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网 >> 专家论谱 >> 浏览文章

啜大鹏:谈谈家谱的现状和价值

时间:2019/9/23 10:07:01 发布:新闻编辑部

家谱在我国约有3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有研究者指出:"在甲骨文与金文中,可以寻觅相关的踪迹。"那么它现在发展的状况如何呢?

一、家谱在当代的现状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文革期间不少家谱被当作封建糟粕毁之一炬,造成了难以挽回的重大损失。改革开放后有学者从海外游子回乡寻根拜祖认亲并带动了经济发展的事实中觉醒了,于是行动起来。比如山西社科院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时,就开始向国家民政部申请全国学术团体并被批准。之后,他们成立了中国谱牒学学会,创办了《谱碟学研究》会刊,出版了国务院古籍规划重点项目《中华族谱集成》首批百册的大型史籍。在国内外引起过不小的反响。进入本世纪后农工党研究基地报送的《姓氏宗亲组织与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专题研究》的课题中标。有些学者还提出把"姓氏宗亲文化"列入重点选题。并且要与中国关工委教育发展中心,全国促进传统文化发展工程委员会等联合发文,开展对姓氏宗亲文化发展在统一战线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应策研究》课题开展调研。有的单位还组织举办学术研讨会。会上有学者提交《关注姓氏社会组织的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论文。有的提出"姓氏宗亲民间组织是社会的新阶层""姓氏民间社会组织与治国理论的关系"等等专题论述。特别是2014年农工党中央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发挥姓氏宗亲文化在中华民族精神思想中的传承作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建议》提案。可喜的是提案在2014年7月15日得到了国家民政部的答复。函中称:"姓氏宗亲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为扩大海外联谊范围,拓展统战工作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该答复还抄送给了全国政协、国务院办公厅,并公开了。这就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姓氏宗亲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的态度。研究者有了尚方宝剑,无不拍手称快欢欣鼓舞。

清凉店村啜氏家谱 (1).jpg

从目前获得的姓氏文化研究的信息看,关注的队伍不断扩大,认识也在逐渐提高。比如现在我国已有省一级和市县级以及家族式等等不同层级类型的姓氏文化研究组织机构。特别是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还成立了家谱博物馆。馆藏有500多个姓氏,3万多部,20万册家谱。国家图书馆、省市图书馆、档案馆等也注意收藏家谱。

近几年来还有愈来愈多的媒体上至央视下至省、市、区县电视台,还有报刋杂志也参与进来并做了一些姓氏文化活动方面的报导。有的还开辟了宣传专栏,跟踪拍摄宗亲组织的祭祖发家谱活动。

有的高校如中国人民大学举办过姓氏文化研究班,甚至还招收培养了姓氏社会学博士后。有的学校里的老师还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提出建立"姓氏文化教育系","建立姓氏社会学"。各级党政机关也愈来愈重视家庭、家风、家教的建设了,纷纷举办好家庭、好家风评选活动。习近平主席还亲自参加了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并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形势是喜人的。但是就整体全局看,特别是从全国知识理论界来看,并不令人乐观。因为在他们之中关注家谱的人并不多,投身之中的人数更可怜。这类的论著寡见,既使见到的大多质量欠佳,感觉分量不足,用力不够。据我了解学界中的大多人还有文革时产生的阴影,心有余悸。

至于更多的民众更是缺乏对家谱的应有认识。甚至有不少人认为家谱无用。他们有的指责批评从事家谱编写出版的家人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了,钱多了烧的没处花了,有的不配合调研,把严肃的事情当儿戏等等不一而足。

那么,家谱究竟有没有用呢?有什么用呢?我认为家谱的作用是绝对不能低估的。它的价值是需要我们逐步深化认识的。

清凉店村啜氏家谱 (2).jpg

二  家谱的价值

对于家谱的价值我主要概括以下几点:

第一,家谱是家庭建设的基石

家谱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史。究其本质来说它实际上是根的代名词,是一个人在家族中的归属,身份证明,也可以说是个人成长的摇篮。从家谱应有的内容来说,它是家族文献档案馆,是家族的传世之宝,是家珍。也可以说是族人的精神家园。

这是因为家谱中的世系谱里记载了始祖,明确了辈次,理顺了血亲,连接了支脉,分清了亲疏。这些有助于族人知根源、敬祖先、孝长者、爱家人、讲团结,也使自己有了归属感。

家谱中引领的精神追求、理念构建、价值取向,倡导的家风、家训、家规,记载的人物风范、记录的动人故事等等,都是族人学习升华自己的教材。族人会从中引发出对家族的爱恋、荣耀感、自豪感。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种引力非同一般,它们虽然润物无声但却是从骨髓中从血液里流淌出来的原动力。它不仅经久不息,能穿越时空,而且对塑造人的品性有极强的迸发力和扩张力。由此可见家谱是家庭建设的基石。

清凉店村啜氏家谱 (3).jpg

第二,家谱是人文科学研究的资源宝库

国史、方志、族谱,历来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家谱中记载的人口数量、质量、职业、婚姻状况、序言、著作艺文、诗歌杂谈、对联、墓铭等等丰富内容不仅能表现出当事人的情感,而且还能反映出社会历史状态的变迁。从中我们可以窥测到社会的一般。这种家谱不仅是家史,族史,而且还承载了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贡献。可以说它是历史学、社会学、考古学、档案学、人口学、移民史等等诸多人文科学研究的资源宝库。

它关系到对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梁启超就指出过:"我国乡乡家家皆有谱,实可谓史界瑰宝。"毛泽东也说过:"搜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宝贵的资料。"他还说"研究现代史不能不去搞家史和村史,从研究最基层的家史、村史的微观入手,这是进而研究整个宏观社会历史的基础。"研究历史不结合实际不行。研究近代史不去搞村史,家史等于放屁。"可见家谱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是何等重要啊。

第三,家谱是强盛国家的有力支撑

家谱中的家风、家教会影响国风国情。家风实际上就是一个家庭中的风气,就是一个家族中认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风气是融化渗透在家族血脉中的气质,是沉淀在骨肉中的品格。家教实际上是对家风气质品格的传承践行。而家国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们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孙中山早在1912年5月孙氏宗亲会上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过:"合无数之家族而即成国家。"毛泽东也明确指出过:"有家才有族,有族才有人的共同体和国家。"习近平主席讲的更明了系统。他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无论时代发生多么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天下之本在家"、"家和万事兴"。所以我们都应该具有家国情怀,要提倡家国共建。由此可见,家谱在国家建设振兴发展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不仅承担着人格塑造,而且还肩负着民族、国家兴旺和安定祥和的重任。

清凉店村啜氏家谱 (4).jpg

第四,家谱是游子归根的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有不少海外游子回乡认祖归宗,而家谱则是他们落叶归根的权威证明。他们回乡后亲眼看到了家乡的巨变,祖国的腾飞,他们心系故土,引进经济发展项目。支持家乡建设?他们的这种心态和精神无疑会对民族大团结、祖国的大统一发挥不可低估的特殊作用。随着祖国的强盛会更广泛地引发思乡亲。可见家谱的作用是不能小视的。

当然我们必须指出,不是所有家谱都能发挥这种作用,都必然会具有以上谈到的价值。而要想让家谱发挥以上作用,实现以上价值,必须让家谱具备价值所需要的丰富内容。

如何编写家谱,编写什么样的家谱,是需要编写者付出艰辛、慎重思考、认真对待的。

前行的路途不是平坦的而是坎坷不平的,奇异怪状的路障和各种各样的困苦会是不少的,我们应该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过只要我们不断深化对家谱的研究,提高对家谱的理性认识,坚定志向,奋发努力,还是会有令人满意的成果的。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退休教师。《河北省武邑县清凉店村啜氏家谱》编撰者)

2019年9月18日

作者简介

啜大鹏,首都师范大学退休老教师。曾任首师大马克思主义教研部(现在改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教研室党支部书记,校妇女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理论研究室主任。

上一篇:田金太:论姓氏文化与华夏田氏世系班辈平衡

下一篇:卞士生:卞氏家谱修编设想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