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网 >> 专家论谱 >> 浏览文章

卞士生:谱事儿情结

时间:2022/10/2 16:31:01 发布:新闻编辑部

内容提要:本文是作者为《卫辉卞氏族谱》撰写的自序,作为家谱论文稿件,略有修改。本文主要论述了主编续修家谱的全过程,并且描述了期间了解、认识、接触的人和事。浓浓家谱情,悠悠天下事。感慨之余,道出了人世间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千古以来,人世间有一道哲学难题:“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这也是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久久解不开的心中大惑。其实,打开这个谜锁的钥匙就是家谱。

img-1.jpg

我与谱事儿结缘于 2019 年 9 月。当时母亲离世五年多了,春节回老家上坟时我有感而发,写了一篇《卞氏家谱修编设想》的文章,投给了河南省家谱馆,其新闻编辑部当月24日予以发布。2020年元月,老父亲又离我而去,悲痛之情,至今难节。之后,不知不觉开始关注家谱问题,并逐渐产生了兴趣,业余研究起了卞氏文化。

2020年5月,我有幸加入了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家谱委员会。同年10月4日,在郑州又参加了第六届中华家谱展评大会,并聆听到魏怀习馆长的高论:“我从哪里来,家谱有记载;我到哪里去,家谱有延续。”此20字精言高度概括了家谱基本功能的核心内涵和深远意义,一下子把我带进谱牒文化的精神家园。可以说,谁读懂了生命的来龙去脉,生命也就成了一部深刻的谱书。

闲暇之余,拜读老谱;殷殷之情,先辈之功。《卞氏族谱》,谱序简明;寥寥数语,道出流程。第一次: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元月间,村里同族人卞永泰等 6 人倡导组织坟会创建了家谱。1951年给先祖立碑春秋纪念。多年后因管理不善,宗谱失散。第二次:1995 年 6 月间,我门里大伯卞振华等 12 人,重新研究宗谱工作。经过多方查证对照,在大伯等人的组织下,历时一年半,《卞氏族谱》于 1996 年 12 月告竣。现在回忆想想,第一次创建家谱时我尚未出生,第二次续修家谱时,过了而立之年,我在鹤壁矿区安家落户已有 10 年。但那个时候,因平时回老家较少,所以对家谱及谱事儿几乎没有什么概念。

到底“我是谁”?在我出生到懂事或走向社会时,老乡就会问“你叫啥?今年多大啦?”“你是哪个庄的?在哪儿住?”“恁爹是谁?你兄弟姊妹几个?你是老几?”等一系列问题。而家族的老人或大人就会告诉我:“记住啦,你姓卞,你是卞家的人,你老家是贺生屯前街的,恁爷叫卞永义,弟儿们 6 个,排行老四。恁伯叫卞振庆,恁妈街坊同龄人都喊她老孟。你一个叔,俩姑姑,姊妹五个,仨小儿俩妞儿,小孩中你是老大……”。

是的,当你记住了类似上述的家乡话或方言时,说明你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姓氏及家族血缘关系了,通过这个姓氏还可以进一步追根溯源,了解你姓氏的前世今生。

家谱不仅记录着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细数老家谱世系名录后得知,里面记载排列着我卞氏家族一世至十六世共460多人的名字,其中有三分之一强的人已离开了世界。

中国人重孝道,最根本的是讲求慎终追远,饮水思源,不忘血脉传承,不忘祖宗先人。我卞氏祖茔碑上就刻有联语:“敬先祖百世常存,孝父母永保平安。”我高祖卞文魁的墓碑上:“慎终不忘祖尚德,追远常存一片心”。寻根问祖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国人自古重视家的根系源流。家谱,延续着家族的血脉,更传承着祖上的遗训和期望,一代代的接续,或绵延家风,或与时俱进,而为人孝悌,始终是治家的根本。

“盛世修志,家兴续谱”。这是中华民族的千年传统,国盛家兴是不变的历史规律。有家谱研究专家说:续修、新修家谱既是一个家族的头等大事,也关系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在家谱文化中有一个共识:30 年一小修,50 年一大修。如此这般,一是凝聚亲情血缘;二是从侧面记录国家历史的发展。古语云:三世不修谱为不孝。家法坏,谱谍尚有遗风;谱谍坏,人家不知来处。故谱不可不修。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如今,编撰我老家谱的人要么走了,要么年事已高。那么,当下谁来接续呢?

从1995年6月我族人开始续修《卞氏族谱》起,截至今年六月,已经整整 28 年了。如今我已接近花甲之年,到了即将退休的年龄,闲暇时间也多了起来,近年来又阅读了不少姓氏文化、寻根问祖的书,于是,我就毛遂自荐,自告奋勇,义不容辞地担起了续修家谱的重任。这是我离开老家整整四十年后,对卫辉卞氏列祖列宗的一种敬仰之情、追思之情,更是对家乡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们的一份浓浓的离别乡愁,感恩馈赠!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在鹤壁矿区办公室工作期间,我就结识了三位卞氏同宗:原河南省煤炭厅办公室主任卞书田,原鹤壁矿务局生产处工程师卞金岭,原鹤壁矿务局职工总医院药剂科的卞德轩,他们是我业务上的领导或同事。当时遇到卞姓人感到稀罕,也很好奇。

卞主任常到鹤壁矿区调研指导工作,他是我的良师益友。他才艺非凡,拥有三绝:著书立说、左手反书、摄影照相。在职时,他是编著河南煤炭志的专家。退休后,他矢志不渝,老骥伏枥,主编多部图书。近两年和他见面后,他惠赠我三本书,分别是《波澜壮阔 90 年》(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河南省煤炭系统诗书画影优秀作品集)、《诗韵心声》(河南省工信系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诗词集)、《携手走过 50 年》。虽然我们并没有过多探讨卞氏源流及家谱等方面的问题,但他这种“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精神着实令我感动,对我续修家谱增添了信心。

父亲生前我曾经问过他村里卞氏祖先从哪里来,他说是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过来的。其实,在整个河南,在山东、河北、北京、天津、江苏、安徽等地……乃至大半个中国,广为流传着一首歌谣:“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古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民间还流传着若干关于大槐树移民的故事和传说。

通过本次续修家谱,我对先祖的迁徙源流有了进一步的认知。据我卞氏祖茔碑刻记载,自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 年),我卞姓始祖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徙至山东济南府德州青龙镇,历时282年;后因避灾荒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 年)迁入河南省卫辉市贺生屯村定居,至 2022 年又历时 349 年。这些信息资料佐证了父亲生前的说法基本上是正确的,但由大槐树迁入德州青龙镇这 282 年(11 代左右)的历史情况是不清楚的。

据本次续谱副主编卞启山讲,当时从德州青龙镇出来卞家兄弟两人,迁到贺生屯定居的是老大,老二不知去向何方。二人分开时留有代号,老大叫“干枝梅”,老二叫“苦菜花”,为以后见面时的约定暗号。不过,这种说法的来历我还不十分清楚,也许口传是真实的情况,但至今毕竟还是个谜。

近期,山东德州杨安镇同宗卞英伟联系我,来河南考察旋翼机生产制造单位,我在郑州上街机场与他短时相见。他对我说,过去的德州青龙镇是现在的宁津县柴胡店镇,此地有个卞家村,应该是我祖上落地生息的地方。不过很遗憾,据英伟回去到卞家村探访回信说,该村已经没有卞姓人家了。当下,我没有时间或机会,前往洪洞县及德州当地寻根问祖,查证卞氏迁徙史料,验证迁徙轨迹。作为“德州青龙镇”之谜,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慢慢解开。

此外,父亲生前还对我说过,新乡市原阳县姓卞的较多。因原阳县离我目前居住的郑州小区较近,仅有黄河之隔,为此,我专门抽出时间到黄河北岸的祝楼乡姚村调研考察,先后认识了卞诚纪念馆的馆长卞晨光,祝楼乡干部卞克,村干部卞长旺,河南省三农杂志社新闻中心主任卞瑞鹤等宗亲,并通过瑞鹤拜访了他二爷——中国著名作家卞卡(卞光兴)。

根据卞晨光提供的《卞氏宗谱》(2008 年 2 月重修),我大致了解了姚村及周边乡村数千卞氏族人的迁徙、字派及分布情况。

img-2.jpg

▲原阳县祝楼乡姚村《卞氏宗谱》《字辈》《重修宗谱序》

原阳县志上,有一首叫《老卞》的民歌:“咱老卞,真好汉,领着八路来抗战。先打盐店庄,后占原武县。汉奸日寇都完蛋,百姓个个都夸赞。”这老卞,便是卞诚,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原阳大地上,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原阳的革命和人民政权的建立,他功劳卓著。

卞诚是原阳县革命事业的创始人,原名卞明安,1918 年 1 月生。他 1933 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先锋队,1936 年因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当纠察队员被学校开除,后与一些同学转往延安寻找中国工农红军,于 193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刘伯承、邓小平开辟的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太行军分区豫北工作团担任民运部长。

1940年,卞诚受上级党组织派遣,回到家乡组织与领导抗日工作并组织成立了青年抗日救国会。1943 年,卞诚在原武县中学成立党支部,任原武县地下党第一任支部书记。1945 年,原阳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他出任政府第一任县长,又被委任为共产党原阳县第二任县委书记。后中共原阳县委成立,建立了原阳县抗日游击大队,他任大队长并兼任八路军太行军分区 49 团团长。

卞诚善于开展地下斗争,他以太行山为依托,以原武县为中心,先后在阳武县、获嘉县、封丘县、辉县、林县、中牟县、武陵县、濮阳县,以及山东阳谷县等地开展抗日斗争。他智慧多谋,机智勇敢,取得非凡战果,留下不少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从而成为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李向阳原型人物之一。

解放后,卞诚历任郑州电厂党委书记,河南省电力工业局局长,北京中苏友好协会副秘书长,新华通讯社驻墨西哥分社首席记者,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党委书记等职。1980 年离休。2004 年 3 月17 日早晨 7 点 40 分,卞诚在家中去世,享年 86 岁。卞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的事业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且康洁奉公,两袖清风,共产党员的一身正气和崇高精神境界,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先贤功德垂千古,后辈景行唱大风。为学习宣传卞诚“战争年代出生入死,和平时期耿直清廉”的精神,2021 年 4 月,我与卞晨光、卞克等筹备组织了来自郑州(新疆驻郑)、新乡、卫辉、兰考、驻马店等部分地区的卞氏人员,在姚村卞诚纪念馆召开了“卞氏宗亲联谊暨家国情怀文化交流会”,促进了同宗之间的相互沟通,增进了族人友谊之情。

img-3.jpg

交流会期间,新蔡县的卞彦民宗亲及早乘坐长途大巴,携带“卞家祖传酒坊”老酒,风尘仆仆赴会。他发言谈感受时激动不已,数次哽咽,令在场诸位宗亲为之动容。

近期,我还通过微信沟通,了解了内黄县城关镇卞庄村卞学太的《卞氏家谱》(树德堂藏本),该谱为道光己亥春月(1839 年 3 月)重修,距今已有 183 年。据卞学太同宗说,他的先祖是永乐十五年(1417)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至卞庄的,并且建村和迁移是同步的。

当年该地当年光秃秃的,没有任何参照物,就以姓氏起名卞庄,现有卞姓人口 500 人左右。住了六、七辈后,开始有刘氏落户于卞庄。

img-4.jpg

img-5.jpg

▲安阳市内黄县城关镇卞庄村卞学太提供的《卞氏家谱》

道光己亥春月(1839 年 3 月)重修,距今 183 年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对卞氏文化情有独钟,愈加热爱。近几年来,我在网上或微信公众号上浏览了有关卞明建国、卞随让王、卞和献玉、卞庄刺虎等上古时期的英贤故事,阅读了卞元荣、卞庆中、卞荣勤、卞遂宏、卞玉山等同宗对卞氏文化研究的鸿篇巨制,学到了不少新知识,拓宽了知识面及视野,受益匪浅。对全国各地卞姓的渊流、迁徙、字派、堂号、祠堂情况等有了初步了解,对历朝历代、国内外地域数百位卞氏名人的简历也有了初浅认知。

郡望(地望)和堂号,是姓氏文化中的重要内涵,是表明姓氏的地域分布、文化特色的重要标志,是区分同一姓氏不同地域和识别亲疏的主要依据,也是寻根问祖、追溯源流的基本线索。

堂号最初源于室名。所谓“堂”,即古代的宫室,前为堂,后为室,泛指高敞明亮的建筑“屋”。如朝堂、公堂、会堂、学堂及族人专门用以祭奠祖宗的祠堂(宗祠)等。堂号的名称大部分来自于本姓氏的发祥地或祖上的封号等,对后世的教书育人,弘扬道德,催人向上,维护家庭、社会的稳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后来“堂号”也多源自本姓祖上某一历史名人的典故事迹或趣闻佳话。如孟姓的“三迁堂”,王姓的“三槐堂”,杨姓的“四知堂”,周姓的“爱莲堂”,谢姓的“东山堂”等等。

前几年在汤阴县菜园镇后皇甫驻村扶贫时,我发现村里有一处沧桑老宅,门额上“庭植三槐”四字引起了我的注目,但不知何意。该村约有 1200 口人,以王、赵两大姓为主。后来我专门咨询了村里的老干部,并上网查阅了有关资料,才知道它与王姓的“三槐堂”有关。“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出自宋代苏轼的《三槐堂铭》。

img-9.jpg

▲汤阴县菜园镇后皇甫村王姓老宅门额“庭植三槐”

卞氏郡望一是济阴,二是济阳。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 144 年)置济阴国;汉元帝初元年(公元 48 年)改为济阴郡。在今山东省定陶县一带。济阳战国时期为魏国城邑,西汉时期改置为济阳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部。济阳县在唐朝初期并入冤句县。晋惠帝(公元 290-306 年)时将陈留郡的一部份划出来设置济阳郡,治所在济阳,

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兰考县、山东省东明县以及定陶县一带地区,距今河南省正阳县不远。东晋后期晋室南渡后,济阳郡被废黜。

img-10.jpg

▲卞和献玉

卞氏堂号有济阴堂,以望立堂;济阳堂,以望立堂。有证璞堂、怀璧堂、合壁堂、零阳堂,系出自《韩非子·和氏》中著名的“卞和献玉”故事之典。有忠贞堂,来源于卞氏第三世祖卞壸为国牺牲的光辉历史。有传胪堂,江苏江阴人卞思敏明弘治八年(公元 1495 年)参加乡试考中举人。七年后在殿试中,卞思敏考中二甲第一名,仅次于状元、榜眼、探花,称为“传胪”。江阴县衙在城内大街为之建立了传胪坊,卞氏在三房巷盖了传胪厅并以其为堂号。有榴瑞堂,是卞氏“忠贞堂”下的一个堂号,由清道光年间浙江巡抚、布政史卞士云所创建。此外,还有“忠孝堂”“三清堂”“报本堂”“乐之堂”“亲睦堂”“六龙堂”“日照堂”“德卫堂”“金锺堂”“天下堂”“世德堂”“行德堂”“清远堂”“刺虎堂”等,不一而足。续修本家谱时,卞启山、卞世美特意交代我把本族堂号写上,那就是“卫辉卞氏·献玉堂”。本堂号与历史上“卞和献玉”“抱璞泣血”的感人故事息息相关,从我族人前五辈“祖、和、献、玉、宝”的字派中,也能够互为印证,充分说明堂号的来源名正言顺,名副其实。

世系表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如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系,写清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目前主要有欧式(欧阳修)、苏式(苏洵)、牒记式、宝塔式、现代书籍式、现代表格式等比较常见的样本。

本次续谱中,综合上述样本格式,加上受老家旧谱世系表及兄长卞世美续谱名录的启发,我与时俱进,创新形成了“字派+名录+世系图+世系表”的“四位一体”模式。世系图采用自左向右,箭头连结,五世一链,向下衍伸。世系表基本上沿用旧谱格式,局部略有改造。通过一图一表,代际关系脉络清晰,兄弟关系一目了然。世系前后图表,内容层层递增,名字相应对照,且在名录每个名字后面标清页码,以方便族人在世系表中快速查阅自己或其他人的基本情况。

字辈是一部完整家谱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一个家族的印记,在家族中维护宗族制度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可以明确宗族内世系 ;二是可以规范家族内族人取名;三是在家族内可以分辩尊卑;四是在家族内可以区别亲疏。通过字辈可以把两个不认识的人团结到一块儿,可以使陌生人之间产生突如其来的亲切感。

本村《卞氏族谱序》中,1995 年修谱时,依据祖茔碑刻的 80 个字辈,按照“五言类诗体”重新排列了卞氏字派 60 辈,即“祖和献玉宝,恩有金林中,永振世启德,守本清光明,志恒积善庆,鸿法长继兴,文学国景瑞,同培廷殿英,百福延如海,春来繁茂增,万全传嘉化,东方修照成”。

截至本次续家谱时,村里许多卞姓老人都还健在,令我最为欣慰。比如,第十一世“永”字辈的卞永盛爷爷,第十二世“振”字辈的卞振兴大伯、卞振祥大伯(及其老伴郭秀英大娘)、卞振成大伯,叔叔卞振东、二叔卞振树、三叔卞振岭等等,还有我的兄长第十三世“世”字派的卞世鑫、卞世香、卞世园等等。如今他们一个个都到了耄耋或古稀之年,经历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尝遍了生活的苦辣酸甜,为教育、培养卞氏后代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在这里,我衷心祝福他(她)们老有所养,安享晚年,健康长寿!

从本次续谱世系名录中可以看到,我族第十六世“守”字派(我的曾孙辈)的家丁现有 8 口,他们或是零零后、壹零后或二零后的人,赶上了“中国梦”新时代新征程,正是求学读书长身体的好时候。这也说明卞氏后代瓜瓞绵绵,生生不息,预示着子孙昌盛,家族兴旺。在这里,我也祝愿他们好好学习,健康成长,快乐生活,将来努力成为对家庭、对族人及社会有贡献的人!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世系传又叫世系考或家传,就是家谱中人物的小传,记录生卒配葬和个人经历的信息。新中国成立以来,卞氏宗族现代人才辈出。据我近几年收集的卞姓人部分资料来看,古今中外、历朝历代、各行各业的卞氏翘楚达千名之多,他(她)们都在史料、谱牒或网络上留下了自身的生平事迹或光辉形象。

本次续修族谱初期,兄长卞世美筛选提供了卞永盛等六位(其中两位尚健在)主要长辈老人的简要事迹。在其手稿的基础上,结合世系表中的具体信息,我又对他们的小传进行了简要补充和完善,并优选配备了履历相关图片。特别是族人卞振淮(卞红军)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多次战役,为成立新中国、保家卫国做出了突出贡献,受过多次立功嘉奖。他们都是我的先辈,是卞氏族人的楷模或佼佼者,其优良作风或治家之道永远值得后辈学习!

本家谱中辑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例如《朱子家训》里的“一粟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一丝一缕,应念物力维艰”的节俭持家思想,岳母刺字、欧母画荻、孟母三迁、陶母退鱼等贤母故事,今天看来仍有其积极意义。

此外,本家谱中有不少详记以资子孙遵行的家训、家规等。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名训,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范仲淹家训百字铭、林则徐的“十无益”等等,至今脍炙人口。名臣曾国藩,曾写下十六字家训:“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当然,从全国范围来看,不同的时代,卞氏宗族也都立有自己的家规家训。

“谱乃一家之史”,其中当然少不了家人的艺文著述。从全国卞氏来看,如活跃在当下乐坛的卞祖善、卞留念、卞小贞,文坛的卞毓方、卞卡(光兴),天文学家、科普作家卞毓麟,卞国文化研究会的卞元荣、卞玉山等名贤翘楚,艺文著述、作品创作都很丰盛,为世人珍存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因在本村卞氏续谱过程中,没有公开征集艺文内容,故仅录入了我个人研究、创作、辑录的部分文字资料及图片,供家人们阅读或品鉴。

现代家谱应该以文字内容、图片资料并重进行编纂。一张好的图片、照片能将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特质传达出来。比如,本次续修族谱初稿最后一页,附有兄长卞世美 2018 年 7 月手写绘制的“卞氏祖茔示意图”。在此基础上,我专门用电脑进行了编辑和加工,并在其后续上多幅新拍照的祖茔墓碑照片。此外,谱中还录入了家人、我个人的部分新旧照片,丰富了家谱图像的内容。

一个姓氏族人的繁衍生息与其居住的乡村历史紧密相关。续谱期间,村干部焦云(发小高中同学)给我提供了本村的基本现状资料。在其基础上,我又查阅卫辉地方志及多个公众号,于族谱中转录了多篇介绍本村文化及人物的文章、图片等,以便族人了解本村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人居环境等,进一步增加对美好家乡的热爱。

我还特别邀请扬州的书法家宋林云先生(中国矿业大学师弟)挥毫泼墨,题写了“卫辉卞氏族谱”谱名,为本谱门面增色增辉。家谱是“根”的代名词,是中国人尊宗敬祖的一种信仰,是一种证明自己家族归属的身份证明,是一个人根本意义上的“身份证”。有谱的家庭,做人靠谱、做事靠谱、说话靠谱、工作靠谱、学习靠谱、生活靠谱、婚姻靠谱、事业靠谱、人生靠谱!愿我的族人家庭都拥有本家谱,将家族史铭刻其中,将家族情铭记心中。

在未来的岁月里,望我卞氏族人以珍存本谱为责任,以续修家谱为己任,研究卞氏文化,胸装家国情怀,振兴家族事业,构建和睦家庭,规范取名字辈,避免同姓重名,真正成为卞家既“有谱”又“靠谱”的孝子贤孙!

作者简介

卞士生,男,汉族,1963 年 4 月出生,卫辉市汲水镇贺生屯村人。工学学士学位、在职天津大学研究生学历、新加坡华夏管理学院研究生学历、厦门大学工商管理(EMBA)硕士学位。中共党员,工程师,高级经济师。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家谱委员会研究员。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写有多篇研究卞氏文化的文章。

上一篇:卢法舜:对认定卢氏县为中华卢姓祖根地的感受

下一篇:宛福成:简议“家谱的未来价值定位”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