禚昌友:社会发展对家族字辈的影响
没有华丽精美的辞藻,本文只是用朴实的语言以及亲身经历的家族修谱实例,对家谱续修中显露出的社会发展对家族的影响进行阐述。
内容提要:1、家族字辈意义;2、城镇化发展对家族字辈的影响;3、出生姓名终身制对家族字辈的影响;4、起名个性化对家族字辈的影响;5、家族观念淡薄对家族字辈的影响。
一、家族字辈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古代先民大多聚族而居,村落成为传统家族的重心。几千年来的封建理教之影响,先民由此而衍生出来的道德价值观,首先是儒家倡导的“仁孝”,形成长幼有序、孝悌仁爱的道德观念,并用家庭成员约定俗成和继承下来的风俗习惯,有效地维护血缘秩序,履行个人在血缘等级关系中被确认的权利和义务,为了维护这种等级的延续,这样就衍生了中国氏族的谱牒和字辈文化。
一个家族中同辈人为了体现在宗族中的关系,通常在起名时需找一个共同用字,不同辈分的共同用字排列起来就形成了这个家族用以标明世系次第的字辈。
字辈又叫字辈谱,又称班辈、字派、行派、派序等,即用以表明同一宗亲家族世系血缘秩序的命名字辈序列。这种字辈的效能,充分发挥了宗族共同体的世系链的作用,形成一种纽带,把一个家族的繁衍系统记忆几百上千年。同时家族字辈的形成,主要作用也是为了分尊卑,别长幼。此处的尊卑并不是指政治地位上的尊卑,而是指家族内部辈分的高下,以便于本族人之间的称呼。
字辈一般由本族长者商定排名,固定于谱中,写入家谱,具有宗族的权威性,后裔子孙按照字辈谱取名,一辈一字,世次分明地传承下去。若字辈接近尾字,则又要新编字辈,续接老字辈。即使家族分迁,散居各方,或年代久远,支派浩繁,世系庞杂,只要按字辈谱取名,就可保证同宗血脉的一气贯通,世系井然而不致紊乱。所以,这套高度宗法化的辈谱制度,是确保家族血缘秩序永不紊乱的重要方法,这也是中国传统社会里,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关系及孝悌观念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古代一种特别的家族“礼”制。
字辈是中国传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一般华人姓名形式,是由姓与二字名所构成。姓为祖先遗传;名字中的第一字是作为家族辈份的象征,须按字辈谱所定;因字辈谱为同宗族人所共有,大家皆按字辈谱取名,所以这类名字在民间又称“族名”、“谱名”或大名。
我们禚(zhuo)姓氏族定居于山东省郯城县新村,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先祖于明代万历年间就创修族谱,历代先祖都制定了比较规范的家族字辈体系,由于族人居住比较集中,本地先辈们都严格遵循家族制定的字辈起名。
但是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员的大量流动,对传统的家族字辈取名造成很大的冲击和改变。本文就以我们家族最近的续修家谱为例,从不同方面说明现在社会发展对家族字辈的影响。
二、城镇化发展对家族字辈的影响
我们禚姓氏族是一个古老而稀少姓氏,起源于春秋时齐之封邑----禚地,迄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家族历史,族人也广布华夏各地,其中以我地山东省郯城县新村为主要的聚居地,一个村内就有禚姓人口6000多人,是一个典型的聚族而居的氏族,本宗支分散在邻村的马头、重坊、周楼、港上等族人大概在1000多人,合计人口为7200人。
我们宗支于2018年进行家谱续修,我作为主纂修全程主导了整个禚氏族谱的编修工作。从2月份开始各房进行逐户统计族人资料,到9月份家谱纂修竣工,历时八个多月。
通过对统计的族人数据分析,我地族人总数为7200人,其中有近1100人分散在外地定居,通过各房对外居族人专门统计,发现定居在外的族人有三分之二定居于省内的临沂、青岛、济南等省内各地,这其中有大部分定居于本地的临沂市为主,另外有三分之一的族人分散定居于国内的上海、北京、福建、西安等大中城市。在这些分散定居于外地族人提交的家谱资料中,大多数族人资料都不齐全,如出生年月,配偶状况等都有遗漏,更为严重的一个现象就是所有分散在外地定居的族人,提供的出生子女的姓名大多数已经不在按照家族规定的字辈起名了,特别是90后至现在出生的,许多都是两个字姓名。从此次修谱外地族人提交的成员资料看,存在很多这种情况,谨举两例说明,如下面图一中定居上海的禚昌伟,配氏资料也不完整,其子女(轩臣、轩源)按照我地规定的字辈应该用“孝”字辈了。下图二中(禚强、禚壮)应该是“孝”字辈,(禚越、禚文)应该是“敬”字辈,但是他们子女都没有在按照家族里规定的字辈起名。很多定居在外地的族人的子女姓名都没有使用老家规定的字辈,这种情况,我们在续谱时就在名字后面给标明了家族应该使用的字辈。
通过我地此次禚姓家谱续修提供的资料来看,随着现在社会的开放和发展,许多族人因工作、经商、求学等因素都分散在全国各地定居了,与老家联系渐少,许多族人已不知家族里接续的字辈。另外各房还有很多定居外地族人,老家里已没有近亲属,直接没有接续族谱,更不知家族现在拟定的字辈。所以,中国城镇化的发展,人员大量流动,许多族人分散定居外地,对家族的谱系完善和字辈统一执行有着很大的影响。
三、出生姓名终身制对家族字辈的影响
名字是人类作为自然人在社会上的一种代表符号,在中国古代,人不但有名,还有字,名和字是有区别和不同的。后来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国人的名和字逐渐统一成名字。
中国人在出生时取的乳名,也叫小名,长大入学或行冠礼后取的名字——也叫大名,大名将伴随自己终身使用,所以中国人一般又有乳名和大名之分。一个家族中如果有规定的统一字辈,大名一般都是遵循自己家族规定的世系字辈起名的,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新政策的实行,现在一个人的出生,从医院登记的出生证明上使用的姓名,可能将伴随着自己终生使用,不在另起大名,也就是说出生时医学出生证明姓名也许就是你一生将要使用的姓名,上户口以及后来身份证的姓名和出生时的姓名是一致的,不在有乳名大名之分了。
比如在我们家族此次续修家谱时,发现本地各房族人提供的许多子女都没有按照家族规定的字辈起名,问其原因时都说是如下原因造成的,就是说给孩子上户口时,被要求户口的姓名必须和出生医学证明登记的姓名一致,但是出生医学证明的姓名都是家长采用的一些好听或者有意义的名字,忽略了要遵循家族规定的字辈起名的问题,造成许多特别是90后及现在子女都没能严格按照家族规定字辈起名。
通过这些实例,就要求族人必须知道出生的孩子在家族里是多少世系的,使用本家族的什么字辈了,在孩子未出生前就按照家族规定字辈把姓名给设计好想好。但是许多家长忽略了这个问题,从而造成了子女没能按照家族字辈起名,假如后来可以改名,也比较麻烦,有些家长就直接使用出生医学姓名作为终身姓名了,这也是出生姓名终身制对家族字辈的影响所致。
四、起名个性化对家族字辈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开放和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就连孩子起名也收到现在观念的冲击和影响。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受家族字辈观念的束缚,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追求个性和自我,不喜欢自家宝宝跟着堂兄堂姐的名字起,给宝宝起名字不按照家族字辈的情况越来越多,对名字没有那么多讲究了,只要求朗朗上口就好。现在人给宝宝起名字,之所以会出现不在象古人的百般郑重其事,这与我们整体文化氛围有着必然联系。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家族聚居的方式打散,家族成员散布于全国各地或者世界各地。现代人谁还记得自己家谱上规定的家族字辈?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姓名越发彰显个性,不少家庭在给孩子取名时,还动用了父母双方的姓氏,有的则融入更多现代元素,甚至略显西化。例如下面这些在家谱中子女的取名方式,都没有在按照家族规定的统一字辈,都是很前卫有个性时髦话,甚至西化。如:禚东方(应该是23世“孝”字辈),禚越禚文(按照我地字辈应该用24世“敬”字辈),禚远东(应该用22世“昌”字辈),超超、越越(应该是用21世“洪”字辈)。还有一些象禚子豪、禚子杰、禚一鸣,禚三多,禚一郎等等个性化时髦化起名,这里就不在列举。都没有按照我地规定的字辈起名。这些前卫个性化起名,对家族字辈使用产生一定影响。
五、家族观念淡薄对家族字辈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家族体制维系最长的国家之一,家族观念一直深植于人们心中,在漫长的历史当中,维系着一个家族的感情与发展。然而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出现,建筑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以家族为核心的社会结构受到很大冲击。特别是当代年轻人对于血缘、宗族几乎没有一丝尊重和亲近,提倡“我的生活我做主”,认为和老一辈总是存在价值观冲突。比如说在我们家族这次续修家谱时,按照家族筹委会的规定,本宗支所有族人每人上交100元的续谱费用,但是每个房都出现部分不交钱也不接续的族人,特别是一些年轻人总认为接续也可,不接续也所谓。虽然经动员说服,最终还有部分族人没有交钱续谱,他们也更不在乎家族字辈了。还有许多定居外地的族人,各房支头人通知几次要求来家续谱或者把家庭成员资料微信发回来,结果有的就没来续谱或者直接不回话。他们对传统的家族观念产生了根本性的动摇,用家族规定字辈起名与家族观念被润物无声般的弱化了。也许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社会的发展,家族观念淡化对家族字辈纽带作用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
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阐述了现在社会发展对家族字辈的影响,以一斑而窥全豹,也许这些是现在所有氏族共同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这些影响的分析,以此来提醒我们当代人,怎样保持和维护家族行辈的统一和延续。我们的祖先运用自己的智慧,从名字上创造了简单的识别方法,解决了氏族社会中族人间长幼尊卑、世系次第问题。传统的字辈命名,是我国传承千年的汉民族最重要的一种取名方式,也是我国家族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字辈揭示一个人在其同族成员关系中所处的等级,是中国姓名文化的最富于民族特色的部分,堪称中国一绝。字辈作为姓氏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优秀的科学智慧,是值得保持与推广的文化之一。我们应该将它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下去。
禚姓文化研究会禚昌友
2020年3月
作者简介:
禚昌友:男,汉族,名昌友、字尚古,山东郯城县新村开发区新二村人。禚氏二十二世孙。1956年出生,早年从教,后辞职奔波于社会,现从事苗木及绿化工程。爱好古文、诗词及古物,业余时间研究姓氏及对自己家族研究考证。把十几年来辛苦调查的族人资料汇编成册,先后出版了《禚姓源流考》以及《中华禚姓》等书籍,其中出版的《中华禚姓》因其文字精美、记载全面被中国姓氏文化研究会、中国家谱博物馆珍藏,并颁发收藏证书。2015年受当地政府委托,编纂出版了新村首部村志《新村史话》。2017年发起并领导的禚氏宗祠重建以及庆典联谊大会的隆重召开。熟悉家谱编纂业务,历时七个月把新村老族谱到现在谱近几万人的资料,按照房支远近世系层次逐人逐字进行编排续修,最终把郯城新村族谱系统地整编为三函十一卷,形成了新村禚氏家族从始祖谱到现在完整的家谱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