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有顺:关于建设“凉州姓氏文化(寻根)创意产业园”的建议
【摘要】:武威地处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是“一带一路”陆路交通要塞。其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人文资源等,极其丰富,且独居特色。要说“文化标识”,凉州姓氏文化可谓“得天独厚”,占尽先机,非他地所能比。据《敦煌遗书·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一卷并序》第二陇右道·四郡记载:凉州西平郡,出三姓:申屠、段、池。凉州武威郡,出六姓:索、石、贾、安、廖、阴。又据北宋著名的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记载:“武威郡六姓:贾、阴、索、安、曹、石”。又据《广韵》)记载:张氏有十三望,武威在第六。有众多史料表明:姑臧(西夏)李氏及金、达、余等十多世家大族,其郡望堂号(祖庭)亦均在凉州。故若论《百家姓》之起源,今中原河南固然占大半,其余则非凉州并河西莫属。近代中国姓氏文化大师张澍又是凉州姓氏文化的一面旗帜!故建设“凉州姓氏文化(寻根)创意产业园”项目,保护并传承姓氏文化,即是“打造融研、学、游于一体的国家遗产线路展示传承体系”的绝佳选择。也是河西走廊乃至全省独具特色的“文化标识”之一。
【关键词】: 凉州 姓氏文化 产业园
一、“凉州姓氏文化(寻根)创意产业园”的目的及其意义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这是建国以来,我国党和政府首次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上升到“国家层面”所制定的指导意见。其重大战略意义不言自明。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原生态文化——由三皇五帝等中华祖先创造并传承下来的姓氏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国脉、文脉,形成了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
张澍著《姓氏寻源》自序云:“草木祖根,山祖昆仑,江海祖源,不此之求,是谓昧。”中国学术界泰斗、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生前亦曾经说过:“寻根,人的第三天性(食、色、寻根)。姓氏学是一种新兴的人文科学,是每个国民不可缺少的文化知识”。所以,古往今來,寻根谒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精神支柱,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体现。
总之,姓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宝库,对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升地方乃至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增强民族自豪感具有重大意义。
二、“凉州姓氏文化(寻根)创意产业园”的建设理由及初步构想
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特别强调要“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成为中华文化重要标识。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价值,提炼精选一批凸显文化特色的经典性元素和标志性符号,纳入城镇化建设、城市规划设计,合理应用于城市雕塑、广场园林等公共空间,避免千篇一律、千城一面。挖掘整理传统建筑文化,鼓励建筑设计继承创新,推进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延续城市文脉”。
又悉:从今年起,我省文物部门提出将推动实施“大敦煌文化旅游圈”和“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两个具有区域带动性的重大文旅融合工程。
“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是依托河西走廊天然地理单元,立足其在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提炼总结其重要而独特的文化价值,提出的全国首个国家遗产线路项目,涉及酒泉、嘉峪关、张掖、金昌、武威、白银六市,计划实施20个支撑项目9大展示利用主题,打造融研、学、游于一体的国家遗产线路展示传承体系。目前,国家文物局已同意我省编制的《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保护利用行动计划(2018——2025年)》,拟由省政府和国家文物局牵头、六市政府参与共同实施,力争成为国家文化标识。
武威地处河西走廊东端,是古“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其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人文资源等,极其丰富,且独居特色。要说“文化标识”,凉州姓氏文化可谓“得天独厚”,占尽先机,非他地所能比。若《敦煌遗书·凉州六姓》索、石、贾、安、廖、阴;凉州西平郡,出三姓:申屠、段、池。
又若唐人韵学家孙愐言张氏有十三望,武威在第六;还有众多史料记载:姑臧(西夏)李氏及金、达、余等十多世家大族,其郡望堂号或者说祖庭亦均在凉州。所以,若论《百家姓》之起源,除了中原河南占大半,其余则非凉州并河西莫属。故建设“凉州姓氏文化产业园”项目,保护并传承姓氏文化,即是“打造融研、学、游于一体的国家遗产线路展示传承体系”的绝佳选择。也是河西走廊乃至全省独具特色的“文化标识”之一。
与其説凉州姓氏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商机”,倒不如说是一座亟待挖掘的文化“富矿”.....
其理由和基本构想,大致如下:
(一)、凉州人文基础扎实 姓氏著述极为丰富
首先,近代中国姓氏文化大师张澍无疑乃凉州姓氏文化的一面旗帜!他的“姓氏五书”,堪称“绝学”。迄今无出其右。即:1、《姓韵》、2.《辽金元三代姓氏录》(附《西夏姓氏录》)、3.《姓氏寻源》、4.《姓氏辨误》、5.《古今姓氏书目考证》。
其次,张澍著《续敦煌实录》、《凉州府志备考》及《素养堂文集》中对武威姓氏、人物的考证文章等。
其三、清儒潘悒奎著《武威耆旧传》和张美如著《陈贡禹墓表》等。
其四,今人梁新民著《武威历史人物》、李林山著《牛鉴传》、《达云传》、《鸠摩罗什》、龚斌著《鸠摩罗什传》、贾明、贾纳著《贾氏春秋》(1-5册)及陈有顺著《陇右陈氏文史考》、《“敦煌遗书”·凉州著姓考》等等。恕不一一。
(二)、史料记载翔实可信,姓氏文化大有可为
1、据《敦煌遗书》之一《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一卷并序》第二陇右道·四郡记载:
凉州西平郡,出三姓:申屠、段、池。
凉州武威郡,出六姓:索、石、贾、安、廖、阴。
2、北宋初期著名的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记载:“武威郡六姓:贾、阴、索、安、曹、石”。
3、《广韵》)记载:张氏 出清河、南阳、吴郡、安定、敦煌、武威、高平等十四望,本自轩辕第五子回始造弦实张网罗,世掌其职,后因氏焉。
(按):唐人韵学家孙愐言张氏有十三望,武威在第六,而《张氏谱图》言张氏有四十三望,武威也在第六。
4、祖庭在凉州的大姓有金(金日磾)、达(达云)二姓。
据考山东丛姓人在他们的祠堂里,至今仍挂着金姓“武威堂”的灯号。另据韩国考古学家称,韩国人在墓葬里面也发现了金日磾“武威堂”的相关记载。
(按):据今日本历史学者杉山正明先生和武威文史专家李林山等研究发现凉州达云家族系蒙元皇族后裔,亦即达云为成吉思汗的第十五世孙。朝鲜半岛发现了建于唐高宗永淳元年(682)的《新罗文武王陵之碑》,碑文称:“灵源自夐,继昌基于火官之后,峻构方隆……由是克**枝,载生英异,秺侯祭天之胤,传七叶以**焉。”说明韩朝金姓源自休屠王之子、汉臣秺侯金日磾之后裔。
(注):《汉书·地理志》·《水经注》并云:猪野泽在武威县东北,即休屠泽也,古文以为猪埜。《后汉书·郡国志》:武威郡有休屠县。休屠即在武威,其为吾邑人何疑。近人入《镇番县志》误。
5、凉州大族杨(杨嘉谟)、韩(韩嘉业)、李(李铭汉)、余(余阙)等。其中李姓:据史书记载:“秦、汉以后,李氏以分布地形成了十三郡望,即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柳城李氏、略阳李氏、鸡田李氏、武威李氏、西域李氏等。”据《新唐书·卷七十二·表第十二/宰相世系二》(陇西李氏姑臧房)记载:陇西李氏定著四房:其一曰武阳,二曰姑臧,三曰敦煌,四曰丹阳。宰相十人(姑臧即占4人)。其中:武阳房有迥秀;姑臧大房有义琰、蔚、揆、逢吉;丹阳房有靖、昭德;又有道廣、元紘、晟。
又据《新唐书·卷七十二·表第十二·宰相世系二》载:”姑臧大房出自兴圣皇帝(十六国时西凉武昭王李暠)第八子翻,字士举,东晋祁连、酒泉、晋昌太守。三子:宝、怀达、抗。抗,东莱太守。生思穆,字叔仁,後魏营州刺史、乐平宣惠伯。生奖,字道休 ,北齐魏尹、广平侯。生瓌,黄门郎。生斌,散骑侍郎,袭乐平伯。宝七子:承、茂、 辅、佐、公业、冲、仁宗。承号姑臧房。”唐朝李氏亦称李暠为其先祖。
姑臧李氏,始祖李承,字伯业,为后魏荥阳太守。是东晋凉昭王李暠的曾孙,赐爵姑臧侯,他生有四子:韶、彦、虔、蕤。因此这一房称为姑臧大房,即后世墓志铭所说的“称阀阅者姑臧大房也”。又有”世以甲乙定山东著姓,惟李氏出姑臧系者最华显”之称。
6、明代皇帝赐姓吴(吴允诚)、毛(毛忠)二姓世居凉州。
7、清张美如笔下的“为凉大族”陈姓(陈贡禹,其祖上乃宋末陈万顺,号称“陈百万”,宋末武威县衙曾为其表彰修造“月逐人来”木制功德牌坊一座,此牌坊已毁,今有图片存世)。
8、西汉使臣苏武(苏姓):史载:苏武牧羊19年,地点就在被匈奴人称作“北海”的休屠泽地区,具体位置则在苏武山和白亭海一带。相传:苏武在凉19年间,亦曾有后人传世,并言称:前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华国锋,原名苏铸,山西省交城人,即是苏武后裔。今华国锋的子女仍用苏姓,并不姓华。又称:台湾前领导人连战的远祖本姓苏,只是因为历史的遭遇改了姓,所以连战与苏姓具有血缘关系。连战之父连震东、祖父连横曾披露过这支连氏,在康熙年间由福建漳州府移居台湾台南马兵营的族史。连战实际上也是当今墓存陕西武功县的,以民族气节闻名于世的苏武后裔。故世界苏姓宗亲会曾聘请连战为“荣誉顾问”。
又考其北宋中期宰相苏颂与来自四川眉山的苏洵、苏轼(东坡)、苏辙父子,曾共叙同宗情谊。苏洵去世,苏颂撰挽词“尝论平陵侯,吾宗代有人。源流知所自,道义要相亲。”又在给苏轼的诗中说“源流同是子卿(苏武字子卿)孙”。苏颂去世,苏轼在重病中撰《荐苏子容功德疏》,称:“伏以自昔先君以来,尝讲宗盟之好。”可见芦山与眉山两脉苏姓,均宗苏建苏武父子,以武功为郡望。如今菲律宾宗亲会冠以“武功苏氏”,印尼宗亲会悬“武功堂”灯笼。
以上迹象表明,苏姓与凉州姓氏无疑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凉州苏姓究竟源流出自何处?有无郡望堂号等?且俟来者考。
(按):《汉书·地理志》武威:“休屠泽在东北,古文以为猪壄泽。”《清一统志·凉州符一》:“今三岔河自镇番东北出边,又三百余里潴为泽,方广数十里,俗名鱼海子,即白亭海,古休屠泽也。”
(余略)
三、“凉州姓氏文化(寻根)创意产业园”选址意见
就《武威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项目》规划图而言,有两处规划用地可供参考:一是古钟楼片区“民俗体验区”;二是文庙片区“精品民宿、民俗体验区”。笔者以为“姓氏文化园”宜选在“精品民宿、民俗体验区”较为适合。理由略述。
四、“凉州姓氏文化(寻根)创意产业园”主要建设内容
(一)姓氏文化广场(一树一府二人三墙四雕五祠堂)
1、一树:即大型雕塑“中华姓氏树”。一府:即将军府(雷台汉晋墓张将军府或“杨家将军府”)
2、二人:即“近代中国姓氏文化大师”张澍雕像;“三国”谋士贾诩(或“马王爷”金日磾)雕像(铜制、石制均可)。
3、三墙:一面“凉州历史人物名录”;一面“敦煌遗书·凉州六姓”源流、郡望堂号及祖庭在凉的“金”、“达”二姓;其他赐姓、大族等(如前所述)文字图片介绍;一面新《百家姓》。
4、四雕:一为“书雕”。即张澍著《姓氏五书》雕塑;《敦煌遗书·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一卷并序》及《凉州汉简》石雕。二为新版《百家姓》石雕或《昭武九姓》石雕;三为《凉州著姓始祖》石雕(仿海南“呀诺达雨林景区”入口广场12生肖雕像);四为《凉州汉简·王杖诏令册》并“鸠杖”。
以上石雕或铜雕均可。
5、索、石、贾、安、廖、阴、段、张、李、金等十大祠堂。
(按):所谓“昭武九姓”,指汉文史籍称其原住祁连山北昭武城,被匈奴击走,西迁中亚河中地区,枝庶分王,有康、安、曹、石、米、史、何、穆、毕等九姓,皆氏昭武,故称昭武九姓。又据《新唐书》以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为昭武九姓。
(二)、姓氏文化园入园大门(恢复重建开放式“姓氏功德牌坊”)
姓氏园入口处可仿照重建开放式“姓氏功德牌坊”。依据可参考清末英国《泰晤士报》驻北京首席记者莫里循摄/东小什字以东跨街牌坊《月逐人来》(此为武威惟一典型的姓氏功德牌坊,石制、木制均可;并书其斯坊之“由来”文字介绍,以招徕游客,驻足观赏)。
(三)十大姓郡望堂号(索、石、贾、安、廖、阴、段、张、李、金)
姓氏园内修建凉州十大姓郡望堂号(亦称祠堂,内配该姓始祖彩像或雕像及家族世系木柱);每个姓氏堂号门外配姓氏源流介绍(彩印册子)及祭祖用铁制大香炉。
其堂号建筑风格,可仿照国内贾、阴、廖、段、安、石、张、李、金等姓郡望堂号的建筑风格,采用砖木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均可。如:廖姓“武威堂”图样(见附图)。
(四)辅助设施及讲解员
1、民俗用品商店,厕所及消防设施。
2、十大郡望堂号各配一名经专业姓氏文化培训合格的讲解员。
3、姓氏寻根临时接待会客室或休息室。
4、凉州姓氏文化展室。
5、配合凉州姓氏文化园,在其周边地域,建议考虑修建一条民俗商业街。其一,销售“古今凉州姓氏书籍”及《百家姓》飾品、挂件、剪纸、扇面、草编制品等地方特色产品;其二,修建民俗展览馆,内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凉州攻鼓子蜡像”、贤孝艺人蜡像及剪纸艺人蜡像;凉州“王城堡社火”蜡像等民俗艺术品;其三,不定期举办一些民间艺术展览和民间谱牒展览等等。
五、“凉州姓氏文化(寻根)创意产业园”管理机构设想
凉州姓氏文化园建成后,是一个管理比较严格、专业化比较强的“旅游景点”,它不仅有游览的用途,还有寻根祭祖的功效。所以,建议不可与“文庙片区”合而为一的管理,应单独成立管理机构,并配置相应的管理人员。倘若可能,还可以考虑在姓氏文化园内成立一个“武威姓氏文化研究会”(作为凉州文化研究院的二级专业分会;亦可以与国内姓氏文化较为发达的“河南姓氏文化研究会”合作,建立“二级分会”)。
六、举办凉州姓氏文化论坛(或国际寻根恳亲大会)及聘请专家顾问
建议结合“凉州文化论坛”暨葡萄酒节会,不定期开展1-2次“中华姓氏文化研究论坛”或“寻根恳亲大会”。还可考虑聘请1-2名国内有名的姓氏文化专家、教授和民俗学家,作为指导凉州姓氏文化发展的顾问。如:建议聘请国内顶尖的姓氏家谱文化研究专家、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室主任,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袁义达先生;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或河南姓氏文化研究专家魏怀习等。
七、总评价
经初步分析:“凉州姓氏文化(寻根)创意产业园”项目建成后,不仅能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时下所提倡的“德孝文化”,为构建“德城”、“文城”武威作出一定的贡献;还可以通过“文化产业园”筑巢引凤,开展姓氏寻根活动,扩大招商引资范围,增加地方就业和财政收入。所以,此苑建成既有一定的人文价值、社会效益;又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总之,该创意产业园是充分利用武威特色人文资源、让姓氏文化真正活起来、让古今“凉州大族”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一大有效举措;也是我省“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具有区域带动性的重大文旅融合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子项目”之一。所以,是积极可行并大有可为的。故笔者建议政府相关部门抓紧时机制定《实施方案》,并组织省内外专家详加论证,如有可能尽快立项,以便早日付诸实施,发挥效益。
作者简介
陈有顺,字仲达,武威市凉州区发改局退休干部,中国民俗学会会员,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家谱委员会研究员, 陇右姓氏文化与谱牒研究学者。先后在《甘肃日报》《甘肃文史》《民主协商报》《甘肃经济日报》《甘肃工人报》《武威日报》《寻根》《谱牒学论丛》《回族诗刊》及《搜狐网》《今日头条》等省内外报刊杂志发表散文、诗歌、杂文、报告文学及文史作品等300 余篇。著有《陇右陈氏文史考》、《甘肃武威·陈氏族谱》等。
《煌遗书·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一卷并序》/凉州九姓:索、石、贾、安、廖、阴、申屠、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