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网 >> 专家论谱 >> 浏览文章

魏育林:抓紧抢修家谱,努力兴家旺族

时间:2020/8/18 8:31:55 发布:新闻编辑部

【内容提要】:此文,写了三个问题,正文部分4900多字。按照通知要求,附提要和作者简介。

一、潜心研读传统家谱:介绍了《民勤魏氏宗谱》的主要特点: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严于家教、注重家风。阐释了魏氏祖源、民勤魏氏渊源、家谱编修情况:一个《世谱》、十个《支谱》。

二、精心编修现代家谱:历时六年,编修了一部60多万字,1000多页面,由修谱联谱卷、文史卷、人物卷构成的现代版本《魏氏宗谱》。修谱联谱卷,承载修谱联谱任务,将一个《世谱》、十个《支谱》汇集一体。文史卷,收集整理历次修谱形成的文献资料、中华魏氏修谱联谱资料。人物卷,分为古代人物、现代人物两个部分。主要特点:百年大计、千年工程,九世同修、十谱归宗。

三、用心践行“三个注重”:一是这几年做了什么?二是下一步做点什么?三是怎样抓好家庭建设?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应该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义不容辞,应当履职尽责!

魏育林负责组织的中华魏氏联谱志编纂会议.jpg

【正文】

中国家谱源远流长。起源于先秦,明清达到鼎盛。清人章学诚说:“夫家有谱,州县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将谱牒与正史、方志相提并论。

家谱,对于迁徙各地的宗亲们,尤为重要。唯有此,才能永远知道,自己根在哪里,源自何方?通过续修家谱,起到兴家风、淳民风、正社风的作用。

《民勤魏氏宗谱》,为明代家谱、清代版本。封面封底,由蓝色丝绸装裱而成。内容用毛笔小楷,在宣纸上撰写而成。现珍藏于民勤王谋村,四代5人共管。普柜与钥匙分离,平时不得翻阅。

一、潜心研读传统家谱

目前,民勤魏氏家谱编修情况:共有一个世谱、十个支谱。

一个世谱:即,《民勤魏氏宗谱》。

 “世谱”乃一族之谱,是记载同一宗族人物世系和事迹的宗谱,包括了分散在各处的支派,是各支谱的总汇。

十个支谱:《魏氏宗谱·新河分谱》、《魏氏宗谱·甘肃民勤三房分谱》、《魏氏宗谱·阿拉善分谱》、《新疆魏氏宗谱》、《沙湾魏氏分谱》、《滨湖魏氏宗谱》、东润魏氏宗谱》、《金昌魏氏宗谱》、《金昌魏氏家谱》、《魏氏宗谱·甘肃民勤二房支谱》。

主要特点: 

1、历史悠久。公元前661年,毕万在晋国攻灭霍、耿、魏三国的战斗中,立了大功。晋献公将魏地(今山西芮城)赐给毕万,封邑,并命大夫,子孙以封邑为氏,称为魏氏。公元前453年,毕万裔孙魏斯与赵襄子、韩康子 “三家分晋”,建立魏国,都安邑(今山西芮城),至魏惠王迁都大梁(今开封),公元前225年被秦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史称魏氏正宗。

民勤魏氏,来自江南。《世谱》记载:“始祖讳正九先世,江南直隶扬州府泰州白驹厂人也。于明帝永乐五年,以百户武职,迁徙河西。” “家居姑臧、相承三世。”“至三世后、沠为三支,家道日昌日炽、子孙渐衍渐繁”。从“正九公”迁徙河西起算,至今613年,已历25代。

通过对家谱资料、有关历史地理资料的研判,通过对民勤魏氏历史遗存的考证,得出初步结论:始祖“正九公”,以百户武职,于1407年,从现在的江苏泰州市的大丰市、兴化市出发,向西北开进,最后抵达明代九边之一的甘肃镇,驻守在姑臧县(今武威市),负责河西防务。

明洪武九年(1376年),在姑臧县置凉州卫,为县级军政合一的政权机构。据《明史·地理志》记:“边陲要地称重镇者凡九”。九镇东起辽东,西至甘肃。甘肃镇管理河西,设卫所15个,镇番卫为其中之一。

明朝设卫(所),主要用于军事。以明长城为界,明帝国防御蒙古帝国向内地推进;蒙古帝国则需从对面获取后勤补给,甘肃镇及镇番卫便成为战争的前沿。

这段历史,与正九公迁徙河西的家谱记述是一致的。在这里,先祖创建了《魏氏宗谱》,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战争状态持续到清初,清政府武力征服与和亲政策并用,实现了统一。雍正二年(1724年)将镇番卫改为镇番县。辛亥革命后,于1928年改称民勤县。

随着清朝的统一,我们的部分先祖,根据清政府开发开放的国策,迁至现在的民勤,家谱随之称为《民勤魏氏宗谱》。

2、文化厚重。《世谱》起初为一卷,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由一卷分为现在的三卷。由此,在横向上分成大房世系宗谱、二房世系宗谱、三房世系宗谱三个部分。

《世谱》纵向上也分为三个部分,即:凡例、序言、世系表。第一部分“凡例”,共十章, 27页,5800多字。第二部分“序言”,现存十九篇,53页,11000多字。第三部分“世系表”,登谱人数5787人。

起名字辈,一直沿用。确保了辈分不乱,世次统一。始祖“正九公”,生于明代“洪武”初年,起名字辈为“正”字。四世祖“铭”、“铠”、“鋐”, 起名字辈用“金”字部首;十世祖为 “望”字辈。清道光年间,人口剧增,加之自然灾害,部分家人随之外迁。十三世祖魏瓈在修谱时,作五言绝句一首:“大文昭广育、鸿治保隆居,永锡周公政,高昌学校书”,共20个起名字辈,自十六世起用。

20个“字辈”,现在用到“居”字辈,还有10个“字辈”,仍可沿用300年之久!

3、严于家教。第一篇序言,详细记述了始祖正九公的经历、魏氏渊源。特别是关于得姓始祖毕万的记述,令人叹为观止!这些家族历史乃至中华历史文化的阐述,对后世的教育和影响,在当时的条件下,难能可贵!

“凡例”部分,共计十章,即:居丧、葬法、继嗣、省墓、祭礼、祠堂、睦族、遵会、重谱。全面具体地制定了家规族训,对于规范人生、教育后代有着积极的意义。第七篇序言讲到:“吾谱之有十条,犹人之有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也。”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尽显其中。

第九篇序言记述了“至同治乙丑”宗人正欲续谱,“不意回匪蜂至”,宗人奋起护谱,死伤百余人。先祖用鲜血和生命,守护了历史文化,彰显了英雄本色! 

第十一篇序言强调:“自古宗谱之设,原为亲情而起见也。”第十二篇序言指出:“历观宗谱,自始祖传至列祖,……,或直言之以示惩,或婉言以示劝。”“修谱伊始,仰鸿文而观雁序,穆祖德不忘宗功。”第十六篇序言强调:“盖闻家谱之设,所以明尊卑而敦族睦也。” 第十八篇序言要求:“通过修谱,望我族人,守法律、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为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 教育后代要敦亲睦族、行好向善,建设和谐家庭、实现远大理想。

4、注重家风。拜读家谱,常常被先祖的智慧、志向、制度以及治理能力所感佩、所折服!比如:在以德治家、反腐倡廉方面强调:“有爵必书。有品行多玷者,虽有爵不书。以德无可纪,贵不足道也。”教育我们为官之道,以德为先。

在配偶选择、优生优育方面明确:“同姓不婚,礼律具有明文,所以厚别也。人伦之本,不可不慎也。”“姓异而类近也,故姑两舅两姨不婚。” “本宗过继外姓……,书曰行几子牟出某姓,所以劝以往而告将来也,亦避后世同姓为婚之嫌。”关于同性、近亲不婚,众所周知;而针对“本宗过继”“本宗过继外姓”后,可能发生的“同姓为婚”,而制定防范措施,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在崇尚自然、破除迷信方面规定:“古人曰:君子有百世之养,丘墓是也。不择而葬者,不孝甚矣。然而择地有道焉,切毋酷信风水之说。择地有五患不可不慎:须使他日不为道路、不为城墩、不为沟池、不为贵势所夺、不为耕地所及,此择地之道也。”

在宗族和睦、家庭教养方面指出:“而睦族有道焉,有力则公置义田,无力则设义廪。择贤能者主其出入,以周鳏寡孤独及不能婚葬不能读书者。” “又比公设义塾,以教同宗之。使塾师讲邦法家规,以释其义,使族咸知劝勉,以迁善畏法。如再三训之而不改,则不许入会至墓,以戒之。此睦族之道,存乎?教者也。夫教养皆备,使亲者恒亲,疎者不疎。子孙慰,而祖宗之心亦慰矣。吾宗人,自祖先以来,率皆亲睦。惜其于睦族之道,未讲恐后人之不能求久勿替也,故于是乎书。”教育我们尊宗敬祖、尊老爱幼,尊师重教、遵纪守法,崇尚亲热之气,倡导和睦之风。

在参加中华魏氏修谱联谱活动中,我发现了一个“民勤魏氏现象”:一个家族3万多人,集中于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古,分布在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同在一个《世谱》的框架内,又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编修了十个《支谱》。这在家族迁徙发展史以及家谱编修的现状上,是十分罕见的,彰显了家风家教家训之伟力,彰显了一个家族的顽强与兴盛!

魏文友、魏育林一行参观魏氏家谱馆.jpg

二、精心编修现代家谱

从2014年开始,六载寒暑、数易其稿,举家族之力、行万里之路,完成了一部60多万字,1000多页面的现代版本《魏氏宗谱》。

(一)基本结构。

1、修谱联谱卷,承载修谱联谱任务。将《民勤魏氏宗谱》和十个《支谱》汇集为一体,继续收集家族成员信息,统一编入 “世系表”,形成现代版本《魏氏宗谱》。

2、文史卷,收集整理家族历史文化、研究成果、研讨文章;各地区家谱编修情况、历次修谱、联谱工作中,形成的文献资料;中华魏氏修谱联谱工作资料。 

3、人物卷,分为古代人物、现代人物两个部分,同时记述了修谱联谱工作中,涌现出来的感人故事、突出事迹等。

为了铭记编修人员的历史功绩,设立了《魏氏宗谱》“功德榜”。

现代版本《魏氏宗谱》出版后,集中珍藏于民勤魏氏家族谱柜,统一管理、永久传承。同时,赠予中华家谱馆及有关地方档案馆收藏。

(二)主要特点。

1.百年大计。道光八年孟冬月(公元1828年农历十月),由十三世祖魏瓈公组织,进行了一次全方位、大规模的修谱活动。

此后,由于历史原因,人口大量外迁。直到光绪元年,民勤地区组织了修谱活动。迁徙外地的家人,基本没有参加。

跨越192年,欣逢盛世,家族一心,再次携手,打造家谱精品!

2.千年工程。现代版本《魏氏宗谱》,穿越三个时段:一是魏姓祖源概述:得姓始祖为毕公高后裔毕万(距今2700多年);远祖周文王姬昌、上古祖先轩辕黄帝(上溯5000年)。二是魏氏公共世系、世系缺失期参照世系和世次:从得姓始祖毕万(公元前710 年)—联谱69世(1420年);三是始迁祖正九公—现在(613年)。

3.九世同修。编修委成员从“文”字辈,到“居”字辈,同祖同世九代人,共园修谱联谱梦!

4.十谱归宗。此次修谱,顺利实现了修谱合谱联谱,将民勤、金昌、新河、中卫、新疆、内蒙古等各地编修的十个《支谱》,统一汇编为现代版本《魏氏宗谱》。

通过参加中华魏氏修谱联谱,实现了联谱世次、世系对接。如:毕万公为联谱一世祖,魏斯公为联谱十世祖,魏征公为联谱四十一世祖。

我们的始迁祖正九公,为联谱六十七世祖。

魏育林向魏怀习赠送他主编的《魏氏文集》.jpg

三、用心践行“三个注重”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强调: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在当前形势下,做到“三个注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紧迫性,艰巨性、复杂性。需要有热心、信心、决心、耐心、恒心。需要做好打基础、管长远的事情。

(一)这几年做了什么?

经过编委会的不懈努力,完成了现代版本《魏氏宗谱》的电子版,收集了3000多家人的个人信息,组织录入 “世系表”;编撰发行了《魏氏文集》;组建了“魏氏(正九公)支系家族群”,在阿拉善魏氏宗亲会的基础上,成立了“内蒙古(民勤)魏氏文化研究会”;组建了“内蒙古(民勤)魏氏企业家联谊会”;组织参加了中华魏氏修谱联谱会议,完成了入联工作;组织召开了民勤会议、阿拉善会议、河套会议等修谱联谱会议,形成了会议纪要。制定了修谱联谱方案,与各地建立了联系机制。

通过这些活动,一是传承了历史、传播了文化,传递了亲情;二是实现了家族历史的认知、家族文化的认同、家人之间的认识和认可;三是培养了人才队伍,形成了理论成果。加强了内部联系,扩大了对外交流。为家人们建立了联系、联谊,学习、工作的交流平台;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

(二)下一步做点什么?

一是出版发行现代版本《魏氏宗谱》。8月份,与魏怀习会长商定家谱编辑印刷事宜;10月份出版发行。二是在“民勤魏氏宗亲会”的基础上,组建“民勤魏氏文化研究会”。三是新建“民勤魏氏历史文化陈列室”,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魏氏历史文化教育基地。四是形成“民勤魏氏创新发展意见书”。

奋斗目标:文化联谱、经济联营、家族连心。

远景规划:建立魏氏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成立民勤魏氏企业家联合会,设立民勤魏氏发展基金。

发展路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做到文化与旅游相结合。

方法步骤:搞好宣传工作、强化组织领导。从小到大、循序渐进;示范引路、由点到面。

基本任务:发展家族经济,形成企业联盟;资助贫困学生,奖励优秀人才;尽力扶危济困、实现共同富裕。

(三)怎样抓好家庭建设?

古代抓家教、正家风,主要依靠家规族训,而起关键作用的是办私学、设义廪,以此解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

现在抓家庭建设,一要靠宣传工作,让大家真心愿意干、知道怎么干;二要靠组织工作,有人领着干,大家跟着干。

抓好家庭建设,要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一起抓,树立“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理念,谋求振兴家族经济,让家人们共享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创新和发展成果,能够感觉到家庭的温暖、家族的力量!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感到编修家谱是抓好家庭建设的重要途径。修谱合谱联谱,本是“家务琐事”。可时至今日,却成为一项“抢救性过程”。随着频繁的战乱、动乱,随着不断的人口迁徙,大量的家谱资料不幸流失,续谱中的“断线现象”日益严重!回头看,前人无此机缘;向前看,谁人能主沉浮?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们,赶上了好时代,能够大大方方做这件事情,这是人生之幸,修谱之幸!面对着历史留下的难题,面对着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不放弃、不抛弃,苦苦追求、砥砺前行!

目前,就修谱联谱方面的人才、技术、资金,以及专业知识和技能,应该说是最好的历史时期。同样,我们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是前所未有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抓紧抢修家谱,传承历史文化。不负韶华,再创辉煌!

魏氏联谱志编修委员会负责人魏育林在讲话.jpg

作者简介

魏育林,男,汉族,1960年5月出生在内蒙古磴口县,原籍甘肃省民勤县。中共党员,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现在内蒙古党委办公厅工作。

1978年3月入伍,2005年10月转业到地方工作。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6军警卫连班长、排长、连长(期间:1980.07—1982.08中国人民解放军石家庄陆军学院学习);内蒙古军区边防第1团参谋、副参谋长、参谋长、团长(期间:1995.09—1998.07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学习);巴彦淖尔军分区副参谋长。内蒙古党委办公厅调研员、处长(2007.09—2010.07在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在职研究生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一级调研员。

1981年8月参加全军“八〇二”演习、阅兵式,受到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1992年12月被北京军区授予“一级训练标兵”,2000年1月被北京军区授予“科技练兵先进个人”,同年被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杂志封面人物;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受嘉奖15次;被部队和地方党组织评为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12次。作为边防部队代表,出席了内蒙古军区第六次党代会、北京军区第八次党代会,受到了中央军委领导接见。参加了北京军区“深化科技练兵表彰大会”,作了典型发言,事迹材料被《解放军报》《战友报》转发。

从部队到地方,修文习武,笔耕不辍。1995年参加制作的《军驼骑乘与使役》教学片,荣获北京军区一等奖;2000年试训总结的《同步换位训练法》,被北京军区评为5年训练改革精品成果。2010年撰写《内蒙古煤铝共生资源综合利用研究》,获中央党校研究生院优秀论文奖;2011年撰写《“四化”建设结硕果,“四个转变”谱新篇》,获中央办公厅机要交通局征文三等奖。边防部队防御战斗应把握的几个问题、如何加强边防部队管理教育工作、农牧区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加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等20多篇学术文章、调研报告、经验材料、新闻稿件先后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被军地有关报刊、杂志发表。

近年来,广泛联系各地宗亲,积极推动修谱活动,收集整理了百万字的家谱学资料。努力传承家族历史,弘扬家谱文化。先后担任内蒙古(民勤)魏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内蒙古(民勤)魏氏企业家联谊会名誉会长。主编了《魏氏宗谱·甘肃民勤二房支谱》《魏氏宗谱》,组织编写了《魏氏文集》。参加了中华魏氏修谱联谱工作,任中华魏氏修谱联谱编修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

上一篇:曹国选:弘扬家谱正能量,打造谱牒文化精品

下一篇:马武举:试论姓氏文化系统的内容与特点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