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网 >> 专家论谱 >> 浏览文章

陈炼:用活文史编纂族谱,加强家风传承

时间:2022/8/18 11:52:17 发布:新闻编辑部

内容摘要:文史,是汉语词语,指文学、史学的著作或知识,也可指文化历史、诗话、文评之类的书[1]。族谱,是记录本支系的人文历史,有历史掌故、艺文、诗词歌赋、丁口世系源流、重大历史事件等等,编修族谱时必须要去寻找过去的人和事,通过挖掘这些沉淀已久或即将湮灭的历史,并使其人物和事件鲜活起来,才能激发族人对编撰族谱的积极支持和参与性。因此用活文史是编撰族谱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编修者须做好文史工作,为族谱编修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强家风的传承。

重点词汇:族谱,挖掘历史,用活文史,家风传承。

族谱,是一个家族血脉繁衍记录的载体,家族人文历史底蕴所在,家族拓展奋进,砥砺前行的真实反映,同时也是对当时社会各各层面的形态记述,是对一个家族和社会研究不可或缺的资料。一个家族,长达数百年甚至几千年中,总有出类拔粹,贤达俊彦,他们的故事在亲人们口口相传中再度加工,其伟岸形象不断激励后辈积极进取,为家国作出应尽的职责和贡献。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老人离世、社会变革、人口迁徙等诸多原因,许多有价值的历史事件最终因无记载而湮灭无闻,失去它应有的历史作用。当在为族谱编修收集资料时,会听到族人们口传的许多家族传说,或者文献中零散资料信息,有的与实际相差很大,有的仅点滴信息掐头去尾,有的闻所未闻。这些零散资料让人如坠云雾,雾里看花,百思不解,难窥全貌。要详细掌握这些资料,就要史海钩沉,运用地方史志、名人传记等文献中的点滴信息,具有敏锐的分析判断能力,发现、收集、甄別、考证与之相关联的信息,并运用多方资料去佐证信息的真伪和时效性,挖掘未知的历史,作到有理有椐,使人信服,确凿无疑。将这些有价值的资料,来之不易的文史资料用活,族谱中才能更好地将家族能人光辉形象重塑,人物鲜活起来。用活文史,为族人树立行为准则楷模,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传承他们的优良品德!

1、挖掘老族谱,收集散缺资料,丰富编修族谱,充实历史底蕴。

遂宁陈氏万源房,是清康熙年间,湖南安化县思贤保竹林溪旸二塆陈氏,永禄公携二子九纬、九维,侄辈九瑜、九璜数人远山涉水,逆江而上,来到川中遂宁永兴场开业奠基。后九日公由湖南迁桂花场陈家塆花拱桥。永逵公携孙绍鹏迁老池场席家沟、烂朝门。九都、九御二公迁新桥场宋林湾、梅家坪。九梅公迁新桥场菖蒲堰。九德、九儒、九二、九三诸公迁潼南区吊脚楼。绍龄公迁上安里黄泥沟。此后万源公房海一、海二两房子嗣以涪江分东西两岸沿江而居[2]。

那么长达三百多年间,这个家族有世系记载吗?2018年,这一支回到原乡对接世系,在民国二十三年族谱中,竟然发现有迁川遂宁后几代人世系,意外的惊喜让族人兴奋不已。原来在谱牒中查到迁川百多年后,湖南原乡因纂修族谱远涉异乡,不远千里奔波,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外迁遂宁的族人住址,由永兴杨渡坝惟礼公,热心招待安化亲人,为续修族谱搜集遂宁陈氏万源公房后裔资料。安化老谱在惟礼公行述中载:“……道光丙申(1836)楚乡族人来遂清理谱系,刻即合在遂族人,助赀帮费,必使入遂本支相继载入家乘。其承先启后之心,可谓深切著明矣。……”撰文者为受业邑增生赵壁撰,姻晚邑增生蒲如山校[3]。

遂宁蒲氏,系明末清初与陈氏前后入川后发展的望族,科甲蝉连,声名鹊起。从县志和族谱中可见这一事实真实可信。能在原乡找到如此重要信息资料,无疑是对外迁异乡后裔今天修撰族谱树立很好的榜样,编委会成员也以此为契机,竭尽全力收集各类资料,多方求证各类信息。通过世系对接,由祖籍地宗亲寄来海二房《陈氏续修族谱》,清光绪三十二年丙午(1906)湖南安化刻本三卷;《陈氏续修族谱》民国二十三年甲戌(1934)湖南安化刻本十一卷;海一房《陈氏续修族谱》民国二十三年甲戌(1934)湖南安化刻本十二卷;海二房续修《陈氏族谱》1996年二卷;通过网络,由宗亲提供同治十二年癸酉(1873)《陈氏康派续修族谱》不分卷三十一册。这些宝贵信息一下子丰富了族谱内容。当看到先辈积淀这么详细的历史文献和个人行述时,族人自觉地提供所知信息,不到三年,在编委会认真负责和族人积极支持下,一套上下册,65万多字,集艺文,世系源流等内容,长达千年的家族历史族谱终于刊印展现在族人面前,外迁本地谱梓竣,众皆庆贺完成数代先辈夙愿。正如总编主任显超宗长欣慰之余,抚其族谱时讲:“无愧族人重托,一块巨石终于放下了”。

清乾隆四十九年《陈氏增修族谱》,湖南安化老谱等书影。

2、乡宦贤达,族人口口相授的楷模,史志寻踪,焕发活力凝聚人心。

封建社会,阶层等级森严,要想改善生存环境,取得话语权,必须与朝中有关系,或有人为官吏,或科举中摘有桂冠,或世代是乡宦贤达的家族。先辈在异乡拓展奠基,经过几代深耕劳作,子嗣求学上进,终有入泮乡试中举,榜上赫然在列。在遂宁安居一支陈氏中,有一座瑞老爷墓,以及早已破败坍塌的故居遗迹,大家都知道他曾任宛平县知县,其它的都早已散失迨尽。当我们接手编撰该支族谱时,面对资料缺失,诸多信息无法核实,确实犯难一阵子。后来我们理出思路,一位知县,哪遂宁县志中有记载吗?从遂宁光绪五年己卯(1879)、民国十八年己巳(1929)县志的选举和乡宦中,终于查到陈瑞信息。陈瑞:清道光十一年辛卯(1831)科举人,字雪樵,官顺天府宛平县知县陞深州知州[4]。这给了我们明确的方向,在光绪年版《国朝全蜀贡举备考》文档内找到清道光十一年乡试举人中,陈瑞遂宁人;又在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版《深州风土记》,职官表中找到深州知州陈瑞,遂宁举人,文宗咸丰七年丁巳(1857)任[5];找到这些珍贵文史,对陈瑞这个人物的形象就充实丰富多了。这下无疑给宗亲们打了一剂强心针,原来先辈还有这么辉煌的过去,对该支长达半个世纪的编撰族谱行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给予宗亲们极大的信心和支持。编委会趁此东风,群策群力,划分责任,片区落实,限时反馈,各沟负责人督促联系人竭力全面收集,准确无遗漏,族人踊跃配合提供信息资料。之后我们又从多地旧县志、文献中查阅获取到不同时期的八位陈瑞[6];而清末云南举人陈瑞之妻缪嘉蕙,正是慈禧太后代笔宫廷画师,也为该支陈氏明辩,缪嘉蕙非该支陈瑞的夫人[7]。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在精心编撰,数次校对,一部集文史、世系源流、考证严谨的族谱得到该支宗亲高度赞誉和认可,圆了数代先辈夙愿。族谱梓竣颁发,宗亲们为这届修谱委员会辛勤付出,特赠送非常珍贵的姓氏摆件,并镌刻持有人姓名,留下永恒的记忆。清立宗长,更以私人名义馈赠红包感谢两位特邀主编。看着宗亲们手中棒着散发着油墨馨香的族谱,让我们倍感欣慰,同时也是对我们史海钩沉找到珍贵文史的认可而自豪。

图一:民国《遂宁县志》陈瑞;图二:清末《深州风土记》卷二职官 文宗咸丰七年 深州(知州/县) 陈瑞潼川举人;图三:清末《国朝全蜀贡举备考》陈瑞中举名录。

3、看待历史人物,不能脱离所处时代的历史大环境。

对于近代历史人物,处在民国时期的先祖,让我颇费心血和精力。祖父陈书丹,民国四川陆军军官校毕业,曾任职铜梁、大足、蓬溪县长,1951年去世,对他的个人生平经历一无所知,究其先祖人品几何?是悬在心中的一个巨大的包袱,寝食难安。族谱梓竣后,我利用业余时间搜集资料,旧书网中淘到与之相关书籍,师友们提供不少信息资料,或驱车前往异地查阅文献求证,几年下来,零零散散,杂乱无章,难遂其愿。前两年开始逐步整理归纳,渐渐还原祖父过往,知道他为人正直,爱国爱家,尽到历史赋与他的人生职责。在那军阀割据,国家动荡无宁日,人民赖为生存最基本保障都难以为继的时代,为政一任、造福一方百姓的清廉为官的风范,坚持修县志、建修公路、敷设电话,政声卓著[8]。从四川中共早期领导人楊闇公烈士日记中,可见他与烈士的革命友谊,深受友人杨闇公为民族解放的影响,同情和支持中国共产党[9]。从刘伯承元帅早期戎马生涯、新修铜梁县志中,他在刘伯承担任总指挥时,传达长官命令协助刘伯承军事行动;刘伯承在大足前线受伤后,当即被委任铜梁知事的祖父,为第二混成旅筹措军饷,可见熊克武、张冲等人对他的信任和倚重[10];就是退职回归乡梓,任县参议员时,也积极支持革命,为迎接解放出谋划策,利用身份保护地下党同志[11]。通过对处在当年那个时代,仅存资料中,先辈阙轶的了解,祖父那鲜活的形象跃然纸上,永远铭刻在后辈们心中,至此对祖父人品也就清楚明了,几十年来一直困绕在心中的包袱终于可以放下了。随着以先祖为圆点,涉及相关联的人物越聚越多,然先祖那一代,身处山河破碎,家园无宁,为民族解放而经世济民,或投笔从戎,或从业商贾,或实业救国,为中华之强盛而奋不顾身,实为今日盛世中华尽到历史赋予责任奠基的一代,铭记感恩先辈们。当超越出血缘关系,历时六七年时间,将这些多点汇合后,通过全方位的描述,追述一个时代的过往,彙集成文,一本《陈书丹资料汇集》得以刊发。以当年时代大背景下,超越自我的家国情怀,合理释疑与祖父相关联这一代人的过往,不允失公正,对於历史人物,不能用今天的标准而脱离所处时代的历史大环境。为族人和师友保存史料,用这种方式纪念先祖和他那个时代,无疑是成功的,同时也得到很多亲友和文史界的老师们认可。

《陈书丹资料汇集》书影。

4、用活文史不止编修族谱,更主要是族人见贤思齐的楷模。

族谱特有的体例,夹杂古文、骈文、诗词歌赋等古体,有的因未了解而看不懂,有的因繁杂而认为深不可测,不知所云,没耐性去看,只要认真去细看,学习研究,会得到一种心灵的洗涤,深为前辈的开拓奋进,积极向上,孝老敬亲等诸多良好品德而钦佩,向前辈学习。编修族谱就是将那些过去的历史人物,让他们光辉形象鲜活起来,将当代各行各业俊杰,尊祖睦亲,团结友善等族人的优良信息资料充实完善族谱。见贤思齐,增强族人凝聚力,搭建族人合作平台,同根共兴,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品德、良好的家风家训代代相传,相信未来一定更加美好!

结语:挖掘历史文献非常重要,用活文史就是对族谱编修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我们姓氏文化爱好者非常重要的基本功,所以必须要多方搜集文史资料,不放过每一个细节,认真核对,尽职尽责,竭尽所能的完成这一项承前启后,光荣而艰巨的工作,华夏历史文化渊源绵长,记录好昨天的历史,也是为了我们今天不会被历史遗忘,家风传承而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 网络词条。

[2]《遂宁陈氏万源公房族谱》谱序,2020年庚子刊印。

[3]《陈氏续修族谱》,民国二十三年甲戌(1934)湖南安化刻本。《遂宁陈氏万源公房族谱》,2020年庚子刊印。

[4] 光绪五年己卯(1879)《遂宁县志》。《中国地方史志集成》四川府志辑(21)含民国十八年己巳(1929)《遂宁县志》刻本。

[5] 光绪版《国朝全蜀贡举备考》。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版《深州风土记》。

[6] 光绪版《云南通志》四位陈瑞,含缪嘉蕙的丈夫云南举人陈瑞。《古今同姓名大辞典》四位陈瑞,含遂宁陈瑞,彭作桢辑著,上海书店印行,1983年10月出版。

[7] 光绪版《云南通志》卷176人物志七之三,列女三(云南府)。

[8]《中国地方史志集成》四川府志辑(21)含《蓬溪近志》民国二十四年乙亥(1935)刻本。

[9]《楊闇公日记》,杨绍中、周永林、李畅培编辑整理,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1979年11月第一版。

[10]《刘伯承早期戎马生涯》,姜山、刘备耕、王承哲、朱开发著,人民日报出版社,1985年12月北京第一印刷。《新修铜梁县志》,郭朗溪著。始修于1946年,成书于1949年12月下旬;1992年铜梁县地方志办公室印。

[11]《开县志》,四川省开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1990年12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

陈炼,字啟明。重庆开县中和人。1985年初中毕业,同年进入开县绸厂工作。企业改制关闭下岗后从事水电务工,2002年随三峡移民迁遂宁市仁里镇,从事水电、灯饰安装,户外光彩亮化工程、户外广告安装等工作,曾从事灯饰经营。先后就职遂宁市北兴、金安、君宏物业公司物管水电工。

2016年凭一己之力开始慎终溯源,并找回原乡,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衡龙桥镇河图村;并逐步整理本支系家谱资料,在陈祖军老师(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辅导下,独自撰写《重庆开县中和陈氏宗谱》。在蓬溪文史委主任胡传淮先生(巴蜀文史研究学者)引导下,业余关注利用网络学习宗族、历史等文化知识。协作参与《遂宁陈氏万源公房族谱》编撰,《遂宁安居陈氏于诰公房族谱》特邀执行主编。历时六七年收集整理编辑《陈书丹资料汇集》内刊,可填补部分家族谱志和地方志史料。

上一篇:吴氏世系漏代考

下一篇:清初雅尔湖佟佳氏功绩评述——以家谱为中心的研究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