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网 >> 专家论谱 >> 浏览文章

袁冰洁、付红超:清丰孟卜村——傅氏家族六百年的历史传承

时间:2020/9/28 11:54:44 发布:新闻编辑部

“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家族,赋予人姓氏、血缘和根脉,是每个人心灵的图腾和永远的牵挂,更是一代代家族成员坚韧的传承和延续。清丰县马村乡孟卜村傅氏家族,就是一个传承了六百多年的大家族。自明洪武初年始祖从山西洪洞县迁民至清丰以来,世代傅氏族人在这片忠勇仁孝的大地上耕读劳作,繁衍生息。庚子六月的一个上午,笔者来到孟卜村,探访傅氏家族的传承故事,内心充盈着对历史的敬畏和感叹。

在清丰传承六百多年

开车从马村乡政府驻地出发,向西南行驶约四公里的车程,就来到该乡的孟卜村。进了村往西一拐,庄严肃穆的傅氏宗祠和文化广场就展现在眼前。

孟卜村其实应为孟博村,据傅氏族人说,该村原名后大张家村,元末明初战乱纷起,天灾频仍,中原大地人烟几近绝迹,后大张家村也无法幸免,原住村民或死或亡,已无人居住。明朝初建,为休养生息,增强国力,巩固政权,朝廷开始了历史上最为著名、影响最大的洪洞大移民。傅氏始祖响应朝廷号召迁民至大名府清丰县所辖的该村。为祈求平安福祉,傅氏始祖去村中一古庙烧香祈愿,庙中有一幅人物壁画,名为“孟博大祥(或为贤)”,描绘了东汉名臣范滂(字孟博)的忠义仁孝事迹,就为本村起名为“孟博村”,后因书写习惯等原因,演绎为梦卜村和孟卜村,现在统称为孟卜村。

无论是县志记载还村人的口口相传,孟卜村的得名,都与孟卜村傅氏始祖有关。孟卜村傅氏的来历,《傅氏家谱》这样记载:“忆昔宋元之际,清邑数郡,居南北之界,兵践寇残,阒无其人。及明太祖统一宇内,天下升平,乃诏民居稠密者,迁居空地,任土作贡。我始祖从山西洪洞负耒耜徙居清丰,而创立家业焉。至若祖宗实行,吾不得而知之,不敢妄为称述,但观今日人丁之繁盛,则当年积德之深厚可知。”那么,孟卜村傅氏的始祖是谁呢?明隆庆五年((1571年))傅氏“世系图记”碑说得很清楚:“始祖君宝自洪武初年辟地从山西洪铜县至清丰”。由此可知,孟卜村傅氏源自于山西洪洞县,始祖傅君宝系元末明初人,原籍山西洪洞县。洪武初年,傅君宝响应朝廷号召,挥泪拜别父母,孤身一人踏上了迢迢迁民之路,最终落脚在大名府清丰县。明初那场前所未有的全国大迁徙,让傅氏族人与清丰结缘。

傅君宝的迁徙,充满了劳苦和不易。《傅氏家谱》称其“负耒耜徙居清丰,而创立家业焉”,他携带着笨重的农具,从山西一路来到清丰,可以想象,傅君宝迁徙时是经过了怎样的一路风尘。

但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傅君宝当时肯定不会想到,清丰会成为他的子孙后代们繁衍生息的沃土。从傅君宝来清丰算起,至今已有650多年,已传至26世,人口达数千人。除了孟卜村外,傅君宝的后人还广泛分布于清丰县小岳村、北乜城、清丰东街、清丰北街、清丰西街、白家、永固集、胡家、张庄里、班营等十余个村庄,以及山东莘县古云镇李庄、辽宁、山西、陕西等地。

家谱至今保存完整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亲集团世系、人物、事迹等情况的历史图籍,它与正史、方志一起,构成了中华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历史中有不少曾在当时颇具名望的大家族,但最终都因各种原因分崩离析,散落在历史的角角落落,其后人再难找到来时的路。和这些家族相比,清丰傅氏明显是幸运的,因为他们至今仍保存着完整的家谱。翻开泛黄的傅氏家谱,就像翻开一本厚重的家族史书,世代传承明晰可见。

傅氏家谱经历了一个由碑刻、纸图到书册,由内容体例简单到体例渐趋完善、内容丰富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家谱主要由世系便览图和世系图志两部分组成,另有序文、凡例、源流、题诗、碑记、庙记等内容。今清手本傅氏家谱,成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后分别于嘉庆、道光、同治、民国年间在此基础上多次修续,已历经三百余年。虽因受潮水渍等原因造成残页、缺字等现象,但保存基本完好,为傅氏后世子孙研究和发扬光大孟卜村傅氏文化提供了详实的历史资料。

孟卜村傅氏家谱的传承有序、系统完整,在目前濮阳的许多家族中并不多见。傅氏后人将家谱视若生命。他们说,傅氏家谱就像傅家的灵魂,让傅家后人无论身居何处,都能在心灵上紧紧相依。也可以说,傅氏家谱是孟卜村傅氏家族的生命史,有了它,傅氏后人才能知道家族的初始来源、迁徙分布、繁衍生息、亲疏远近等等信息。没有了家谱,则门次不分、辈分混淆、亲疏难辨,那是一个家族永远的痛。

实际上,许多大家族都修续过家谱。但上世纪“破四旧”运动中,家谱一度被当做“四旧”遭到清理,许多家族世代珍藏的家谱被焚毁。傅氏家谱也被列为“破四旧”行列,但幸得有位族人揣着明白装糊涂,多方周旋,拼死保护,方得幸免于难。最终,傅氏家谱不仅是傅氏家族一份弥足珍贵的家族遗产,而且也成为研究清丰明初移民历史、家族文化传承、地方风俗习惯等一份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傅氏家族先贤辈出

和许多大家族一样,清丰孟卜村傅氏家族也有自己一脉相传的家风家训。其家训为:忠国睦族,爱家孝亲,修己达人;立志求知,明辨笃行,积善怀德。从家训可以看出,傅氏先祖深受儒家传统的影响,短短二十四个字,饱含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和忠孝仁义思想。

在长达六百多年的传承延续中,傅氏族人正是将家训当成自己的人生坐标和做人准则,严格要求自己,使得傅氏家族先贤辈出,仅载入旧《清丰县志》中就有十七人,其中有科贡博学闻达之士,有孝义贤良感天之士,有忠节正气浩然之士,更有贞烈壸范之巾帼,傅氏家族成为远近闻名、邻里敬重的书香门第和大家望族。

比如,《清丰县志?卷之七?孝义》就记载了两位傅氏孝子。其中一位孝子名叫傅启蒙。傅启蒙六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他对母亲殷勤关怀。年龄稍长后,就恪遵母训,从不怠慢。读书时,每次看到关于尊奉养老的章节,就哭着对母亲说:“儿何以报我父也?”,竟然一天不思饮食。孝顺奉养母亲四十年,母亲去世后,他悲痛万分,在母亲墓前搭草庐为母守孝,屡次受到嘉奖。另一位名为傅作元的孝子,其父亲本是位举人,在京做官。但不幸的是,傅作元十三岁时,父亲去世,小作元知道后,悲痛欲绝,不吃不喝。后在亲戚的劝说下强起饮食,徒步去京,将父亲尸体迎回老家安葬。他哭着说:“不能事父,幸得事母。”于是,承言顺志奉养母亲四十多年。母亲去世后,他变卖家产厚葬了母亲,并为母亲庐墓三年。

再比如,《清丰县志?卷之八?忠节》记载了不少有着忠义节气的傅氏儿郎。明末崇祯壬午(1642年),清军进攻清丰县城,“生员:傅尔鈏……以上八十八人或死于战,或死于守,或死于劫,皆杀身以殉,不负泽宫之贤。”“义兵:傅见图……以上一百一十三人,草莽知义,视死如饴,亦足传也。”

当然,傅氏家族的女人也是好样的。《清丰县志?卷之八?贞烈》记载了几位傅氏贞烈女子。傅氏,廪生张养蒙妻。丈夫去世那年,傅氏年仅二十四,遗腹生印贤,养育成立。崇祯壬午(1642年),其子印贤守城战死,同被邑人称为“双美”。还有生员傅作元的女儿,十七的时候,清丰县城被清军攻陷,她坚贞不屈,投井而死。

此外,历代孟卜村傅氏后人通过科考取得功名或受到朝廷恩赐的,有近百人。比较著名的有急公好义、德高望重的“寿官”傅国兵,善说春秋、传播儒家思想的“儒官”傅国政,“一母三举人”傅好学(鄢陵县知县)、傅好德(武举)和傅好思,为民请命、免除徭役的国子监助教傅廷梅等。到了近现代,傅氏家族还涌现出了“声传三里,腔贯满台,是清丰、南乐、东平、濮阳、长垣首屈一指的红脸王”(《濮阳市戏曲志》)的大平调名家傅新学,戎马生涯,出生入死,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贵州剿匪和对越自卫反击战做出突出贡献、荣立一等功的副师级离休干部傅建斌,有胆有识,机智勇敢,抗日锄奸,参加了淮海、渡江等战役,驰骋朝鲜战场,战功卓著、令敌伪闻风丧胆的虎胆英雄,原十六军炮兵副军长、吉林省军区副参谋长傅学阶等等著名人物。

傅氏文化值得打造

我去的那天上午,一帮傅氏族人热情洋溢而又充满自豪地为我介绍他们的傅氏家族文化。

傅氏宗祠前数百平方米的院子,他们称之为“傅氏孝道文化广场”。广场的入口建有一座六角仿古亭,亭额为“思孝亭”,亭中树立着高大的傅氏始祖纪念碑。广场西侧的孝道文化墙上,展示了傅氏家训和傅氏十二忠孝图。这十二幅图是撷取傅氏十二位优秀儿女的忠孝事迹绘制而成,并配有简明扼要的事迹介绍,欣赏以后不由令人肃然起敬。

广场内立着几通饱含岁月沧桑的明清古碑。其中,一通高近4米龟趺龙首的明代碑刻尤为显眼。傅氏族人介绍说,这是为记述傅氏六世祖傅国兵等人修建“奶奶庙”(碧霞元君祠)而由傅氏七世祖曾做过河南鄢陵县知县的大举人傅好学等人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刻立的庙记碑。奶奶庙是傅氏族人心中的“圣地”,而这通庙记碑则是傅氏族人心中的“圣碑”。村民求子或有其他什么心事,都会到奶奶庙里烧香祈愿。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时期,这通矗立了数百年、重达数吨的庙记碑被推倒,做了水口基石深被埋于地下,去年才被和其他碑刻一同挖出重新竖立到了广场。

广场西北角的明隆庆五年(1571年)“世系图记”碑,记载了大名府清丰县傅氏坟志序、傅氏世系图、源流、坟地图、安葬法等,对研究清丰县明初迁民历史、丧葬习俗和傅氏家族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另一通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免役碑”,全称“邑侯达公讳春布施恩免役碑”,是傅氏十四世祖清国子监助教傅廷梅携本村及现马村乡大岳村、贾家村生员、监生等二十人,因感恩当时清丰县知县达春布施恩免除差役而立,对研究我县古代免役制度具有重要价值。

广场最北端,有一栋红墙琉璃瓦的仿古建筑,建于2019年,是傅氏族人自发捐建的傅氏宗祠,里面供奉着傅氏先祖的牌位、家谱帐子,陈列着历代傅氏家谱和傅氏源流、家训、人物等家族文化展板。更难能可贵的是,还保存有明代先祖的几合墓志铭。墓志铭的作者都是当时的官宦名流,有成就清丰县“仁义胡同”、以廉洁仁义著称、曾任四川灌县知县、九江府知府的张养正,有曾任山西崞县知县的侯度,有曾任河南鹿邑县知县、户部右侍郎吕时中的儿子吕延词,最为著名的是三位刚考中进士选入翰林院,后又入阁拜相的魏广微、黄立极和成基命。

傅氏家族的仁义好德,曾泽被乡里。邻村一位李姓成功人士介绍,他奶奶就是傅家的闺女,小时候就常听奶奶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每年开春季节,傅氏族人都会支起赈灾粥棚,帮穷乡亲度过难熬的岁月。而历代傅氏后人的家族认同感,更令人感动。村里90多岁的老族长说,傅氏七世祖、鄢陵县知县傅好学迁居清丰县城后,每年都要从老家孟卜村水井中挑一担水饮用,以示饮水思源,不忘根本。傅家的这些故事,让我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也许,这就是传承家族文化的意义所在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号召下,今天的傅氏族人已经深知历史文化的重要性,他们敏锐地意识到,这些文物古迹是傅氏家族数百年传承发展的历史见证,先祖的忠孝仁义精神是后世子孙修身养德的宝贵财富。傅氏家族文化可圈可点,不乏精彩。为此,傅氏族人在傅氏宗祠挂上了“清丰县傅氏文化研究中心”的牌子,着力挖掘、研究、整理、弘扬和传承傅氏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不仅仅是傅氏家族的不朽使命,更是全国各家族、各民族、你我人人的责任担当。

上一篇:樊福民:樊氏源流与世系概略

下一篇:高俊信:论家谱的史学价值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