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心云:闲话家谱与修谱
家谱又被称作族谱、宗谱、谱牒、家乘的。它既是一个家族的文化传承,又反映这个家族的来龙去脉。家谱是以人为本的。-般要先追溯到这个家族的始祖,然后通过分阶段采丁,再以干支法来理顺家族发展的枝枝叶叶,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厘清各族群的关系,从而维护好尊卑长幼的礼义秩序。家谱同时要理清家族的迁徙历史,始于何地,中途因为哪些历史事件而迁徙于何处,直至今天,使之有一个清晰的脉落。家谱作为中华文化的部分,还须介绍各个时代的生产方式、宗族荣衰、历史名人等等。总之,家谱就是一个微型档案馆,是一部删繁就简的家族史。
常常听人说起,某某喜欢摆谱,某某不靠谱、没谱。由于参与了修谱,才明白摆谱是几个家族争强斗狠时,拿出谱书来,看谁根正苗红,看谁渊源久长。谱书这时,正是一个家族软实力的体现。而某支族裔,虽然人丁众多,但在族谱中没有记载,找不到名号,那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与孤魂野鬼差不多,那叫不靠谱。至于拒不配合采丁,又不肯缴纳采丁费的,虽是族内,修谱成功之日、传谱之时,人家欢欢喜喜接谱,而他却只能干瞪着双眼,那叫没谱。谱书上没有姓名之人,正如水中浮萍,总会行踪不定,正如石上栽花,怎望百日成荫,正如盲人行路,谁能保一生太平?
大凡主持修谱的,多是家族中的长者。年轻人甚至中年人由于忙于生计,忙于工作,或者由于对家谱知之甚少,是很少关注家谱的。至于采丁时,或碍于情面,也有缴纳采丁费,甚至还予以赞助的。至于为什么要修谱、续谱,他们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常持无所谓的态度。更有甚者,不仅不支持,反而对不辞辛苦的修谱者冷嘲热讽,甚至谩骂诋毁。正是这种态度,妨碍了家族文化的传承,使之几有中断的危险,正是这种态度,令热心修谱续谱的宗亲长老心寒不已,并使其事倍功半。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或也可以称之为刀笔小吏的,对家谱、修谱本来也不是很热心的。原因在于,一是不知谱书有何作用,二是知道当下政策对修谱是不反对也不提倡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邂近了正忙于修谱的冬林、福生、存卓、存贵叔、保然兄等,于是探讨起修谱的一些琐事儿。此后,他们股勒相邀我参加宗亲的一些活动。 渐渐地我才知道,修谱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既需要人力,又需要财力,既需要兢兢业业收集整理资料,又需要才华横溢的系统设计与创作。而且经常会出现矛盾和分歧,一群老爷子常争得面红耳赤,须待开会讨论方可定案。他们的敬业与执着,令我等晚辈后生无比汗颜。曾游黄帝陵,买了一本《康氏族源》,方知康氏源起西周王室,周文王第九子初封于河北冀州,世称康叔。平定三监之乱后,周成王把康叔从康徙封至卫(今河南禹县),做卫国国君,故又称卫康叔。其后裔便以封地为姓,康庄大道、小康社会皆源出于此。三国时期,曹操在《短歌行》吟咏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而这杜康酒又与康氏有关。传说杜家有个儿子,康家生了个女儿,两家都以煮酒谋生,结为姻亲后,双方将秘方合在一起,遂煮出一款名酒,并命名为杜康。迨到初唐,中亚康居国一部进入中原,也以康氏为姓。康氏自此随着岁月的流淌、朝代的更替而起起伏伏。靖康之难后,原住河洛的康家,不堪忍受金兵的铁蹄践踏,南渡长江,被南宋安置在江西吉安府吉水县的大栗树。后来部分族众又被迫迁赣填湘广、迁赣填四川,于是神州各地皆有了康姓子孙。前几年,我看一部电视连续剧《白银帝国》,讲述的正是清朝时的河洛康家,依靠几代人的诚信经营,积累了大量财富。当钱庄兴盛时,又转向钱庄行业,最后达到了富可敌国的程度。当然结果是悲剧性的,故事虽有虚构成份,但它却真实反映了康家有着顽强不息的生存能力和与世俱进的革新精神。这河洛康家当是不曾南渡的那支。而南渡的康家,似乎只在清末出了个南海的康有为,现代只出了个康克清,与大栗树迁到湖南的康家有何因属,竟因山水相隔、年代久远而无法考证了。由此看来,不管江南江北,康氏族谱的修续都是一件十分重要、十分急迫的事情,否则就会面临诸多的尴尬和难堪。在上海逛城隍庙,忽然发现二十四太岁中竟还有位康姓,是初唐时的一位将军,名叫康志,封癸酉太岁。太岁虽是凶神,但毕竟是神,为什么封神,也许与正直有关,而且只要你不触犯他,其实也能相安无事的。从中国的几次造神运动来看,无论是姜子牙封神,还是洛阳龙门石窟、山西云岗石窟,或者明末清初的神话小说,都鲜有康姓入神的。当然康家祠堂或者社庙供奉的祖宗牌位,也可被称为神位的,究其实只能称作家鬼什么的。所以一般人家院前院后,爱种桑槐。桑叶可养蚕纺丝织布,作为一项生计,槐者木之鬼也,借树可以寄托对先人的哀思。在历史长河里,康氏位极人臣、咤叱风云的极少,唯有公车上书的康有为还算一颗耀眼的明星,但辛亥革命后又因帮助宣统复辟,而被戴上保皇党的帽子。
相比那些有传奇家世的名门望族,康氏家族并没有太多的辉煌。然而康家可以称道的东西也不少,例如杜康酒、康庄大道、小康社会,例如康乐未央、幸福安康。凡沾上康字的都好,吉祥、喜庆。 方便面数康师傅,电视机数康佳,感冒药数康泰克,爱新觉罗·玄烨起个年号叫康熙,遂成千古一帝。张宗可化名康生,身居高位,在文革中虽功过评价不一,却也能够寿终,那是因为沾了康家的光。从康的造字法看,是个形声字,声从广,又是个会意字,宽广的宅子里,住满做事的奴隶,能不富裕还行吗?
打开这本厚厚的家谱,我惊讶上起姬周、下至今天几千年的家史都囊括其中。从显公开始所有的名字陈列在册,所有的关系纵横交错。在我眼中,它们并非没有温度的白纸黑字,而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留下意义深远的串串符号。在这里,不管尊卑贵贱,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每个人都可以去追溯自己在尘世间的真正来处与出处。在这本族谱里,我们可以追寻族人的蛛丝马迹,在一个个人名和地名里,浮想联翩。想象他们的面容,揣测他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虽然谱中的绝大多数族人,都已成了一堆深埋山野的白骨,可他们还能与老祖宗、故土作伴,不像飘零的游子,叶落无从归根。有些族亲,因为各方面的原因,不再生根发芽,有些族亲则继续蓬蓬勃勃地树大分....这是一座座桥梁,连接过去与现在,现在与未来。
康显公由吴迁楚时,时值明初。显公生四子,友谅、友直、友闻、友仁。明洪武二年,友直迁湖北监利,友谅迁湖南武陵,友闻迁湖南衡山。友仁公于永乐朝时“登明经第”,拔为贡生,随其父显公肇基石邑。生三子,名唤从龙、从虎、从榜。我族今天所修之谱,即以显公为始,另辟干支。
这支的康家祖祠位于蒙泉镇(原白洋湖乡)镜溪桥村。旁有清溪环绕,前有美陌万千。可惜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损毁。显公祖坟位于保宁桥村(原栗树村)脏心峪、戈尔潭水库旁,今已修复。
显公十三代孙万纯、万春公分别迁徙至南北镇黑头岩、潘坪;江坪、鹤峰、五峰、龙山皆其族裔。万瑾公入川,无据可考。其余支系,一支世居盘石二龙岗,又称二房峪。另一支世居白洋湖祖祠,散落镜溪、荆田、广寿、大同桥、夏家巷及周边村居。
本次修谱又称五修。从动议到传谱历时四年多。该谱总体上依据前谱的脉落体系,根据百年来的人丁变化重新进行采丁,共采得人丁信息二万余条,涉及湖南、湖北、贵州、广西、四川五省,常德、张家界、湘西州、恩施州四市州,石门、慈利、龙山、桑植、鹤峰、五峰、宣恩、恩施市八县。
本次续谱又新增排行字辈二十个,由各地康氏文化人供稿,并由宗亲会多次讨论敲定。继原有族规、族训外,又新补族训一篇。即勤将竹木院后栽,遮雨屏风花时开,忠孝作根祸常去,耕读为训福自来。何必人前夸嘴狠,须向庙里学泥胎,敢视功名如粪土,息心泉林认苍苔。
此外,族谱还新辟了历史文化篇、现代篇、发展篇三大篇章。有会长寄语、名人字画、名人小传、康氏趣事等栏目。
不用讳言,由于修谱系一项庞杂的工程,错误疏漏在所难免,念在耄耋老者跋山涉水、没日没夜、勤劳辛苦的份上,望各位宗亲予以原谅,不必吹毛求疵。望后来诸君广收信息,详加考证,待下次大修时一并纠正。
康氏一族既出姬姓贵族,流淌的是王室的血脉,我们不求大富大贵,但求多积阴德,多栽善根,在自食其力的前提下,加强对子孙的教育,这样我们的家族,必将人丁兴旺、英才辈出、财源广进、幸福安康。
二十二世孙心云与宗亲诸老合撰
2017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