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网 >> 专家论谱 >> 浏览文章

陈有顺:明代沔国公陈友年谱

时间:2018/9/4 18:44:27 发布:新闻编辑部

【摘要】:清乾隆十四年(1749)张玿美总修《五凉考治六德集全志·官师志·名宦》(第229页)记载:“陈友,全椒人。屡著战功,封武平伯。天顺二年(1458),以游击将军出镇番(今民勤),大获捷,进封侯爵......”。天顺四年病逝于京城府邸。弘治三年(1490年)六月追封沔国公,谥武僖 。本文钩考相关史志资料,按人物年谱体例编撰,以籍存武威姓氏谱牒文献云。

弁言

清代杰出史学家、方志学奠基人章学诚云:“年谱杂糅了记传与编年二体,并从谱牒、年表、宗谱、传状等体逐渐发展演变而自成一体”。又云:“考次前人撰著,因而谱其生平时事与其人之出处进退,而知其所以为言,是亦论世知人之学也。”

20世纪初,著名史学家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称:“方志,一方之史也;族谱家谱,一族一家之史也;年谱,一人之史也。三者皆为国史取材之资。而年谱之效用,时极宏大。盖历史之大部分,实以少数人之心力创造而成。而社会既产以伟大的天才,其言论行事,恒足以供千百年后辈之感发兴奋,然非有严密之传记以写其心影,则感兴之力亦不大。此名人年谱之所以可贵也。”“年谱盖兴于宋......自明以来,作者继踵,入清而极盛”。其体例有“综记一人行事之著作,具体殆类今之行状;有以年经月纬之体行者”。

当代学者朱士嘉在《中国历代名人年谱目录·序》中亦云:所谓“叙一人之道德、学问、事业,纤悉无遗而系以年月者,谓之年谱”。

考其明代凉州名宦陈公讳友,其先西域人,家全椒。天顺元年(1457)初封武平伯;是年,十二月充甘肃游击将军驻守陕西行都司(凉州)。三年(1459)三月晋封武平侯。弘治中,诏赠沔国公,谥武僖。其先祖为西域别失八里(别名北庭、孚远。今新疆吉木萨尔县)人。明太祖皇帝起兵四年,即至正十五年乙未(1355),其父祖陈敬宗、陈景通随高昌王“举国来附”。明初随朱元璋征战天下,封骁骑校尉出使亦力把里、哈密诸番,阖家徙居安徽全椒卫所(按:盖因明时“羁縻政策”所致)。陈友于明初即“事太宗为骑卒”,后随“燕王”朱棣世居顺天府(今北京)。陈友大约出生于元末,至明天顺(1460)四年六月内病故。享寿百岁。

天顺元至三年,陈友携嫡长子陈瑄守备凉州,遂宦逰于凉。所谓“官迹所至,因官寓家”是也(其子陈瑄后战死镇番,幼子陈宏袭职)。史载陈友生前亦曾常年率军征战宁夏、延绥及河西甘、凉等地。河西甘、凉、肃三州方志《官师志·名宦》中均有记载陈友之生平事迹。古之所谓“名宦”者,乃指为官之人“宦于其地,实有功德于民,不求名,自得名也”。

据《明史·列传·第五十四》载:“陈友,其先西域人,家全椒。正统初,官千户,累迁都指挥佥事。频年使瓦剌有劳,寻复进都指挥使。九年充宁夏游击将军,与总兵官黄真击兀良哈。多获,进都督佥事。未几,出塞招答哈卜等四百人来归。景帝即位,进都督同知,征湖广、贵州苗。寻充左参将,守备靖州。景泰二年偕王来等击贼香炉山,自万潮山入,大破之。留镇湖广。论功,进右都督。四年春奏斩苗五百余级,五年又奏斩苗三百余。而都指挥戚安等八人战死,兵部疑首功不实,指挥蔡升亦奏友欺妄。命总督石璞廉之,斩获仅三四十人,陷将士千四百人,宜罪。诏令杀贼自效。天顺元年随瑛征天堂诸苗,大获。命充左副总兵,仍镇湖广。已,又偕瑛破蒙能余党。召封武平伯,予世券。孛来犯边,充游击将军,从安远侯柳溥等往御。率都指挥赵瑛等与战,敌败遁。再犯镇番,复击却之,俘百六十人。寻佩将军印,充总兵官,讨宁夏寇。先是,寇大入甘、凉,溥及总兵卫颖等不能御,惟友稍获。至是巡抚芮钊列诸将失事状,兵部请免友罪。诏并宥溥等。召还,进侯,卒。传子至孙纲,弘治中,请友赠谥。诏赠沔国公,谥武僖。纲传子勋及熹。嘉靖中,吏部以友征苗功多冒滥,请停袭。帝不从。熹子大策复得嗣,至明亡乃绝”。

另据民国二十六年(1937)民勤先儒谢树森、谢广恩等著,今人李玉寿校注《镇番遗事历鉴》/22记载:“英宗天顺二年戊寅浙江宁波人孟成,以总旗调镇番。是年,随武平伯陈友遇贼于本境四坝,血战获胜。诸番畏服,边患稍安,升授百户。桂月,番夷寇境,武平伯陈友率军与战,败之。贼酋铁虎子生擒。上嘉其功,晋封侯爵。按陈友晋封,为史牍不载,其因未知之也”。

又据河西幸存最早的方志善本——清顺治十四年(1657)由分巡西宁道按察司副使杨春茂编纂《甘镇志·官师志·名宦》/275记载:“甘肃游击将军  陈佑,顺天府人。天顺二年,大虏寇镇番,以武平伯充游击将军来援。比至,军民困死大半。佑变置旗帜,张设疑兵,城守月余,虏益重围三匝。佑视势迫,乃谕士卒以忠义,身先锋镝,鼓噪而出,自辰至午,斩首二百余,生擒者半。虏遂退,城赖以全”。

又据清顺治十四年高弥高、李德魁等纂修《肃镇志·抄本卷之三·官师志·名宦》/65和清乾隆四十四年钟赓起著《甘州府志·卷九·官师·名宦》/312,此二志与前志有其相似记载,所不同之处乃前有引言。如:“甘故有副总兵署,而副总兵实驻凉州,其标下游击,诰敕俱将军,皆俗称之,将可考者载于后。陈佑,顺天府人,虏寇镇番,以武平伯充游击将军来援。时,虏张甚,佑变置旗帜,张设疑兵,城守月余,虏益兵围之,势甚剧。佑身先士卒,鼓噪而出,所向披靡,自辰至午,斩首二百级,生擒者半,城赖以全”。

以上诸史料与《明实录》、《明功臣袭封底簿》、《甘宁青史略》、《北京志》、《肃镇志》、《甘州志》、《五凉全志》、明泰昌版《全椒县志》及陈友传记考辑(二十余篇)等方志,俱为本《年谱》钩考、编撰之依据。

(仲达谨按):《镇番遗事历鉴》原按所称“陈友晋封,为史牍不载,其因未知之也”,此说系作者笔误抑或特指地方史牍。因明代陈友父子奉命守备凉州三年,属于朝廷派至地方驻军之武职官员(相当于今驻武部队的军官)。语云“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故其生平事迹为地方史牍不载,当属常理。

另《甘镇志》、《肃镇志》所载“陈佑”籍贯称“顺天府人”亦无不当。因陈友于永乐初即曾“事太宗为骑卒”赴北京,后世居于斯。但其名“佑”与《明史》及其它史志记载有别,盖因抄录者笔误也。然今王城堡陈氏后裔中亦有口传称“始祖为陈佑”之一说。然钩考其明代史料所载陈友与“陈佑”实属一人,此点毋庸置疑。

又据武威东河乡陈家寨宗亲陈松生收藏之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丙午新修《陈氏世系家谱·序》载:武威陈氏始祖“至明宦逰于凉,遂入籍武威,卜居府城东北大柳树。祖若父相传,有居于凉城者,有居于大河堡者,不详其名字……”。此序所谓“宦逰于凉”,盖指陈友世家也。宗亲陈松生亦曾言称:始祖湖公(1684-1742),行三,于清康熙四十至五十年间(1701-1711)从大柳树迁徙至陈家寨定居,迄今三百余年,历十一世。而据王城堡陈氏先人口传:陈家铁门庄子(又称陈家破寨子)有王城堡陈家的先人。且每逢大年三十(除夕)拜谱或上坟时,皆由长辈携诸孝子贤孙面朝堡东南方向(即陈家寨)或沿此多行一二里路方祭拜而归。二地口传,合而考之,大可断言:陈家寨陈氏与王城堡陈氏当属同宗一脉。但不知是老陈一支?还是新陈一支?因此寨有“老陈”“新陈”之分。且俟来者考。

(注释):1、别失八里是元代西北重要城镇。又译别十八里、别石八里、鳖思马、别石把等,突厥语"五城"之意。也称为北庭。故城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境内。其地西汉为车师地,东汉为车师后王庭,6世纪下半叶起为突厥所据。640年,唐朝于此置庭州金满县,后为北庭都护府治所。700年,陷于吐蕃,不久回鹘、吐蕃、歌逻禄等先后在这里展开争夺。9世纪初,为回鹘所有。840年,漠北的回鹘汗国灭亡,一支回鹘人迁居天山东段,称高昌回鹘,别失八里为其王驻夏之地,并为高昌回鹘的政治中心。

2、“羁縻政策”是秦至隋代的郡县制度之后,宋、元交替时期以前中央王朝笼络少数民族使之不生异心而实行的一种政治统治政策。所谓羁縻,“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


至正二十年庚子(1360)  生于别失八里

陈友大约出生于元至正十五年至二十年(1355-1360)之间,祖籍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境内)。元末随家徙居全椒,年少即与同邑乐韶凤、鲁文质、赵奎、王才、陈旭“五人为友,感会风云,并起畎亩”。其大概时间在元至正十五年(1355)即乐韶凤等人“岁乙未,从渡采石”之后,至洪武十三年的25年间。因乐韶凤于洪武十三年(1380)即已辞官回全椒,不久病逝。

(仲达谨按):欧阳修著《朋党论》云:“大凡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又云:“君子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此君子之朋也。”陈友与文武兼擅的兵部尚书乐韶凤、太医院判鲁文质等人“相友善”,可谓“君子之朋”。显见,陈友年少时亦非等闲之辈。

(注释):据明·刘辰撰《国初事迹》一卷载:太祖自和州渡江,至采石,太平儒士陶安首先来见。太祖问曰:“有何道教之?”安曰:“即今群雄并起,不过子女玉帛。将军若能反群雄之志,不杀人,不掳掠,不烧房屋,首取金陵以图王业,愿以身许之。”太祖曰:“诺。”克太平,授安太平兴国翼元帅府令史,升都事。后太祖得建康等处,全有江南,遂成帝业,安赞佐功多。官至翰林学士、江西行省参知政事。

太祖渡江,随行文官有李善长、毛某、李梦庚、郭景祥、侯原善、王习古、杨叔干、阮弘道、范子权、杨原杲等。乐韶凤等人扈陛渡江,亦当指此时。乐韶凤(?—1380),字致和,一字来仪(《明史》为“舜仪”);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任命乐韶凤掌起居住;洪武三年,改任给事中、中书省员外郎,又升任兵部侍郎,晋升为兵部尚书,与中书省御史台共制定“教练军士法”;洪武六年,改授翰林学士,与承旨詹同一起厘考注释“先师乐章”。洪武八年,旧韵多起于江南,朱元璋令乐韶凤制定全国性的统一声韵,用中原雅韵正之,取名《洪武正韵》;洪武十三年辞官回全椒,不久病逝。

洪武九年丙辰     十六岁

约洪武九年(1376)“事太宗为骑卒”。  

(仲达谨按):永乐皇帝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生于元至正二十年(1360)应天府(今南京)。洪武三年(1370)被封为燕王。九年(1376)17岁时迎娶徐达长女为妻。陈友“事太宗为骑卒”,二人年龄当相仿。

洪武十三年庚申   二十岁

洪武十三年(1380)三月,朱棣21岁时带领两护卫将士五千七百七十人,离开南京前往他的封地北平(今北京)。这一年朱棣整整二十一岁。是年,陈友亦当随燕王朱棣进京。

(仲达谨按):陈友在洪武三年(抑或九年)至永乐十二年近四十年间,为燕王牵马缒蹬,充当护卫。后作为大明使臣“六使瓦剌”;晚年又南征北战,功勋卓著,赐伯封候。遂定居顺天府(今北京),并终老于京城府邸。

永乐元年癸未     四十三岁

永乐元年(1403)充骁骑右卫中所马军操备。

(仲达谨按):公羊传曰:“元年者何?君子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初也”。

“骁骑右卫”属左军都督府管辖。明朝五军都督府所属卫所既有在京的也有在外各省的,其中左军都督府在京管辖:留守左卫、镇南卫、骁骑右卫、龙虎卫、沈阳左卫、沈阳右卫六卫。在外下辖浙江都司十六卫、三十八个千户所;辽东都司二十五卫、十八个千户所;山东都司十九卫、十六个千户所、三个仪卫司、三个群牧所。

永乐二年甲申     四十四岁

永乐二年(1404)由骁骑右卫军出使亦力把里(今新疆伊犁河流域,明时乃西域国之一)、哈密瓦剌等处。

(仲达谨按):所谓“亦力把里”乃指东察合台罕国的首都之一,别称之一,当时和明朝并存。14世纪中叶,统治中亚的原蒙古帝国四大汗国之一的东察合台罕国分裂为东察合台罕国、西察合台罕国二部。东察合台汗国的国王(汗)主要活动于别失八里(八里为突厥语,意“城”)之地,明人记载即称之为别失八里国。其统治者是蒙古人,过着游牧的生活。洪武二十四年(1391),东察合台国王里的儿史者遣使向明朝进贡,是与明朝正式联系之始。永乐十六年(1418),歪思成为东察合台罕国的国王,举众西迁伊犁河谷(今新疆伊宁地区),改称亦力把里。

瓦剌是西部蒙古民族。瓦剌先世为“斡亦剌惕”。原居住于叶尼塞河上游八河地区。成吉思汗立国时,忽都合别乞领有四千户。与成吉思汗有世婚关系,在蒙古国中一直享有“亲视诸王”的特殊地位。14世纪时,以元朝皇室衰微,遂乘机扩大实力,积极参予各派系纷争。永乐十二年(1414),明成祖统兵北征西部蒙古,与瓦剌战于忽兰忽失温(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马哈木败。正统十四年(1449),也先借口出兵进攻大同、宣府、辽东、甘肃。明英宗在宦官王振怂恿下率兵亲征,也先诱明军至大同,破其前锋,于土木堡俘明英宗,史称为“土木之变”。同年十月,也先进围北京。后来东部蒙古达延汗再兴,瓦剌部则移师西北地区,势力一度扩张至伊犁河流域一带。为了保证贸易的顺利进行,阿失帖木儿还不时遣使向明朝通贡。瓦剌后分为四大部:绰罗斯(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另有辉特等小部。

永乐十二年甲午    五十四岁

永乐十二年(1414)随驾迤北征进九龙口大战,杀败胡寇,得奇功赏赐。

永乐二十年壬寅    六十二岁

永乐二十年(1422)随驾迤北金山等处征进,杀败胡寇,抢到牛羊馬匹二万余数。

永乐二十一年癸卯  六十三岁

永乐二十一年(1423)跟随太监王安等前往宁夏境外塔滩山等处,捕获忠勇王也先土干并部下头目司徒脱脱木儿佥院把答罕等男妇五百八十七名口,马一千三百七十七匹,驼二百二十八只,擒拿达子坤帖木儿同知等。

宣德二年丁未      六十七岁

宣德二年(1427)跟随内官林春往赤斤蒙古卫公干,取到骆驼三只马三匹回还。查勘节次行过功绩。本年十一月,钦升本卫所实授百户。

(仲达谨按):据《甘宁青史略·卷四十》载:明洪武永乐间,甘肃设有七卫。曰赤斤,曰蒙古,曰罕东,曰哈密,曰曲先、安定、阿端三卫。七卫皆在今河西走廊甘州、肃州、玉门、等地与青海、新疆、内蒙古接壤之地。又据《皇明经世文编》载:“赤斤、罕东、哈密诸卫,皆当国初开创之时,率众来降,所以我祖宗授官降印,以羁縻之,使之为我藩篱”。

陈友虽然在永乐年间屡次随驾迤北征进,战功赫赫;但仕途多舛,直到宣德二年才得以“实授百户”。可见“盖世勋猷,多是老成建来。”陈友当属晚达之人。

“百户”为官名。金初设置,为世袭军职。元代相沿,设百户为百夫之长,隶属于千户,而千户又隶属于万户,为世袭军职,受千户管辖。驻守各地者,设百户所,分隶于各县千户所。百户所有两等,上所设蒙、汉百户各1员,下所设百户1员。明代卫所兵制亦设百户所,统兵100人,分为2总旗,旗各50人;10小旗,旗各10人,隶属千户所。百户为百户所的长官。

宣德六年辛亥      七十一岁

宣德六年(1431)同太监刘能前往大同境内等处,招抚达子国公失都等男妇四百二十名口。本年差往迤北和宁王阿鲁台处公干,招回毛福寿等九名。

(仲达谨按):据《皇明经世文编》载:“大同古云中地,东至枳儿岭,西至平虏城,川原平衍,故多大举之寇。西则平虏威远,中则右卫水口等处。初设大同府,分封代王。外分东西中三路,北设二边,拱卫镇城,皆称要害。盖虏南犯,朔应诸城,必窥之路也。东则天城阳和,为虏入顺圣诸处之冲。故大同称难守焉”。

宣德九年甲寅      七十四岁

宣德九年(1434)随驾到宣府蒙差同指挥昌英前往偏头关境外断头山等处,收捕宁和王阿卜贝奄王到京。

(仲达谨按):偏头、宁武、雁门,自西迤东,三关并列。故三关强域所系非轻,与宣大并称重镇。

宣德十年乙卯      七十五岁

宣德十年(1435)钦升本卫所副千户。

(注释):“千户”为官名。金初设置,为世袭军职,即女真语猛安之意译。统领谋克,隶属於万户。元代相沿,其军制千户设“千夫之长”,亦隶属於万户。千户所统领百户所:统兵七百以上称上千户所;兵五百以上称中千户所;兵三百以上称下千户所,各设“达鲁花赤” 意为'“镇守者”一员,千户一员。明代卫所兵制亦设千户所,千户为一所之长官。驻重要府州,统兵1,120人,分为十个百户所。

正统元年丙辰      七十六岁

正统元年(1436)钦差将领旗军阿答木等五十三名,前往瓦剌顺宁王脱欢等处公干,蒙赏银二十两、衣服一套,升为指挥佥事。

(仲达谨按):《明实录》载:“正统元年冬十月行在礼部尚书胡濙等奏:宣德九年,遣锦衣卫指挥佥事康能同神策卫达官千户阿老丁出使瓦剌赐赉以往,中途遇贼回京。今仍遣使赐赉宜如旧,但阿丁老疾难往,骁骑右卫千户陈友谙晓夷情。臣等议当改遣陈友追夺阿老丁所赐白金衣服”。是年陈友由骁骑右卫千户升为指挥佥事。陈友“谙晓夷情”一说,无疑证明陈友髫年(或弱冠之年),在西域别失八里抑或凉州生活过一段时间。

顺宁王脱欢,元代官至平章政事,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率部降明,被安置在庄浪卫连城一带,即今永登县,明时称“庄浪”连城。据《庄浪汇纪》载:当地古为边防要地,遍筑城堡,有红古城、王家山城、吴家山城、马家山城、钱家山城、罗罗城、工巴城、古城、那孩城、邓邓城等12座山城环绕相连,旧有十二连城之说。“连城”由此得名。

正统二年丁已      七十七岁

正统二年(1437)九月,前往瓦剌顺宁王脱欢等处公干,到虎林省等处,带领差来使臣国公阿都赤等男妇三百一名口到京,进驼马二千二百二十七匹。本年钦升指挥同知。

(仲达谨按):《明实录》载:是年“升骁骑右卫指挥佥事陈友为指挥同知,赐白金二十两并金织衣一袭,以出使迤北瓦剌有劳也”。

正统三年戊午      七十八岁

正统三年(1438)春正月,兹遣正使指挥同知陈友、副使指挥佥事李全等同兀思塔阿里等赍去回赐彩币表里,尔其领之。复差往瓦剌顺宁王处公干,到彼带领差来使臣知院把把等男妇一千七十二名口到京,进驼马一万四百五十五匹。本年升都指挥佥事。

正统四年己未      七十九岁

正统四年(1439)差往瓦剌顺宁王处公干,到土剌阿等处地面,带领差来使臣太尉脱木思嗒等男妇一千六百四十六名口到京,进驼马一万六千余匹。

是年十二月,朝廷因功“给行在骁骑代俸都指挥佥事陈友诰命:封其父陈景通为大宁都司都指挥佥事”。

正统五年庚申      八十岁

正统五年(1440)差往瓦剌等处公干,至虎林省地面,带领使臣太尉攴鲁忽等男妇六百余人,进驼马。本年又差瓦剌公干,到虎林省地面招回顺宁王,差来使臣太尉脱木思嗒等男妇二千名口。

正统六年辛酉      八十一岁

正统六年(1441)二月,行在锦衣卫带俸都指挥佥事陈友等言:辽东东宁卫及安乐自在二州寄住达官人等,累年进贡不限时月,多带家人贪图赏赐,所过劳扰军民妨废农务。是年,陈友调任京城锦衣卫带俸都指挥佥事。

(仲达谨按):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简称为“锦衣卫”,雅称为缇骑,是明朝所设的专司皇帝卫戍、政府廉政以及帝国情治的机构。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特令其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下设镇抚司,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

正统七年壬戌      八十二岁

正统七年(1442)差往瓦剌公干,到土剌河地面招回顺宁王,差来使臣国公察占等男妇一千八百名口。自元年以来陈友等人因“六使瓦剌,连岁劬勚,宜令休息”。

(仲达谨按):正统元至七年,陈友奉旨“六使西域”。主要指明时被称为瓦剌、鞑靼的地方,即今甘肃河西、新疆、内蒙古所属部分地区;也包括今外蒙及新疆临近的独联体国家部分地区,参见《明朝疆域图》)。史载:陈友也曾多年征战于西北宁夏、延绥、甘、凉等地。

正统八年癸亥      八十三岁

正统八年(1443)六月,命陈友孙义代职。如上所载:陈友因六使瓦剌,连岁劬勚,带俸休息,由孙陈义代职。

正统九年甲子      八十四岁

正统九年(1444)奉敕充游击将军前往宁夏,率领官军出境,至地名阿良嗒山来栲等口,追见贼寇收捕答罕卜速秃等人口四百名,驼马牛羊一万七百六十九匹只。来京节蒙赏赐衣服钞贯等物。该兵部奏奉:钦依升都督佥事

(仲达谨按):据《皇明经世文编》载:“宁夏,亦朔方河西之地,即古夏州也。南北仅百里,东西二百余里。南北朝晋时赫连夏及拓跋魏皆都于此。至唐宋胡裔李继迁赵元昊相继居夏,累世据。朔方之险,为中国患甚矣。今三边既为中国所有而宁夏居中,适当喉襟之地。国初立宁夏府,洪武五年废之,徙其民于陜西。九年复设宁夏等五卫于上郡,东南距河西北抵贺兰山,盖四塞之地。内有汉唐二渠,引水灌田,足称富庶,亦陜之乐土也。所隶贺兰山后虏贼出没无时,而花马池盐川东西三百里,地势平漫,兴武营灵州一带,又套贼侵犯腹里必由之路”。

正统十四年己已     八十九岁

正统十四年(1449)八至十月,在史称“土木堡之变”中,陈友先是奉命扈从上皇北征,后侥幸逃出。在事关明朝国运的“北京保卫战”中,陈友亦不辱使命,英勇击败了骄横的瓦剌部并“杀败贼众,夺回被虏人口回京”。凭借奋勇杀敌的表现,陈友官升一级为署都指挥同知。年末,又充左参将统兵征进湖广、贵州等地方香炉山等处,为息苗贼擒获苗王首贼常烈等解京。兵部奏升右都督。

(仲达谨按):《明实录》载:正统十四年秋七月,“上命郕王祁钰居守,驸马都尉焦敬辅之,太师英国公张辅、太保成国公朱勇、镇远侯顾兴祖……都督同知王敬、都督佥事陈友等俱扈从”。至于陈友在“土木堡之变”中的是是非非,另文考述。

景泰元年庚午       九十岁

景泰元年(1450)五月,升都指挥使陈友为署都督佥事。九月,上命湖广右参将都督同知陈友守备靖州。

(仲达谨按):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南,怀化市南部,湘黔桂交界地区。地处云贵高原 东部斜坡边缘,雪峰山脉西南端,沅水上游之渠江流域。北连会同,东接绥宁,南抵通道,西与贵州省黎平、锦屏、天柱三县毗邻。

景泰二年辛未       九十一岁

景泰二年(1451)夏四月,都督陈友等兵由万潮山进,都督毛福寿等兵由重安江进,诸将攻破黎树翁满等三百余寨,斩首三千四百八十级,擒五百余徒,招抚衮水等二百余寨;复所虏一千七百余人,遂会兵香炉山下列营,四面环绕攻击贼众惧缚。朝廷赏左参将都督陈友、右参将都指挥安顺等人银三十两纻丝三表里,以生擒伪苖王韦同烈等功也。十二月,命都督同知陈友、都指挥使李友等人官升一级;官军一万六千余人亦分别升赏,以征湖广苖贼有功也。

(仲达谨按):贵州香炉山位于凯里市(贵州东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部,是贵州省东部区域性中心城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西15公里,四面石崖绝壁,形如香炉,故名。仅一线小道盘旋而上,海拔1233.8米,方圆15公里,众山环列,若剑戟刺天。明清两代,苗族人民多次起义均以此为根据地。

景泰三年壬申       九十二岁

景泰三年(1452)敕署都督佥事陈友镇守雁门关。

景泰四年癸酉       九十三岁

景泰四年(1453)三月,镇守湖广右都督陈友奏:苖贼出劫古城,臣率官军剿捕斩首七十余级,又委千户吴徵于远口设伏,斩首九十二级溺死无筭。苖贼又劫地湖等寨,臣督指挥刘信等击败之,擒杀共五百八十余徒。

(仲达谨按):明代定制,大都督府、大都督为从一品,又有左、右都督,正二品;同知都督,从二品;五军都督府各设左、右都督,正一品;都督同知,从一品;都督佥事,正二品。是年,朝廷论功行赏,升都督同知陈友为右都督,官居正二品。从此,陈友跻身大明高级将领行列。

景泰六年乙亥       九十五岁

景泰六年(1455)秋七月,镇守湖广都督陈友奏:会同县所属苗贼,聚众攻劫城池,杀虏人畜。兵部议行巡抚湖广工部尚书王永寿并陈友等,严谨守备,遇贼出没相机抚捕从之。十一月,镇守湖广右都督陈友,巡抚尚书王永寿等俱奏:苖贼攻围隆里、新化、铜鼓诸城。敌伤官军事甚急。乞增调官军策应。事下兵部集文武廷臣议:非谋勇素著蛮夷畏服将臣,无以成功。因举南和伯方瑛、达官指挥使白玉以闻。

(仲达谨按):是年陈友已年届百龄,期颐之人尚为大明江山,驰骋疆场,奋勇杀敌,令世人敬佩!

(注释):隆里,原称龙里,位于贵州省锦屏县西南边沿,距县城64公里。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为明代重要军事城堡。新化属娄底市辖县,位于湖南省中部,资水中游,地处湘中丘陵西北部和湘西山地东缘,四周地势较高。铜鼓县地处赣西北边陲,修河上游,因城东有一巨石色如铜,形似鼓,击之有声,故名铜鼓。明代以后建置。

景泰七年丙子       九十六岁

景泰七年(1456)擒获妖贼李珍等解京,后奉命充总兵追剿田镇远至天柱铜鼓五开并十四等寨塘藕洞等处,为息巢寨尽行攻剿宁息。

天顺元年丁丑       九十七岁

天顺元年(1457)夏四月,召镇守湖广贵州左副总兵都督陈友还京。八月,奉敕取回该兵部奏奉:钦依封武平伯舆世袭封特进荣禄大夫国柱食禄一千一百石,本身免一死有诰券,三代一体追封。命其理后军都督府事就领宝纛;又命分理五军都督府事。

九月,升永清左卫百户陈瑄为指挥使署都指挥佥事事协副刘杰守备凉州。瑄,武平伯陈友子也。

冬十月,给武平伯陈友岁禄一千石本色七百石折色三百石。

是年,十二月武平伯陈友充游击将军往陕西行都司(驻地今甘州)选调官军士兵剿杀胡寇。

仲达谨按):据《皇明经世文编》载:“洪武二十四年,定文武官员封赠例,一品封赠三代,二品三品二代,四至七品一代。又因宋制,母以子贵,令庶母亦依所生子之秩封赠”。又载:“公侯伯封建古制也,而莫详于周。周之天子仅称王,而其下为公侯伯子男。不能子男者为附庸。其命则自九而至五,其别则有同姓有异姓。而其封则以功德,不以亲疏”。“明兴,高皇帝之下建业,草创未遑。吴元年始拜功臣李善长徐达常遇春为国公,而其他功臣之死勤事封疆者,有国郡公侯伯子男之赠。然往往一徇元旧,洪武三年始大启封建。皇帝之子为亲王,亲王之从庶子为郡王,而功臣则公侯伯三等。有世爵,有流爵,罢子男不置。公侯位正一品上,伯位正二品上。朝服进贤冠,加笼巾貂蝉。世袭者领铁券,流爵则否。凡公侯伯之任,入则掌参五府总六军,出则领将军印为大帅。”

“生有爵,死有諡,贵者之事也”。陈友镇守湖广、贵州左副总兵都督之时,因屡建奇功,已官至一品,方获有“钦依封武平伯舆世袭封特进荣禄大夫国柱食禄一千一百石,本身免一死有诰券,三代一体追封”之殊荣。

陈瑄为陈友嫡长子,是年九月战死于凉州镇番卫,朝廷遣官赐祭。年末,朝廷又命陈友充游击将军赴陕西行都司选调官军士兵剿杀达贼。

据清顺治十四年杨春茂编纂《甘镇志》和清乾隆四十四年钟赓起著《甘州府志》引言可知,明初甘州虽设有副总兵府,而副总兵实驻凉州。故当时明军自然大多也集结在凉州。而“天顺元年十二月武平伯陈友充游击将军往陕西行都司选调官军士兵剿杀胡寇”,盖亦驻兵凉州。

(注释):宝纛(宝纛):皇帝出行乘舆上所建的旗帜。 明梁潜 《三月十七日送驾出德胜门》诗:“王气浮天随宝纛,虹光拂地护龙旌。” 

天顺二年戊寅      九十八岁

天顺二年(1458)六月,总兵官太傅安远侯柳溥奏:达贼自凉州败退,收合余众营于镇番卫南。游击将军武平伯陈友协同(凉州)都指挥赵英等率兵与战,生擒二十六人,斩首一千六十二级,获头畜军资不可胜计,余贼奔散。

先是游击将军武平伯陈友率领官军前去镇番卫(今民勤县)与贼战敌五十余日,杀败贼众,生擒贼人三十四名,斩首一千二百九十七颗,夺回驼马军器等件。后又奉敕前往宁夏等处截杀贼众,招降达子奄克太等男妇八十余名口,带到驼马三百余匹只。又奉敕充总兵往延绥地方剿杀贼寇,生擒贼人四十七名,斩获贼首五百一十三颗,驼马六百余匹只,夺回被虏人口三十余名,骡驴牛羊二万余数。

游击将军武平伯陈友奏:九月初一日,往宁夏截杀达贼,中间有从招抚者宜有所赐。上命户部遣官赍彩叚一百表里以往。冬十月,又奏:请赏功银牌纪功勘合及军士赏劳。上命给银牌勘合各二百,仍命户部官赍银五千两赏劳之。

是年,朝廷又命游击将军武平伯陈友佩征夷将军印,充总兵官仍于宁夏、延绥等处剿贼。 

(仲达谨按):据《甘宁青史略·5》记载:天顺二年冬十月壬午武平伯陈友为征夷将军充总兵官驻宁夏。套虏犯边武平伯陈友击败之。套虏分道侵犯,武平伯陈友率百户孟成战于镇番之四坝,虏败绩,诸番闻风畏服。

另据《英宗睿皇帝·后纪》载:天顺二年壬午,命武平伯陈友为征夷将军,充总兵官,剿寇宁夏。初,鞑靼入寇,或在辽东、宣府、大同,或在宁夏、庄浪、甘肃,去来无常,为患不久。景泰初,始犯延绥,然部落少,不敢深入。嗣后有鞑靼部下阿勒楚尔者,旧作阿罗出,率其属潜居河套,遂逼近西边,出没为患。

又据《皇明经世文编》载:“永乐初,总兵无专官。有事命将,事平还朝。后缘边方多事,因留总兵官镇守其地,若地方有小警,即调本镇兵马剿杀,不报捷,不宣捷。”又载:“延绥云者,延安府绥德州也。绥德在秦时为上郡,历汉隋唐皆为边镇。宋初没于西夏。元平章孔兴据守。国朝洪武二年,平定陕西,孔兴北遁,设绥德卫屯兵数万守之。

又据《甘宁青史略》载:陈友曾多次过往宁夏或充宁夏镇总兵官驻宁夏。可见宁夏也和北京、南京一样,是陈友的主要活动地点之一。

    陈友“垂四十年未尝败北”,皆因“友有胆气,常居前锋”,身先士卒所向克捷,且功成不居,无时不体恤将士,堪称贤将也!

天顺三年己卯       九十九岁

天顺三年(1459)三月,署都指挥佥事陈瑄从父武平伯陈友,于陕西镇番卫地方剿杀达贼,与敌鏊战五十余日,不幸阵亡,朝廷遣官赐祭。复召武平伯陈友还京,以黄河涷解边报宁靖故也。

夏四月,进封武平伯陈友为武平侯加禄米一百石,以镇番延绥等处擒杀达贼有功也。

六月,又命武平侯陈友理后军都督府事兼管宝纛。友先奉命陕西庄浪等处征剿至是回故也。

(仲达谨按):《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一》载:天顺元年八月

癸丑赐南和候方瑛勋号奉天翊卫推诚宣力武臣阶特进荣禄大夫柱国,食禄一千二百石;武平伯陈友定远伯石彪勋号奉天翊卫宣力武臣阶特进荣禄大夫柱国,食禄一千一百石,子孙世袭,本身免一死,子免一死,追封其三代及妻。

命武平伯陈友理后军都督府事就领宝纛

命都督同知白玉佥事茹鉴陈友鲍政喜信分理五军都督府事

是年,陈友功成名就,成为明朝历史上二十八列侯之一。此处所称“回故”省亲,盖指凉州。因陈友长子瑄战死镇番,当赐葬于斯;其次子陈宏袭职后,按明例仍当替兄守备凉州。明末清初大儒王夫之云:“事与时并,名与功偕。虽言‘礼’‘乐’,但论及事功,又何啻名不与功偕”?陈友先是封伯,后进封侯爵,殁又追封“沔国公,谥武僖”,乃实至名归矣。

考其明时即有“李达八十八岁犹以都督守边;都督同知吴良,番将也,以洪武中来降有功,至成化时始卒,年九十九”。又“成化中济宁人王士能,以百十六岁征,又七年终------”。即足以佐证古代武将体魄之健壮,寿命之高,绝非今人能比!故武平侯陈友在近百岁之年回故省亲,毋容置疑。且“省亲”之地当在凉州,因陈瑄先前阵亡即赐葬于斯,陈宏袭职后盖亦替兄守备凉州,后赴山丹任职。见清道光十五年黄璟、朱逊志等纂修《山丹县志·武臣》陈英、陈宏(叔侄)并列的记载。

另有史料记载:陈宏壮年时(也就是四五十岁的时候)又奉命赴朝任三闾大夫。“三闾大夫”是战国时楚国特设的官职,是主持宗庙祭祀,兼管王族屈、景、昭三大姓子弟教育的闲差事。屈原贬后任此职。《史记·屈原列传》裴骃集解中说:“骃案《离骚序》曰: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原(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可见三闾大夫是朝中掌管王族三大姓的宗族事务之官。

天顺四年庚辰       一百岁

天顺四年(1460)三月,武平侯陈友奏:臣次男瑄,以百户累功升署都指挥佥事指挥使,守备凉州征剿达贼殁于镇番(今民勤)。瑄无子,乞以臣幼男宏优给袭兄职事。兵部以例应袭正千户。上曰:瑄能效劳殁于锋镝,其与宏指挥同知优给。是年六月,武平侯陈友即病逝于京城府邸。享寿百岁。

(仲达谨按):据《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一十六》载:天顺四年六月命故武平侯陈友子能袭封武平伯,友自伯进封流侯例不当袭。故能止袭伯爵。

又据《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陈友事迹尚有天顺四年闰十一月至天顺六年十二月等若干记载,篇幅颇长,从略。此记载令人质疑,因武平侯陈友于天顺四年六月卒,且《明史》、《皇明人物考》、《明功臣袭封底簿》,以及明泰昌元年版、民国版《全椒县志》等相关史志记载均为一致。故笔者以为此乃史官补遗所为,断不能信武平侯陈友天顺六年尚在人世也。结语

自洪武元年戊申(1368)至崇祯十七年甲申(1644),嗣后传十二世,凡一十七帝,历二百七十有六年。考其明代武平伯陈友世家袭爵“至明亡乃绝”。

至于陈友后裔,据《明实录》记载:万历五年十二月武平伯陈大策卒赐祭葬如例,命已故武平伯陈大策男陈永寿袭爵。万历六年七月陈永禄袭伯。万历十三年八月陈如松袭伯(疑为“汝松”)。万历四十四年七月永寿子陈世恩袭伯,天启五年十二月管红盔将军,崇祯三年九月加太子太傅,生卒无考。详见陈友后裔世系表。

附:武平伯世系

第一代:陈友,天顺元年封武平伯,禄千一百石,世袭。三年进侯,子孙仍世伯,加禄百石。四年卒。弘治三年追封沔国公,谥武僖。

第二代:陈能,天顺四年袭爵。成化八年停禄,寻复。十九年七月卒。

第三代:陈纲,成化二十年袭爵,禄千石,管红盔将军上直。弘治四年兼坐扬威营。八年卒。

第四代:陈勋,弘治九年袭爵,正德元年领右军都督府,二年领三千营管操,四年卒。

第五代:陈熹,陈勋之弟,正德五年袭爵。

第六代:陈大策,嘉靖十三年嗣爵,万历五年卒。

第七代:陈永寿,万历五年袭爵。

第八代:陈世恩,袭年无考,天启五年管红盔将军。崇祯三年加太子太傅。

按实录,万历时有武平伯陈如松,万历十九年管红盔将军。世次、袭年无考。


参考文献:

[1]、《明史》166卷 列传·第五十四 

[2]、《明实录》、《明功臣袭封底簿》 / 第055-571-582页

[3]、明朝泰昌元年(1620)杨道臣纂修《全椒县志》卷之三·人物志/第99页

[4]、《李贽文集》续藏书·卷二

[5]、清乾隆十四年(1749)张玿美主修、曾钧等纂《五凉考治六德集全志》·今人张克复等校注《五凉全志校注》/第229页

[6]、清顺治十四年高弥高、李德魁等纂修《肃镇志》抄本卷之三/第65页

[7]、民国二十六年(1937)谢树森、谢广恩等著 今人李玉寿校注《镇番遗事历鉴》/第22页

[8]、清顺治十四年杨春茂编纂《重刊甘镇志》/第275-276页、清乾隆四十四年钟赓起著《甘州府志》/第313页

注释:

[1]、年谱:朱士嘉在《中国历代名人年谱目录·序》中云:所谓“叙一人之道德、学问、事业,纤悉无遗而系以年月者,谓之年谱”。章学诚亦认为“年谱杂糅了记传与编年二体,并从谱牒、年表、宗谱、传状等体逐渐发展演变而自成一体”。

[2]、谥号:《礼记》云:“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又云:“闻其谥,知其行也”。“谥,古之贵族死后,君主就其生时行迹而为之立号,其作用在劝善彰有德”。陈友先封为伯爵,后进封侯爵;去世后于弘治三年又被追封为公爵。见《明史》166卷 列传·第五十四陈友“……诏赠沔国公,谥武僖”。

[3]、顺天府:明代三大直辖府之一(顺天府——今北京、应天府——今南京、承天府——今钟祥),为中国明清行政区区划之一,相当于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直辖市市区。明成祖朱棣取得帝位后,于永乐元年正月辛卯(1403年2月4日)下诏改北平为“北京”,称“行在”。二月,称北平府为“顺天府”。同时,又设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和北京行部,分管军政,罢废北平承宣布政使司。

关于作者

陈有顺,字仲达,武威市凉州区发改局退休干部,中国民俗学会会员,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家谱委员会研究员,陇右姓氏文化与谱牒研究学者。先后在《甘肃日报》《甘肃文史》《民主协商报》《甘肃经济日报》《甘肃工人报》《武威日报》《寻根》《谱牒学论丛》《回族诗刊》及《今日头条》等省内外报刊杂志发表散文、诗歌、杂文、报告文学及文史作品等300余篇。著有《陇右陈氏文史考》、《甘肃武威·陈氏族谱》等。

上一篇:马武举:谱牒现状与出路探索

下一篇:陈郑云:甘肃两当藏王羲之家谱——《王氏族谱》述略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