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网 >> 专家论谱 >> 浏览文章

刘峰:让家谱文化遍地开花——写在《翼城鄢里刘氏族谱》成书后记

时间:2019/9/19 15:54:10 发布:新闻编辑部

家族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家教、家风、家训是家族中大多数人的人生信仰和德行实践标准,它决定着整个家族的整体素质和社会地位与影响,研究家族文化,有利于加强家风建设和家族文化的传承,对确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修、齐、治、平”,对中华民族的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刘姓出自“尧”,翼城被称为“唐尧故地”,翼城刘王沟村被称为“刘累故里”,刘姓出自唐尧为刘姓家族所公认,在翼城研究刘姓可谓是得天独厚,五千年前的“唐地”尽管是“方百里”,却是涵盖了晋南大部分区域,为刘姓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历史舞台。翼城有尧都三处,沁水有尧都一处,临汾有尧都、尧庙,浮山有尧山、尧陵、尧王村,这些历史的痕迹无疑是穿透历史的引线。

2011年间,翼城鄢里刘氏第十九世刘风岗老人(时年75岁)提出要编纂鄢里刘氏家谱,并积极收集资料,多次前往浮山县朱村,刘凤岗老人落户榆次,回来一次多有不便,联系族人自然困难,将收集的一些资料放置第二十一世刘才义(笔者家父、时年67岁)家中,当时家父准备编写《鄢里村志》,家谱的事虽有进展,但比较缓慢,在此期间,刘凤岗老人也多次回乡,积极推进,并写信询问,亲自撰写了一些鄢里村回忆资料,并在2012年印制了《故土情怀》一书,其中“我爱故乡鄢里村”“家族的怀念”为以后的《鄢里村志》《鄢里刘氏族谱》提供了一部分资料和线索。由于家父将主要精力放置在鄢里村志的编纂上,只有空隙间在整理与村志相关的家族事情才去关注,进展自然缓慢,但心里时时存放,也在推进,家父身体不是太好,对于家谱的采访和收集资料的事情也偶尔安排我去做,2017年冬,经过县史志办的评审,由中共翼城县委书记杨春权撰写志序的《鄢里村志》杀青印刷,了却了父亲的一桩心事,这个时候的《鄢里刘氏族谱》也逐渐成型,经过多次去浮山朱村对接、了解、拍照、续谱,根据传说前往曲沃曲村、许村、小巨村等地多次走访,浮山朱村刘氏家族几百年前的家族迁移史稍微有些眉目,但仍然存在不少疑惑和遗憾,在此期间得到好多人的帮助和关注。同年,翼城古暑村退休老人刘发财找到我,听说在编写刘氏家谱,想坐一坐,我介绍给家父,才知道刘发财老人是第二十世,十五世由浮山朱村迁徙至古暑村,现在繁衍生息90余人,几次闲聊,有归谱的想法,大家同意也一并纳入。本来鄢里村刘氏编修家谱,也是因为家谱在文革中散失殆尽,在刘凤岗老人和家父的努力下,重新编修,为大家建立一个归祖的平台,最主要的是为了延续家族的传承。

修志续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在古代有这样的说法“不修谱为不孝”,把不修谱列入不孝,可见古人对修谱的重视,其实“慎终追远、民德归后矣”最根本的还是讲饮水思源,不忘血脉传承,不忘祖宗先人。家谱,承载着一代一代的接续,或绵延家风,或为人孝悌,特别是家训,更是体现家族教育理念的核心。在此族谱中,家风根据记载收录了以前刘氏家谱的家风家训,在编纂中,只是添加了与时俱进的几句,我们感觉古老的家训不变为好,咱们就是平常百姓之家,能有“完赋税”“谨节用”“友邦邻”“爱国家”这样的家训,已经足够,记得小时候的家院老街门上“耕读传家”的砖雕,后来也将破损的“竭力耕田”木匾悬挂在家中,无不昭示着这个家族的生存价值和生活理念。几百年过去了,他们依然过着悠然自得的农耕生活,有些饱读诗书的也远走他乡,承担国家之要务,尽公民之义务,但家乡的情怀扎根在每个外乡的游子心中。认祖归宗也就成为在外漂泊游子的一根细线,细线的根就在故乡。所以我们应该感谢这些“乡贤”,这些退休老人“积极”“义务”记录和传承一些地域文化、家族文化,家风一旦真正的形成,就有他相对的独立性,甚至不全受“国风”的影响,“礼失求诸野”,也就是说“传统文化在民间”所反映的真正含义。

没想到一晃十年过去了,刘凤岗老人已经八十三高龄,依然在为家谱的事操心,家父也七十五岁,笔耕不辍,为亲朋友邻义务文书,虽然多次催促家谱印制,我却因为《中国共产党山西翼城历史》缠手,一拖再拖,细想起来,几年来,一家人各自忙碌着《翼城党史》《鄢里村志》《刘氏族谱》的编纂编修工作,党史、村志终于出版,大家说,就是轮也轮到家史了,虽然是句玩笑话,但长时间的编修、等待,目的就是想让家族谱牒更完美更专业。

今天,我怀着平静的心情对《鄢里刘氏族谱》进行了阅览,并就版式进行了修改,对不清楚的历史进行了标注和添加“另一说”,为了更系统的让大家看到家族的辉煌,将“刘姓的起源、衍变与发展”作为家谱的第一章,将另外收集到的“浮山朱村部分院支”“古暑村刘氏一支”“鄢里东门里北窑院支”附在“鄢里刘家院支系”之后,日后补充或编修均有资料可寻。目的就是让谱架构更科学,让谱内容更完善,让谱装订更具有历史厚重感和与时俱进的历史责任感,当然,出发点是好的,凭一己之力,也尽力而为,不枉大家劳动成果也就心满意足了。付印之际,写下寥寥数笔,感谢两位老人的辛勤付出,为刘氏后人留下一笔丰厚的文化财富,祝福两位老人健康长寿,为刘氏后人以身作则,竖起了学习的榜样。

另外,在编纂过程中,得到不少族人的大力支持,由于时间间隔太长,记往的名字有:浮山朱村刘天喜、刘青明,古暑村的刘发财,他们积极提供信息,还有在采访过程中得到多人帮助,一并致谢,并送去祝福,同时也感谢身边朋友的支持和关心。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刘峰,为鄢里刘氏第二十二世孙,曾参与了《翼城县志》一轮、二轮的编辑工作;《中国共产党翼城党史》一卷二卷的主编,翼城党史一卷的执笔人之一;评审过二十余部村志部门志;指导数十部家谱的编修,其中指导的《翼城靳氏族谱》在全国数百家族谱的评选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三届中华家谱展评“最佳编纂体例一等奖”,笔者所作翼城靳氏族谱序《续谍谱 扬孝道》被收录第三届中华家谱展评暨文创产品交流大会优秀论文集。

上一篇:刘峰:浅谈“狐鞫居”“续氏”和 “东续、西续、北续”的关系

下一篇:王昭渠:略论河南登封“寿世堂” 《李氏族谱》的文献价值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