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国鑫:星宿文化与娄氏渊源考略
摘要:本文以星宿文化中的娄宿为主题导源,通过星宿分野信息阐明地面域名与星宿之间的密切关系,也因而证实了智慧勤劳的先民们对于吉祥崇拜由来已久,籍此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笔者结合大量的古籍信息进行深入浅出的反复考辨,充分诠释了娄氏来由以及同源氏族脉络变迁与星宿文化的密切关系,从而以详实丰富的历史依据勾勒出了星宿文化与娄氏渊源相关联的清晰轮廓,并且通过传播姓氏文化让人们更广泛的领略华夏文明的无限魅力……
关键词:星宿文化、星宿文化与娄氏的渊源、星宿文化中的山川河流、娄氏起源与变迁、娄氏同源文化信息及名人、族群迁徙、姓氏、谱牒文化。
华夏文明,绵延悠远;中华文化,渊源流长。中华文化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勾勒出了一帧帧波澜壮阔的恢弘图卷;中华文字承载了姓氏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尤如万点璀璨星辰般永久的镶嵌在永不褪色的绵延图卷里,在人类怀古追远的坐标上烙下了永恒的美丽印记。
笔者常具勤思好奇之心,幼时即对自己的姓氏来由倍感兴趣,执意探究原委;时光荏苒,弹指数载,这桩念想始终萦绕在脑海里。近几年,笔者受托编撰续修宗谱,因而,掩藏在心灵深处那颗摇曳不息的烛火再一次升华,秉持着这盏生生不息的神圣烛火行走在先贤曾经走过的时光隧道里......
中华姓氏,肇自三皇五帝,源出姬、姜、姒、嬴、妘、妫、姚、姞上古八姓。笔者娄氏,上溯本源,系出姒姓;既为姒姓,因何易为娄氏,这就是笔者要进一步探索的方向与主题。
遍阅典籍,感知娄字并非专指姓氏,《六书故》:娄,洛侯切,说文曰:空也!从毌中女,空之意也!一曰娄务也!古文按:娄有数音,诗云: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力俱切,毛氏曰:娄亦曳也!马氏曰:牵也!舅驷曰:挽使申也!公羊氏曰:牛马维娄,何休曰:系牛曰娄,陆德明曰:力主切;又辰之次曰降娄,其星奎娄,力侯切;古用为屡,颂曰:娄丰年;因而,笔者浅庸的认为,看似同一种事物可能会凸显出另外一种表象,抑或两者之间会有相应的关系;同理,诸娄之说看似不相关联,可能会有某种潜在的必然联系;本文以星宿文化以及姓氏演变为题展开思考,把大量的碎片信息进行梳理整合,从而印证出了其间的关联性,爰以更广泛地信息引述姓氏文化是中华主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历代典籍对星宿以及娄宿的诠释与论述
《春秋》:天之言显也!居高理下,为人经纪,故其字一大以镇之,此天之名义也!天之为体,中包乎地,日月星辰属焉!然天地有高下之形,四时有升降之理,日月有运行之度,星辰有次舍之常;《注考灵曜》:天者,纯阳清明无形,圣人则之制璿玑玉衡,以度其象;则天是太虚,本无形体,但指诸星之运转以为天耳!但诸星之转,从东而西,凡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星复旧处。星既左转,日则右行,亦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至旧星之处,即日一日之行而为一度,计二十八宿,一周天凡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是天之一周之数也!
《路史》:少昊氏行二十有八宿,而民事定;《天祐紫薇经》:少昊明二十八宿,颛顼立九寺、九卿以应上象也!《刀剑录》:夏禹子帝启在位十年,以庚戌八年铸一铜剑,长三尺九寸,后藏之秦望山,腹上勒二十八宿文,有背面,面文为星辰,背记山川日月。《吕氏春秋》记载了二十八宿的名称为“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娄宿位列其中,与奎、胃二宿相邻,说明娄字在上古时即被冠以了星宿之名。
在中华经史典籍中,记载了诸多以娄宿为主题的相关资料,继而表现出了天与地之间的气象、地理、节气、农业等遥相呼应的信息;《石氏星经》:娄三星十二度,度距中央星先至去极八十度,春夏为水,秋冬为火;娄南九尺是中道,分野在鲁;《西官候》:娄,一名密官,一名国市,一名天庙,库娄者,天独禄车也!主为聚众之事,其木柱也!《观象玩占》:娄宿三星,主牺牲、宗庙、五祀苑牧,故置天仓以养之;娄,聚也!故又主兴兵聚众之事,其下九尺为日月五星中道;左更五星,娄东,山虞也!主山泽林薮;右更五星,娄南,牧师官也!主养牧牛马,皆秦爵名也!左更主仁,右更主礼;天仓六星,娄南,主仓库之藏,大司农之事;《星经》:娄者,天独禄车,万物之所藏收也!《史记礼书》:娄者,呼万物且内之也!《晋书·天文志》:天仓六星,在娄南,仓谷所藏也!《隋书》:娄东五星,曰左更,山虞也!主泽薮竹木之属,亦主仁智;娄西五星,曰右更,牧师也!主养牛马之属,亦主礼义;《步天歌》:娄上将军十一侯;
《晋书》:天将军十二星,在娄北,主武兵,中央大星,天之大将也!高密入娄一度,城阳入娄九度;《尔雅》:降娄,奎娄也!降娄,鲁也!降娄,奎娄之次名也!唐《天文志》:奎娄,降娄也!今考莱州属邑,曰高密、曰胶、曰平度、曰即墨,其分野为鲁,隶徐州。
《云笈七签》:娄宿,上治太一君,下治平盖山,右中八品玄老治之;未从官,季神也!娄星神主之。
娄宿属金,道家俗曰金狗,是中华古代神话与天文气象相融合的文化现象之一,娄宿有六星官,一曰娄主聚众、二曰左更主山林、三曰右更主畜牧、四曰天仓主粮仓、五曰天庾主谷场、六曰天大将军主武备。
星宿分野意为古人将地域与天象对应而形成的区划形式,也因此而出现了以星宿文化为主题的域名信息;娄宿分野在于鲁地,泛指鲁地周边诸方向,其轨迹在春、夏、秋、冬各时段由东北方逐渐向西南方运行。
二、娄宿文化对域名以及山川河流名称的影响
根据娄宿在古典籍中所表现出的文化信息,大致可归纳为聚众、祭祀、畜牧、储蓄、婚姻等,皆为国泰民安之意,故为吉祥之星;因而,在中华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智慧勤劳的先民们以娄宿为吉祥信仰,在娄宿所掠过的地域,或山川、或河流、或域名、或仪仗皆冠以名,因而,无论帝王将相,还是芸芸众生,皆籍此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
《山经》:奎山、娄山相连,奎、娄星神常居其上;《太平寰宇记》:密州,高密郡,今理诸城,禹贡曰,青州之域,星分娄宿一度兼得徐州之地;唐武德五年,水东底定,改置密州,领诸城、安丘、高密三县,贞观八年,省莒州,以莒县来属;天宝元年,改为高密郡,乾元元年复为密州。
《齐乘》:牟娄山,密州安丘南二十里;《路史》:古有巢氏治石楼山,即牟娄也!本牟夷国,密之诸城有娄乡,隋因置牟山县;《水经注》:涓水出马耳山之阴,北流径娄乡城东入于潍。《路史》:有巢氏治三百馀载,栖于石娄颜;《注遁甲开山记》:石楼山在琅琊昔有巢氏治此。《左传》:庄二十九年,城诸;杜预曰:诸县在城阳郡,县东北有娄乡;昭五年,莒、牟夷以牟娄及防兹来奔;杜预曰:县西南有娄亭。
《春秋左传注疏》:娄林,徐地,下邳僮县东南有娄亭;《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徐邑,今江南凤阳府虹县,有古娄亭,春秋娄林地。《左传》:僖公十四年,楚人败徐于娄林,僮县东南有娄亭即此。楼亭,在故徐国东北,相传即古娄林。
《水经注》:汜水又北,合鄤水;水西出娄山,至冬则煖,故世谓之温泉。舆纪要》:洪洞县娄山,在县西三十里,北接赵城县之罗定镇;《山西通志》:阳城县麻娄寨南四十里麻娄山有东西中三峰;娄山在洪洞县西三十里娄村,上有娄山神祠。《元和郡县志》:訾娄故城,匡城县西北十六里;《畿辅通志》:訾娄城,在长垣县北,一作訾楼城。《集解》:雩娄,楚之东邑;《太平寰宇记》:九江寿春记云,金明城西南一百二十里,有雩娄城,尧之娄子城也!杜预注云,雩娄,今属安封郡也!其后楚强,遂为楚邑;汉书地理志云,庐江雩娄县,汉时为侯国;《资治通鉴》:雩娄县,属庐江郡,在安丰县西南。《明史》:大楼山上有太平关,亦曰楼山关:《御定资治通鉴纲目三编》:娄山关,今名太平关,在遵义府北百里大娄山上;《牧斋初学集》:大楼山,在府城北九十里,亦名娄山。
《广西通志》:思恩府六娄山,在司治南一百二十里;庆远府寨娄山,在州东二十二里都铭里;虎山在州南十二里,体势蹲踞如虎,相近有兜娄山。
今山西省娄烦县,古称楼烦国,《后汉书》:楼烦县(城)名属雁门郡,故城在今代州;《资治通鉴》:楼烦县,汉属雁门郡;《唐书》:宪州,古楼烦地也!今湖南娄底市,秦时设湘南县,汉属长沙国,古人以娄星与氐星运行至此而相互辉映,因吉祥崇拜而逐渐形成今名。
《记纂渊海》:昆山,本汉会稽郡娄县,东汉属吴郡,梁大同元年,分娄县置昆山县;华亭,秦为娄县地。《苏州府古迹考》:东城,一名娄城,即昆山故城;娄县村,在县北三里,即古娄县地;秦置娄县,汉、三国、晋、东晋、南北朝、宋、齐,俱因之;皇清顺治十三年,析华亭地为娄县;疁城,在嘉定县南门外,避吴越王讳改娄塘。
《吴越春秋》:吴郡赋注,松江下七十里,分流东北入海者,为娄江,东南流者为东江并松江为三江,今其地亦名三江口,即范蠡乘舟所出之地;《资治通鉴》:吴地记,松江东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东北入海为娄江。《史记正义》:江东北下三百馀里,入海曰娄江,今松江属有娄县。《水经注》:溇水,在慈利县,西北九澧,之一源出湖北鹤峰州界,东南流径永定县至慈利县西入澧水,古名娄水,今名九溪河;又源出巴东界,东径天门郡娄中县,北又东径零阳县注于澧水;《太平寰宇记》:滹沱之水东流注于娄水;冀州图云,又经繁畤故城西三里与五泉合又西南入楼烦郡。《本草纲目》:白符,生少室天娄山或太山。
经过对娄宿文化的深入解读,在上古黄帝时即已产生雏形;数千年来,以娄宿而引申出了诸多的娄文化信息,加之夏、商、周时期的不断融合,使人们对星宿文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三、娄宿文化对历代礼制与武备方面的影响
《法师选择记》:“娄金狗吉刘隆诗”曰:娄星直日妙难言;祭祀婚姻福寿全。起造嫁娶并开市;一枝丹桂应其年。高官出职加官禄;件件流通喜十全。倚获田蚕多称意;仓盈箱匮益丝绵;因而,娄星的吉祥含义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明太祖实录辨证》:太祖高皇帝以天历元年戊辰九月(壬戌)十八日(丁丑未时)降诞于钟离;元天历戊辰,娄宿降灵,高帝以是年生;至洪武戊寅,娄星复明;周世宗征淮以荆、涂二山,乃濠州之朝冈,有王者气,命断之,有梅族居此,因曰:断梅山;后三百年而太祖出焉!
《集礼》:宋娄宿旗,青质赤火焰,脚绘神人,戴金梁冠,素中单浅黑袍皂襕朱蔽膝,青带黄裳朱舄,左手持乌牛角,右手仗剑;元制素质素火焰,脚上绘三星,下绘狗,今制青质黄襕赤火焰间䌽脚中涂金,为娄宿三。
《明会典》:洪武初,凡有除授官员,皆给勘合到任,十九年革勘合,其行取官员及查理事务等项仍用勘合,各布政司及南北直隶府州各有字号,永平府娄字,娄宿旗一面,织娄宿三及娄字。
《万寿盛典初集》:康熙五十二年三月十七日甲午,上自畅春园还,娄宿旗一面,销金为娄宿三及满汉娄字;清乾隆《皇朝礼器图式》:皇帝大驾卤簿娄宿旗,宋大驾卤簿,前部马队第七,娄、鬼旗各一,元娄宿旗,青质外仗绘二星;乾隆十三年,钦定大驾卤簿娄宿旗,蓝鞋为之斜幅,不加缘,中绣金娄宿三星,尺寸如青龙旗,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法驾卤簿娄宿旗同。
由于历代在礼制上对娄宿文化的推崇与实用,充分诠释了娄宿在祭祀、礼仪、武备等方面的潜意识作用与重要地位。
四、娄宿文化与娄氏源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唐《南岳小录》:南岳五峰之云密峰,昔夏禹治水,登此峰,立碑纪其山,高下丈尺,皆科斗文字;《五百家注昌黎文集》有韩愈”岣嵝山尖神禹碑”诗句;盛洪之《荆州记》曰:南岳周回数百里,昔禹登而祭之,因梦玄夷使者,遂获金简玉字之书;《舆地纪胜》:禹碑在岣嵝峰,又传在衡山县云密峰,昔樵人曾见之自后无有见者;近张季文佥宪自长沙得之,云是宋嘉定中,何致模刻于岳麓书院者,斯文显晦,信有神物护持哉!禹碑凡七十七字;另《水经注》、《吴越春秋》、《湘中记》皆有载。
《通雅》:岣嵝,本作句娄,人句娄谓其形也!因之龟有句娄,山有句娄,言其背高也!大禹岣嵝碑即南岳也!
明嘉靖间,绍兴知府张明道游岳麓书院,拓下岣嵝碑摹文勒碑于会稽禹庙;碑今存于绍兴会稽山禹陵下禹庙山门外,笔者曾谒陵祭祠,瞻仰此碑,碑额为篆书“句娄碑”三字,先贤不以‘岣嵝’记之,而以“句娄”勒石,其中肯定有一定缘由,甚至可以理解为在大禹治水时期,娄宿以及相关文化已经被接受或引用了,由此可见,娄氏的演变过程与娄宿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亲情关系。
通过对娄宿以及相关文化的探索,基于娄宿为根源,以得姓先祖封邑或聚集地为导源,确立了娄氏的渊源;笔者援引相关依据对娄氏与星宿文化的关系进一步展开分析。
姒姓,源自夏禹;娄氏,系出少康;氏衍雍杞,脉起于鲁,徙居于谯,望发东阳。
《通志》:夏后氏,姒姓,颛帝之后也!当尧之时,有洪水之患,使鲧治之,九载不成功;乃殛鲧于羽山,用其子禹为司空治水,有大功,舜以天下授之;是为夏后氏,今陕州夏县,禹之所都也!禹之受舜禅;至桀,凡十七君,十四世,四百七十一年,为汤所伐,放于南巢;武王克商,封其后于杞;《御批资治通鉴纲目前编》:周武王以三恪之礼复封夏后氏之后东娄公于杞;《论语集解义疏》:夏礼谓禹时礼也!即孔子往杞所得夏时之书也!杞夏之后所封之国也!夏桀失国周封其后东娄公于杞;周武王诛纣有天下未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帝尧之后于祝、帝舜之后于陈,下车而封夏后氏之后东娄公于杞。
《路史》:汤封少康之后于杞,以郊禹后;分之曹东之楼,是为东楼,生西楼公;又淳于故城,在高密之安丘东北,故淳于县属北海,郦道元云,本夏之斟灌国,武王以封淳于公,杞并之;《春秋》:桓公六年冬,州公如曹传曰:淳于公如曹,度其国危,遂不复,后为杞人所有;《杜预》:杞旧都陈留之雍丘,桓公六年迁都于淳于;僖公十四年迁缘陵;襄公二十九年又迁淳于;隐公四年,莒人伐杞,取牟娄,其时杞已在东方矣!淳于之迁当在春秋初年,杞人迁而居之也!《续文献通考》:汤放桀之南巢,乃封少康之后于杞以主禹祀,后分于曹东之楼,是为东楼、西楼公,周兴复,封东楼之后于杞,九世成公迁于缘陵,又十一世,而简公灭于楚,弟佗奔鲁,封于阳樊,后去鲁徙沛,分沛立谯,有夏侯氏、侯氏、杞氏、楼氏、娄氏、刘氏、雍丘氏、郁釐氏;历史上郡县制中的谯郡(今安徽亳州及河南交界区域)称谓即源于此。
《钦定春秋传说汇纂》:杞本都陈留雍丘(今河南开封府杞县是也),后迁都淳于,今青州府安丘县有淳于故城,孔疏谱云:杞,姒氏,夏禹之苗裔,武王克殷求禹之后得东娄公而封之于杞城,牟娄,杜注杞邑案城阳诸县东北有娄乡,今娄乡在山东青州府诸城县境。
从以上信息可以看出,星宿文化中的娄宿信息在大禹治水时期与先民智慧即有交集,逾商汤时,曹国以东的齐鲁区域就已经以东楼(娄)为号分封于夏少康姒姓后裔族群,武王克殷兴周,又复封禹后于雍丘杞地,复号东楼再延杞之国祚,其后因国弱常受侵扰,历九世,杞成公又徙迁齐鲁地区,这里既是夏禹后裔的分封之地,又是娄宿的分野区域,以娄星宿文化命名的区划名称业已广泛存在,因而,先民以代表吉祥的星宿文化信息或域名易改姓氏就不言而喻了。
五、历史名人信息是确立脉络根源以及易氏的重要佐证
杞国姒姓后裔群体在移徙过程中,由于其先世具有夏禹姒姓的脉系根源,加之齐鲁之地原为夏禹治水或其后封地,因此,在从中州雍丘杞地迁齐、奔鲁、徙谯的过程中遍获礼遇,先人遂逐渐以星宿域名或、或等将姒姓分而易为娄、东楼、楼、夏侯、雍丘、杞、鲍等诸氏,后因去鲁徙沛,以谯地或齐鲁为望而脉脉相传。
经过仔细梳理,笔者以历史名人生平传记为依托,进一步佐证了娄氏以及同源氏族得姓脉络与地域特点、封邑、封号的关联性,祖先在漫长的历史迁徙过程中,运用自身的智慧,在共祖同姓的基础上易氏而居,脉脉相传,充分展示了先人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与毅力。
《汉书.娄敬传》:敬,齐人;汉五年,戍陇西,高帝在雒阳,敬脱挽辂,见上说上都关中;赐姓刘,拜郎中,号奉春君;唐代王悬河《三洞珠囊》:娄安乐,谯国人也!南朝宋元嘉间,妻傅氏患风疮十馀年,治之百方不差,唯专道门,愿得济免;《唐书.宰相世系表》:娄氏,出自姒姓,夏少康裔孙东楼公封于杞,为楚所灭,子孙食邑于娄,因以为氏,阳城诸县有娄乡是也!娄氏宰相一人师德;《旧唐书》:娄师德,神功元年,拜纳言,累封谯县子(谯县即谯国郡治所今亳州周边);娄师德先世谯国人,故以其望而封爵谯县子,其族又因徙迁郑州原武县亦为望族,因功获封原武县男,今各地娄氏支系凡先世出中原者皆为娄师德族裔。
《通志》:楼氏,亦为东楼氏,姒姓,夏少康之后,周封杞东楼公,支孙以楼为氏,城阳诸县有娄乡,是其地;秦有相楼缓、汉有大尚书楼堭又杞大夫有东楼羽;《汉书.楼护传》:护,字君卿,齐人;楼氏其先在汉时徙迁浙之东阳郡,因楼、娄氏同宗亦遂为望族,今浙江境内的楼氏皆为其由。《鲍氏战国策注》:孟尝君奉齐人夏侯章以四马百人之食,遇之甚欢;《续高僧传》:昙衍,姓夏侯氏,南兖州人;夏侯氏自秦汉交替至三国时为望族而发脉,今浙、赣及各支系皆为谯郡一脉。《路史》:东楼公之后有雍丘氏;《通志》:雍丘氏,春秋时,晋郭默属将雍邱洛;《广韵》:晋有雍丘洛,以武力闻;杞,望出齐郡;春秋齐国大夫杞梁,又名杞殖,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中的人物原型即为杞梁;鲍氏:禹之裔,姒姓,齐大夫鲍叔牙;《通志》:以邑为氏,齐邑鲍氏,姒姓,有鲍叔仕齐,食采于鲍,因以为氏;鲍叔,字叔牙;今鲍氏各系多为此脉。
六、结语
夏侯、雍丘、东楼、楼、杞、鲍等诸氏与娄氏系出一脉,同宗同源,均为笔者所研讨的主题素材,因而予以详录。
通过认真梳理与考辨,可以明晰看到娄氏与同源诸氏的迁徙及发脉状况,因而可以认定娄氏及同源诸氏的主脉是在河南、山东境内游走,经过晋、唐、宋、元、明战乱,中原先民继而南迁,加之历史上的调北征南、湖广填四川等政策的不断产生,最终形成了现今的播迁结构。
娄氏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也是以多源流、多民族的形式而展现的,诸如离娄、赣娄子、黔娄、邾娄以及白马羌族、鲜卑族、满族等源流抑或与星宿文化范畴及附丽娄氏有关联,有待进一步详考。
综上所考,星宿文化与娄氏及同源氏族渊源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至于其他与星宿及娄氏相关的文化信息,本考略不再一一列举,以后另作研讨,以飨读者;不足之处,望予以斧正。
参考文献:
1、《春秋》 2、《左传》3、《通志》4、《集礼》5、《汉书》6、《广韵》7、《山经》8、《集解》9、《明史》10、《路史》11、《晋书》12、《隋书》13、《唐书》14、《尔雅》15、《齐乘》16、《通雅》 17、《天文志》18、《明会典》19、《旧唐书》20、《刀剑录》 21、《杜预》22、《步天歌》23、《水经注》24、《山西通志》25、《广西通志》26、《资治通鉴》27、《记纂渊海》28、《吴越春秋》29、《畿辅通志》 30、《史记正义》31、《南岳小录》 32、《三洞珠囊》 33、《注考灵曜》34、《石氏星经》 35、《观象玩占》36、《史记礼书》37、《云笈七签》 38、《牧斋初学集》 39、《法师选择记》40、《元和郡县志》 41、《太平寰宇记》42、《天祐紫薇经》43、《注遁甲开山记》 44、《春秋左传注疏》45、《万寿盛典初集》46《论语集解义疏》 47、《苏州府古迹考》48、《御批历代通鉴辑览》49、《御定资治通鉴纲目》50《明太祖实录辨证》
作者姓名及简介:
娄国鑫,字季彧,号田舍夫,男,汉族,1969年6月出生,河南省漯河市新闻摄影学术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漯河市老体协新闻委秘书长、河南省漯河市商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河南省漯河市娄氏文化馆(原武堂)馆长、秘书长、唐宰相娄师德家传《娄氏宗谱》传承人之一。始祖娄师德,郑州原武人,始迁祖“娄汝振”自明嘉靖间从郑州原武县携家徙河南郾城县(今漯河市),筑居于郾城东娄庄(现漯河市经开区娄庄社区),谱牒显示娄国鑫为唐宰相娄师德第43代(季)字裔孙(原武娄氏再传字派自明嘉靖间始:“汝永承先德,延绍继希宗,孟仲伯和季,渊源本世同,泰运舒长化,广传道济光,恩荣敷锡远贻裕庆其昌”)。
注:本文为作者原创作品,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发或传播。现参与《第九届中华家谱展评大会论文集》征稿活动,稿件以电子邮件形式发往“老家河南家谱馆”指定邮箱(E-mail):1383839285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