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网 >> 专家论谱 >> 浏览文章

关于按中心片区编修族谱的初步探讨

时间:2021/5/1 17:55:44 发布:新闻编辑部

所谓“中心片区”是指县域范围以下、同一姓氏族人聚居地、方圆十里以内、族裔人口2000人左右的地区。它可能是几个村或一个乡镇为一片,也可能几个乡镇为一片。在此范围内编修的族谱,不同于县域命名的姓氏族谱,也不同于县域以下某一支(房)先祖命名编修的房谱,而是以地域+姓氏命名、同姓不同宗的族人共同编修的合谱。作者之所以提出“按中心片区编修族谱”这个新的命题,是本人在主编安化《刘家村刘氏家谱》实践中得到的启示。

一、实践中的有益探索

以往编修族谱大都以县域为单位。随着时间不断延续,社会不断发展,人口越来越多,分布越来越广,编修县域族谱的难度越来越大。

以安化八修刘氏族谱为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至1998年颁谱,前后5、6年时间。由9人发起,成立24人的族谱委员会,组织25人的编修班子,各房协修人员66人,共计近百人参与,“经过很多艰难困苦,消耗不少人财之力”(序言语),编辑谱书一册22本,印刷100册,主要分发给族贤、名人和编修人员,广大族人基本看不到族谱。

2020年清明节期间,我邀集6位基层干部发起九修安化刘氏族谱。我初步摸底计算,刘姓族人自安化始迁祖泰懿公算起,至今22代,700多年历史,族人约4万之众,遍布安化9个片区、涉及十多个乡镇,一些零星散户遍及全国和台湾地区。编修成谱,一册30本左右(旧式线装本),需耗资至少20~30万元。同年10月,我们先后召开2次发起人会议,先是积极性蛮高,后由于任务艰巨,难度太大,无人牵头,结果不了了之。

据此,我改变方针,化整为零,试验性编修《刘家村刘氏家谱》,以仙溪镇刘家村为中心,涉及周边2个村,族人总数600多人。成立5人编修班子,我自告奋勇担任主编,筹资2.5万元,不到一年时间基本完成。计划9月初进厂排版,铅印120本精美族谱,于今年国庆节发送到各家各户。不足之处是规模太小,如果将附近的杨家、圳上两个村合起来就比较合适。

从以上实践来看,采用“按中心片区编修族谱”,与编修县域族谱比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越性:

1、有利于组建编修班子,减轻工作难度,缩短编修时间。

2、有利于减少会议、差旅、通讯、办公、编修人员生活补贴等诸多开支费用,降低编修成本。

3、有利于采访调查,收集修谱资料,特别是采集族人个人信息。

4、有利于族谱与方志有机结合,使族人既了解宗亲血缘关系,又了解本地人文历史,增强族群的凝聚力。

5、有利于扩大族谱发放范围,提高后人“读家谱、学家谱、用家谱、树家风、育新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族谱“保存历史、凝聚族群、教化后人”的重要作用。

二、编修中心片区族谱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组建一个精干的编修班子。

修谱是一个系统工程、文化工程,非几个凡人所能办好,必须组成一个精干的编修班子共襄其事。班子成员以本地族贤为主,必要时也可以外聘。班子成员必须有热心,有文化,更要有三种精神:(1)奉献精神。修谱没有利益,只有付出,没有工资,更无奖金。(2)吃苦精神。修谱工作量大,任务艰巨,时间较长。必须有知难而进,吃大苦,耐大劳的老黄牛精神。(3)担当精神。修谱过程中总会有人说闲言碎语的风凉话,甚至恶意中伤设阻力。班子成员应受得了气,耐得住委屈,豁达大度,有使命感和担当精神,不能因此而泄气,打退堂鼓。

2、保持入谱族亲血缘关系的系统性和本片区所有族人入谱的完整性。

所有入谱族人的血缘关系,必须上塑到县域一世始迁祖,下连到已经出生的所有族人。在制作宝塔式世系图时,本片区始迁祖以上血缘关系,用双线条或粗黑色线条连接;本片区始迁祖以下后裔,因为都是入谱对象,可用单线条连接。总之,做到族人血缘关系不断线、不缺代(无后者除外),层次分明,易看易懂。

既然以中心片区编修族谱,就要把居住本片区所有族人编入谱内,包括根在本地,迁徙外地的零星散户,从而保持入谱人数的完整性。

3、保持族谱内容的完整性。

一部族谱,就是一部家族百科全书。通过这部族谱,可以了解到该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变迁,婚姻、生殁状况,家族成员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及家风、家训、家规等典章制度等。正因为将这些内容以书、图、志、表、史的形式记录下来,族谱就成为可与国史、方志并列的又一文史宝库。

编修中心族谱虽然地域范围缩小,但族谱的主体部分,如谱序、凡例、历史沿革、本族派语、世系图、世系录、人物传记、家训家规、文献艺文、谱事活动等肯定是要有的。资料来源:主要途径是抄录旧谱,近五代以前的族人一般都已去世,后人没有记忆,个人信息只能照抄旧谱。近五代以后的族人,旧谱上也有很多个人信息,也应照抄旧谱,减少采访调查工作量。对新增族谱资料,必须通过调查采访、查阅档案、网上查询、实地拍摄等多种途径获得。注意尽可能收集本地人文历史资料,将家族史与地方志有机结合,丰富族谱内容。同时注意收集一世始迁祖画像和本地始迁祖墓碑照片,收集拍摄本族本地风物照片,使族谱图文并茂,增光添彩,提高族谱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4、制订必要的谱事规章制度。

以下三项制度必不可少:

(1)编修组织集体议事制度。编修组织不管叫什么名称,如理事会、编委会或编辑部,都是编修族谱的权威机构,有关编修工作的重大事项,如编修工作人员的选举、选聘;编修工作的重大部署安排;编修方案、经费筹措办法、入谱人物条件及产生办法、派语修改补充等事项的审定,都要由编修组织成员集体讨论研究决定。

(2)入谱人物的条件与产生办法。入谱人物必须是族人中德高望重,政治地位较高,业绩突出,无违法乱纪行为的族贤、企业家、著名学子等。其中去世者可以立传,在生者可以写简介、主要事迹,编入族谱“人物篇”,可以流芳百世,光宗耀祖。但这些人物要符合什么条件?怎样产生?由谁审定?都要有具体规定即“立门坎”,才能做到公平合理,避免差错,产生族群之间的矛盾。

(3)改革编修经费筹资办法。编修经费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共同费用,如会议费、差旅弗、表格草稿打印费、编修人员办公费、生活补助费、赠送族谱的印刷费等;二是族谱印刷费。前者可用发动爱心人士自愿捐款的办法完全可以解决;后者可向收藏族谱者收取印刷费(即工本费)的办法解决。尽量不要普遍收取人丁费,以减轻编修工作难度,减轻困难族人的经济负担。

5、提高族谱印刷标准质量,扩大发放范围。

老式族谱采用直排版,大体字,纸张薄,小16开线装本,铅印册数少,发送范围很小,普通族人基本上看不到族谱。如果改用现代横排版、小体字、专用萱纸、大16开精装本,可以降低60~70%以上的印刷费用,加之缩小了修谱范围,完全可以做到每户一册。

三、后记

安化刘氏一世始迁祖泰懿公,于1402年来安化落地创业后,将6个儿子分江西老家和湖南安化两地居住,第一二四个儿子(即正简丶行简丶荣简)回老家江西上高县居住,第三五六个儿子(即珍简丶澄简丶贵简)仍居安化,至今有700多年历史。经世代沧桑,生生不息,人丁兴旺,居住安化的族人总数达4万之众,主要分布在安化梅城、乐安、三里片区,鹿角溪片区,栗林、浮清片区,田心、思游片区,清塘、鱼水片区,仙溪、圳中、杨家片区,山口、大溪、通溪片区,上马、滔溪片区等9个片区,涉及十多个乡镇。如果各个片区都编修族谱,就为合修《安化刘氏族谱》,打下坚实基础,大大减轻编修工作难度,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所以,先编修中心片区家谱,再合修全县族谱,不失为当今编修族谱多快好省的修谱方式。

(作者起田服农,系常德市农村经营管理处原主任、经济师)

2021年5月于常德

上一篇:焦连法:家风文化

下一篇:覃守朝:广西众多族群的祖源和文化均来自中原

相关内容