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德、张育文:《宁乡长桥张氏七修族谱》是一部瑕不掩玉的好族谱
【内容提要】现今编纂族谱的家族越来越多,这本是一件好事。然而,现在的族谱主修人,大都经验不足,编纂水平不高,特别是对族谱缺少研究,比较“陌生”,空有一腔热情。因此,所编纂的族谱,其质量普遍不高,各类问题“层出不穷”。《宁乡长桥张氏七修族谱》还算是编辑得很不错的一部家谱。本文应邀试着对该族谱进行了一番审读,实事求是的指出一些问题,供阅读本文者参考。
2018年国庆长假,秋高气爽,阳光灿烂,本该外出走走玩玩,因为诸多不便,个人选择了在家休息。利用这个机会,应编者之邀,对《宁乡长桥张氏七修族谱》进行了一番审读。
湖南宁乡长桥张氏,属于湖南南轩裔,其开派祖为张栻。张栻,字敬夫,后改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称张宣公。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中兴名相张浚之子。生于南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年),南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主管岳麓书院教事,从学者达数千人,初步奠定了湖湘学派规模,成为一代学宗。南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迁右文殿修撰,提举武夷山冲祐观。其学自成一派,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孝宗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去世,享年四十八岁。
长桥张氏支祖,为栻公八世孙张继斌。斌公五代单传至顺锡、顺铙。顺锡生子乾、子坎、子艮;顺铙生子宪。至此,始分枝别派,子孙瓜瓞绵绵,世系历历可考。长桥张氏族谱,自明代万历间首次创修,并于清乾隆、道光间两次续修。咸丰后,因种种缘故,锡、铙两房分修,光绪、民国中两房又两次续修。自民国至现今,已越八十余载。2015年底,经两房族内贤达商议,决定合修长桥张氏七修族谱。经一载努力,《宁乡长桥张氏七修族谱》终于编纂成功,并于2017年清明时节在宁乡县横市镇向阳村举行了隆重的发谱庆典。张氏祖源地河北省清河县张氏宗亲会,湖南省张氏文化研究会,以及相关市县张氏宗亲会、长桥张氏宗亲代表共1000多人,出席庆典。笔者有幸受邀参加了庆典,领略了长桥张氏的家族情结,见证了长桥张氏族人热情好客、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宁乡长桥张氏七修族谱》,共九卷。卷首所载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家族活动图片、题辞、捐资人芳名彩照等,共30页;第二部分:目录、序跋、派语、凡例、家规、祖训、源流、历史名人传等,共160页;第三部分,先祖世系及齿录,自君政公始,至继斌公15世孙(瑞字派)止,共322页。其余八卷,均为按照分支刊载各房德字派(继斌公16世孙)以下的世系与齿录。 族谱共载丁口6609人,其中男丁3053人,女丁3556人。
纵观全套族谱,印刷精美,装祯大方,设计规范,质量上乘。特别是该族孝红女士新拟定的40字续增派语“气势磅礴”,非国学功底深厚者,不可为之。但是,瑕不掩玉,族谱中也存在部分问题,这些问题是族谱编辑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因为时间与精力的限制,笔者重点审读了卷首和卷六。兹将有关问题分述如下:
一、关于部分文稿的问题
1.用词不妥。
(1)卷首第一部分,第19页,张国茂,“荣获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员,并发表先进适用技术专著”。会员,只能申请加入,不存在“荣获”一说,建议表述为:“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员”,或“为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员”。“并发表先进适用技术专著”,能够将专著名称补充上来就更好了。
(2)卷首第一部分,第21页,张礼平,“富甲一方”、“是我族人学习之贤杰”。古代,说人“富甲一方”,至少要有万贯家财,如今,也要有百万千万家财吧?“学习之贤杰”,动宾搭配不当,建议修改为“学习之榜样”。
(3)卷首第一部分,第23页,“喜庭翁响应族人合修族谱之盛举,康慨解囊”。只能响应“号召”,不能响应“盛举”。“康慨解囊”,应为“慷慨解囊”。
(4)卷首第一部分,第30页,张祖勋,“功德,2000元”。其他人都是捐资,只有他是“功德”,不妥。
(5)卷首第二部分,第5页,张国茂序,四字排比句,“立制规章,昭宗穆族,融资纳币,传文集会”,有生造词组之嫌疑;“谱牒落成,功莫大焉”,谱牒不能“落成”,只能大厦落成,建议改为“谱牒玉成”或“谱牒完成”。
2.序跋落款不统一。卷首第二部分,第4、5、25、160页,有的落款是斌公20世孙,有的落款又是南轩27世孙。建议统一落款格式。
3.旧式文章没有标点。卷首第二部分,历届谱序8篇(第36—54页),先儒修谱辩论(第61页),九皋公传(第62页),仲方公传(第63页),君说公传(第67页),魏国忠献公本传(第68页),宣公传(第87页),魏公像赞宣公像赞(第95页),定叟公传(第96页),镗公传(第98页),惟考公传(第100页),三锡公传(第101页),宗范(第108页),旧训十二条(第108页),(旧训)续增十八条(第111页),墓图说(第127页),祠规(第134页),祭礼(第138页)等,均没有标点。这个做法是不对的,应当重新标点。
4.先祖张栻的有关记载出现差错。卷首第三部分,第164页,关于张栻的记载中:“南轩小方文”,“绍兴三年癸丑八月十五日巳时生,淳熙七年庚子二月初二丑时卒”,“寿四十八岁”,“生三子:焯、炳、烺”。而第171页,却记载为:“南轩八方大”,“绍兴二年壬子八月十五日午时生,孝宗昌熙七年庚子二月初二丑时卒”,“年四十有八”,“子二:焯、炳”。据查有关资料,应该是:“南轩小方丈”,“绍兴三年癸丑八月十五日巳时生,淳熙七年庚子二月初二丑时卒”,“年四十八岁”,“生三子:焯、炳、烺”。同一部族谱,前后出现不同的记载,同时还出现差错,这是不应该的。
5.错别字较为常见。第177页,塟、葬同时出现,不规范;第186,源升、福升条目下,“属子弟”,应是“嘱子弟”;“遂宁”,应是“还宁”;“癸卿”,应是“癸卯”;第203页,左第3列,“明义裔仕秀房”,应是“明羲裔仁秀房”,该页中间,明义裔中至房派语中,旧派语、新派语最后一个派字,都是“长”字,明显错误;第204页,右边三处“明义”,应是“明羲”等等。
6.其他问题。
(1)卷首第二部分,第6页,源流序,一说挥公是黄帝子,一说挥公为黄帝孙,还说张若是挥公七世孙,中间多出了六代。这个本是因史料不全而无法考证、说不清楚的事,建议删除。另外,说张栻是挥公119世孙,张焯为120世孙,张明羲为121世孙,张继斌为126世孙,张顺锡张顺铙为130世孙……这个编序同样也是说不清的,建议删除。
(2)卷首第二部分,第24页,坎公支光显房房序中说,“兄弟用荣华富贵连贯起(谱)名不妥”,理由是“恐对用名之人不利”。这个不知是什么道理?个人以为,这个说法“无厘头”。同时,第24—30页,房序三篇,内容大同小异,没有突出本房的特色,而其他的如光月、光耀、光辉、光贤、光彩、光胤等房,却没有房序。
(3)卷首第二部分,第31—35页,客序三篇。笼而统之称呼为客序,目录中也只标客序。个人认为不妥,应分别标注序文名称。
(4)卷首第二部分,第153页,跋,仔细一看,只是几点说明,不能称之为“跋”,建议修改。
(5)卷首第二部分,第155页,跋(第二篇),第158页中,“丙申正月初五……联谊会第二次会议”,“丙申正月廿七……联谊会第二次会议”,应是“丙申正月廿七……联谊会第三次会议”。
(6)家族历史人物传缺失一部完整的族谱,家族人物传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而该次编纂的七修谱中,此项内容缺失,就是其支祖继斌公也没有传记文字,该族的其他突出人物本次也没有续写小传,旧谱中的人物传也不见重刊,这应当是一个失误。
二、关于个别编修格式的问题
1.女儿的“谱名”。七修谱以8卷的篇幅记载族人的世系和齿录,我重点审读了卷6。在该卷第322页,19世礼茂,育两女:乐双、乐菊,这两个名字,其实就是谱名;20世乐和,育三女:崇哲、崇卓、崇然,这三个名字,也是谱名。女儿该不该拟谱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依本人愚见,女儿是没有谱名的。像这样也给女儿拟谱名,只能算是“不懂规矩的乱作为”。
2.女儿上谱“双重标准”。上述乐双、乐菊,在第20世的齿录中,不载之,同样是上述崇哲、崇卓、崇然,在第21世(第330页)的齿录中,却详列3人的个人信息。同是女儿,只是“辈份”不同,有的上谱,有的不上谱,典型的“双重标准”。
3.出嫁女儿“神记载”。第329页,左侧第1列,乐忠长女崇璇,适杨俊臣……,第330页,右侧第1列,乐忠次女崇瑶,适王海军……这是自作主张的“神记载”。
4.世系截止无交待。第六卷,第134页,景恕公裔德甫公房世系中,16世德甫,传至18世芳宗、芳珠时(其出生于清同治、光绪年间),不知何故,下面就一片空白,没有交待了。是无后人?还是迁徙外地?或者其他原因?不得而知。同样,第137页,16世德美;第140页,16世德河;第141页,16世德洲;第142页,16世德隆;第143页,16世德高;都无交待就截止了。像这种情况,理应注明,否则让人费解。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作者简介】
张先德,字德富,男,汉族,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牌口乡人。湖南省南轩裔第28世孙。1963年8月生,1985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历。现供职于益阳市市直机关。自1996年以来,致力于寻根问祖与家谱研究,熟悉族谱编纂业务,对族谱序文写作见解独特,为全国柳氏、翁氏、周氏、刘氏、张氏等族谱撰写序文10多篇。2014年,主修《牌口张氏族谱》。2017年,主修《回龙潭刘氏族谱》。2019年,主修湘阴县《张氏族谱》。2010年以来,先后在《世界张氏》、《湖南张氏》、《天下张氏出清河》、《张氏文化研究》、《华声在线》、《清河张氏》、《宁化张氏》、《张氏宗亲会》、《张氏e家亲》、《谱事通》等各类媒体发表有关族谱方面的文章100多篇。
张育文,男,汉族,湖南省沅江市南嘴镇人,湖南省南轩裔第27世孙。湖南省宁乡市长桥张氏宗族联谊会会长,《宁乡长桥张氏七修族谱》总负责人。1967年10月生,1996年5月参加工作,高中学历。现供职于沅江市赤山供电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