅谱如考古的神秘面纱给揭开了,一下子拉近了老百姓和家谱的距离,于此同时,在编辑家谱中还注入了一些现代元素,使用简化字,白话文,标点符号,横排版,图文并茂,以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并随着时代的进步,在打印纸质版的同时一并进入现代电子设备的存盘和阅读。
女儿是否入谱,我们在凡例中已明文规定,随着计划生育改革的深入实施,过去的“大家”“大院”都已演变为三口四口之家,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女儿也是接班人已成铁的事实。这是时代的要求,我们毫不犹豫地让女儿和媳妇都全名入谱,并详细载入了她们的住址。凡女儿为接班人的和男孩一视同仁,婿及子女皆可入谱让家庭成员都皆大欢喜。
随着丧葬制度的变革,传统丧葬文化在逐渐消失,谱中只有先祖的坟图给以保留,以利裔孙追思和寻根。现代入谱俱不设坟墓图,传统的尊祖祭祀仪式正逐步被淡化,这次修谱正引导族人提倡用新的丧葬方式和祭祀方式去缅怀先辈。
改为横排版不仅适应现代人阅读,还能减少篇幅节省纸张。我族1934年修谱时,入谱5976位男丁,制成竖版宝塔式世系图为315页,平均每页容纳38个名字。这次改为横版宝塔图,共入谱33946人,平均每页容纳64人。这种大容量,直观性强的横版宝塔图不仅现在实用,就是今后人员大增的情况下仍然实用。
在这次修谱中,还相应增加了姓氏常识,崔姓溯源,古今人物,家族教养,谱牒知识,历史典故,文苑收集和大事记等内容,使家谱成了家族的百科全书,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资料性,具有族谱和族志的双重功能,特别强化了家庭教养功能,谱的用途广泛,自然成了案头常用读物。
总结这次续修家谱的经验,我们的体会是:要让家谱成为凝聚民心的平台,续谱中为族民建好档案,就等于抓住了续谱的关键,等于取得了凝聚人心的主动权,这次续谱家记图中记载了近百年三至四代人的简历,每代人都有其时代的的烙印和特征,几代人各有千秋的家史,就是国史的缩影。这些真实记录,在不同的人群中产生了不同的意境,老年人看后感到很舒心,自己的形象记录在案留给后人不枉此一生。已婚的人看后感到很满足,自己的形象和简历入了谱,在历史定了格,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有了档案这是开天辟地的第一次。青年人看后增加了压力感,认为下次续谱自己是主角,要在家谱中留个好名声,必须加倍努力去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看来为平民百姓建档案是很得人心的。2016年5月新谱的样书出来后,不少人为新谱所打动,人们入谱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有的要调整形象不好的照片,有的缠着要上未婚子女的照片,有的刚结婚就主动送照片上家谱,还有的刚生小孩就向理事会报户口,谁都怕掉队。全族1.6万人,谱中上彩照近八千张,新入谱2.2万人增加了简历和部分照片,仅家记图就增加了1565页,每套家谱四册2700页350元,原计划印制200套,现已定谱近千套,看来这样的新谱,续修到了族民的心窝里,大家上了心,来了劲,大众化的家谱才能引起大众的关切。
附:95-102页的世系图和家记图新谱样。
联系人:主编 崔丙书
2017.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