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网 >> 专家论谱 >> 浏览文章

聂振强:家谱评选推进家庭家风家教建设

时间:2019/8/28 10:27:13 发布:新闻编辑部

摘要:对中国人来说,有家就有家风。传统的中国是“家国一体”,“家”是缩小的“国”,“国”是放大的“家”,有家才有国,有国家才旺。从氏族大家的家训、家谱,到普通百姓父母长辈的一言一行,家规、家教形式不同,但传递的都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

通过收集、整理、编纂中华家谱,用展评、交流的方式,促进家庭、家风、家教建设,对当下人生道德养成教育、社会风气的好转,有着十分积极作用。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持续举办“家谱展评大会”,每年一届,至今已五年五届了,可喜可庆。这在海内外姓氏文化交流与发展中起到了推进作用和表率作用,在当下姓氏文化、宗亲组织探求发展中起到了示范作用,走出了一条民间传统历史家谱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家文化相融合的道路,推进了社会进步发展,值得学习、借鉴,值得弘扬光大。

正文

家风是家族绵延不断的教育形成的家庭风气,家风是现代家庭教育的渊源与根基,中华文化的缩影,文明的延续。家教则是家风、家训、家规、家法的运行方式。孩提时的“教养”,是从良好的家教、家风中来。有家教、有教养才能教育出优秀的人才,家教出孝子,家教出才子。

家庭建设影响着一个家族每一代人的成长。当下对下一代人的成长教育尤为重要,包括母婴、胎教文化的作用及其形成与发展,小到家庭兴衰,大到社会道德,再大就会影响国风国情。我们要传承泱泱中华五千的中华文明史,壮我中华,从姓氏家庭建设文化入手,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迈进新时代。

一、家风是家庭的核心价值观,家规家法就是家庭的“基本法”,家风是家族子孙后代恪守的家训而形成的“家文化”,是一个家族的宝贵财富

家风好,则族风好、民风好、国风好。社会精英层、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家风对社会风气有着重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引导和示范作用,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也是党的优良传统,良好家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成长的营养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领导干部要懂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家风是融化在我们血液中的气质,是沉淀在我们骨髓里的品格,是我们立世做人的风范,是我们工作生活的格调。家风是民风社风的根基,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家风对于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知礼仪、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因家风清廉质朴、善良守信、进取有为而赢得赞誉的古今名人不胜枚举。包拯严厉要求其后代不犯脏滥,不违其志,否则就不是包家子孙,死了也不得葬在包家祖坟;岳母姚氏在岳飞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岳飞又严格教育参战的儿子,一心报国;清代名臣林则徐留给后辈的家训“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好的家风如同无声的教诲,助人立德立言、成人成才,让后人铭刻在心、代代受益。

二、姓氏家庭文化是社会德治的主体,是家庭家族建设中伦理道德力的基石,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形成和治理能力的提高过程中,宗亲文化能起到“德治”的作用

家族主要以姓氏为标记的同血同缘群居群体,它的显著特点是日常运行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并充当儒家文化的重要传播者。它通过长辈的约定成俗和对晚辈的不断教化,使个人和整个群体的思想、行为、习惯,万变不离儒家文化其宗。几千年来,中国社会政治模式都是“国管法治,家管德治”,那就是靠姓氏家族来振兴德治。在旧中国,因为有家族管德治,男人做贼与女人偷汉,不说当事人永世不得翻身,就连“六亲都有蒙羞的耻辱感”。当下贪官污吏、男盗女娼,无以为耻,甚至都笑贫不笑娼了,说明姓氏宗亲家族中的德治建设还有着积极一面。随着改革开放,搞活市场经济,个人的利益作用膨胀了,所以,整个社会也就逐渐缺少了道德!我们中国现在要弘扬儒家文化,宗亲家族能推进民族融合,能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推动作用。

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中,家族是作出过重要贡献的。比如凝聚人心、礼貌待人、尊老爱幼、规范同胞行为、助学及扶贫帮困等等,直接培养人才与社会稳定。中国要做一个道德大国,那首先应该是德治无处不在,人们要受到德的诫勉。所以从道德角度而言,中国要的不是禁止而是大力恢复、引导和加强宗亲家族组织的管理模式。

三、加强姓氏文化的理论研究,扩大海内外联谊范围,推动社会进步

1、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率先开展“姓氏宗亲文化”的调研,成果转化全国“两会”提案建议并获国家民政部提案办理答复。

2012年5月,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理论研究基地发出理论研究课题招标书,农工党北京市委理论研究基地报送《姓氏宗亲组织与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专题研究》课题中标(立项号JD1205),课题负责人农工市委秘书长刘迎,农工党北京市委委员、出版支部主委、基家专家聂振强任课题组长、执笔人。同年4月,农工党中央文化委主任、农工北京市委副主委张新建在杭州会议上决定将“姓氏宗亲文化”列入中央重点选题,由文化委牵头,联合“中国关工委教育发展中心、全国促进传统文化发展工程委员会、中华聂氏北京联谊会”联合发文,开展对《姓氏宗亲文化发展在统一战线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应策研究》课题调研决定,对全国6个省、市进行调研,发放问卷调查表,课题负责人张新建,农工党中央文化委委员聂振强任课题组长、总执笔人。

农工党中央在2014年全国“两会”上提交《发挥姓氏宗亲文化在中华民族精神思想中的传承作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建议》(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1248号(文化宣传类078号)提案)。该提案是由农工党中央联络委主任黄泰康教授牵头负责,组成课题组开展姓氏宗亲文化调研,亲自带队赴河南省社科院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农工党河南省委等地考察、座谈,发放姓氏宗亲文化问卷调查表等调研活动,最后形成提案。2014年7月15日,国家民政部向农工党中央发“提案答复的函”(民函【2014】665号签发人:顾朝曦)中称:“姓氏宗亲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为扩大海外联谊范围、拓展统战工作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抄送:全国政协,国务院办公厅,主动公开)。这是在国家级文件中首次肯定了“姓氏宗亲”组织、姓氏文化政策性的相关问题的答复。表明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重视姓氏宗亲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和地位,拉开了姓氏文化在统一战线工作中的作用研究序幕,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推进了社会对“中华姓氏宗亲文化”形成与发展的研究。

在对全国6个省、市进行调研,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家谱”是姓氏宗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占74.38%;“祠堂、堂号”占23.64%;“历史人物”占18.71%;“祖德、祖训”占15.76%;“姓氏图腾标徽”占10.83%;“楹联”占7.88%;“需论证认定”占15.76%。在“姓氏宗亲家族构成中华民族的基本单元,将会成为社会新的一个阶层”这一选题中,“表示认同”占30.04%、“应引起关注”占26.10%、而对“有待研究”者占22.66%,只有19.21%表示不清楚。这表明了公众对姓氏宗亲文化的发展及方向等概念有很高的期盼。2014年1月农工党中央机关刊物《前进论坛》杂志发表《开展姓氏宗亲文化调研,共圆中国梦--农工党中央联络委姓氏宗亲文化调研》文章,文中公布了以上数据。被认为这是向海内外首次公开发布姓氏宗亲文化的调查统计数据,引起海内外的很大反响。

调研成果转化:《关于弘扬姓氏宗亲文化服务统一战线工作的建议》(农工党中央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建议,2013年3月);《发挥姓氏宗亲组织在统一战线及中国政党制度发展中的作用研究》(“世界政党格局变迁与中国政党制度发展学术研讨会”,2012年12月)入选并出席会议;在“2013北京文化论坛—节日与市民生活”论坛中,《姓氏文产业的形成与发展现状》列为重点课题,农工党北京市委选送的《中华姓氏宗亲文化节庆在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中的作用》(作者聂振强)获二等奖。

2、在“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与国家治理”学术研讨会上发表《关注姓氏社会组织的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论述

2014年11月14日,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在京举办“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与国家治理”学术研讨会。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陈喜庆,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中央社会主义副院长邵鸿,民进中央专职副主席刘新成,政党理论研究基地主任、北京市委常委、统战部长牛有成,政党理论研究基地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全国各地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

在研讨会上提交《关注姓氏社会组织的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者郑杭生、聂振强)论文,在政党理论学术界率先提出“姓氏宗亲民间组织是社会的新阶层”、“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对象的需要”、“网格化管理的空白”、“政府管理与服务的缺失”、“姓氏民间社会组织与治国理政的关系”等五大专题论述。与会专家认为,“姓氏社会组织”与“治国理政”是个好选题,开阔了政党理论学术研究的新视角,是民主党派的调研优势,多位学者表示认同和参与。

3、泰、中、缅、老四国共创“姓氏文化学”开班授课。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姓氏宗亲文化,促进中国与东盟地区国与国、民众与民众的友好交流发展,2018年9月19日,中国《赤子》社编委、海外交流合作部主任、《中华姓氏》栏目主编聂振强应邀在泰国清莱云华职业学院开班授课《姓氏文化学》。本次活动是在中国-京视网手机台《中华姓氏频道》支持指导下,由泰国清莱云华职业学院、泰国广西总商会、泰国《东盟华人》杂志社联合主办,由金三角中国文化中心协办、美赛鹏博冠学校承办。本次讲学以汇聚名家、关注学术、研究问题、交流经验为宗旨,受邀泰、中、缅、老挝四国有关专家、学者及华人侨领出席此次学术研讨交流与讲学话动。这次办班授课在东盟国家地区引起良好反响,纷纷认知中华姓氏文化传承的作用意义,了解了为什么会有家谱、祠堂,感受了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性。

聂振强老师是中国人民大学《姓氏文化研修班》开课人、《姓氏文化学》。他从“姓氏文化学基本知识与学术理论研究”、“海内外中华姓氏宗亲文化交流发展动态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姓氏社会学》博士后、《姓氏文化研修班》的介绍”、“姓氏基因学的形成与展望”等四节讲课 ,并对中华汉字罗(罗业健)氏字架格标准、生僻汉字录入对称码技术发明人王子善、地理人文地名学科建设人张勇,《京视网》互联网手机台的融媒体文化产业案例进行了分享。

泰国广西总商会会长、泰国云华职业学院名誉院长李宇明先生说,姓氏宗亲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它是建立在相同姓氏基础上的血缘组织,是源自相同世系的同姓人聚在一起组成的姓氏团体,移居海外的中国人特征最为突出。使泰国的有华裔血统的人都知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谁是我的祖先?懂的自己的祖国,关心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祖国。泰国云华职业学院院长娄建坤先生介绍学院简况并通报开班活动情况。他说,我们要关注姓氏宗亲文化,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一讲姓氏就没有什么你我他,不分党派、不分国家,中华姓氏一家人。黄河母亲河孕育了华夏儿女,让我找到血脉和根,感到比何时都伟大自豪。这次为传承姓氏宗亲文化办班讲学,对以后我们华文教育工作会有很大推动作用,我们将合作建立“姓氏宗亲文化教学基地”。我们要更好的弘扬光大姓氏宗亲文化,影响我们的后代人。

泰国华文教师公会主席、泰华通讯记者协会主席、泰国留学中国大学校友总会永远名誉主席、著名泰华侨领罗宗正博士对这次“姓氏文化学”在泰国的开班授课,给以很高评价。他认为,长期以来,泰、中文化交流离不开华文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华人华侨尊崇的文化。这次你们来讲姓氏文化是个好开创,补充了一些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姓氏家文化的知识,让年青人知道自己的家族发展史、家风家训和祠堂的意义。这是一个很好的传承,希望做下去。

家风、家教影响着一个家族每一代人的成长。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起点是家风,家风就是一个人和一家人成长的“地基”。因此,家庭、家风、家教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中华姓氏家文化数千年的不可磨灭的中华文化。家庭建设影响着一个家族每一代人的成长,从家庭建设文化入手,才能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迈进新时代。

作者简介:

聂振强,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姓氏宗亲文化调研组组长,主任记者(副高)

聂振强先生近影.jpg

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联络委(第十五届)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文化委(第十二、三、四届)委员,农工党北京市委理论研究基地专家、农工党北京市委参政议委副主任、农工党北京市委(直属)出版支部委员会主委。

中国人民大学《姓氏文化研修班》开课人,山东大学《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明湖学者讲座教授,泰国-东盟《中华姓氏宗亲文化与经济研究贡献奖》获奖者,泰国清迈孔子学院清莱云华职业学院《姓氏文化学》主讲人、客座教授,中华《赤子》杂志社编委、中华姓氏栏目主持人,泰国《东盟华人》杂志海外副总编辑。北京市人民政府人民建议人。

研究领域:政党政治,多党合作制度,参政党在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提高中的监督作用研究;姓氏社会学,姓氏宗亲文化,姓氏宗亲政策及应策研究等。

上一篇:牛培水:十八打锅牛始祖牛川墓略考

下一篇:啜大鹏:编写家谱是不忘初心、兑现承诺的依托载体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