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西华一带胡氏溯源
胡氏起源、溯源与胡桥简历
(一)胡氏起源
考诸古史,有虞氏发祥于历山(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妫水出其境内,瞽嗖遂以水为姓。其子舜未显之前,曾躬耕于历山之野:唐尧闻其贤,以娥皇、女英二女妻之,而定居于妫讷(妫水隈曲处,其故地在今永济县之南,西向流入黄河,当系今涑水河入黄河前的一段)之滨,其子孙遂生活蕃衍于彼。后舜继尧为帝,都蒲坂(今永济县蒲州镇)。夏后氏启,建立夏朝,虞舜族后裔四处迁徙,除虞遂之后在夏朝曾被封于遂(今山东宁阳)、商朝被封于陈(今河南淮阳)外,其余皆零落星散,湮没无闻。
舜裔遏父(史亦称阏父)仕周为陶正(周朝官名,专司制陶业),武王姬发将元女大姬,下嫁于其子妫满。周灭商后,为追封前代圣王之后,武王姬发封满为陈侯,都宛丘(今河南淮阳县),令其代虞遂之后,奉守虞舜的宗祀。陈侯薨,周天子赠谥为胡公。后其子孙以封国为姓者,是为陈姓:而以谥号为姓者,即为我胡氏。故我胡姓,舜之后也。
(二)胡氏溯源
漯河西华一带胡氏得姓始祖,追溯胡氏,本自妫(gui)姓,其原始始祖为满,出自舜帝的三十三世后裔姓妫名满。西周初年,周武王把长女大姬嫁给妫满,封之于胡(今河南柘城县胡襄镇),后又封于株野(柘城),建立周朝诸侯国陈国,又迁都宛丘(淮阳),谥号胡公,又称胡公满、陈胡公。陈国公族后裔以满公谥号或封地为氏,为胡氏和陈氏。另一支姓归(妫可能音一样字不一样)的舜的后裔,封于胡(今安徽阜阳),其子孙以国为姓,为胡氏的另一胡氏分支。另一支姓姬的后裔,封于胡子国(今河南郾城),后子孙以国为姓,为胡氏的另一胡氏分支。据清代顺治十六年(1659年)《西华胡氏族谱》载,胡氏先祖汉唐居越(今浙江绍兴附近),为井泉巨族,宋元时期迁豫地,为洛阳巨族,明初洪武四年(1371年),胡氏金、银、玉三兄弟由洛阳迁西华县陆城村,继而转迁新寨集(今召陵区青年镇砖桥村)。后来,金公居住在新寨集,系西华胡氏始迁祖,银公迁鹿邑,玉公去应天府英武卫(今南京附近)充军,其后裔清初与西华宗亲绝往来。据鹿邑县天启六年佥宪封公(名、字不详)墓志云:“初祖玉之三兄弟,曰金,曰银于洪武四年,去洛徙西华之新寨集,一从戎留都(南京),官英武卫,籍凤阳,一边鹿邑..……又据2010年鹿邑出土的七世祖国光公墓志铭述,鹿邑胡氏祖籍安徽凤阳。
据西华胡氏族谱世系表载,迁到新寨集的“金生瞻,瞻生质,质生拯。金自洛阳始籍西华县至西南新寨集,即今砖桥集,卒葬于是,惟金有坟墓碑记,余皆无微(zheng)”。因胡金的子辈和孙辈相关详情未知,所以到乾隆五年(1740年)胡氏12世续谱时,以迁往砖桥南五里的四世的胡拯为西华胡氏始祖,同时,称其迁住地为胡老庄。
西华胡氏族谱世系表又载:“始祖拯,字某娶某氏具不可考,卒葬新寨集老茔。始祖再传有子四人,长庆,二育,三柱,四失名、子又失名、孙应士,以下按四门分序”。二门胡育迁西华县南关,取村名胡庄,后称胡老庄:三门迁今万金镇龚堂村;长门和四门仍居砖桥集南的胡老庄。
现砖桥胡氏胡金后裔遍布于青年镇的胡老、葛胡、砖桥、裴王,万金镇的龚堂、乔庄、夏庄、俄刘,邓襄镇的吕仓、胡庄,老窝镇的胡庄、寇营,召陵镇的黄庄,姬石镇的胡桥,孟庙镇的八里庄、何庄、吕庄、五里庙,黑龙潭镇的半截塔,龙城镇的白庄,商桥镇的胡湾、胡庄,孙庄乡的张胡魏村,郾城西南三里胡庄和古城村,西平县五沟营镇和人和镇谢老庄、临颖县陈庄乡胡庄及漯河市区等地。
胡氏家谱记载,从十三世开始,据查以下字为清乾隆庚申年修谱时排定:“允怀毓廷锡自悦兆有永”。创修於清顺治已亥年至光绪甲午年(一八九三年)共修胡氏家增六次。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年)至(一九八八年)和(二O二O年)又进行三次,这是迄今有记载可考的,前后共修谱九次,以下十字为光绪十九年(一八九三年)修谱时排定:“维效乃立本守成以振世”。胡氏早谱以上十字将近用完。为适应下代子孙发展、先鹿邑族人排定且通过西华家族排定以下十字:“继续德业建教子万年芳”。公元一九八八年西华族人续修家增时又定十字。征得鹿邑族人同意,作为正式辈份与上述十字一并廷续排定十字:“同根源度久哲曜保存长”。
如今,漯河、西华、鹿邑胡氏后裔,人丁族望已遍布于方圆十多个市县,称为中原地区胡氏家族最大一支望族。
古城支系二十一世孙禹生谨笔
公元二0一八戊戍年季春吉日
上一篇:召陵区姬石镇胡桥村胡氏家谱序言
下一篇:召陵区邓襄镇吕仓村胡氏宗谱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