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网 >> 专家论谱 >> 浏览文章

李功成:联谊修谱二十载,唤起乡愁,造福桑梓

时间:2020/3/31 9:29:20 发布:新闻编辑部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二十年前的已卯重阳,我们戚李家李氏族亲500余众,兴高采烈从城乡各地齐聚戚李山流芳园前,参加“戚李家李氏宗谱颁发暨流芳园落成庆典”。这是李仲芳公后裔近500年来首次大团聚和首次祭祖大典。人们欢呼:“我们的家族有谱了!”一九九九年(已卯)重九这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李氏家谱首发,象征着仲芳公家族天长地久,百世其昌;耸立在流芳园中的仲芳公暨历代宗祖纪念碑,镌刻在李氏后裔心中,承载先祖先贤的业绩和精神万代流芳。那一刻,“团结奋进,为先祖增光,替后人造福”的誓言,在每个人心中激荡,化成凝聚全族向上向善,振兴家族的强大力量。

于是,以已卯重阳为起点,戚李家李氏族亲联谊会诞生了!它成为联系李仲芳公家族的平台、桥梁和纽带,唤起乡愁,造福桑梓,引领族亲奔向新的征程。

戚李家李氏文化礼堂修建起来了。香港李元冬老先生慷慨捐资建设的这座“楚才苑”,使家族有了自己的文化活动阵地。

台湾族亲李耀辉老先生为家族振兴朝思夕虑,数度往返两岸,发起建立英才奖学金倡议。这一扶智贫,兴教旺族的创举,在族中一呼百应。20年来,奖学基金积累逾40万,奖励扶助学子逾200人,兴教育人蔚然成风,立志成才报国的优秀学子脱颖而出。

公益性骨灰堂“戚李山公墓”的兴建,为移风易俗,改革殡葬创造了条件。在老党员、老领导干部、联谊会老会长李家喜的推动下,他胞弟脑溢血去世第一个在流芳园选择了壁墓葬。随后,他那个大家庭中去世了的亲人包括他自己辞世后都实行壁葬。党员带头破旧俗,树新风,在族中形成新时尚。

国家将清明节定为法定假日,联谊会组织城乡族亲公祭家族的公祖与先贤。给兴办崇仁小学的李少轩等六位先贤在流芳园举行公祭仪式,树碑立传,弘扬兴教育人的家族优良传统。每年清明的主题公祭,推进古老祭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真正发挥慎终追远、缅怀先祖、启迪后人的教化作用。

联谊会每年九月开展“明德彰善”活动,引导人们见贤思齐,向家族的道德模范和身边的好人学习。一批批优秀模范人物受到表彰,在家族中树立了榜样,弘扬了正气新风。此活动自2011年开展以来,表彰“积善之家”两户,孝老爱亲模范4人,诚实守信模范1人,巾帼楷模3人,热心公益模范3人,爱岗敬业模范4人,热心助学模范6人,激励人心向上向善,利国利民,为国建功立业,为家乡文明建设作奉献。

联谊会为加强本宗族海内外族亲的联系沟通交流,自2000年起,已编印《戚李山通讯》100期,及时传播家族活动信息,宣传先进人物事迹,公布族亲捐款及经费收支,以及族亲们关心的事项。与此同时,由汉南区科协退休老干部李诗冲自建的“戚李山网站”,更为海内外族亲提供了及时了解家乡家族情况的快捷平台。近几年,“戚李山李氏族亲之苑”微信群应运而生。这些信息渠道深受族亲们的欢迎和关注,形成新时代宗亲文化的一种特色,是联系各地族亲的桥梁和纽带,被以“四海为家”的族亲视之为自己的精神家园。

积极投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本族在首修宗谱中表彰的典型人物的精神风范和新时代要求,制定了《戚李家李氏文明公约》,提出了“立德、育人、创新、奉献”的新族训,并以此作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目标,作为宗亲文化建设的宗旨和纲要,经过反复宣传逐步深入人心。许多家庭还通过为老人祝寿,祭奠先人,进行家风传承;联谊会主编“李氏文丛”,已经编印回忆录、追思录等文集14种,以文化人,涵育家人的精神素养。

适时进行宗谱续修。2015年,在联谊会的主导下,根据一批老者的倡议,在己卯版首修宗谱的基础上,进行了丙申版的续修工作。因为始迁祖仲芳公在明朝初年由太仓迁鄂近500年家族不曾修谱,没有史料留存,己卯年首修宗谱,除了秉堂公在上世纪50年代初自编一套李氏世系源流之外,别无史料,这套宗谱只能详尽略远,反映当代人文情况。近十余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城镇化发展,人口大流动,本族祖籍戚李家渐趋空巢化。如不抓紧续修宗谱,往后的难度更大。丙申续谱我们本着创造性的转化精神,将己卯版以后家族的一系列活动集中载入续谱卷首,既是家族新。时期活动的实录,也为后世的宗亲活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它是本族的现代史,也是进行传统教育的乡土教材,受到族亲的肯定。

创新民间风俗礼仪,组织乡贤带头推动文明节俭操办红白喜事。乡村办理红白喜事的传统习俗根深蒂固。在全民奔小康的新时期,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们有了丰厚的物质基础,把大操大办红白喜事炒的沸沸扬扬,攀高比阔,讲究排场,衍生许多内容低俗的活动,使许多经济尚不富裕的人们不得不跟风随俗顾面子,结果落入贫困陷阱。这类世俗活动不能用行政手段制止。我们联谊会通过组织老党员、退休干部和有威望的族贤座谈讨论商议,制定了一套文明节俭操办自家红白喜事的方案,以倡议书的形式告知族亲,希望族亲理解、支持并能自愿仿行。这一倡议发起后,不仅有人带头实行,并且有了规范仿行,新风正气逐渐得到伸张弘扬。许多人操办红白喜事,自动把请客规模限于自家亲友,有的干脆只邀请家人参与。还有的办理丧事不请乐队,不打丧鼓,不用重夫,不收乡亲随礼,而由联谊会主持告别仪式,缅怀逝者生平业绩,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怀念追思的氛围,被认为是一种高雅格调、受到推崇好评。

加强联谊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作风建设。联谊会成立20年以来,之所以能在李氏家族中产生凝聚力、向心力、号召力、推动力,关键是不断加强本身的组织建设和思想作风建设,让这个班子尤其是核心骨干的结构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发挥正能量。由族亲中对家乡家族的振兴发展有热情、有感情、有激情,愿意为之效力,无私奉献,具有开拓精神和清廉作风,有组织活动能力的老党员、老干部,德高望重的老乡贤作为领头羊,团结带领一批愿为先祖增光、为后人造福,甘当孺子牛的精英,共同实践“立德,育人,创新,奉献”的联谊会宗旨。为此,20年来,依照联谊会章程,顺应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联谊会领导班子进行了五次换届,吐故纳新,新老交替,让优秀传统得以传承,新风正气活力不断伸张。这是关键的关键。

联谊会坚持“爱国尊祖,育德怡性,以文化人,求新求变,乐于奉献”的精神,将“八字族训”落地生根,将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族务活动不涉地方行政事务。联谊会各项事务按照民主协商方式议定,各项财务收支公开透明,让族亲知根知底,信得过,放得心,受得起检验。新近产生的第六届联谊会九名常务理事,被喻为九头“孺子牛”,他们“九牛爬坡齐出力,扛軛拉车不松套”,决心铁肩担重任,奋蹄新征程,团结族亲把柏木堂戚李家李氏家族建成美好精神家园而甘为新时代的“铁牛”,带领每个家庭、每个家族成员为实现中国梦发光发热贡献力量。

注:联谊会成立日期为1999年11月4日

作者:李功成,武汉市蔡甸区政法委退休干部,武汉戚李家李氏族亲联谊会顾问。

上一篇:禚昌友:社会发展对家族字辈的影响

下一篇:王天顺:议【羲皇子孙】与【炎黄子孙】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