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网 >> 专家论谱 >> 浏览文章

卢法舜:对认定卢氏县为中华卢姓祖根地的感受

时间:2022/9/27 15:24:45 发布:新闻编辑部

时间的流逝是历史的过程。2019年7月卢氏县被认定为中华卢姓祖根地至今已经两年多了,作为中华卢姓发展进程中的大事已经载入史册。我作为卢姓宗族的一员,非常热爱卢姓历史文化,并将其作为晚年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曾经先后三次去卢氏县寻根问祖,同卢氏县历史文化爱好者交谈多次,求教过一些研究卢氏历史文化的专家学者,有些事还身在其中。因此,对研究认定卢氏县为中华卢姓祖根地感受颇多,并且随着时间推移日益深刻。现在择其要谈以下三点。

第一点认识和感受是:卢氏县蕴藏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对专家学者有强大的感召力、吸引力。

据有关资料记载,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2019年7月,先后到卢氏县实地考古发掘、考证和研讨卢氏县是中华卢姓氏族远古始源地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有一百多人,其中主要的有: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所长周明振等3人,考古发现古动物和人类化石为时三个月。

1981-1982年,中国考古研究所赵芝荃,河南省考古研究所贾娥、李景华,山西省考古队高天林,洛阳市文物专家黄士宾等9人,在祁寸湾考察神农氏初国都城之地大型聚落墓葬群。

2004年,卢氏县文化研究会获准成立,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彭修身为会长,卢明、李新治等为副会长,在全县广泛开展乡土文化征集和发掘研究工作,先后两次诚邀专家和历史文化资深人士50多人,研讨卢氏文化的发掘、利用等问题。

2013年7月,“2013年中国?卢氏历史文化研讨会”在卢氏县举行,到会者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袁义达、徐义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常耀华;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原专职副主席、研究员王凤显;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周书灿;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何光岳;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首席研究员和河南史学会副会长张新斌,中原文化研究所副所长、甲骨文博士、研究员李立新和研究员马世之、任崇岳、李乔及副研究员唐金培、张玉霞、陈建辉、李龙等;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副调研员徐玉清;河南大学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教授李玉洁;郑州大学研究员赵长海;河南工业大学副教授杨丽;河南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刘德杰;甘肃省金川有色集团公司退休干部、研究员邵如林;卢氏县卢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研究员武金钟和中学退休教师李新治等20多个单位、70多人。

2013年11月,中国教育电视台驻河南记者站姓氏摄制组记者2人,赴卢氏县祁寸湾等处采访,拍摄《河南卢氏地理文化博览》专题记录片。

2014年8月,央视九频道《万家姓》大姓摄制组记者3人赴卢氏,先后到祁寸湾、卢王古城等拍摄卢姓始源地实景。

2016年秋,河南电视台“对话中原”栏目组记者2人,采访卢氏文化研究人员牛爱军等8人,采集卢氏历史文化故事。

2017年12月,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卢姓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卢德华率领郑州市和洛阳市部分县卢姓历史文化爱好者20多人,参观卢方国古城、卢君冢、卢敖垌。

2018年5月,全国暨河南200多位卢姓宗亲和专家学者聚集卢氏县,研讨卢姓历史文化和前往卢氏古城拜祭卢姓远古先祖。

2019年7月,卢氏县为中华卢祖根地研究认定会在卢氏县城举行,与会者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家、研究员、甲骨文研究领军人物、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宋镇豪,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姓氏文化研究专家、华夏姓氏研究中心主任袁义达;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中国殷商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朱彦民;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华夏姓氏研究中心主任杜勇;中央团校科研部主任、教授、著名姓氏与家谱文化研究专家王大良;苏州大学教授、东吴学者周书灿;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谷建全和研究员张新斌、李立新、李乔等13人。

另外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退休师级干部卢同笋、河南省信阳市姓氏文化资深学者余道金和北京市金融家卢长福特派代表等人士先后赴卢氏县考察卢姓历史文化和寻根问祖。

从上述先后赴河南省卢氏县发掘、考察、研讨中华卢姓历史文化和拜祭卢姓远古祖先的人员情况看,他们具有六大特点:一是地域广,基本上遍布全国。二是供职单位层次多,国级、省和市、县级单位都有。三是职业行业广,党政干部、科研教学人员、科技工作者、工人、农民、媒体工作者、在职者退休者都有。四是人数多,在考证、研究一个县历史文化的人数方面罕见,对卢姓来说前所未有。五是目的明确,目标一致,志同道合,都是为了寻根问祖和学习研究姓氏文化、增长历史文化知识、坚定文化自信。六是整体素质高,史学造诣深,专业职称副高以上者50多人。他们之所以从四面八不约相互,蜂拥而来,是因为他们“慧眼识珠”,从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发展轨迹中,发现了卢氏县这方风水宝地蕴藏着深厚的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宝藏,是发挥聪明才智的大平台,能够在历史学研究中有所发现有所建树。否则,谁也不会到此进行“无效劳动”。这是他们“文化自信”和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信心、决心的体现,是姓氏历史文化研究的一大幸事,可喜可贺。

第二点认识和感受是:专家学者为研究卢姓历史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对卢氏县为中华卢姓祖根地作出了科学结论。

关于这一点,四个权威性文献和38篇学术研究论文均有详实记载。

文献之一《“2013年中国?卢氏历史文化研讨会”会议纪要》记载:会议就尊卢氏、卢氏古国、卢姓渊源、秦博士卢敖等议题展开讨论,并就以下问题达成共识:(一)尊卢氏为上古伏羲氏族群的氏族和氏族首领,在上古文化中作出了重大贡献。文献记载尊卢氏的活动中心在陕西蓝田县,其东界到达豫西的卢氏县,并在这一地域留下了卢氏山等与卢氏相关的一些地名,卢氏县立县于秦置三郡时期,而非立县于汉武帝元鼎四年置弘农郡时下设的卢氏县;卢氏县得名于卢氏山,而非得名于卢敖。(二)尊卢氏的后裔繁衍发展为卢戎,在夏、商、周时代于今卢氏县一带建立卢氏古国,即甲骨文卜辞中所谓的卢方,亦即《商书?周书?牧誓》所载武王伐纣时率八国之师中的卢国。卢人一支随太公姜尚迁于山东,并在清河一带发展壮大,形成今天中华卢氏主干;一支于春秋时期南迁湖北南漳县一带。追根溯源,河南卢氏县应为中华卢姓最早的起源地。(三)秦博士卢敖既是秦代一位左右时势的著名方士,也是民间传说中得道飞升的仙人,还是卢姓第一位见诸文献记载的历史名人、范阳卢氏的始祖。他是燕人,曾客居于齐,最后隐居并终老于河南卢氏县,史志有载,遗迹犹存,是卢氏县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之一。

文献之二《卢氏县为中华卢姓祖根地研究认定会纪要》记载: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南开大学、中央团校、天津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13位先秦史、古文字与姓氏文化专家,就中华卢姓起源地问题进行了认真深入地讨论,并达成以下共识:(一)卢氏县是尊卢氏的重要活动地方。尊卢氏为上古时代重要氏族或氏族首领,文献中称之为古帝。其名见于《庄子?胠箧》,班固《汉书?古今人表》,皇甫谧《帝王世纪》及司马贞补《三皇本纪》等文献,并见于上博简《容成氏》,说明尊卢氏的历史至迟自战国时期已见诸文献。(二)商周时期的卢方在卢氏县一带。卢国是一个古老族帮,是助力周武王灭商的八个方国之一。商周甲骨文、金文及殷墟妇好出土的一件玉戈上曾见“卢方”“卢”“卢白(伯)”等文字。特别是妇好墓出土的商王武丁时代的玉戈上有6个铭文“卢方皆入戈五”,意思是卢方进贡五件戈,而皆为卢方首领。可见当时卢方与商王朝的关系相当密切。商王康丁时,卢方首领被杀,成为殷人祭祀的牺牲品,从此双方交恶。商周时期,卢方国也在卢氏县一带,在族源上与尊卢氏有关。从与商周关系推测,卢方所居住的地域在今卢氏县一带可能性很大。从方国间关系看,卢方是时居今卢氏县,殷商末期南迁湖北西北一带;武王伐纣之时,卢方参加了推翻商纣暴虐统治的战争而载入史册。(三)卢氏县名以及与卢相关的地名是卢姓寻根问祖的重要依据。卢氏县长期以卢氏命名,这在全国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县境内至今保留着许多与卢氏有关的地名、语言和传说,反映了卢氏县与卢姓的关系密切。卢氏县为古帝尊卢氏的重要活动区域,商周时期的卢方也在卢氏县一带,春秋时期载于史册的卢氏城,就是因卢国人长期居于此地而得名。因此,卢氏县与卢的历史,不仅拉长了中华卢姓的源流,也为全球卢姓寻根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撑。

文献之三是宋震豪在卢氏县为中华卢姓祖根地研究认定会的结论发言(讲话录音要意)指出:我用一天半的时间看了东明镇卢氏古城和三角城卢氏古城,这里的文化非常深厚,特别是东明镇的卢氏古城,城墙保存的今天起来满目疮疫,古风很厚,它的考古文化层是建在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聚落遗址之上的,城墙基本上是战国秦汉时期的。我随手在地上捡起仰韶文化彩陶,就像跟6000年前的先民在做一种文化交流。对卢氏的追踪要建立在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下面进行考察。对卢氏地方来说,经过2004年以来当地贤达对乡土文化的研究,2013年张新斌带领大家做了很好的、非常精深的学术认证,我觉得已经到了收官阶段,就是卢氏应该是中华卢姓的始源地,是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卢氏宗亲来到这里,就等于找到了自己老祖宗的根据地,这个认证会基本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有些事还要需要进一步展开论证,以后继续再做做工作,但这不影响卢姓祖根地在卢氏的认定。

以上三个文献所谈及事件,专家学者的38篇研究成果文稿均有详尽论述,已编辑成册,冠名《河南历史文化研究》丛书出版发行。

文献之四是河南省姓氏祖地与名人里籍研究认定中心印发的《关于“卢氏县为中华卢姓祖根地”的研究认定结论》。这个认定结论是在上述三个文献基础上作出的。全文是:“卢氏县人民政府:接悉贵县人民政府2018年7月23日《关于认定卢氏县为中华卢姓祖根地暨建设中华卢氏大宗祠的请示》后,我中心依照工作条例和程序,对相关工作进行考察和指导。于2019年7月12日~13日,在卢氏县召开了“卢氏县为中华卢姓祖根地”研究认定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央团校、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10余位先秦史、古文字与姓氏文化研究专家,组成评议组,实地考察了卢氏县与卢姓相关的遗迹,并在听取卢氏县“卢氏县为中华卢姓祖根地论证报告”的基础上,围绕这一议题进行专业研究和讨论,最终形成“卢氏县为中华卢姓祖根地”的认定结论。”

基于以上情况,我认为认定卢氏县为中华卢姓祖根地重大的意义和作用至少有五点:(1)远古卢姓先祖在卢氏县生存、活动的遗址尚存、实证确凿,冠以卢字命名的山岭、河流、村庄比比皆是。(2)把卢姓的历史溯源到了殷商时代,甚至“三皇”时期,并且进一步认证了4000万年前的“卢氏跗猴遗址”和10万年前的卢氏智人头骨和牙齿。说明卢姓是中华民族中最远古的族群之一。(3)卢姓先祖助周伐纣,为中华大统一作出了重大贡献。(4)专家学者没有地域观念,更没有宗族观念,对卢氏县是中华卢姓祖根地达成共识,是长期发掘考察研究的重大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非一人之言,非一家之论,其广度、高度、深度前无古人,今无他人。(5)河南省姓氏祖根地和名人里籍研究认定中心的结论是官方决定和权威结论,具有法律效力。据《河南日报》记者尹勇2009年9月12日报导:该中心是河南省人民政府2009年9月初批准设置,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管,挂靠在该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其职责是整合各方面社会力量,对全省的姓氏和寻根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认定的范围包括姓氏起源地、郡望地、分支祖居地、历史名人里籍地和出生地、终葬地以及历史事件发生地等,以促进海内外华人来河南寻根谒祖活动的有序开展,促进寻根文化和寻根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读者,作为姓氏文化爱好者,尤其是卢姓宗亲,对于“卢氏县为中华卢姓祖根地的研究认定结论”,应当尊重,应当认同,而非相反。

第三点认识和感受:中共卢氏县委、卢氏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科学决策、大力支持是卢氏县为中华卢姓祖根地研究认定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卢氏县位于河南省西部、三门峡市西南部,地处黄河、长江分山岭南北两麓,跨崤山、熊耳山、伏牛山三山,面积4004平方公里,千山起伏,有大小山峰4037座,万壑纵横,有河流涧海2400余条,构成了山川壮丽、水秀山明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面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为“河洛文化”发祥地重要组成部分,已查明古文化遗址63处,其中生物化石点40处;有省、市、县文物保护单位153处。中共卢氏县委、卢氏县人民政府历来都十分重视历史文化的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据《卢氏县志》(1988-2000)记载,已出土恐龙蛋等文物150件,西汉至北宋的古钱币72.4万枚、3500多公斤,1995年首次出土彩绘塔陶罐,馆藏文物2500余件。2000年开展文物征集活动,征集文物333件,其中一级品1件,二级品4件,三级品126件,被评为省文物征集先进单位。但是,他们并不以此为满足,承前启后,统揽全局,纵贯古今,以卢氏县名为切入点,以考证卢姓起源为主线,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开创历史文化发掘、研究新局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2004年,县委决定以老干部咨询团为主体,由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彭修身任会长,副主任卢明等为副会长,原副检察长卢增伟、教育体育局书记卢俊杰等为骨干,吸收热爱历史文化、具有一定文史功底的老干部、老教师,成立了卢氏文化研究会。这些人,热爱故乡,热爱乡风民俗,乐于奉献,动脑动手,不辞劳苦,不长时间便集体编写了180万字的被誉为卢氏历史文化百科全书的《卢氏民间文化概览》;李新治的《卢氏探源》、武全钟的《卢姓溯源》、周崇高的《中华卢氏源于河南卢氏》、宋万民的《卢氏县乃中华卢姓之始祖地》、郭永祥的《卢氏县是中华卢姓发祥地》等11篇研究成果相继在有关报刊上发表。

为了学习经验,寻求外援,县委、县政府支持走出去开展外联工作。副县长梁信志先后两次带领工作人员参加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召开的年会和举办的姓氏文化学习班。副会长武金钟多次进京、赴郑和三门峡市,同大专院校、社会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联络沟通,争取他们的大力支持。文化研究会成员和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不分份内份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渠道和时机,收集、征集资料,不图名利,为卢氏文化研究尽心出力。功夫不负有心人,诚意终久感动了“上帝”,曾任省台办主任宋丽萍同志闻讯后,协助诚邀省社会科学院张新斌、李立新、陈建魁研究员多次赴卢氏县考察和指导工作。

2013年7月,主办了来自全国70多人参加的“2013年中国?卢氏历史文化研讨会”,在历史和姓氏文化在多学科交汇点上、在专业研究与业余研究相结合等方面找到了最大公约数,梳理上古跟卢氏有关的卢国、卢邑、卢氏城、卢氏县后,对商代的卢方即卢国,国号参卢和卢国亡后形成卢姓达成共识,把卢姓历史上溯到了3000多年以前。从历史学、文学、民间传说三个角度说,对卢敖的研究,会上发表的四篇文章居于学术前沿。

2018年5月,主办全国暨河南有200多位卢姓宗亲参加的卢姓文化研讨会,祭拜卢姓先祖,使卢氏县进一步走出了河南,提高了知名度,扩大了影响。

2019年年7月,承办《卢氏县为中华卢姓根根地研究认定会》,县委常委、副县长王利国以卢姓历史文化为主题汇报了卢氏县历史文化研究工作情况,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好评。

2019年8月,在郑州市举行“卢氏县为中华卢姓祖根地”授牌仪式,县委常委、统战部长史锁茹在会上发言,彭修身作书面发言。 

2019年7月授牌后,县委、县政府制定了文化开发建设和利用规划,修复、新建文物保护建筑物11处,使人们看到了卢氏县日新月异的新面貌。

从2004年至2020年底,县财政和民间为历史文化研究工作投入资金180多万元,这对于富县来说,是“九牛一毛”,根本不算什么。但对曾经是贫困县的卢氏县来说,则是尽力而为了。就在这样情况下,他们研究卢氏文化的工作有声有色,实效有目共瞩,有口皆碑。

总之,中共卢氏县委、卢氏县人民政府在中华卢姓祖根地研究认定工作中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任何民间社团组织难以替代和比拟的。任何民间社团组织要想使自己参与的事业顺利进行和取得理想成就,必须得到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上一篇:张德奎:沙随张氏族谱续修心得

下一篇:卞士生:谱事儿情结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