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网 >> 专家论谱 >> 浏览文章

冯子礼:姓氏、族徽与姓氏图腾

时间:2020/9/27 17:23:33 发布:新闻编辑部

不少本家询问,我们授贤冯氏的族徽或图腾是不是那个“二马”图案?这里想谈谈个人看法。

我觉得,我们不能给自己制定或选择图腾;以“二马”图案作为族徽是不合适的。

冯氏图腾 (1).jpg

一,族徽可以由家族制定,而图腾是特定时代的历史产物。

任何姓氏,无论大小,什么时候都可以为自己制定族徽。如何制定,可以根据家风、传统或姓氏字样的含义,只要大家认可都行。

图腾却不同,是母系氏族阶段的历史产物。图腾崇拜是人类童年时代的一种幼稚崇拜,受彼时认识水平的限制,他们将某一动物植物或自然物如熊、牛、燕子、孔雀、稻、麦、日、月、山、川、水、火作为自己族群的生命之源和庇佑之神加以崇拜,将其符号化就成为氏族或部落的标志,这一现象叫图腾崇拜。

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totem",意思为“它的亲属”、“它的标记”。进化慢的古老民族就是人类进化的活化石。文化人类学者通过对印第安人文化的研究,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些普遍现象,图腾崇拜现象即为其一。

《诗经》《商颂·玄鸟》是一首叙述殷商族起源的史诗,“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它告诉我们殷商的始祖契是其母简狄吞了玄鸟的卵生的。 所以,殷商以“子”为姓,崇拜玄鸟也即燕子,并以其为图腾。古籍所记东夷人以鸟名官,反映的就是鸟图腾崇拜,后来在各部落融合过程中,百鸟也融合成了凤凰。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农伏羲三皇五帝等,往往是些亦人亦神半人半兽形象,如伏羲女娲就是人面蛇身,炎帝神农氏人首牛角,黄帝“四面”驭龙上天,反映的就是图腾时代的文化现象。古代典籍所记的阪泉大战,“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貙、虎为前驱,雕、鶡、鹰、鸢为旗帜”(《列子·黄帝》)。这神话式的叙述反映的不过是以虎豹熊罴为图腾标志的众多部落,并不是猛兽战阵。决战的胜利巩固了黄帝作为部落联盟领袖的地位,促进了众多部族的融合,于是,多种动物图腾也融合成龙的图腾。龙,“角似鹿、头似牛、眼似虾、嘴似驴、腹似蛇、鳞似鱼、足似凤、须似人、耳似象”,成为部落联盟的共同标志。后来龙的形象在不断演进中越来越神化,封建时代成为皇家的标志,再后,则成了中华民族的标志。

图腾,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历史形成的。

二,并不是所有姓氏都与图腾有关

“姓”是个后起字,本来就是“生”字,后来才加个“女”旁,成形声字。“姓”产生于母系社会,蒙昧时代人类“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故早期的姓氏,都从女字偏旁,如姬、姚、嬴、姜等,只有十几个。

氏,是姓的分支,姓为全体氏族成员所共有,氏则为有地位及富有者所特有,姓的作用是“别婚姻”,同姓不婚是优生的需要;氏的作用是“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它是部族繁衍和母权向父权过渡的产物。《国语·晋语》云:“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十四人,为十二姓。”反映的就是姓向氏的分化。战国时, 宗法制度瓦解,姓氏制度也发生根本变革。这时氏开始转变为姓,平民 有姓,百姓遂成为民众的通称。秦汉以来,姓氏合而为一。

周代特别是东周即春秋时代,是姓氏的大分化时期。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分封诸侯,姬姓国有53个,鲁、郑、晋、吴、燕等都是,这些诸侯的子孙多数都以国名、封邑名或其父祖名字谥号为氏,不姓姬了。按理说中国的多数人都应姓姬,可现在姬姓的反而不多了。

郑樵《通志·氏族序》据《左传》说古代“因生赐姓,胙土命氏,及以字,以谥,以官,以邑,五者而已”。就是说,也有以祖上谥号为姓氏的,也有以祖上官职为姓氏的,如司马、司徒、司空、司寇等,也有以祖上居住地命氏的,如东门、西门、东郭、南郭等。其实还不止这些,比如汉高祖强令豪族迁徙关中,因齐国田姓人多,将他们次第划分,从第一到第八作为他们的姓氏,封建时代这叫赐姓,还算一种荣耀呢。其中的“第五”姓还出过许多历史名人,汉代的第五伦就很有名,我们邳州也有姓第五的。这些姓氏,怎么好硬给他们找个图腾?更不要是出自少数民族的姓氏,如慕容、拓跋、贺兰、佟佳、爱新觉罗等了。

随着姓的迅速分化,战国以后,人们一般称氏而不称姓了,以后姓慢慢消亡,姓氏合而为一,逐渐稳定下来,主要成为父系血统的标志。后人常说的“姓”实际上即指姓氏。旧中国女人多数有姓无名,婚后随夫家之姓,以娘家之姓为氏,称曰“×氏”或冠以夫家之姓称“××氏”,这里的“氏”就是原始的“姓”。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妇女地位的提高,妇女有了自己的不依赖于夫家的独立姓名,我在曲阜看孔姓家族新续的孔氏族谱,女性也都以全名入谱。而香港和台湾上层女性命名,有的还冠以夫家之姓如“蒋宋美龄”“林郑月娥”之类,那不过是姓氏演化中残留的封建尾巴而已。

两千年通行的先姓后名的命名方式,也是秦汉以后逐渐定型的。春秋战国古籍中人物的命名方式就不是这样。比如孔子,实际姓子,祖籍宋国,是孔父嘉的六世孙。孔父嘉,殷商王族后裔,子姓,名嘉,孔父是他的字(实际上只是一个“孔”字,“父”读fǔ,古代男子的的美称)。孔父嘉的后代以他的“字”为氏,说起来孔字是他的氏,说他姓孔名丘是按照后世的习惯说的。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叔梁是字,纥才是名,实际上该叫他孔纥才是。

近年流行的“姓氏图腾”,是当代一位画家王大有的创作,本世纪的产物。学界一直有不同看法。因为网络传播的方便和大众文化的迅猛发展,影响很大,不少人误以为它是权威的说法,很快流行开来。姓氏与图腾,内涵不同,形成的时代不重合,后世那么多姓氏,哪来那么多图腾!不过是艺术创作。

三,关于冯氏图腾和族徽

网络上常常看到这样的图案,被称为冯氏的图腾。对这图腾含义的解释是:“冯姓是牧马民族的族称,由两个马组成冯氏图腾,一匹马为雄马,一匹马为雌马。图腾左边的图案代表着牧马人手拿着鞭子,牡牝二马繁衍为马群,代表牧马民族子孙的繁衍昌盛,始祖冯翀(河伯),地为冯邑,以地为生。”

根据大概是“二马”。

冯姓的起源古今都有共识,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文王第15子姬高,因封于毕而称毕公高,高公后裔毕万有功于晋而封于冯邑,故其子孙乃以冯为姓。冯简子之后得姓亦同。

冯字,据汉代许慎编的最古老的字典《说文解字》:“冯,馬行疾也。从馬,仌聲。”冯字的含义是马跑得快,是个形声字,“马”表示意义,“冫”表读声,两点的本字是“仌”,“凍也,象水凝之形”,是水结冰的纹理,象形字,也就是古代的冰字、凝字,不是什么“二马”。

我们通常说“二马冯”,与“立早章”一样,是通俗说法但不科学。“冯”字固然与“二马”无关,“章”字也不是“立早”。“章”字的本义是乐曲的段落,乐章,是个会意字,“从音从十”,“音”表与音乐有关;“十,數之終也”(《说文》),表示一曲奏罢。在这个意义上,章字该叫“音十章”才是。这里,不是用文字学否定大众化,只是说明“冯”字与“二马”无关。

冯氏图腾 (2).jpg

所以,我觉得冯氏的族徽以篆文“冯”为核心设计最好。涉及全族,不好随便发言,但青州冯氏在2006年临朐续冯氏联谱时运昌设计的以篆书冯字为中心的族徽,我觉得无论从历史的还是审美的角度看都非常好,所以,我们授贤冯氏六修谱也将这图案印在封背上,家谱箱和祠堂主殿筒瓦也加上了这个徽志。

总之,与族徽不同,图腾是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只能考察研究,不能人为设计。在今天的话语中,图腾多在贬义上使用这个古老词语。比如,近年大陆上“国粉”“日精”族猖獗,我们可以说蒋某是“国粉”的图腾,“膏药”是日精的图腾,但不能说毛泽东主席是我们的图腾,只能说是旗帜。这修辞色彩带着浓重的政治含义,使用必须慎重。而对台湾近年出现的损毁蒋某雕像现象,实际上台独势力是把蒋某当做“统”和“一个中国”的标志,其他因素已降到次要地位——在这里,就不宜用“图腾”一词,用“旗帜”也不妥。

2020年9月

上一篇:江艺平:现代族谱体例探索

下一篇:樊福民:樊氏源流与世系概略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